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顧淩英:讀李根蟠《略談馬列主義的封建觀和社會形态觀》有感

作者:昆侖策研究院頭條号
顧淩英:讀李根蟠《略談馬列主義的封建觀和社會形态觀》有感

讀了《李根蟠:略談馬列主義的封建觀和社會形态觀》和《李琳之:百年大論戰——中國曆史到底該咋分期?》這兩篇文章,覺得中國5000年的曆史,的确是夠紛繁複雜的,是以分類也是很難的事。

但是,凡是中國人,從國小開始都要學習自己的曆史。我從國小五、六年級(解放前的1946年)開始學曆史,就不喜歡曆史課。隻有曆史課和公民課不及格。在我的印象中,古代史就是背誦每個朝代和每個朝代一個個皇帝的年号;到了國中,開始學近代史了,而近代史就是從鴉片戰争開始的,一個接着一個的不平等條約。這就是我印象中枯燥乏味而傷心的曆史課。直到上海解放,學校裡開設了《社會發展史》,把曆史變成了一門科學,我才對它有了興趣。

馬克思主義的曆史的五階段論,不是憑空想出來的。它是人類社會,由低級向進階發展的必然曆史過程。不論在地球的什麼地方,隻要存在人類,就必然形成人類社會。而人類社會則隻有通過生産勞動,才能維持、發展和延續下去。

它的發展和延續,不可避免地必須經過一系列從低級向進階發展的過程。人類的原始共産社會,我們從美洲、拉丁美洲和澳洲的原住民和非洲的部落以及中國的少數民族部落都可以看到一點端倪。從中國的考古挖掘也可以發現,人類社會的這個最初級的曆史發展階段。那時的人,每天集體勞動的收獲隻能勉強使每個人可以養活自己。由于生産能力的低下,剝削是不可能的,人們之間才是平等的。

勞動生産能力發展到了一定的曆史階段,在農業和畜牧業之間發生了第一次社會大分工。在生産工具從石器改良到青銅器,直到鐵器的冶煉,第二次社會大分工,手工業與農業的分工出現。這說明了,開始出現了不僅是為了自己的消費,為了出賣而進行的生産開始出現。第三次社會大分工,使不參與生産的商人從農業分離出來,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工,也就出現了。社會财富的增長和權力配置設定的差距,于是階級的對立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

社會曆史的發展,逐漸實作了一個人的勞動可以養活兩個以上的人,社會就必然要分裂成階級社會,即使是兩個人中的一個人,也就可以不勞而獲了。生産勞動率在人類的生産中必然不斷提高。生産工具在鐵器代替石器的時候,也就是在的第二次社會大分工之後,奴隸社會就必然産生,這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這個階段在中國可能長、可能短,具體形式都可能不同,但是想要跳過去,如果沒有特殊的情況應該是不大可能的吧。

大量的奴隸勞動,在古代創造了輝煌的藝術和建築,這是曆史的事實。由于生産力的低下,奴隸勞動隻有集體進行才能提高生産率,剝削是殘酷的。解放前西藏的奴隸制,就是一個實際的典型例子。至于中國古代的什麼時代是奴隸制,過去認為堯、舜是禅讓制,像氏族社會,到夏之後逐漸就變成了帝皇的世襲制,應該是奴隸社會了吧。這隻是曆史學界的一種分析,可以參考。如果那時一個奴隸主擁有幾十個、上百個奴隸,那奴隸主的生活應該達到相當的水準了。這時候奴隸主必須要有軍隊鎮壓奴隸的反抗,奴隸制的國家也就應運而生。

顧淩英:讀李根蟠《略談馬列主義的封建觀和社會形态觀》有感

社會發展到奴隸制,作為階級社會的國家也就産生了。按照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所述:“這種階級對立和階級鬥争構成了直到今日的全部成文曆史的内容。” 也就是說人類有記錄的曆史,都是階級鬥争的曆史,也就是從奴隸社會開始的曆史。

顧淩英:讀李根蟠《略談馬列主義的封建觀和社會形态觀》有感

中國的曆史學家如果想要推翻馬克思主義的曆史唯物主義。必須要像郭沫若那樣從考古的甲骨文和青銅器銘文開始研究中國的遠古史。必須證明中國的原始的氏族社會是如何從母系氏族社會到父系氏族社會,可以不經過奴隸制的奴隸集體勞動和鎮壓奴隸的國家,就直接達到封建制的一家一戶個體農民勞動生産力發展水準的封建社會。

顧淩英:讀李根蟠《略談馬列主義的封建觀和社會形态觀》有感

至少要像恩格斯寫《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那樣,有根有據地證明中國原始社會的生産力,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展,可以跳過奴隸制社會的生産力發展階段,直接到達封建社會的生産力水準的。

馬克思主義的曆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主義的科學态度研究人類社會發展的全部曆史過程和有史以來的曆史學家對曆史研究的成果,所發現的人類社會曆史發展的客觀必然規律。它是一門科學,是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

人類社會的發展,首先是人本身的自我創造。勞動和對勞動工具的制造,使人脫離了動物界,逐漸形成了人類的社會。最開始的蒙昧時代人類隻有母系氏族、胞族、部落,還沒有家庭,是群婚制,一直發展到今天的社會主義社會。這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人類曆史由低級向進階發展的漫長過程,是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你承認也好,不承認也好,它都是曆史的客觀存在。所不同的,隻是你自己是一個真正的尊重客觀事實、堅持科學真理的曆史學者,還是一個不尊重客觀、違反科學的僞曆史學家。

李根蟠老師說,“社會經濟形态學說是唯物史觀的基石,抽掉這塊基石,唯物史觀就要倒塌。五種生産方式依次演進的理論是社會經濟形态學說在人類曆史研究中的具體運用,雖然兩者并不完全等同,但确實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把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逐一抹殺,社會經濟形态學說和唯物史觀也就基本上被否定掉了。如果我們還要講馬列主義的話,就應該十分嚴肅地對待這一問題。”

我認為問題應該倒過來說。如果可以把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逐一抹殺,曆史唯物主義就不是科學了。科學是曆史的客觀存在,是不可能被抹殺掉的。不是我們要不要講馬列主義,而是我們要不要把曆史作為一門科學來研究。

從曆史學界目前研究的實際情況看,世界曆史和中國曆史的發展都是一個複雜的千差萬别的曆史過程。馬克思主義曆史唯物主義的五個社會形态,是一種高度抽象的概括。它的抽象是從無數的曆史事實中來的,應該是科學的,也是不可能被抹掉的。而關于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分界,至今世界的曆史學界,還沒有一個定論,是可以繼續研究的問題。相信随着考古事業的發掘,人類對自己的了解一定會越來越清楚。我們一定能把自己的曆史,放在一個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大浪淘沙,在研究人類自己曆史的事業中,隻有真正的曆史學家,才可能站在曆史的浪濤之上,真的是無限風光在險峰!

【相關閱讀】

李根蟠:略談馬列主義的封建觀和社會形态觀

李琳之:百年大論戰——中國曆史到底該咋分期?

郭沫若:中國古代史的分期問題

(作者系昆侖策特約評論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修訂稿,作者授權首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