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獻禮70周年縣慶·人物訪談篇之五十七】楊文确:從“全不會”到“樣樣通”

作者:秀美融水風情苗鄉
【獻禮70周年縣慶·人物訪談篇之五十七】楊文确:從“全不會”到“樣樣通”

自學寫稿、自學剪輯、自購相機、登門求教、駐村指導……這是融水苗族自治縣四榮鄉公共文衛和旅遊服務中心幹部楊文确一直在做的事。多年來,他時刻不忘黨員初心,在工作上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地提高能力,用實際行動參與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認真履行自己的入黨承諾,得到幹群的認可,連續多年被評為優秀共産黨員。

自學寫稿,隻為宣傳好人好事

2004年,楊文确當上四榮鄉文化廣播站站長一職。剛上任時,他不會寫稿、不會拍攝、不會編劇、不會音樂、不會舞蹈、不會電腦,被同僚笑稱是一個“全不會”站長。

于是,他苦心鑽研、用心學習,兩年後,他個人采寫的一篇舍己救人新聞稿就在柳州日報上發表。楊文确說:“這是我自學寫稿兩年後,獲得采用第一篇的稿件。”2006年,四榮鄉交通尚未便利,電腦沒有普及,楊文确為得到第一手資料,帶着自己買的菜,走幾個小時的山路入戶采訪,晚上住農戶家,然後通過郵局将手寫的稿件寄給報社。

楊文确對新聞宣傳事業的用心,感動了身邊無數好友。當時融水電視台的上司在聽聞他的故事後,還将台裡的舊錄影機送給他練手。自此,楊文确又走上拍攝電視新聞之路。“之前錄影機用帶子,拍攝好後,還要送到縣電視台,等編輯人員處理好後,才能拿回帶子,我正是在那個時候‘偷’學的剪輯。當編輯在處理我拍的視訊時,我在旁邊邊看邊問邊學。”楊文确對學習過程記憶猶新。

2011年,工作機關給職工配備了電腦,楊文确從學習打字、學習制作電子表格等開始學習電腦上的各項操作。“到這個時候,我才真正學會剪輯視訊。”楊文确說。

2015年後,四榮鄉村屯道路實作全部硬化并順利通車,下村采訪更加便捷。2016年,四榮鄉政府購買了新的錄影機。使用新器具,楊文确此刻已經得心應手。“拍好、剪輯好,用網絡傳,也再也不用坐公共汽車到縣城裡送帶子了。”楊文确說。

截至目前,楊文确在電視、紙質媒體上發表文章500多篇(條)。其中,采寫脫貧攻堅先進事迹超過300篇。楊文确多年獲評優秀通訊員稱号。

登門求教,隻為拍好新聞圖檔

【獻禮70周年縣慶·人物訪談篇之五十七】楊文确:從“全不會”到“樣樣通”

2006年,四榮鄉召開人民代表大會期間,鄉上司借來一部相機,簡單地教楊文确使用後,便讓他負責拍攝大會照片。随後,楊文确趁機拿着相機拍了幾次風景照,標明幾張自認為滿意的相片便坐上公共汽車到縣城,找到在縣文化館工作且在攝影上小有名氣的張大光求教,并獲得攝影基礎方法的指導。

回來後,楊文确又拍了各種風光圖檔,并繼續登門求教,在掌握基本的攝影技術後,楊文确想有一部屬于自己的相機。但是當時的工資不足以購買一台相機,于是他賣掉了一山杉木,湊夠了1200元,到柳州市購買了一部鳳凰DC888相機。“那時,我月工資200多元,一部相機要我半年的工資,隻能靠賣杉木來補充。”楊文确說。

之後,楊文确拍攝了大量有價值的相片。2008年1月雪災時,榮地村、榮塘村受災嚴重,楊文确從東田村小東江路口步行4個小時到榮地村大屯拍攝雪災圖檔。“雪的厚度沒過膝蓋,當晚在村民家住了一宿,第二天才步行回家。”楊文确說,“圖檔全部免費給縣防汛抗旱指揮部用作彙報材料,共用了23張。”

2008年5月,四榮鄉遭受洪災,損失頗重。楊文确穿着水鞋先後到東田村田頭口、下落尤,江潭村坡道,永安村等地進行拍攝,收集災情。第二天一大早送往融水電視台,制作災情彙報片。“我拍過幾部反映脫貧攻堅的專題片,上級媒體都采用,上司還把它們當作專題彙報視訊,圖檔也常得《柳州日報》采用。”楊文确說。

駐村指導,隻為培養文藝骨幹

【獻禮70周年縣慶·人物訪談篇之五十七】楊文确:從“全不會”到“樣樣通”

楊文确作為公共文衛和旅遊服務中心的負責人,承接群組織群衆進行文藝表演是常有的事,下村指導排練是理所當然。楊文确吃在村裡,住在村裡,帶領村文藝骨幹,連夜排練。

“當時交通不便,為了友善排練,我在榮塘村甲昂屯一住就是半個月。白天跟村民下田收稻谷,上山撿茶油子,晚上排練節目。”楊文确說,“現在交通便利,想去榮塘村就去,想回就回。”

【獻禮70周年縣慶·人物訪談篇之五十七】楊文确:從“全不會”到“樣樣通”

▲楊文确(左一)在江潭村新寨屯帶領村民們排練節目

通過不斷地努力,楊文确自編的講述農村鄰裡的小沖突、小糾紛得到有效調解,變得和諧的反映脫貧攻堅獨幕喜劇《臉色口吻的效果》,獲柳州市龍城金秋文藝彙演二等獎;講述三個小青年在杉木産業地裡燒烤,被長輩批評的獨幕喜劇《三公罵人》,獲縣級文藝彙演一等獎;講述保護貝江河的獨幕喜劇《哥倆捕魚》,獲第八屆情系苗山彙演二等獎。

【獻禮70周年縣慶·人物訪談篇之五十七】楊文确:從“全不會”到“樣樣通”

多年來,楊文确走遍了四榮鄉所有村屯,指導文藝愛好者數千人。而他自己也從一個“全不會”轉變成了鄉村振興路上的宣傳好手。

【獻禮70周年縣慶·人物訪談篇之五十七】楊文确:從“全不會”到“樣樣通”

圖文來源丨通訊員:廖子淵

值班編輯丨黃杏俏

責任編輯丨梁立明

責任稽核丨龔祥友

出品機關丨融水苗族自治縣融媒體中心

《醉美融水》APP、《秀美融水 風情苗鄉》微信公衆号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該作品。

【獻禮70周年縣慶·人物訪談篇之五十七】楊文确:從“全不會”到“樣樣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