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根浩:摩旅大江大河,感受人情溫暖,記錄沿岸生态、人文變遷

作者:中國探險協會
李根浩:摩旅大江大河,感受人情溫暖,記錄沿岸生态、人文變遷

探險家小傳

李根浩

鐵騎霞客

李根浩:摩旅大江大河,感受人情溫暖,記錄沿岸生态、人文變遷

“一條條涓涓細流,彙聚成滔滔江河,這種不可阻擋的磅礴氣勢、生機,像極了人生所蘊含的規律——任何事物由小發展到大,都需要戰勝一切困難,沖破一切阻礙,奔向自己的聖地。”

摩旅探險18年,單人獨騎三十五萬餘公裡,訪遍大陸境内所有500公裡以上大江大河之後,李根浩發出由衷感歎。

第一次抵達黃河源頭時,他激動地單膝跪地,雙手捧起泉水,一飲而盡;騎行西雙版納原始森林,山澗溪流飛濺而下的水拍打着身體,李根浩便索性脫掉外套,讓瀑布沖刷全身,完全與自然融為一體。

他說,身臨其境感受的東西,是刻骨銘心的。看到江河源頭,人會情不自禁地感動,甚至莫名淚流滿面,那是一輩子不可磨滅的記憶。

“我們的母親河不是隻有黃河、長江,隻要有人類居住,每一條河流都是母親河。”

一條河流,就是一個完整的、現代社會的展現。從上到下、從不發達到發達,從貧窮到富裕,民族的、文化的、曆史的、地理的,所有的社會剖面,都可以從中窺見。

01

○ 尋 源

源頭争議,衆說紛纭

古人有“一日千裡”之說,長度在500公裡以上的河流,寬度、氣勢、入海口都更為壯美、遼闊。于是李根浩便将500公裡作為自己心中界定“大江大河”的基線,開始了騎行大江大河的旅程。

行走之前,他的内心有過許多的想象,但真正親眼目睹,尤其勘測完長江、黃河、瀾滄江三江源頭之後,更正了自己的很多猜想。

比如,本以為長江源頭會是洶湧咆哮、聲如雷鳴。沒想到卻近乎無聲。

長江當曲源頭位于唐古拉山的東段支脈,霞舍日阿巴山坡面有一片大沼澤,源頭的水就從那裡流出。它是真正的泉眼,流淌了千百萬年,四季不枯竭。初見當曲源頭,李根浩深感大自然的神奇、美妙。

李根浩:摩旅大江大河,感受人情溫暖,記錄沿岸生态、人文變遷

▲2008年科考隊确定的長江正源當曲

李根浩:摩旅大江大河,感受人情溫暖,記錄沿岸生态、人文變遷

▲2008年科考隊安放的當曲源頭标志

相比之下,瀾滄江的吉富山源頭倒是能非常清晰地聽到嘩嘩的水聲。水源來自常年不斷融化的高原冰雪。

然而,源頭出水的地方,被山上崩塌的大量碎石覆寫。這令李根浩頓感困惑:源頭的源點,究竟該以明水為準?還是以聽到水聲的地方為準?

他認為,這種情況有待更為科學、嚴謹、合乎自然地理形态的界定。

不僅如此,吉富山本是按“河源唯遠”原則确立的瀾滄江科學正源,可是仍有不少人不忍心舍棄原來的紮那曲源頭,給了它一個折中的名字:瀾滄江文化源頭。這也造成源頭争論衆說紛纭,莫衷一是。

李根浩:摩旅大江大河,感受人情溫暖,記錄沿岸生态、人文變遷

▲瀾滄江正源

“正源”之争的亂象,在黃河源區有過之而無不及。

黃河的源流主要有三條:紮曲、約古宗列曲、卡日曲。卡日曲本身也有兩大源流:卡日曲曲果和拉浪情曲。

無論流長、流量還是流域,卡日曲在三個源頭中,全面占優,理應為黃河正源。可在原來的約古宗列曲源頭地區,“黃河源”石碑以及各種“源頭第一”的名号,到處可見。

“認定江河正源的标準,是自然地理科學範疇,遵守自然地貌即可,千萬不要以人類主觀意願牽強附會。”

親臨黃河拉浪情曲源頭後,李根浩還發現,源點标記在一個季節性水溝上,旱季沒有水流經過,安放的地理标志離實際出水點有幾百米之遠。

李根浩:摩旅大江大河,感受人情溫暖,記錄沿岸生态、人文變遷

▲黃河拉浪情曲源頭

李根浩:摩旅大江大河,感受人情溫暖,記錄沿岸生态、人文變遷

▲黃河約古宗列曲源頭

“希望咱們的科考隊、權威的機構找到這些大江大河真正的正源、源點,給大家一個真實、可信、可考的永久紀念地。”

通過沿途觀察、勘測,深入人迹罕至之地,将平時不易被發現的問題回報給相關部門,是李根浩摩旅途中堅持在做的事。而被他“叨擾”最多的,當屬環保部門。

02

○ 生 态

“第一眼見到它,我眼睛都直了”

“作為一名環保人士,釣魚既是樂趣,也是通過釣魚來了解一段江河流域中的水生生物生存狀況,并給當地有關部門提出一些環保建議。”

定下走遍祖國大江大河的目标時,李根浩決定同期踐行釣遍中國的理想。從2004年開始,他便已隻釣自然水域。

李根浩:摩旅大江大河,感受人情溫暖,記錄沿岸生态、人文變遷

在青藏高原第一次釣上高原冷水花斑無鱗魚的時候,李根浩眼睛都直了,不敢相信世間竟有這般漂亮的魚——魚身有着和雪豹一樣的花斑,仿佛穿着華麗的“迷彩服”,摸起來冰涼、溜滑、無鱗。

李根浩給它取了個形象的名字:雪豹魚。至今,他仍将見到“雪豹魚”視作人生中最特别的邂逅之一。

李根浩:摩旅大江大河,感受人情溫暖,記錄沿岸生态、人文變遷

▲大通河“雪豹魚”

李根浩:摩旅大江大河,感受人情溫暖,記錄沿岸生态、人文變遷

▲“雪豹魚”上鈎

“那種美,馬上就遏制了你對它的食欲,欣賞都欣賞不過來,絕不可能生出殺戮的惡念。”

遊釣近二十年,李根浩釣過不少珍稀魚類,但都隻作拍照記錄、觀察,随後便立即放生。

尤其高原魚類,有許多瀕危物種。它們在艱難惡劣的環境下生存,維持着水系的生态平衡,一年長不了多少,要長大非常困難。如果人類将它抓來作烹饪食材,很容易造成物種滅絕。

李根浩:摩旅大江大河,感受人情溫暖,記錄沿岸生态、人文變遷

▲高原不同魚類

“高原上的魚,給點餌料,它就咬鈎,對外界毫無防範之心,太樸實了。這一特質,倒是和當地的居民很像。”李根浩半開玩笑地說。

現在長江全流域已經禁漁,黃河河源區及上遊重點水域也有相關禁漁規定,水生生物的保護得到重視。與李根浩2007年騎行長江、黃河時的情形,已大不相同。

得到明顯改善的,遠不止水生野生動物,還有環境與氣候。

“早年長江黃河沿岸的植被保護很差,現在往上遊一看,植被都恢複得非常好,青藏高原很多地區的降雨也多了。”

不過,帶給李根浩感觸最深的轉變,是沿岸居民的生活面貌。

03

○ 人 文

河流,是一條紐帶

“2007年,整個黃河、長江的沿岸包括西藏,在鄉鎮地區很難找到商店、小賣部,越往中上遊,見到的破衣爛衫、食不飽腹越多,那裡的牧民或半農半牧的人家,沒幾戶新房,很多人還聽不懂國語。”

李根浩:摩旅大江大河,感受人情溫暖,記錄沿岸生态、人文變遷

▲黃河紮陵湖邊的牧民一家合影。住的十分簡陋,吃的除了炸面,就是青稞。做法就是把青稞碾成粉末,擱一點酥油,倒入熱水,和一下,便是主食。

李根浩:摩旅大江大河,感受人情溫暖,記錄沿岸生态、人文變遷

▲李根浩與黃河紮陵湖邊的民工一起喝疙瘩湯。

在即将到達黃河約古宗列曲源頭的時候,李根浩在麻多鄉稍作休整,選了塊空地紮營。沒過多久,隻見一牧民小夥提着暖壺、拎着一個兜,直奔自己走來。

“他把暖壺放在我帳篷旁邊,裡邊是泡好的奶茶,兜子打開一看是炸的面食。看我一陌生人在外紮營,給我送吃的、喝的來了。”

小夥名叫江永才讓,是鄉裡光伏電站的管理者。李根浩正愁去約古宗列曲的路車轍多而難行,帶着行李會更加難走,見眼前小夥善良、樸實,便把行李寄存在他家,并囑托道:“我去黃河源頭,晚上回來。如果三天之内不回來,這些東西,你看着處置,有用就留下,沒用就扔掉。”

交代完,李根浩隻帶了維修工具小包,一頂帳篷,騎着摩托便走了。

不巧那天陰雨連綿,沒等騎到目的地,機車便陷到了草甸裡。曠野空無一人,李根浩隻得自救,卸下行包,擡出前輪,拖出後輪,扶起車子,裝上行包,繼續前進。隻是一折騰,晚上21:30才回到江永才讓家裡。

令李根浩沒想到的是,江永才讓竟一直在等自己。

“他們家小孩已經餓得嗷嗷哭,但他們沒先吃,一直等到我回來,才開始做飯。”

李根浩被雨淋成落湯雞,羽絨服、鞋子、雨衣,全透着水。見狀,江永才讓立刻讓他到火爐邊,把衣服、鞋子烤幹,并吩咐夫妻趕緊準備吃的,那是一碗終生難忘的熱乎乎的面片兒。

吃完飯、烤幹衣服,已經十一點多,江永才讓把李根浩領到收拾好的房間就寝。

“給我鋪的床挺厚,完了還給我兩床又大又重的藏被,壓得我都喘不上氣。那天晚上特别冷,但這種照顧,這種情誼,讓人内心溫暖。”

李根浩:摩旅大江大河,感受人情溫暖,記錄沿岸生态、人文變遷

▲李根浩和江永才讓一家合影

人情雖暖,可李根浩心中仍不時泛起百般惆怅。那麼美的自然景色,當地人的生活卻那麼貧窮。這種反差帶來的苦悶,直到2010年以後,才真正舒暢。

“商店、飯店、旅店、加油站都有了,路修好了,學校、村莊建設得很漂亮,人的穿戴都不一樣了,以前隻有自然美,現在是自然與人的美結合,和諧共存,賞心悅目。”

改革開放積累的成果,似乎一下全部展現出來,變化大得令人難以想象。

2015年,到訪長江當曲源頭,當地年輕牧民冷不丁冒出一句國語,還把李根浩吓一跳,“說得老好了!”

生活的改變翻天覆地,沿岸牧民的淳樸卻一如既往。

“牧民一開始會請你喝茶;認為你可親、沒有危害,會再給你盛一碗最好的自制酸奶,這算是很高的禮遇;假如他還問你要不要續一碗,那表示高看你一眼;如果連手抓肉也奉上,便是把你當真正尊貴的客人了。”

李根浩:摩旅大江大河,感受人情溫暖,記錄沿岸生态、人文變遷

▲牧民家的自制酸奶

考察完當曲源頭,當地有一位叫達英的旅遊局局長聽聞後感到難以置信,特地找到李根浩所在的旅店上門求證。

李根浩随即出示了自己手機、相機裡的相關照片,看完後,達英激動得一把将李根浩抱住,言語間止不住地贊許:“哎呀,你了不起!以前我們考察隊去那裡,都是汽車、機車、馬匹,幾十人一起,你居然一個人做到了,你現在是我最敬佩的人之一!”

意外收獲一位藏族“迷弟”,李根浩鬥膽提了個請求:“我下一步要到瀾滄江源頭,擔心那裡的牧民聽不懂國語,你能否用藏文幫我寫個字條?”

達英爽快答應,不僅寫了字條,還錄制了一段藏語視訊,大意是希望沿途的牧民盡可能提供幫助。

這段視訊和字條,至今李根浩仍完好珍藏着。

李根浩:摩旅大江大河,感受人情溫暖,記錄沿岸生态、人文變遷

▲旅店裡正在給李根浩寫字條的達英

李根浩:摩旅大江大河,感受人情溫暖,記錄沿岸生态、人文變遷

▲達英書寫的藏文字條

果然,到了瀾滄江源頭後,當地人一看字條、視訊,紛紛表示樂于提供幫助,李根浩很快便獲得了信任和尊敬,尋源之旅非常順利。不僅在牧民家裡住了兩夜,對方還熱情充當“向導”,陪着他一起到瀾滄江源頭。

李根浩:摩旅大江大河,感受人情溫暖,記錄沿岸生态、人文變遷

▲李根浩在野永松多做客牧民家

李根浩:摩旅大江大河,感受人情溫暖,記錄沿岸生态、人文變遷

▲當地牧民陪李根浩一起找到瀾滄江源頭

河流,就像一條紐帶,貫穿、連接配接着整個中華民族。

不同民族栖居在這條河流上的不同位置,沿岸不同的地貌、氣候,孕育出不同特性的生命,呈現出不同的生活、習俗、文化,就像山上的自然植被,依次分布,上面是高山草甸,往下是針葉林、針闊混交林、闊葉混交林,豐富多彩。

李根浩:摩旅大江大河,感受人情溫暖,記錄沿岸生态、人文變遷

▲河流沿岸不同地域風貌

李根浩:摩旅大江大河,感受人情溫暖,記錄沿岸生态、人文變遷

▲河流沿岸不同人文風貌

河流沿岸,共生共存,任何一段流域遭到破壞,其他流域都不能幸免。正如整個生态文明,無論哪一環節崩壞,都會影響到人類自身的生存。

04

○ 摩 旅

“成功不必在我,但成功肯定有我”

“機車,我把它當作我的生死兄弟、我的戰友一樣來看待。”

李根浩這樣“表白”摩旅生涯中最重要的“夥伴”。它不僅陪伴李根浩走完大江大河,還陪着他穿越四大無人區、克裡雅古道、環行中國等。無人區露營時,它是防範棕熊和野狼的“哨兵”;大漠深處遭遇沙塵暴時,它是抵禦風沙的屏障。

李根浩與自己的“坐騎”一起出生入死,一起領略山河遠闊,早已結下深厚的“戰友情”。

李根浩:摩旅大江大河,感受人情溫暖,記錄沿岸生态、人文變遷

▲無人區露營,用機車擋風

李根浩:摩旅大江大河,感受人情溫暖,記錄沿岸生态、人文變遷

▲穿越克裡雅古道冰河陷車

李根浩:摩旅大江大河,感受人情溫暖,記錄沿岸生态、人文變遷

▲五泉河探路

李根浩:摩旅大江大河,感受人情溫暖,記錄沿岸生态、人文變遷

▲馳騁羌塘雪原

随着摩旅的不斷深入,李根浩漸漸明白,探險是一件嚴謹的事。

“我不會舍家撇業去探險或旅行,每次都是以寫作、采風為目的。摩旅一定要有理想,有明确的目标,有周全的計劃,還要有自己的原則。”

李根浩的原則是:第一,不違法;第二,不失德;第三,盡量保證安全。

旅行和探險,能讓一個人學會了解、寬容、分享。他希望更多的人加入中國機車旅行大軍,共同探索戶外奧秘,是以,經常将自己的探險經驗、教訓,分享給車友,幫助他們完成騎行夢。

同時,李根浩也期待摩旅大軍的層次、素養能夠逐漸提升,由摩遊走向摩旅,由摩旅走向探險,從騎者變成騎士。

“不要害怕探險旅途中的遺憾,遺憾是為下一個目标儲備的動力,可以使人保持探險、求真的狀态。”

已經62歲的李根浩,目前還沒有停下來的打算,他又制定了多條摩旅探險新路線,通過身體力行,踐行着自己的摩旅探險理念和志向:繼續為中國摩旅探險活動去探索、探秘、探求、探路。

“成功不必在我,但成功肯定有我。”

李根浩:摩旅大江大河,感受人情溫暖,記錄沿岸生态、人文變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