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春研|燕樓村陳元申——抗戰老兵的平凡人生

作者:文學藝術家

燕樓村陳元申——抗戰老兵的平凡人生

王春研

2015年,中國及世界各地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争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争勝利70周年,目的是讓世人“銘記曆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時過七年,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聽家鄉親友講,我村陳青霞同學的父親陳元申,今年已98歲,是魯山縣唯一健在的抗戰老兵和從解放軍退伍的榮譽軍人。得知這一資訊後,我十分感慨,我出生和成長的村莊竟然還有人見證了70多年前那場震驚世界的抗日戰争和反法西斯戰争,且同東洋鬼子做過殊死搏鬥。老人現今随大兒子陳盡忠平靜地生活在燕樓村,早日拜訪老人的願望油然而生。

人間最美四月天,2022年4月中旬,我得以走進老人的家中,他71歲的女兒陳鳳仙正陪伴在老人身邊,我一眼看見老人胸前懸挂的抗日紀念章,雖然我與他們近三十年未能會面,他們還是親切地喊出了我的小名。老人開門見山就談起了我的爺爺王殿臣。“春,你爺爺1922年出生,今年100歲,大我兩歲,我1924年農曆十一月初十出生,您家是1937年夏天從南山崔莊搬來燕樓的,你爺爺當時被土匪綁票,他機靈,從被關屋裡竈台的煙囪中逃出來。為躲避再次遇難,您全家才下山搬到燕樓。你爺爺解放後就入黨,當了村幹部。我從部隊複員後,一直跟着他鬧土改、合作化、生産隊直至八十年代聯産承包”。顯然他對與我爺爺共同經曆的歲月有着清晰的記憶和幸福的感覺。我自然把話題引向七十多年前的抗戰歲月。

王春研|燕樓村陳元申——抗戰老兵的平凡人生

抗戰老兵陳元申和他的大女兒 攝于2022年4月

1943年,按照國民政府二丁抽一的規定,陳老作為家中長子,不到20歲就當了壯丁,到國民黨政府部隊當兵,離開村莊那天是9月24日,當時老人父親剛剛去世,他帶着熱孝,忍着疼痛驅車輾轉到山西韓城,在閻錫山部78軍當上了運載兵,為前線運送各種軍需物品,多少次冒着生死危險,通過日軍的封鎖為前線運送槍支彈藥,直至抗戰勝利。在近三年的對日作戰中,他與戰友們目睹了日本鬼子的殘暴,山西老百姓的流離失所,中國軍民抗擊外來侵略者的頑強意志;同時他也看到了面對日軍在山西的大舉進攻,國民黨軍隊的紛紛敗退,而裝備十分劣勢的八路軍反而迎着東來的洋鬼子英勇作戰。他從戰友們口中得知,1937年9月八路軍一一五師在平型關設伏,殲滅日軍1000餘人,進而打敗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中國軍隊首次取得了對日作戰的勝利……老人還記得所屬二戰區司令官是衛立煌和閻錫山,閻錫山本人對蔣介石政府是“聽調不聽選”,部隊隻在山西境内作戰,不聽從選調到外省作戰,老人還清楚地記得1945年8月15日抗日勝利時軍民歡慶勝利時的熱烈激動的場面。至今老人家還記得他們的軍長是賴如熊,團長許應奎,運輸大隊長郭保山,隊長郭德全。

1946年對于老人來說也是生死一劫,戰事雖然暫時穩定,他在部隊害上了一種“汗病”,差點丢了性命。他也不願參加随之而來的内戰,1946年6月他們所在的部隊從山西調遣進入洛陽的時候他找到機會逃出,連夜奔跑,經洛陽龍門、白沙、汝陽,在一戶人家的大門下睡了半夜,後進入魯山,老人家記得到家那天是1946年農曆六月初九。

這時解放戰争已經打響,解放區廣泛開展征兵活動,青年人積極應征入伍。剛剛安頓下來的他,就頂替弟弟(弟弟剛剛新婚),又一次報名應征入伍,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1947年9月20日魯山第一次解放。國民黨部隊反撲過來,我軍陳謝大軍于10月6日再次攻下魯山縣城,魯山大部地區已經解放,幾股土匪和國民黨少數殘餘勢力盤踞西南山區負隅頑抗。他入伍後先編入魯山縣大隊,後根據上級指令,連夜趕赴鄭州參加支援解放鄭州的戰鬥。頭天夜裡部隊駐在三街,第二天跑步到禹縣,距鄭州還有180裡,部隊連夜冒着小雨一路小跑挺進鄭州。 1948年9月20日早上,解放鄭州的先頭部隊已經進入城區,與國民黨部隊激烈交火,11點左右基本結束戰鬥,守城的國民黨部隊一個團被解放軍一個團打的潰不成軍,還抓了不少俘虜。他們的部隊緊跟進入鄭州後,被編入鄭州警備區,參加鄭州的社會治安管理維護工作。由于陳老少年時期讀過三年私塾,有一定的文化,就分到警衛團作管理工作。很快到了1950年年底,他惦記家中的母親,便産生了退伍的想法,上司對他說,你工作積極幹嘛要離開部隊,問他你想到哪裡去,他說我要回魯山老家,于是就找個“眼疾”的理由辦理了退伍手續。從鄭州回到魯山,結束了第二次軍旅生活,開始回鄉務農。

在家鄉這片廣闊天地老人一幹就是幾十年,他經曆了大陸農村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全過程,老人擁護黨的上司,對國家的前程充滿信心,盼望祖國統一的那一天早點到來,這是一個兩度從戎的抗戰老兵的最大願望。在集體化的年代,他做過會計,做過建設工地的夥食管理者,從昭平台水庫大壩建設到南北幹渠工地營房都留下了他的身影,1962年初到1984年初他一直擔任第七生産隊會計。他性格剛毅耿直。所經管的賬目财産清清楚楚,是集體的好管家。農村土地承包後,他積極勞動生産,後來還買了一台打糠機。盡管年齡已高且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還不遺餘力地為家庭操勞。老人一個未了的心願就是能再回到鄭州看一看那裡的變化和發展。因為老人從1950年離開後,一直就沒有再去過鄭州。老人一生育有二女二子,子女均正直善良、勤勞孝敬。1993年老伴去逝後,他随着長子長媳一家人共同生活。多年來由于子女孫輩們孝敬尊重體貼的照顧,加上政府經濟補助和愛心人士對抗戰老兵的關愛,老人生活的很好,精神矍铄性格開朗感覺越活越有勁,身體健康安然無恙,老人耳不聾、記憶力和談吐仍然清晰,談起七十多年前的往事,談起燕樓村的今夕,談起家庭子女,仍然津津有味、樂此不疲。看到老人目前的健康狀況,我們都很高興,祝他老人家健康長壽。

向曆史緻敬,向抗戰老兵緻敬。

(王春研,魯山縣馬樓鄉燕樓村人,1979年9月考入鄭州大學政治系,2018年在河南城建學院退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