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新媒體
據美媒13日曝光的視訊,在近日的美國洛杉矶市長候選人辯論上,候選人裡克·卡魯索(下圖)在辯論中打斷主持人,堅稱自己“不是白人”。
裡克·卡魯索是美國著名房地産商人和億萬富豪,除了在商界舉足輕重外,他還在美國南加州大學校董事會、洛杉矶警察委員會等社會團體擔任多個要職。此前,卡魯索一直以共和黨人的身份參選,但在2022年的競選中,卡魯索成為了民主黨成員,并與同為民主黨人的黑人女候選人凱倫·巴斯競争洛杉矶市長一職。
在11日的這場辯論開始前,主持人以兩位候選人的種族和性别為開場白稱:“看來我們下一屆市長,要在一位白人男性或者黑人女性中産生了”。
一聽到主持人稱自己為“白人”,卡魯索馬上以略顯粗魯的方式直接插話反駁:“我是意大利人”。在主持人略一停頓的空隙,卡魯索見縫插針地強調:“(意大利人)是拉丁人”。
估計很多讀者會納悶:這個卡魯索不管怎麼看都是一個白人,而且意大利裔不也是白人嗎?實際上,卡魯索在這裡玩了一個集合了曆史、美國種族劃分和美式“政治正确”的高難度文字遊戲。
的确,從非常學術的劃分上,意大利裔的卡魯索确實算“拉丁人”,因為拉丁人泛指受拉丁語和羅馬文化影響較深的族群,這個族群的範圍之廣,幾乎涵蓋了美洲大陸上一大半祖先來自歐洲的移民後裔。
可在今天的美國,“拉丁裔”主要指代墨西哥、委内瑞拉等拉丁美洲的移民以及他們的後裔,因為這些地區在曆史上被來自歐洲的拉丁人侵占,居民大多數講西班牙語,是以這裡被習慣性稱作“拉丁美洲”。
是以,當有網民嘲笑卡魯索“一個房地産商搞不清拉丁美洲在哪”時,會有别人反駁:卡魯索說自己是拉丁人,按他的祖先羅馬人算,他确實是拉丁人。
那麼,為什麼卡魯索非要否認自己是白人,強調自己是“拉丁人”呢?因為在他競選市長的洛杉矶,平時自稱“拉丁人”的拉美裔人數衆多,而且投票熱情也極高。跟他們“套近乎”,顯然對自己拉選票有好處。
另一方面,在美國民主黨認同的“政治正确”排序裡,“白人”、“男性”以及卡魯索的富豪身份都被認為是強勢群體的标簽,難以吸引各界的同情,這或許也是為什麼主持人一提競争對手巴斯是黑人女性時,卡魯索幾乎下意識地要給自己尋找一個“少數身份”标簽,想以此在身份政治上扳回一局。
但從網民反應看,卡魯索這手算是玩砸了,他和主持人的對話被許多美國網絡大V當成笑話一樣截屏轉發,還被不少拉美裔網民吐槽他試圖蹭自己的身份标簽拉選票。但也有網民指出,美國社會其實對意大利裔也存在着普遍的歧視,是以卡魯索拿這個身份暗示自己是“弱勢群體”,也無可厚非。
這些網民的說法也并非毫無根據。比如美國著名黑幫小說《教父》中,就較長的描述了意大利裔在美國社會被盎格魯撒克遜族群排擠,隻能從事邊緣甚至非法行業為生。在奧斯卡獲獎電影《綠皮書》中也有這麼一段劇情:白人司機在路上被警察攔截後,當警察看到他的姓是意大利裔的,馬上譏諷他是“半個黑人”,不該出現在自己的轄區。
按理說,美國媒體應該把注意力盡量多放在分析卡魯索和他的對手的施政綱領上,但從目前美國網民的讨論,大家評價誰适合當市長的标準,也模糊成了“誰身上的身份标簽更政治正确”,這種氛圍本身,反倒把卡魯索在鏡頭前的那番鬧劇的喜感升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