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伊麗莎白時代”落幕:她盡己所能守護着英國,直至生命最後一刻

作者:文彙網
“伊麗莎白時代”落幕:她盡己所能守護着英國,直至生命最後一刻

當地時間9月8日,英國白金漢宮宣布,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在蘇格蘭巴爾莫勒爾堡“安詳地離世”,享年96歲。

就在兩天前,她還神采奕奕地接見了新任首相特拉斯。

“伊麗莎白時代”落幕:她盡己所能守護着英國,直至生命最後一刻

誰也不曾想到,這個優雅的微笑,成為女王留給世人的最後一面。

“伊麗莎白時代”落幕:她盡己所能守護着英國,直至生命最後一刻

作為英王喬治五世次子家的長女,女王這個身份并沒有出現在伊麗莎白最初的人生劇本中。

1926年4月21日,伊麗莎白出生在倫敦西區布魯頓街17号的外祖父家。有伯父愛德華八世在前,她的父親阿爾伯特繼承王位的可能性很小,是以不用承擔過多的王室義務,一家子過得很是富貴安樂。

“伊麗莎白時代”落幕:她盡己所能守護着英國,直至生命最後一刻

伊麗莎白三歲便開始在諾福克桑德林的莊園裡騎馬,父親教會她所有關于賽馬的知識,并且送給她第一隻威爾士科基犬。

“伊麗莎白時代”落幕:她盡己所能守護着英國,直至生命最後一刻

此後,對馬和狗的喜愛貫穿了女王的一生。

“伊麗莎白時代”落幕:她盡己所能守護着英國,直至生命最後一刻

英倫鄉間的快樂如風,卻在伊麗莎白10歲那年拐了一個彎。

1936年,愛德華八世為愛情放棄了王位。由于他當時尚未生育子嗣,阿爾伯特這個富貴閑人一夜間變成了喬治六世,而沒有兄弟的伊麗莎白也成了王位繼承人。

“伊麗莎白時代”落幕:她盡己所能守護着英國,直至生命最後一刻

生活不再是無憂無慮,她開始學習未來繼承王位所需要的一切知識。

然而命運似乎要給伊麗莎白更多的考驗。幾年之後,二戰爆發,将這個十幾歲的小姑娘推到了公衆面前。

“伊麗莎白時代”落幕:她盡己所能守護着英國,直至生命最後一刻

在納粹轟炸最猛烈的時期,有人勸王室離開英國,至少将兩位公主送去加拿大。

但王後說:“我不離開英國,我的女兒就不會離開英國;國王不離開英國,我就不離開英國。國王是永遠不會離開英國的。”

這是王室為人民豎立的一面旗幟,也是父母為伊麗莎白豎立的榜樣。

“伊麗莎白時代”落幕:她盡己所能守護着英國,直至生命最後一刻

1940年,為了安撫在戰争中流離失所的兒童,14歲的伊麗莎白帶着妹妹來到廣播電台,第一次對群眾公開演講。

“伊麗莎白時代”落幕:她盡己所能守護着英國,直至生命最後一刻

1945年,她終于說服父親,加入了一個戰時的女性團體“助國服務隊”。

“伊麗莎白時代”落幕:她盡己所能守護着英國,直至生命最後一刻

二戰終于結束,喬治六世的身體卻每況愈下。

1947年,伊麗莎白二世在21歲生日當天向全體英聯邦人民廣播,宣誓終身投入對英聯邦和帝國人民的服務。

她開始接替父親承擔起王室的義務,經常出國通路。

1952年2月6日,身在肯亞的伊麗莎白接到了父親去世的消息。

她難掩悲痛,重新踏上英國本土。

一個“伊麗莎白時代”随之開啟,而當時,她隻有26歲。

“伊麗莎白時代”落幕:她盡己所能守護着英國,直至生命最後一刻

此後70年,她一直恪守着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國家“君主”的本分,不在公開場合發表政治見解,與國内外政治人物保持良好關系……她用自己的個人魅力,努力維系着大英帝國昔日的榮光。

“伊麗莎白時代”落幕:她盡己所能守護着英國,直至生命最後一刻

她總是帶着迷人的微笑,傳遞外交上的善意。

僅1953到1992年間,伊麗莎白二世通路過的國家就超過40個,為此,她鮮少有時間陪伴自己的孩子。

1986年,她登上長城,成為首位通路中國的英國君主。

“伊麗莎白時代”落幕:她盡己所能守護着英國,直至生命最後一刻

她始終與自己的人民休戚與共。

2007年次貸危機爆發。面對經濟衰退,女王取消了與菲利普親王的鑽石婚(60周年)慶祝派對,并告訴群眾:“勇敢的人在困境中不會低頭,相反會更堅定地為美好未來而奮鬥。”

2020年3月,新冠疫情席卷英國。女王在複活節到來之際向英國群眾發表電視講話,她說:“盡管死亡是黑暗的”,但“光明和生命更偉大”。

“伊麗莎白時代”落幕:她盡己所能守護着英國,直至生命最後一刻

伊麗莎白二世在位的70年間,英國共經曆的15位首相。就在幾天前,女王還親自接見了新任首相特拉斯。

盡管依舊神采奕奕,但老人的身形較以往更顯佝偻,而右手手背上也呈現出偌大一片淤青——這或許是長時間靜脈注射留下的印記。

“伊麗莎白時代”落幕:她盡己所能守護着英國,直至生命最後一刻

毫無疑問,女王當時的健康狀況已經不盡如人意。她一定是強撐着病體,履行着君主的義務,維系着王室的體面,安撫着自己的人民。

她總是在危難的時刻與國家站在一起,盡己所能地守護着它,直至生命最後一刻。

“伊麗莎白時代”落幕:她盡己所能守護着英國,直至生命最後一刻

作者:陸纾文

編輯:沈欽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