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80頁4萬字政務綜合服務平台建設項目方案書(完整版)

作者:數字化動态

目 錄

4

4

4

4

4

4

6

6

6

7

7

8

8

8

8

10

10

10

11

12

14

14

14

15

15

16

16

16

17

17

17

17

18

18

18

19

19

20

21

21

23

23

27

27

27

28

28

29

29

29

30

34

46

59

59

60

61

61

62

63

68

68

69

69

70

81

81

81

81

83

83

83

84

86

一.1.1 标準建設内容

在國家社會管理資訊化标準化體系下,開展本項目建設所涉及的基礎類、資料采集類、品質控制類、資料建庫類、資料交換類、系統建設類、資訊服務類和系統安全類等标準的宣貫、制定與完善。

對于國家社會管理資訊化通用标準,海城社會治理大資料平台建設項目将按照标準宣傳、貫徹并執行;

對于國家社會管理制定的指導性業務專用标準,需結合北海市、XXX具體情況進行擴充完善,以滿足具體管理的需要;

對于社會管理、資料交換與共享、資料采集所需标準,則需進行制定。

一.1. 資料庫與交換共享平台設計方案

一.1.1 資料庫、交換平台與應用系統關系

通過資料交換平台,将各業務部門共享的資料資源進行整合、集中,形成統一存儲的資料庫,并支撐應用系統的運作(應用系統建設參見本章應用系統設計方案)。資料庫、資料交換平台與應用系統的架構關系如下圖所示:

80頁4萬字政務綜合服務平台建設項目方案書(完整版)

一.1.2 資料資源規劃設計

一.1.2.1 資料資源分類

本項目建設主要通過各委辦局機關提供的資料資源、使用者提供的資料資源、以及系統運作産生的資料資源進行整合加工,建設形成XXX統一、集中的基礎資訊庫,根據資訊資源的分類,基礎資訊可分為人口基礎資訊、組織(法人)基礎資訊、與社會管理事務資訊。

一.1.2.1.1 人口基礎資訊

人口基礎資訊是所有市民資訊的高度抽象和歸類,并按人的自然屬性、社會屬性、管理屬性加以表征,并按一定的資料組織方式加以存放,如常住人口、暫住人口、困難人群、特殊人群等等都屬于人要素的範疇。

人口基礎資訊用于提供準确、全面、可唯一識别的基礎資訊,支撐社會管理及各委辦局的業務辦理。人口基礎資訊建設需要整合計生委、公安、衛生、民政、組織部等部門的基礎資料形成,重點對轄區戶籍人口、常住人口、流動人口、重點人群等的基礎資訊進行管理,同時與組織資訊、社會事務管理資訊建立關聯關系。

根據人口基礎資訊的應用目的、範圍和個人隐私敏感程度的不同,可分為基本資訊層、擴充資訊層和應用共享資訊層。

(1)基本資訊層:包括公民最基礎、相對變化頻率較小、使用範圍廣泛、且個人隐私敏感度較低的資訊。包括公民身份号碼、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出生地、民族等6項資訊。

(2)擴充資訊層:存儲應用共享需求較為普遍,有一定的個人隐私敏感度的資訊。主要包括公民的戶籍住址、照片、居民身份證簽發資訊、婚姻狀況、戶号、戶籍類别、郵政編碼、教育程度、政治面貌、是否享受低保等。

(3)應用共享資訊層:存儲部門間由特定的共享應用需求和個人隐私敏感度較高的資訊。包括公民現居住地、戶成員資訊、工作機關、職業、聯系電話、家庭房産位址、産權性質、房産證号碼、建築面積、特殊救助對象資訊、身高、專業、其他人員、學曆、家庭成員資訊等包括公安、計生、社保、民政、衛生等業務部門共享資料。

一.1.2.1.2 組織(法人)基礎資訊

組織(法人)是由人組成的社會群體資訊的高度抽象和概括,按機構所固有的特征加以表述,并按一定的資料組織形式加以存放,如企業機關(參保機關)、福利組織、社團組織等都屬于機構的範疇。

實際建設需要整合工商(企業)、質監(事業)、編辦、民政(社會組織)、組織部(黨組織)等部門資料,形成全區組織基本資訊,包括以各類組織的名稱、位址、法人代表、組織機構編碼、組織類型等基礎資訊,以及企業、黨組織、社會組織等多類組織的特征資訊,同時與人口基礎資訊、城市空間部件資訊、社會事務管理資訊建立關聯。

組織(法人)基礎資訊分為基本元素資訊和擴充元素資訊兩大類:

(1)基本資訊層:是指法人庫基礎資訊。包括:組織機構代碼、機構名稱、機構類型、機構住所、郵政編碼、法定代表人姓名、成立日期、準許機關、注冊或登記号、行政區劃等10項。

(2)擴充資訊層:是指除法人基本資訊外部門間共享需求較為普遍的法人資訊。按資料提供的機構劃分,分為組織機構代碼資訊(由質監局提供)、注冊或登記資訊(由工商局、編辦、民政局提供)、國稅稅務資訊(由國稅局提供)、地稅稅務資訊(由地稅局提供)、其他資訊(包括食品藥品監督局、司法局等提供)。擴充資訊包括組織機構代碼資訊、注冊或登記資訊、稅務登記資訊3大類,包括:國民經濟行業代碼、網際網路位址、電子郵箱、經營或業務範圍、年檢年度、年檢情況、登出或撤消日期、法定代表人身份證件類型、法定代表人身份證件号碼、注冊或開辦資金金額、注冊或開辦資金币種、分支機構組織機構代碼、分支機構名稱、分支機構注冊或登記号、分支機構住所、法人證書變更事項、法人證書變更内容、法人證書變更日期、納稅人識别号、稅務登記機關名稱、稅務登記日期、登出稅務登記日期、非正常戶認定日期、非正常戶解除日期等。

一.1.2.1.3 社會管理事務資訊

社會管理事務是與市民、組織相關的事件、動作資訊及其相關資料的高度抽象和歸類,按事件所固有的特征加以表述,按一定的資料組織方式加以存儲,如出生、死亡、結婚、消費(醫保、公積金)等都屬于事件的範疇。本項目除上述基礎事務資訊外,還包括社會管理所涉及的政務辦理、困難求助、政策咨詢、舉報投訴、建議等各類事件等。

社會管理事務資訊包括社會事件的編号、事件分類、事件描述、事件地點、事件時間、事件關系人等基本屬性,以及事件的處理過程、責任部門、責任人、所屬行政區劃、關系人身份證号碼等擴充屬性。

一.1.2.2 三大基礎資料邏輯關系

三大基礎資料中人口、組織(法人)、社會管理事務分别包括人、組織、物(地)、事幾類社會管理對象,從下圖可以看出,資料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關系,可以通過資料加工與比對,建立起資料之間的聯系。

80頁4萬字政務綜合服務平台建設項目方案書(完整版)

如上圖所示,人口基礎資料以家庭住房所在地位置與GIS地理資訊系統關聯;同時,人作為社會事務的參與者,與社會事務進行關聯;人從屬于組織,如工作機關、社會活動組織等。

組織基礎資料以所在場所位置與GIS地理資訊系統關聯;組織擁有多個人員可以與人口資料進行關聯;組織也可能作為社會事務的相關機關與社會事務有一定聯系。

社會事務資料以事件位置與GIS地理資訊系統進行關聯。

GIS地理資訊系統主要以位置與其他三類基礎資料進行關聯。

一.1.2.3 資料資源建設模式

根據資料資源來源和維護方式的不同,資料資源建設模式包括兩種:

(1)由單一部門提供來源和維護,其他部門協助職能部門補充、核準,例如人口基本資訊、戶籍位址、居民身份證的照片和簽發資訊由公安部門提供來源和維護,社保、民政、衛生提供補充和核準。

(2)多個職能部門共同維護。例如人員婚姻狀況資訊,由民政部門提供結婚和協定離婚方面的資訊,法院提供判決離婚資訊等。

根據本項目的情況,三大基礎資訊的建設模式可以混合上面兩種模式,首先确定資料的基準,并通過相關部門進行比對、核實、補充和完善,具體如下:

(1)人口基礎資訊

人口基本資訊包括身份證号碼、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出生地、民族6項屬性以公安部門的人口基礎資訊為基準,并與計生委資料進行比對,比對不一緻的由網格員負責核實相關責任人稽核後确定;人口擴充屬性以及共享屬性根據公安、計生、民政、社保等相關部門進行整合形成。

(2)組織(法人)基礎資訊

組織(法人)基礎資訊包括組織機構代碼、機構名稱、機構類型、機構住所、郵政編碼、法定代表人姓名、成立日期、準許機關、注冊或登記号、行政區劃10項屬性,根據組織(法人)的性質不同,所确定的基準也不一緻,具體包括:工商企業以工商局注冊登記資訊為基準,事業機關以編辦與人事局登記資訊為基準,社會團體以民政局注冊登記資訊為基準。組織(法人)的擴充屬性根據工商、國稅、地稅、質監、編辦、食品藥監、民政、司法、社保、環保等共享資料整合形成。

(3)社會管理事務資訊

社會管理事務資訊主要以系統運作産生的各類社會事務為基準。

一.1.2.4 資料資源品質保障

為了保證資料資源品質,除了把好資料入口關以外,還需要制定資料品質檢查名額,在資料維護過程中做好資料品質檢查。資料品質檢查的主要環節包括資料初始化、資料更新稽核、資料日常維護。資料品質保障機制主要包括:

(1)核實機制:在資料初始化過程中,需要以基準部門的資料進行比對,比對結果除通過網格員核實外,還需要回報給相關業務部門,相關業務部門進行糾錯處理。

(2)稽核機制:在資料更新過程中,需要進行稽核确認,特别是基本資訊發生變更時,需要仔細核對。

(3)申述機制:允許居民對本人的基礎資料準确性進行申述,經相關人員核實後予以變更。

文章引用的資料均通過網際網路等公開管道合法擷取,僅作為行業交流和學習使用,并無任何商業目的。其版權歸原資料作者或出版社所有,本文作者不對所涉及的版權問題承擔任何法律責任。若版權方、出版社認為本文章侵權,請立即通知作者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