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前有鑒真和尚東渡,後有東臯心越跨海,均名震東瀛

在盛唐時,有鑒真和尚東渡到日本,帶去中國的佛學、醫藥、書法碑帖、建築技藝,使日本吸收了先進的中華文明, 積澱起日後國力騰飛的資本。

浦江也有一位東渡日本的高僧,名叫東臯心越。

前有鑒真和尚東渡,後有東臯心越跨海,均名震東瀛

東臯心越像

明末清初,高僧東臯心越在日本弘揚佛法,開創了禅宗曹洞宗壽昌一派。同時,他的書畫、篆刻、琴道、醫藥,尤其是篆刻、琴道,對日本影響很大,成為日本“篆刻之父”“近世琴學之祖”,名震東瀛。

東臯心越俗家姓蔣,法名興俦,号東臯,字心越。由于他自幼出家,又曾參見過抗清鬥争,是以記載極少,而他在日本的事迹倒是被記載得較多、較清楚。他在《東渡編年略》中曾自述“本貫婺郡浦陽蔣氏子”,據後來考證,他即是浙江浦江縣人。

前有鑒真和尚東渡,後有東臯心越跨海,均名震東瀛

東臯心越作品

東臯心越出生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六歲那年,明清易鼎,時局混亂。八歲時,清軍占領浦江,心越被送到蘇州報恩寺剃度受戒。十三歲後,他開始漫遊江浙之間,尋師訪道,參究禅法。三十二歲入住杭州永福寺。五年後,“三藩”兵起,東南騷亂,于是,三十七歲的東臯心越自杭州啟程,東渡日本,從此在日本生活了将近十九年,直到1695年在水戶天德寺圓寂。

東臯心越工書畫,精篆刻,通琴道,是一位多才多藝的高僧。其書法諸體俱佳,尤擅隸草。他寫的隸書不專主漢碑,而是将鐘鼎文、篆文參以運用,極盡超脫靈變之妙;其行草融禅宗之道,蒼潤秀麗、清标絕俗;其繪畫長于人物,兼工梅蘭竹菊,他畫的達摩像被日本人依樣制成了吉祥物流傳至今;其篆刻上追秦漢,自成一格,被日本人奉為“日本篆刻之父”。

前有鑒真和尚東渡,後有東臯心越跨海,均名震東瀛

東臯心越作品

心越也精通琴道,曾是虞山派琴師莊臻鳳的入室弟子。東渡時曾攜古琴兩張,其中“虞舜”一琴至今還儲存着。他還善于調劑眼藥,他調劑的眼藥被日本人稱為“北鬥香眼藥”,生産使用了很長時間。

現在東京都千壽第四國小的校址,曾是東臯心越當時住過的宅邸。院中有“嘉慶碑”遺址,是心越的弟子為紀念他而立的。

前有鑒真和尚東渡,後有東臯心越跨海,均名震東瀛

之是以叫“嘉慶碑”,是因為這院中本有李樹一株,是心越東渡前從洛陽皇家花園嘉慶坊采來果實後帶到日本種植而成的,長成後被稱為“嘉慶樹”。三百多年過去,李樹早已枯死,但碑還在。

在浦江仙華山的山腰處,我們能找到東臯心越的蹤迹,這裡有一座東臯心越的紀念閣,這是一幢和式建築,木質格子門楣、窗棂,屋前還有櫻花樹數株。門口立日式風格的石碑一塊,上刻“傳衣缽”三字。紀念閣内有日本鳥取縣觀音寺主持中原文雄代表日本宗教界贈送的東臯心越禅師像。

前有鑒真和尚東渡,後有東臯心越跨海,均名震東瀛

東臯心越紀念閣

每年三月,櫻花盛開,來到這裡,就像突然走進東瀛異地。在感受仙華美景的同時,還可以借以感懷當年寓居日本的心越禅師,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