天天看點

火折子、餅、幻虎、櫻桃……《唐朝詭事錄》編劇詳解劇中細節

作者:Beiqing.com

随着《唐朝詭事錄》的熱播,劇中的唐朝人的婚嫁、行旅的展現,以及對時人愛吃櫻桃、饆饠(bì luó)的描寫,包括妖貓、幻虎、白蟒等異獸都被觀衆津津樂道。日前,該劇編劇魏風華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對劇中出現的網友感興趣的細節進行了解讀。

新京報:劇中一吹就着的東西具體是什麼?什麼做的?

火折子、餅、幻虎、櫻桃……《唐朝詭事錄》編劇詳解劇中細節

劇中,盧淩風探案時拿出火折子,一吹就着。

魏風華:這叫做火折子,可以了解成古代的可長時間燃燒的火柴,說古代打火機也行。火折子普遍認為出現在南北朝時,但沒形成定論。火折子由糙紙卷制成“雪茄”狀,輔以棉、磷、磺等物,裝入相同粗細的竹筒,點燃火折子後,就可以照亮;不用的時候,将其蓋上蓋,由于空氣阻隔和缺氧的原因,火折子會處于“半滅”狀态。如果再用的時候,拔掉蓋子,急速吹氣後可使其遇氧複燃。

新京報:這大餅之類的食物是當時就有嗎?是平時很常見的吃法嗎?

火折子、餅、幻虎、櫻桃……《唐朝詭事錄》編劇詳解劇中細節

劇中展現的唐代人吃食。

魏風華:餅是唐朝人的主食。在他們的飲食結構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在唐朝人的觀念中,無論是在湯中的,還是不在湯中的,隻要是用面做的,而且成某種形狀的,基本上都可以稱為餅。也就是說,跟現在比起來,唐代餅的範圍更廣。唐餅的制作方法,主要是烤、烙、蒸、煮。其中,最受歡迎的是胡餅,即一種和饆饠同來自西域的烤烙面食。白居易《寄胡餅與楊萬州》:“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

新京報:《黃梅殺》這集裡,說北方人不懂喝茶,那個時代北方沒有茶嗎?

魏風華:在中國,茶葉進入尋常人家,是在中唐陸羽的《茶經》出現之後。雖然盛唐及此前,國人已有喝茶的習慣,但主要還是集中在士大夫階層。劇中故事的背景,是開元盛世之前,茶葉還沒在中原地區廣泛流行,是以才有劇中的對話。

火折子、餅、幻虎、櫻桃……《唐朝詭事錄》編劇詳解劇中細節

劇中展現的吃茶情節。

新京報:劇中有妖貓、幻虎、白蟒等異獸登場,劇中出現的幾個異獸的靈感來源是什麼?借鑒哪裡?

火折子、餅、幻虎、櫻桃……《唐朝詭事錄》編劇詳解劇中細節

劇中出現的怪獸,實則是鳄魚。

魏風華:先說貓。如今貓被認為是溫順的小動物。但在古代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卻并非有此認知。尤其是隋唐時代,貓被賦予了神秘、詭異和兇恐的色彩,唐朝人尤其畏懼貓鬼或者說貓妖、貓怪、貓精。唐人張鷟《朝野佥載》記載了所謂貓鬼的故事:“隋大業之季,貓鬼事起,家養老貓為厭魅,頗有神靈。遞相誣告,京都及郡縣被誅戮者,數千餘家。蜀王秀皆坐之,隋室既亡,其事亦寝。”李邕在《金谷園記》中說:“隋文帝開皇十八年五月,禁畜貓鬼、蠱毒、厭昧、野道者。”另外,《唐律疏議》中指出:“蓄造貓鬼及教導貓鬼之法者,皆絞;家人或知而不報者,皆流三千裡。”

再說虎。在人們的印象中,志怪故事的主角是狐狸。其實,這是《聊齋志異》給人的印象。但在唐朝時并非如此。唐朝時,志怪的主角其實是老虎。在很多志怪筆記中,不但出現老虎的形象,還出現老虎化人的記載。後來,日本作家中島敦寫《山月記》,取材就是唐人志怪《宣室志》中李徵化虎的故事。在劇中,将老虎和幻術結合,是以就出現了幻虎。

蟒蛇其實并非唐志怪的主角,劇中讓它出現在甘棠驿,主要是為了切合驿館本身的特質,同時跟幻虎、伏虎獸、天鐵熊有個差異化。

此外,劇中還出現伏虎獸。伏虎獸的記載,出現在漢末六朝的筆記《海内十洲記》中,是以到唐朝時這種異獸的資格已經非常老了。具體說,西漢時,有來自于月氏的使者,向巡遊到安定這個地方的漢武帝,進獻這種來自羅馬帝國的野獸。後來,一些人認為伏虎獸其實就是獾的一種,它可以噴射可怕的氣味,以此降制包括老虎在内的敵人。在劇中不會将其具體化,隻曉得它是中式志怪下的一種奇獸就可以了。

火折子、餅、幻虎、櫻桃……《唐朝詭事錄》編劇詳解劇中細節

劇中出現的伏虎獸。

還有百毒蟲,它其實是《酉陽雜俎》中所記載的兩種毒蟲的合體,這種東西出現在嶺南地區。按照《酉陽雜俎》作者段成式的記載,其中一種毒蟲善于鑽入人的七竅,最後斷人心系。隻不過,在劇中對它做了戲劇化處理,設定它咬死人後又從頭頂化蛾而出,這本身就具有驚悚的色彩,是劇情風格所需要的,也是蘇無名發現的一條案情線索。

至于天鐵熊,同樣是出現在《酉陽雜俎》中的一種奇獸,按照書中介紹,它來自伽毗葉國,能夠搏獅擒象。

新京報:在引進的影視作品裡也會有一些異獸出現,在你看來,東西方異獸差别是什麼?

魏風華:中式志怪裡的異獸,我覺得都具有高概念的特點,同時往往還有曆史淵源。相比之下,西方的異獸,可能更多在于形象上的怪奇。具體說,在中式志怪中,活躍着一種叫伯奇的異獸,也就是後人常說的食夢獸。在劇中,它曾出現在費雞師的嘴裡。在唐人的觀念中,死去的人依舊會做夢,當逝者的夢被伯奇吃光時,那麼屍體就開始腐爛了。這個設定是非常可以的。也就是說,中式志怪裡的異獸,都是有自己的“獸設”。再比如,窮奇這種異獸,被認為是四大兇獸之一,最早出現在《左傳》裡,《山海經》也有記載。這種異獸的特點是,專吃良善者,而見了兇頑之人則很乖順。還有一種異獸叫做獬豸,它的特點跟窮奇相反,它善辨是非曲直,是以古代的公廨中常見到它的形象。從這個角度看,中式志怪裡的異獸都是有根基的,而非是憑空出現的一個奇怪的東西。

新京報:劇中對唐朝人的婚嫁、行旅、時人愛吃櫻桃、饆饠,以及迷戀香料都有提及,當時具體是什麼狀況?饆饠是一種什麼食物?

魏風華:先說婚嫁。唐代人的婚嫁,究竟是在清晨還是傍晚,也很有講究。盛唐之時,世道太平,女子出嫁多在傍晚,到了中唐以後,世道變亂,于是慢慢便改為了清晨,這一習俗一直延續到了後世。是以,在“長安紅茶”一案中,女子出嫁在傍晚,跟當時的社會背景和習俗相吻合。

行旅這一點,即使在台詞中,也盡量符合當時的特點。比如,在古時尤其是唐朝時,客棧在口頭上被稱為“逆旅”,是以才有主角盧淩風在途中的台詞和說法。

劇中有公主愛吃櫻桃,幻術大會上變出櫻桃給皇帝吃的故事情節,唐朝建立後,櫻桃處于水果之王的位置,所謂“其木多陰,先百果熟,故古人多貴之”。櫻桃宴、品櫻會,各種以櫻桃為主題的聚會宴飲層出不窮。李家皇室專門在大内開辟了櫻桃園,向大臣們賜櫻桃成為皇家的慣例。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恩賜并非摘下來給大臣吃,而是叫大臣們站在櫻桃樹下,用嘴直接去含食枝上的櫻桃。當時,有宦官叫齊日升,專門研究櫻桃的種植,“養櫻桃至五月中,皮皺如鴻柿不落,其味數倍,人不測其法”。也就是說,到了櫻桃該熟落的季節,仍能通過某種技術使之墜于枝頭,味道比一般的甜美很多倍。至于外地的櫻桃,則以東都洛陽的最佳。當時,美食家更是用櫻桃當餡做成饆饠,所謂櫻桃饆饠,這個在劇中也出現了。這就說到了饆饠。

火折子、餅、幻虎、櫻桃……《唐朝詭事錄》編劇詳解劇中細節

劇中大家都愛吃的櫻桃饆饠。

饆饠是一種來自于西域的小吃,如長形燒餅,裡面有餡,兩邊開口,多用肉甚至蟹黃制成,有時也可用水果做餡,主要通過油炸制成,也有蒸熟的。櫻桃饆饠在唐朝時出現過,這一點在《酉陽雜俎》中有記載。

至于香料,無論在鼍(tuó)神案,還是人面花案,都提到了香料。在案子裡,香料直接影響了主人公能否脫離險境,以及對案情的判斷。說起香料,在唐朝屬于生活必備品。帝國盛大開放,中外貿易頻繁,大唐的絲綢、瓷器被運到境外,境外的各種特産和珍寶不斷被運進長安。一方面,說明這個王朝确實開放時尚;另一方面,外來品所帶來的異域風情和隐秘傳說深深刺激和滿足了唐朝人的想象。在美國學者謝弗那本奇異的漢學著作《撒馬爾罕的金桃》中曾有這樣的描述:“七世紀(的唐朝)是一個崇尚外來物品的時代,當時追求各種各樣的外國奢侈品和奇珍異寶的風氣開始從宮廷中傳播開來,進而廣泛地流行于一般的城市居民階層之中。”這裡說的七世紀僅僅是一個開始而已。在随後的八九世紀,這種風尚繼續擴大。迷戀香料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事情。在當時,香料不僅為婦女所愛,也是男人的必備品:貴族聚會,詩人讀詩,都離不開香料。唐朝進口香料種類繁多:龍腦香、紫藤香、蘇合香、安息香、青木香……正因為如此,很多域外商人把名貴香料倒騰進長安,賣給皇帝和貴族,轉眼間就能賺大筆的錢。

新京報:劇中盧淩風讓小乞丐買蕭家的馄饨,庾家的粽子,唐時的這些東西和現代大家熟悉的一樣嗎?

魏風華:馄饨的曆史,要早于餃子,在南北朝時就風靡大江南北了。餃子出現于記載中的時間稍晚。但無論是餃子,還是馄饨,其實古時和現在的,沒有太大的差別。這一點,可以參見新疆阿斯塔納出土的唐代餃子的原型。

關于粽子的曆史,自然就更早了。在劇中,出現了蕭家的馄饨,庾家的粽子,是長安流行的兩種小吃,見于《酉陽雜俎》的記載。《唐朝詭事錄》的一個特點,就是把衆多唐人志怪筆記中所載有的生活細節,複原到劇情中。這個複原遵循兩個特點,第一是有助于劇情或案情的推動,比如《人面花》中提到的公主愛吃樂遊原的櫻桃,就直接影響了蘇無名的判斷;再有提到的士族風尚,也直接提醒了盧淩風,讓他鎖定《沙斯傳》的作者有可能來自太原王氏。再有就是,也許某個生活細節的提及,不會直接推動案情,但卻有助于增加唐人生活的質感,那麼我也會加進去,比如包括蕭家的馄饨、庾家的粽子和櫻桃饆饠在内的長安美食。

新京報:劇中還有一些有意思的曆史小細節嗎?

魏風華:再說兩個确實需要跟觀衆解釋的曆史小細節。第一是關于日本的稱謂。看完《參天樓》單元,有觀衆問,當時就有日本這個稱呼嗎?按史書記載,從唐高宗時代開始,唐廷和唐人的口中,開始有了日本這個稱呼。本世紀初,西安出土了日本遣唐使随員井真成(逝于開元年間)的墓志。在墓志銘中,就已出現日本的稱謂。由此可見,在玄宗開元年間,日本這個稱呼就已經存在并有出土實物佐證。《唐朝詭事錄》的故事,發生在高宗年代之後、玄宗年代之前,是以這個時候,唐人稱其為日本是符合史實的。

還有就是,關于長安宵禁的問題。有觀衆問,唐朝實施宵禁制度,長安宵禁很嚴,晚上宵禁了,蘇無名、盧淩風還能帶着櫻桃(配角名字)和喜君出去吃櫻桃饆饠?長安确實實行嚴格的宵禁制度,尤其是初唐和盛唐時代(中唐之後日漸松懈),但主要是在坊與坊之間的主幹道上實施宵禁。每天傍晚開始宵禁後,坊門也就随之關閉,而坊内卻自成世界,依舊熱熱鬧鬧,比如燈紅酒綠的平康坊。在劇中,主人公顯然是在坊内活動,是以是符合當時背景的。

新京報記者 劉玮

編輯 佟娜

校對 劉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