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北韓君主清單(下)

作者:明王傳奇

①高麗(918-1392)又稱高麗王朝,王氏高麗,北韓半島古代國家。918年泰封君主弓裔部下起事,擁立王建為王,935年合并新羅,936年滅後百濟,實作三韓一統,都城為開京。11世紀中葉後以千裡長城與遼金為界,12世紀領士達到鴨綠江沿岸,東北在高麗末年的恭愍王時期擴張到甲州,吉州等地。曆經34代君主,共475年,對外先後向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北宋等契國家稱臣,并與契丹,女真等北方民族爆發戰争。1392年李成桂廢黜恭讓王自立,建立李氏北韓。

古代北韓君主清單(下)

高麗版圖

高麗君主清單

1高麗太祖王建(877-943)字若天,北韓開城人,高麗王朝建立者,918-943年在位。王隆子,北韓曆史上著名政治家,軍事家,高麗王朝開國之君。新羅末年大亂時投奔弓裔,918年依靠兵變奪權登位,建國号高麗,年号天授,933年後唐冊封為高麗國王。935年合并新羅,次年滅後百濟,統一北韓半島。在位時期,采取籠絡豪族政策,與各豪族聯姻,建立豪族聯合政權。參照新羅和中原王朝制度,組建國家機構,定平壤為西京,積極弘揚佛教文化,向中原王朝稱臣納貢,并積極接納渤海國遺民。943年去世,享年67歲,廟号太祖,谥号神聖。

家庭成員:父親王隆(世祖)母親韓氏(威肅王後)

子女:惠宗王武(王後吳氏)太子王泰(神明太後)定宗王堯(神明太後)光宗王昭(神明太後)文元大王王貞(神明太後)證通國師(順成太後)戴宗王旭(神靜太後皇甫氏)安宗王郁(神成太後金氏)王位君(貞德王後柳氏)仁愛君(貞德王後柳氏)元莊太子(貞德王後柳氏)助伊君(貞德王後柳氏)壽命太子(獻穆夫人平氏)孝穆太子王義(夫人庾氏)孝隐太子王垣(夫人庾氏)元甯太子(肅穆夫人)孝成太子王珠琳(天安府院夫人)孝祗太子(天安府院夫人)太子王稷(洪氏)廣州院君(王氏)孝悌太子(聖茂夫人樸氏)孝明太子(樸氏)法登君(樸氏)資利君(樸氏)義城府院大君(夫人洪氏)貞淑儀公主(樂浪公主)(神明太後)興芳宮主(神明順成太後)大穆王後(神靜太後皇甫氏)文惠王後(貞德王後柳氏)宣義王後(貞德王後柳氏)義城府院君夫人(貞德王後柳氏)順安王大妃(王夫人)王氏(夫人洪氏)敬順王妃(夫人樸氏)

古代北韓君主清單(下)

高麗王建

2高麗惠宗王武(912-945) 太祖長子,字承乾,高麗王朝第二任君主,943-945年在位,母莊和王後吳氏。生于羅州,921年立為太子。後從征百濟,立下戰功,943年即位。945年9月薨于重光殿,享年34歲,廟号惠宗,太宗,谥号義恭。子女:興化宮君(義和王後林氏)太子王濟(宮人哀伊主)慶和宮夫人(義和王後林氏)貞憲公主(哀伊主)明惠夫人(宮人哀伊主)

3高麗定宗王堯(923-949)字義天,太祖三子,生于開京,母神明太後劉氏。945年通過政變繼位,949年病重,傳位于胞弟王昭,同年5月病死,享年27歲,廟号定宗,谥号文明。子慶春院君(文成王後)公主(文成王後)嫁孝成太子。

4高麗光宗王昭/王仙(925-975)字日華,太祖第四子,高麗第四任君主,949-975年在位。惠宗王武,定宗王堯之弟,949年受禅即位,953年冊封高麗國王。在位時強化王權,頒布奴婢按檢法,實行科舉制度,制定百官公服,使用獨立年号。975年病死,享年51歲,廟号光宗,谥号大成。子女:景宗伷,孝和太子,千秋殿夫人,寶華宮夫人(王後皇甫氏)文德王後。

古代北韓君主清單(下)

高麗王劇照

5高麗景宗王胄(伷)(955-981)字長民,光宗子,母大穆王後皇甫氏,高麗國君主,975-981年在位。965年被立為太子,975年即位後平反冤獄,推行田柴科制,此後沉湎享樂,981年病重,禅位于堂弟王治,同年薨,享年27歲。廟号景宗,谥号獻和,葬于榮陵,子闵宗王誦(獻哀王後)。

宣慶大王王旭(928-969)太祖庶子,成宗王治之父,母神靜太後皇甫氏。後來,娶同父異母姐妹柳氏,生子孝德太子,王治(成宗)敬章太子。此外,還與皇甫氏生兩女,嫁給景宗,是獻哀王後和獻貞王後。969年暴卒,享年42歲,廟号戴宗。

6高麗成宗王治(960-997)戴宗次子,字溫古,高麗第六任君主,981-997年在位。王建孫,受封開甯君,後繼承堂兄景宗王伷之位,被宋朝冊封高麗國王。在位時仰慕華風,奉行以儒治國的政策。993年遭到契丹入侵,派徐熙與契丹議和,結果契丹撤兵,同時向契丹稱臣納貢,996年接受契丹冊封。次年薨逝,享年38歲,傳位于堂侄王誦。廟号成宗,谥号文懿,生女元貞王後金氏,元和王後崔氏。

古代北韓君主清單(下)

高麗成宗

7高麗穆宗王誦(980-1009)高麗景宗子,母千秋太後皇甫氏,字孝伸,高麗君主,997-1009年在位。990年被堂叔成宗封開甯君,997年受禅繼位。在位時由母後攝政,1009年因擔心母後情夫金緻陽篡位,決定立大良院君王詢為嗣,同時召西北面都巡檢使康兆入衛。不料,康兆殺死金緻陽,貶其為讓國公,擁立王詢繼位。與獻哀王後出居忠州,行至積城縣時被康兆刺客殺害,享年30歲,廟号愍宗,後改穆宗,谥号宣靈。

孝懿大王王郁(938-996)太祖王建子,顯宗父親,母神成太後金氏。精于地理,吸引獻貞王後注意,兩人開始私通。992年7月獻貞王後又夜宿府邸,王郁家人無法忍受,便放火燒了宅邸,文武百官都來救火,結果發現獻貞王後懷有身孕。得知實情後,下令将其流放泗水,獻貞王後回家産子。成宗命保姆撫養此子,996年死于泗水,享年59歲,廟号安宗,谥号孝懿。

8高麗顯宗王詢(992-1031)字安世,高麗君主,1009-1031年在位。父親王郁,母親獻貞王後,初封大良院君。後在千秋太後皇及金緻陽逼迫下出家為僧,1009年被皇甫俞義等從楊州神穴寺接回開京,康兆扶植其即位。次年契丹耶律隆緒以問罪為名親征高麗,南逃羅州,在契丹撤軍後傳回開京。先後任用姜邯贊擊敗契丹軍,取得龜州大捷。1022年契丹冊封其為高麗國王,1031年去世,享年40歲,廟号顯宗,谥号元文。子女:德宗王欽(元成王後金氏)王秀(元和王後崔氏)靖宗王亨(王後金氏)文宗王徽(元惠王後金氏)靖簡王王基(元惠王後金氏)太師王忠(宮人韓氏)孝靖公主(元和王後崔氏)天壽殿主(元和王後崔氏)仁平王後金氏(元成王後金氏)景肅公主(王後金氏)孝思王後金氏(元惠王後金氏)孝敬公主(元平王後金氏)敬成王後金氏(順淑妃金氏)王阿志(樸宮人)

9高麗德宗王欽(1016-1034)字元良,顯宗長子,1031-1034年在位,高麗國君主。初封延慶君,1022年冊封為王太子。次年契丹派使臣武白,耶律克恭冊封其為太保兼侍中,封高麗國公。1031年顯宗召其囑托後事,随後薨逝,即位于重光殿。在位時期,與契丹恢複宗藩關系,在鴨綠江南修築保州,1034年薨,享年19歲,廟号德宗,谥号敬康,生女殇懷公主。

10高麗靖宗王亨(1018-1046)字申照,顯宗次子,1035-1046年在位,高麗君主。1022年封平壤君,1027年任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兼内史令,1034年德宗死後,即位重光殿。1046年病死,享年29歲,廟号靖宗,谥号容惠。子女:王诇(容信王後韓氏)哀殇君王昉(容懿王後韓氏)樂浪侯王璥(容懿王後韓氏)開城慎殇侯王暟(王後韓氏)悼哀公主(王後李氏)

11高麗文宗王徽(1019-1083)初名緒,字燭幽,顯宗第三子,1046-1083年在位,高麗君主。1022年封樂浪君,1033年任内史令。靖宗死後,繼承王位。在位年間,政治較為清明,經濟高度繁榮,處于太平盛世的局面。1083年去世,享年65歲,廟号文宗,谥号仁孝,葬于景陵。子:順宗王勳,宣宗王運,肅宗王熙,大覺國師王煦(仁睿太後李氏)常安英良公王琇(仁睿太後李氏)道生僧統王竀(仁睿太後李氏)金官莊憲侯王傑,卞韓章順侯王愔,樂浪侯王忱,聰惠首座王璟(仁睿太後李氏)北韓公王濤,扶餘侯王㸂,辰韓侯王愉(仁敬賢妃李氏)

古代北韓君主清單(下)

高麗王出征

12高麗順宗王勳(1047-1083)文宗長子,初名烋,字義恭,高麗君主。曾冊封南韓公,1054年冊封王太子,1083年即位,在位三月而薨,享年37歲。廟号順宗,谥号宣惠,葬于成陵。

13高麗宣宗王運(1049-1094)初名祁,字繼天,順宗胞弟,文宗次子, 1083-1094年在位,高麗王朝君主。初封國原侯,國原公,順宗死後繼承王位。統治期間,保持太平盛世的局面。1094年薨,享年46歲,廟号宣宗,谥号思孝。子女:獻宗王昱(思肅太後)漢山侯王昀(元和宮主)王子某,公主王氏(思肅太後)生遂安宅主(思肅太後)敬和王後李氏(貞信賢妃)

14高麗獻宗王昱(1083-1097)宣宗子,1094-1095年在位,高麗君主。即位不久,禅讓于叔父王熙,兩年後去世,享年15歲。廟号獻宗,谥号懷殇,改谥号恭殇。

15高麗肅宗王颙(1054-1105)名熙,字天常,文宗子,高麗君主,1095-1105年在位。初封雞林侯,後封雞林公,1095年消滅外戚李資義勢力,接受獻宗禅讓,成為高麗國王。次年營建首爾,鑄造貨币,晚年與女真交惡,加強軍事力量。1105年去世,享年52歲,廟号肅宗,谥号明孝。子女:睿宗王俣,上黨侯王佖,圓明國師,帶方公王俌,太原公王侾,齊安公王偦,通義侯王僑,大甯宮主,興壽宮主,安壽宮主和福甯宮主。

16高麗睿宗王俣(1079-1122)字世民,高麗君主,1105-1122年在位,肅宗長子,高麗王朝君主。1100年立為王太子,1105年繼承王位,1108年冊封高麗國王。即位後,派尹瓘,吳延寵出兵征伐女真,修築東北九城,1109年将九城歸還女真。後在遼金戰争期間,趁機奪取保州,改名義州,使高麗疆域抵達鴨綠江。建立道觀福源宮,崇儒好文,改革學校制度,并熱衷文學創作。1122年去世,享年44歲,廟号睿宗,谥号文孝。兒女:仁宗王楷(順德王後)僧統覺觀(崔淑妃)廣智禅師之印(殷宮人)覺倪,承德公主(順德王後)興慶公主(順德王後)王氏,王氏。

17高麗仁宗王楷(1109-1146)睿宗長子,字仁表,原名構,高麗君主,1123-1146年在位。1115年立為王太子,1122年繼位,1126年由李資謙執政。在位前期,國内局勢動蕩不安。1126年欲除李資謙未果,旋在拓俊京幫助下打倒李資謙,翌年流放拓俊京。其後寵信和尚妙清,妙清等勸其遷都西京未果,1135年在西京發動叛亂,次年被金富轼鎮壓,政局才安定下來。1126年向金朝稱臣,1142年冊封高麗國王,1146年病死,享年38歲。廟号仁宗,谥号恭孝,葬于長陵。子女:毅宗王晛,大甯侯王暻,明宗王晧,元敬國師沖曦,神宗王晫,承慶宮主,德甯宮主,昌樂宮主,永和宮主(恭睿太後)

18高麗毅宗王晛(1127-1173)原名昌,字日升,仁宗嫡長子,1146-1170年在位, 仁宗長子,高麗國王。1133年冊封為王太子,繼位後熱衷文學創作,時常遊山玩水,與文臣泛舟宴樂,飲酒賦詩,同時重用宦官,造成朝政紊亂。1170年發生武臣政變,大量文官被殺,是以被廢黜,流放巨濟島。1173年文臣金甫當起兵,欲迎其複位,将其接到慶州,旋遭鎮壓,被武将李義旼殺害,享年47歲。廟号毅宗,谥号莊孝,葬于禧陵。子女:孝靈太子王祈,敬德宮主,安貞宮主,和順宮主(莊敬王後)

19高麗明宗王晧(1131-1202)原名昕,字之旦,仁宗第三子,高麗國君主,1170-1197年在位。初封翼陽侯,後升為翼陽公。1170年武臣政變發生後,被鄭仲夫等武臣扶植上位,1172年冊封高麗國王。1196年崔忠獻兄弟推翻李義旼,次年被廢黜,另立其弟王旼,1202年病死于昌樂宮,廟号明宗,谥号光孝,葬于智陵。子女:康宗王祦(光靖太後)善思,洪機,洪樞,洪規,洪鈞,洪覺,洪贻,延禧宮主,壽安宮主,福安宮主。

20高麗神宗王晫(1144-1204)字至華,初名晫,仁宗幼子,仁宗幼子,高麗君主,1197-1204年在位。1182年封平涼公,1197年被權臣崔忠獻扶植上位。廟号神宗,谥号靖孝,葬于陽陵。子女:熙宗王韺,襄陽公王恕,孝懷宮主,敬甯宮主。

21高麗熙宗王韺(1181-1237)字不陂,原名淵,神宗長子,高麗王朝君主,1204-1211年在位。1200年冊立為王太子,1204年繼位。1206年獲封高麗國王,因不甘心受權臣崔忠獻擺布,參與暗殺崔忠獻的行動,失敗後被崔忠獻所廢,但未遭殺害。廟号貞宗,後改熙宗,谥号誠孝。子女:昌原公王祉,始甯侯王祎, 慶原公王祚, 大禅師王鏡智,明國師王覺膺 (成平王後任氏)安惠太後 (成平王後)永昌公主 (成平王後)德昌宮主 (成平王後)嘉順宮主,貞禧宮主 (成平王後任氏)

22高麗康宗王祦(1152-1213)字大華,明宗長子,高麗王朝君主,1211-1213年在位。原名璹,貞,改名為祦,1173年立為王太子,1197年因崔忠獻廢黜明宗,被流放江華島。1210年獲召還,封漢南公,次年12月被崔忠獻扶上王位,在位不到兩年即薨,廟号康宗,谥号元孝,葬于厚陵。妻妾:思平王後李氏,元德王後柳氏,子高宗王㬚,女壽甯宮主(思平王後)靜和宅主。

23高麗高宗王皞(瞰)(1192-1259)字大明,又字天祐,康宗子,初名日真,改名㬚,高麗君主,1213-1259年在位。在位時是武臣政權傀儡,都處于崔氏政權的控制下,毫無實權。當時高麗内憂外患,遭遇蒙古七次侵略,在權臣崔瑀脅迫下,遷都江華島以躲避蒙古。1259年病死,享年68歲,廟号高宗,谥号安孝,追谥忠憲,在位時間最久的國王。子女:元宗王禃,安慶公王淐(安惠太後)女兒壽興宮主(安惠太後)宮主王氏,宮主王氏。

高麗英宗王淐(1220-1278)初名侃,元宗之弟,初封安慶公。高宗薨後,林衍廢元宗,立王淐為王。不久,蒙古遣使诘衍廢王淐,複立元宗,追谥英宗,子漢陽侯王儇,桂陽侯王侊。

24高麗元宗王倎(1219-1274)原名倎,改名禃,钊,字日新,高宗王㬚長子,1260-1274年在位。1259年赴蒙古朝觐大汗蒙哥,谒見忽必烈,忽必烈對高麗采取懷柔政策,結束高麗蒙古戰争。1264年親朝蒙古,因受牽制于權臣金俊。1268年林衍在王禃旨意下誅殺金俊,次年廢黜王禃,另立安慶公王淐。蒙古加強對高麗的幹涉,以蒙古為後盾恢複王位,推翻武臣政權,借蒙古兵力幫平定叛亂,并占領西北面與耽羅,全面控制了高麗。同年薨逝,廟号元宗,谥号順孝,葬于韶陵,追谥忠敬。高麗忠烈王王昛(太後金氏)始陽侯王珆(柳氏)順安公王琮(慶昌宮主柳氏)宮主(太後金氏)慶安宮主(柳氏)鹹甯公主(慶昌宮主)

25高麗忠烈王王䞐(1236-1308)初名谌,改名昛,元宗子,母順敬太後金氏。1274-1298,1298-1308年在位,與蒙古公主聯姻,迎娶忽都魯揭裡迷失公主,使高麗成為元朝屬國。在位時期徹底歸順蒙元,随行兩次從征日本,同時獲得收回西北面及耽羅領土,撤銷達魯花赤等實利。訪蒙元達16次之多,與元朝的宗藩關系逐漸穩定。晚年與世子王謜不睦,1298年讓位于王謜。1308年去世,谥号忠烈,葬于慶陵。子女:江陽公王滋,忠宣王王璋,小君王湑,王某,女靖甯院妃,明順院妃,王氏。

26高麗憲宗王璋(1275-1325)蒙古名益知禮普化,忠烈王子,高麗君主,1298年,1308-1313年在位。初名謜,字仲昂,号海印居士,娶元朝宗室女寶塔實憐。1298年即位,即位後實行改革,因得罪元朝而被廢,改名璋。1307年擁元武宗有功,封沈陽王,1308年忠烈王去世,再次即位,通過在傳旨來控制朝政。1313年禅位兒子王焘,回國後再次來華定居,1316年傳給侄兒王暠,自稱太尉王。1320年元英宗繼位,将其監禁起來,後流放吐蕃。1323年獲得赦免,1325年薨逝大都,谥号忠宣,加谥宣孝。子女:廣陵君王鑒,忠肅王王焘,德興君王譓,壽春翁主。

27高麗太宗王焘(1294-1339)忠宣王次子,高麗王朝君主,1313-1330年,1332-1339年在位,小字宜孝,蒙古名阿剌讷忒失裡,受父王禅讓繼位,先後迎娶濮國長公主,曹國長公主,慶華公主。在位前期,實權仍在留元的忠宣王手中,後來面臨從弟王暠對王位的觊觎。1321-1325年扣押在元朝,甚至遭遇高麗國運危機。最後無心理政,1330年禅讓于王祯,1332年被元朝複位。1339年去世,葬于毅陵,谥号忠肅,子忠惠王祯,恭愍王颛,龍山元子(洪德妃)。

28高麗孝宗王祯(1315-1344)蒙古名普塔失裡,1330-1332年, 1339-1344年在位,忠肅王子,母德妃洪氏,迎娶德甯公主。由于荒淫無道,兩次即位,兩次被廢。初以世子身份入質元朝時,與燕帖木兒過從甚密,燕帖木兒掌權後,得以即位。1332年因勾結妥懽帖睦爾謀反等原因,是以被廢。1339年忠肅王死後,高麗國發生叛亂,雖然被平定,後被帶到大都受審,1340年得以複位。1343年被廢,押送元大都,後被途中病死,享年30歲。子女:忠穆王昕,忠定王眂,釋器,長甯公主。

29高麗繼宗王昕(1337-1348)名八思麻朵兒隻, 1344-1348年 忠惠王子,高麗君主,譯作八秃麻朵兒隻。高麗兩位由元朝公主所生的國王,父親忠惠王王祯,母親德甯公主亦憐真班。早年以元子身份入質元朝,父王遭元朝流放并死去後,被元順帝冊封為高麗國王。在位時由王煦,金永旽等大臣輔政,設立整治都監,并試圖對各種積弊加以改革,四年後病死,于明陵,谥号顯孝,賜谥忠穆。

30高麗哀宗王眡(1338-1352)高麗君主,1349-1351年在位。蒙古名迷思監朵兒隻,王祯庶子,母禧妃尹氏。1348年封慶昌府院君,同年被召入元朝,受封高麗國王。在位期間,經常出現倭寇,1351年元順帝廢其位,被遷往江華島居住,次年遭毒死,享年15歲,谥号忠定,子王濟。

31高麗武宗/恭愍王王祺(1330-1374)名颛,高麗王朝君主1352-1374年在位,名祺,改名颛,号怡齋,益堂,蒙古名伯顔帖木兒。忠肅王王焘子,母恭元王後洪氏。他曾受封江陵大君,曾入質宗主國元朝,娶宗室女寶塔失裡為妻。1351年元朝扶植他取代忠定王王㫝而成為高麗國王。在位時對内力圖改革積弊,振興高麗王朝,1356年鏟除奇轍,擺脫元朝控制,并向北開拓大片疆域。高麗接連遭遇倭寇之患,紅巾軍入侵和元軍入侵等動亂,改革力不從心,國勢日益衰落。1365年任用辛旽進行改革,1370年冊封為高麗國王。1371年殺辛旽,1374年被宦官崔萬生等弑殺,葬于玄陵,谥号恭愍。

32高麗莊宗王禑/辛禑(1365-1389)高麗國王,1374-1388年在位,辛旽子,小字牟尼奴,恭愍王子,遭到廢黜時,認定為辛旽子,被稱為辛禑。受封江甯府院大君,1374年被李仁任扶植上位,1377年冊封高麗王,1385年封高麗國王,1387年令高麗全國改穿明朝冠服,1388年同明朝關系惡化,在崔瑩的輔佐下,發動軍隊北伐遼東,北伐将領李成桂,曹敏修發動威化島回軍,被迫遜位,居住在江華和骊興。1389年因圖謀暗殺李成桂,廢為庶人,流放江陵,旋即被殺,後稱高麗禑王,子王昌。

33高麗原宗後廢王王昌(1380-1389)王禑長子,母謹妃李氏,後立為世子。1388年王禑發兵北伐遼東,将王昌和嫔妃轉移到漢陽山城。同年北伐将領李成桂,曹敏修發動威化島回軍,攻破開京,王禑旋即被廢黜。由于李穑具有很大的發言權,六月被立為王,同日即位,次年被人殺害,時年10歲,廟号原宗。

34高麗純宗恭讓大王王瑤(1345-1394)高麗王朝最後一任君主,1389-1392年在位,神宗七世孫,定原府院君王鈞子,封定昌府院君。1389年被李成桂等擁立,1392年被廢黜,李成桂即位後,降封恭讓君。1394年被李成桂派人殺死,後被追封恭讓王,葬于高陵。兒女:王奭,肅甯宮主,貞信宮主,敬和宮主。.

②北韓王朝(1392-1910)又稱李氏北韓,北韓半島曆史上最後的封建王朝。1392年李成桂取代高麗而建國,首都初在高麗故都開京,1394年定都漢陽,翌年改稱漢城。1398年王子之亂後,再度遷都開京。1400年第二次王子之亂後,最終定都漢城。15世紀北韓國土基本定型,以儒教治國,儒家思想取代佛教,成為國家統治理念。對明清兩代采取友好政策,經常向朝廷稱臣納貢。曆代國王均接受中國皇帝冊封,對日本等周邊國家或部族采取交鄰政策。16-17世紀遭到日本和女真侵入,社會秩序受到極大沖擊。1876年與日本簽訂江華條約,甲午海戰後,不再稱臣于清朝。1897年高宗稱帝,改國号大韓帝國,1910年日本吞并北韓半島,大韓帝國滅亡,共有519年。

穆祖李安社(-1274):子安川大君李于仙,安原大君李珍,安豐大君李精,翼祖大王李行裡,安昌大君李梅拂,安興大君李球壽。

翼祖李行裡:子鹹甯君李安,鹹昌君李長,鹹原君李松,度祖大王李椿,鹹川君李源,鹹陵君李古泰,鹹陽君李腆,鹹城君李應巨。

度祖李椿:子宗昌大君李子興,桓祖大王李子春,宗原大君李子宣,完川大君李子平,女文惠公主,文淑公主,文懿公主。

桓祖李子春(1315-1360)太祖李成桂之父,原是元朝雙城千戶長,蒙古名吾魯思不花。仕高麗,官至榮祿大夫,判将作監事,高麗朔方道萬戶兼兵馬使。1360年4月在朔方道去世,廟号桓祖,谥号淵武聖桓大王。子太祖李成桂,永城大君李天桂,完豐大君李元桂,義安大君李和,女貞和公主。

古代北韓君主清單(下)

李子春

太祖光德大王李成桂(旦)(1335-1408)雙城總管府(北韓鹹鏡南道金野郡)人,初字仲潔,後改君晉,号松軒,更名李旦,北韓王朝開國君主,1392-1398年在位,李子春嫡長子。1356年與其父幫助恭愍王奪取雙城總管府後,歸附高麗,後來與元朝,紅巾軍,女真等勢力作戰,戰功顯赫,不斷獲得提拔。1388年發動威化島回軍,掌握高麗政權,官至門下侍中,封和甯郡開國忠義伯。1392年受群臣推戴,登基為王。次年奉明太祖聖旨,改國号北韓,1394年定都漢城。即位後,對内實行改革,清洗高麗王族,對外向明朝稱臣,并招撫北韓半島女真部落,使其疆域達到圖們江。第一次王子之亂後,讓位于次子李芳果,被尊為太上王。李芳遠即位後,指揮趙思義等起兵反抗,兵敗後被迫回京。1408年病死于漢城,享年74歲,葬于健元陵。廟号太祖,賜谥康獻,故稱為北韓太祖或康獻大王。

子女:鎮安大君李芳雨(1354-1393)定宗李芳果 益安大君李芳毅(1360-1404)懷安大君李芳幹(1364-1421)太宗李芳遠,德安大君李芳衍(1374-1384)撫安大君李芳蕃(1381-1398)宜安大君李芳碩(1382-1398)女慶慎公主(1365-1426)慶善公主,慶順公主(1370-1407)宜甯翁主,淑慎翁主。

古代北韓君主清單(下)

太祖李成桂

定宗順孝大王李芳果(1357-1419)1398-1400年 太祖嫡次子

太宗光孝大王李芳遠(1367-1422)太祖嫡五子,字遺德,北韓王朝君主,1400-1418年在位,也是受中國冊封的北韓國王。文武兼備,1383年科舉及第,在建立北韓王朝過程中功勞頗大,所策劃最重要的行動就是暗殺鄭夢周。李成桂即位後,封靖安君。1398年後,以兩次王子之亂方式鏟除異己,1400年即位于壽昌宮。在位期間,銳意改革,政績卓著,1418年傳位于世宗。1422年五月在漢城新宮去世,享年56歲。谥号恭定,改谥光孝大王,廟号太宗,葬于獻陵 。子女:讓甯君李褆(1394-1462)孝甯君李補(1396-1486)世宗李祹(1397-1450)誠甯君李褈(1405-1418)貞順公主(1385-1460)慶貞公主(1387-1455)慶安公主(1393-1415)貞善公主(1404-1424)

世宗明孝大王李祹(1397-1450)太宗第三子,字元正,北韓王朝君主,1418-1450年在位,母元敬王後闵氏。初封忠甯君,後進封忠甯大君。1418年立為王世子,同年受禅繼位。在位期間,勤于政事,任用賢才,勵精圖治,在文治武功上均有頗多建樹,其中最深遠的貢獻就是創制北韓文字訓民正音。對外與明朝保持了穩定的宗藩關系,與日本實作通商往來,在北方設定西北四郡和東北六鎮。1445年因病讓世子李珦攝政,1450年薨逝,享年54歲。賜谥莊憲,加谥明孝,廟号世宗,葬于英陵。

古代北韓君主清單(下)

北韓世宗

文宗聖孝大王李珦(1414-1452)1450-1452年 世宗嫡長子

端宗敦孝大王李弘暐(1441-1457)1452-1455年 文宗長子

古代北韓君主清單(下)

北韓端宗

世祖仁孝大王李瑈(1417-1468)1455-1468年 世宗次子

古代北韓君主清單(下)

北韓世祖

睿宗昭孝大王李晄(1450-1469)1468-1469年 世祖嫡次子

德宗懷簡大王李暲(1438-1457)初名崇,又稱桃源君,字原明,成宗李娎生父,世祖嫡長子,北韓睿宗長兄。1445年被封為桃源君,世祖奪位後,冊立為王世子。1457年9月病逝,享年20歲,谥号懿敬世子,廟号德宗,谥号懷簡。

成宗恭孝大王李娎(1457-1494)1469-1494年 德宗次子

古代北韓君主清單(下)

北韓成宗

燕山君緯武大王李㦕(1476-1506)1494-1506年 成宗長子

中宗誠孝大王李怿(1487-1544)1506-1544年 成宗子

仁宗欽孝大王李峼(1515-1545)1544-1545年 中宗長子

明宗敬孝大王李峘(1534-1567)1545-1567年 仁宗之弟

宣宗(宣祖)李昖(1552-1608)1567-1608年 李岹第三子

光海君崇業大王李珲(1575-1641)1608-1623年 宣祖次子

元宗章孝大王李琈(1580-1620)仁祖李倧之父,宣祖庶五子

仁祖純孝大王李倧(1595-1649)1623-1649年 元宗長子

孝宗正德大王李淏(1619-1659)仁祖次子 1649-1659年

顯宗彰孝大王李棩(1641-1674)1659-1674年 孝宗嫡子

肅宗元孝大王李焞(1661-1720)1674-1720年 顯宗長子

景宗宣孝大王李昀(1688-1724)1720-1724年 肅宗長子

英宗顯孝大王李昑(1694-1776)乳名禧壽,字光叔,肅宗第四子,1724-1776年在位,北韓君主。1699年封延礽君,1721年被景宗立為王世弟。1724年繼承王位,即位後除掉制造辛壬獄事的金一鏡等人,1728年鎮壓了少論和激進派所掀起的李麟佐之亂。他标榜蕩平政策,試圖通過平衡老論等朋黨勢力等來緩和黨争,由此強化自身的合法性與王權。1755年頒布闡闡義昭鑒,同時确立老論的優勢地位。後與世子李愃的沖突日益深化,最終在1762年處死思悼世子,是為壬午禍變。在位時期,實施了以均役法惠民政策,編纂與刊行大量書籍,北韓經濟與文化得到較快發展,開創了北韓全盛時期。1776年壽終正寝,享年83歲,廟号英宗,改為英祖,谥号顯孝大王。

真宗孝章大王李緈 莊宗廣孝大王李愃

正宗莊孝大王李算(祘)(1752-1800)1776-1800李愃次子

純宗(純祖)成孝大王李玜(1790-1834)1800-1834 正祖次子

翼宗孝明大王李旲(1809-1830)北韓國王子,字德寅,号敬軒,純祖嫡長子,母王後金氏。1812年冊封王世子,1819年娶世子嫔趙氏,1827年代理聽政,1830年去世,谥号孝明世子。其子李奂即位,追尊翼宗大王。

憲宗哲孝大王李奂(1827-1849)字文應,号元軒,純祖之孫,文祖李旲子,母神貞翼皇後,北韓君主,1834-1849年在位。八歲時以王世孫身份繼位,祖母純元王後垂簾聽政,安東金氏,豐壤趙氏相繼弄權,1849年病逝,享年23歲。廟号憲宗,谥号哲孝大王,賜谥莊肅,追尊憲宗成皇帝。

哲宗英孝大王李昪(1831-1863)1849-1863年 李圹子

高宗李熙(1852-1919)初名載晃,字明夫,乳名命福,改名為熙,字聖臨,号珠淵,興宣大院君李昰應嫡次子,1864-1907年在位。出生于漢城貞善坊,1864年哲宗病死,在神貞王後趙氏指定下,以旁支身份入承大統,并被清朝冊封為北韓國王。甲午中日戰争後,北韓擺脫清朝屬國的地位,成為名義上獨立自主國家,1895年稱大君主,建年号建陽。1897年改元光武,即皇帝位,國号大韓帝國。1907年因海牙密使事件得罪日本而被迫退位,自稱太皇帝。1910年日韓合并後,封德壽宮李太王。1919年1月病逝,享年68歲,廟号高宗,谥号貞孝太皇帝。

大韓帝國(1896-1910)

高宗太皇帝李熙 純宗孝皇帝李坧(1874-1926)高宗長子

古代北韓君主清單(下)

高宗李熙

日本傀儡時期

德壽宮李太王李熙 1910-1919年

昌德宮李王李坧 1910-1926年

昌德宮英親王李垠(1897-1970)1926-1945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