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朋克、怪物、現代巫師,再到煉金術,英國的恐怖文化變遷史

作者:百科~熊熊

小時候總和小夥伴躲在沙發抱枕後面看恐怖片,一邊尖叫着,一邊從手指露出的縫隙中偷窺劇情的發展;長大後,對看恐怖片不再有兒時的驚恐,卻也覺得萬聖節、“七月半”這樣的日子,自帶神秘氣息。我想每個人大抵對“恐怖”都是有一種情結的,這種源于未知的情感體驗十分濃烈,是以恐怖美學無論在任何時代,也都有着自己不可撼動的市場地位。今天,它更是一種不可忽視的文化現象,可以用來傳達多元化的創意。就好比Gucci,好幾年前就炮制過“斷頭”恐怖秀場,而今年,又在Campaign中以恐怖、犯罪電影《閃靈》、《發條橙》等電影中的元素诠釋了自己的設計語言。

從朋克、怪物、現代巫師,再到煉金術,英國的恐怖文化變遷史

Gucci 2022 Campaign

同樣的事情還發生在藝術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提名電影人Iain Forsyth和Jane Pollard,以及Somerset House的進階策展人Claire Catterale共同策劃了一場名為「The Horror Show: A Twisted Tale of Modern Britain 」(恐怖秀:現代英國扭曲故事)的展覽,預計将在2023年2月于英國倫敦薩默塞特宮(Somerset House)舉辦。該展覽試圖闡釋恐怖元素對過去50年的創意文化産生的影響。在策展人的新視角下,英國在過去50年的文化變遷也會被重塑,從朋克、怪物、現代巫師,再到煉金術等奇幻命題,也許觀衆也能從中獲得更好地了解這個世界的方式。

從朋克、怪物、現代巫師,再到煉金術,英國的恐怖文化變遷史

MONSTER怪獸

在第一幕《怪物》中展出的藝術品主要是想探讨20世紀70年代的政治、經濟動蕩以及80年代的社會分裂感。例如朋克藝術家Jamie Reid 1972年創作的這幅《美麗屋頂上的怪物》,就描繪了一個充滿預言意味的景象:随着大英帝國解體接近尾聲,黑暗慢慢籠罩在英國上空,但是怪獸下面卻是一個平靜的美麗家園。借此也引導觀衆思考:眼下如果你感到一種分裂,會是什麼造成的?

從朋克、怪物、現代巫師,再到煉金術,英國的恐怖文化變遷史

Jamie Reid, Monster On a Nice Roof, 1972

GHOST幽靈

展覽第二幕《幽靈》講述了以2008年金融危機為契機的一個新舊世界的交替點,一個世界崩潰了,但是另一個數字世界,卻迎來了自己的黎明。同時它也揭示着:在網絡時代,一件事物的更替與消失,常常沒有任何痕迹。德裡克·賈曼(Derek Jarman)的最後一部長篇巨作《藍色》(Blue, 1993)中,就詩意地講述了自己走向死亡的過程,作品中将這個世界的疏離與溫暖結合在了一起。

Juno Calypso, The Honeymoon Suite, 2015.

從朋克、怪物、現代巫師,再到煉金術,英國的恐怖文化變遷史

David Shrigley, I'm Dead, 2007.

此外,為了表現這種幽靈感,Nick Ryan制作了一個沉浸式音響,觀衆可以進與其行聲音互動,呼喊和回應的音效都十分迷幻,會讓觀衆覺得自己也是數字世界的一個Ghost。

WITCH巫師

展覽的最後一幕就是《巫師》,聚焦于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直到今天的世界,通過奇幻力量慶祝新一代以及超連結社群的出現,也預示着一個平等、包容的新時代。

從朋克、怪物、現代巫師,再到煉金術,英國的恐怖文化變遷史

© Jake and Dinos Chapman, Return of the Repressed3.

此外,還展出了特納獎(Turner Prize)得主泰·沙尼(Tai Shani)的「The Neon Hieroglyph」 (霓虹象形文字,2021年),這個裝置的靈感來自于意大利阿利庫迪島上飛行女巫的故事。

每一幕的展出大型雕塑、聲音裝置等沉浸式裝置給觀衆帶來聲臨其境的感受,而每一章都以蒂姆·埃切爾斯(Tim Etchells)的霓虹燈文本作品作為結尾。

從朋克、怪物、現代巫師,再到煉金術,英國的恐怖文化變遷史

Tim Etchells, Fade to Black.

對于觀衆來說,也許從獵奇與解密的方式去重溫曆史時,會更能了解我們所處的時代特點與位置。當你覺得現實生活太無聊時,不妨看看“人生”這部懸疑片,你能有多少種解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