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練習太極拳,就是「體用兼備」,這個「體」就是站椿就是功力的養成、心性陶冶的轉化過程。除了必須要有機緣找到了明師,一開始就

作者:原木的世界

練習太極拳,就是「體用兼備」,這個「體」就是站椿就是功力的養成、心性陶冶的轉化過程。除了必須要有機緣找到了明師,一開始就要練對了,有了正确的「功法」練習,保證以後絕對不會走錯路。以後就是要有吃苦的精神與态度。

一次練習站樁的時間必須要一次40分鐘以上,才能有了基礎「身心感受」的感覺,以後慢慢增長變成一個小時、兩個小時,⋯

最好能夠獨處一次時間三個小時以後,盡量不要吃東西,空着肚子。在站椿時候餓着肚子,要更加堅毅心性,借此提高心靈層次,是以老和尚曾開示:餓着三分好修行。此外又講了一句深富哲理的話「病着三分好修行」,因為生病的人才知道身體健康的重要性,才能堅持每天運動的好習慣。

當然站椿是一個不容易養成的生活習慣,就鄭子太極拳一式「單鞭」開展功,一般人站個五分鐘都有困難,而鄭師爺一站就是六個小時,曾說「手腳斷了」,如此深刻體驗、肺腑之言!

現在人倒果為因,你叫他站椿辨不到,但是一旦論起太極拳,個個高談闊論,都成了高手?!

其實太極拳是一種修行,有方法、有階段的功課,是真的可以攀階而上的。楊太的九段功、八段錦練出「氣沉丹田」、「力由脊發」。以後的低架直接開胯,所謂的松腰松胯不是口号,而是練出來的。小輩我無論如何用功,真的無法下腰在神桌下面走拳架,深刻體會越早接觸國術才能練出真功夫,錯過了黃金的陶冶時間,也僅能是一個普普的庸才,能夠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己屬萬幸。

小輩我就是一個顯例。

之是以差別名門正派與及外面所謂的冬瓜派、蘋果派、西瓜派。其中主要差别,在于學習态度的認知,老師傳授的功法以及本身的武學成就都會是學生學習的榜樣,知道必須要充分的努力與及體悟,才是真正能夠有所成就的唯一途徑。

「由着熟而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你們說淩空勁、人體透視、發功治病,是真是假?

我肯定告訴大家絕對是真的,而且是我親自遇到的;不僅現代有,在中國醫學三大各派,一是黃帝内經、一是扁鵲、一是白派,其實都明确告知大家有這種功夫。隻是學習過程艱難,曠廢時日又不見得學得起來,可以說是鳳毛麟角!

唯有心人士,你不能說他們沒有一點聰明,得到了這些古典醫學的資訊,再加上自己東拼西湊、平常人不容易了解的知識形成了「僞科學」;人體自發功早幾十年大流行過了,許多人練出了毛病!

己經褪了流行。

偏偏有人着魔,受了武俠小說、電影的深刻影響,再加上許多人居心叵測的推波助瀾,一練功就來了情緒,必須要能蹦、能跳,才是氣功!

練功過程,必須「一門深入,長期薰修」;走過身心難熬的痛苦階段,把酸、痛的肉體感覺用意念把它轉移到丹田然後從地下化掉了,堅持用功培養一定的毅力,以後自然有了許多的境界、千萬不要執着也是要用意念把它轉移到丹田化掉了。

讓自己确實能夠平靜,形成某種程度的「靜」、「定」。

隻有真正的「氣沈丹田」才能開通經脈,身心的切實放松,才能「松」、才能「沈」、才能「空」。到了這個練功狀态,就有了太極拳醍醐灌頂的真滋味,唯境界深遠,必須繼續用功,走更長遠的路!

老實練功去,天底下真的沒有「終南捷徑」,所有的成就必須個人努力達成的。

中秋佳節,祝大家月圓人圓、幸福美滿!

練習太極拳,就是「體用兼備」,這個「體」就是站椿就是功力的養成、心性陶冶的轉化過程。除了必須要有機緣找到了明師,一開始就
練習太極拳,就是「體用兼備」,這個「體」就是站椿就是功力的養成、心性陶冶的轉化過程。除了必須要有機緣找到了明師,一開始就
練習太極拳,就是「體用兼備」,這個「體」就是站椿就是功力的養成、心性陶冶的轉化過程。除了必須要有機緣找到了明師,一開始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