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塊高素質便攜屏=桌面的更多可能P1:單螢幕方案的新桌面搭建至今,相比家裡多螢幕必然有諸多不便。首先在平時修圖、剪輯視訊

作者:zouzoulong

一塊高素質便攜屏=桌面的更多可能

P1:單螢幕方案的新桌面搭建至今,相比家裡多螢幕必然有諸多不便。首先在平時修圖、剪輯視訊的時候,别提邊剪輯邊聊天/浏覽網頁,檔案素材的拖拽都經常需要螢幕來回切換,自己一直想再補充一個顯示器,隻是桌面空間不多的情況下,傳統雙顯示器的方案不太适合這裡。

P2:還好國慶期間自己找到了一個貼合桌面的螢幕方案——Ehomewei的15.6寸2.5K螢幕。

首先這塊螢幕色域是sRGB、DCI-P3雙100%,滿足自己日常工作的需求,同時對目前的高刷主螢幕的色彩、分辨率表現不佳的很好補充。

P3:更重要的是這塊螢幕無論是是色彩、分辨率、對比度還是重新整理率與我的聯想拯救者螢幕高度一緻,2K+144Hz的組合确實舒服,唯一的差别就是便攜屏峰值亮度400nit(拯救者的峰值亮度500nit)。高刷屬于用過就有點回不去的(手機也是如此),如今桌面三塊螢幕的重新整理率分别為240、144、144Hz,多螢幕之間遊走和切換無縫銜接。

P4:并且螢幕背部自帶超薄的底座,打開就能擺立起來使用,占用空間也比較的少。

P5、6:底座左側有4個常用和實用的接口:minihdmi、雙type-c、Micro USB,并且c口是支援一線連的,平時隻需要一根線連接配接mac stuido或者拯救者的雷電口,就能實作供電和畫面傳輸(附帶的45W充電器室内幾乎用不到),對于mac+win系統桌面補充都相當合适。

底座右側是菜單按鍵、調節撥杆和3.5mm耳機孔,撥杆的調節在日常音量、螢幕亮度的調解中還是便捷的。

P7:高刷屏平時使用起來不僅絲滑,遊戲體驗自然更棒,便攜屏本身還支援1毫秒響應和g-sync和freesync垂直同步,下班連接配接switch使用也很合适,也不耽誤工作。

P8:同樣的,相機也可以通過附贈的HDMI線連接配接便攜屏來配合拍攝使用的,外出使用需要帶上充電器或者100W充電寶為其供電了。

P9:随機還附贈有一個品質還不錯的包包,友善外出攜帶和使用。

總的來看,這個方案增加了桌面和自己的多種使用可能,改造價格也不貴,百利而唯有一害:由于螢幕的插口孔位設計在超薄底座的左側,加上孔位排布比較緊密的設計,是以随機附贈的線頭都隻能是直型的,理線的難度有所會增加(平時盡量将線藏于螢幕後),個人後期應該會另配一根L型頭的編制軟線,更好的将線隐藏。再加上桌面有線裝置的增加,如此導緻了桌面上的線相比之前會多亂上一些。#顯示器# #桌面# #蘋果#

高素質便攜屏

一塊高素質便攜屏=桌面的更多可能P1:單螢幕方案的新桌面搭建至今,相比家裡多螢幕必然有諸多不便。首先在平時修圖、剪輯視訊
一塊高素質便攜屏=桌面的更多可能P1:單螢幕方案的新桌面搭建至今,相比家裡多螢幕必然有諸多不便。首先在平時修圖、剪輯視訊
一塊高素質便攜屏=桌面的更多可能P1:單螢幕方案的新桌面搭建至今,相比家裡多螢幕必然有諸多不便。首先在平時修圖、剪輯視訊
一塊高素質便攜屏=桌面的更多可能P1:單螢幕方案的新桌面搭建至今,相比家裡多螢幕必然有諸多不便。首先在平時修圖、剪輯視訊
一塊高素質便攜屏=桌面的更多可能P1:單螢幕方案的新桌面搭建至今,相比家裡多螢幕必然有諸多不便。首先在平時修圖、剪輯視訊
一塊高素質便攜屏=桌面的更多可能P1:單螢幕方案的新桌面搭建至今,相比家裡多螢幕必然有諸多不便。首先在平時修圖、剪輯視訊
一塊高素質便攜屏=桌面的更多可能P1:單螢幕方案的新桌面搭建至今,相比家裡多螢幕必然有諸多不便。首先在平時修圖、剪輯視訊
一塊高素質便攜屏=桌面的更多可能P1:單螢幕方案的新桌面搭建至今,相比家裡多螢幕必然有諸多不便。首先在平時修圖、剪輯視訊
一塊高素質便攜屏=桌面的更多可能P1:單螢幕方案的新桌面搭建至今,相比家裡多螢幕必然有諸多不便。首先在平時修圖、剪輯視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