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改革開放以來,特别是港澳回歸祖國後,粵港澳合作不斷深化,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實力和區域競争力明顯增強,為建設世界級大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奠定了基礎條件。
綱要要求: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綠山理念,是金山銀山,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态環境,實行最嚴格的生态環境保護體系。堅持節約第一、保護第一、自然恢複為主要方針,以建設美麗灣區為指導,着力改善生态環境品質,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産業結構、生産方式、生活方式,實作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讓大灣區更藍,更綠的山,更清澈的水,更優美的環境。
實施重大生态系統保護和恢複工程,建設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提高生态系統品質和穩定性。劃定并嚴格遵守生态保護紅線,加強對自然生态空間利用的控制。加強對珠江三角洲周邊山地、丘陵、森林生态系統的保護,打造北部山區森林生态屏障。加強對海岸線的保護和控制,加強對沿海資源的保護和自然财産的維護,建立和完善海岸線動态監測機制。加強近岸水域生态系統保護和恢複,開展水生生物增殖釋放,推進重要海洋自然保護區和水産種子資源儲備建設和管理。推進"藍灣"整治行動,保護沿海紅樹林,建設沿海生态區。加強粵港澳生态環境保護合作,共同完善生态環境體系。加強濕地保護和恢複,全面保護本地區重要的國際和國家濕地,開展沿海濕地跨境聯合保護。
<粵港澳大灣區>h1級"pgc-h-right-arrow"</h1>
粵港澳大灣區,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區、澳門特别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肇慶市,總面積5.6萬平方公裡,2017年底總人口約7000萬人, 是中國最開放、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在國家整體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廣東自前秦時代起就是中國傳統農耕文明的發源地,新中國成立後,成為改革開放經濟崛起的領頭羊,自然景觀與金融商業齊頭并進。象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大灣區,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擁有豐富的物種,包括陸生脊椎動物野生動物,以其熱帶常綠雨林和山地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以及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及其栖息地保護區内18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40種, 其中國家I級保護動物有雲豹、蟒蛇和中國穿山甲3種,國家II級保護動物有虎蛙、三線閉殼龜、鳳凰等37種72種魚類。管狀植物1862種,其中蕨類植物135種,裸亞植物16種,被子植物1711種,其中國有保護植物12種,如格子木、半楓蓮、黑蚱蜢等。星湖國家濕地公園位于大灣區,是中國第一個國家濕地公園,是中國亞熱帶最典型和最具代表性的喀斯特湖濕地。位于仙湖濕地的鳥類保護區,十多年前成功引進丹亭鶴等國家重點保護珍稀鳥類和異國動物,已成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典型案例。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是世界商業合作的中轉站。在明朝早期,香港島因香料的運輸而被命名為"香港"。地形主要是丘陵和多山,周圍有263個島嶼。大嶼山作為香港最大的島嶼,位于香港西南部,總面積約147平方公裡,漫長曲折的海岸線,海港和沙灘,山巒流水,自然景觀和曆史古迹,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豐富的生态環境、簡約的文化風情等景觀多樣性。
北臨澳洲,毗鄰廣東省珠海市,北臨拱門,西與珠海市、灣仔和橫琴接壤,東與香港隔海相望,南臨南海,由澳門半島、氹仔島、泸環島和璐璐璐市四部分組成。澳門媽祖文化曆史悠久,受葡萄牙殖民化影響,形成了具有深厚傳統内涵的中華文化,以葡萄牙文化為品質,西方文化共存,是以中華文化為主,與葡萄牙文化相容,具有國際色彩多樣性和生物多樣性的區域。
<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h1級"pgc-h-right-arrow"</h1>
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廣東省北部,地處南嶺山脈中部,是中國南方最大的山脈,是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嶺,是中國重要的自然地理邊界。保護區總面積58368.4公頃,森林覆寫率達98%以上,覆寫密集,是中國東南部常綠闊葉林的典型特征,儲存了完整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統和原生植被垂直帶。
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作為廣東省最大、最豐富的森林資源,是珠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性林區,是世界同緯度地區最大的綠洲,成為東南沿海城市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保護區主要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及其栖息地的保護,是廣東省最大的物種基因庫。
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物種豐富,野生脊椎動物622種,其中動物98種,鳥類316種,爬行動物99種,兩栖動物44種,硬骨魚類65種;陸基脊椎動物包括中國特有物種44種,野生動物76種,其中11種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即熊猴、雲豹、豹、華南虎、林賽、李子鹿、黑蛞蝓、白頸長尾蜻蜓、黃腹角蟒、蟒蛇和金斑鳳凰蝶,國家二級保護動物65種, 和26種省級保護動物。保護區内高等植物3890種,其中管狀植物3539種,其中蕨類植物363種,裸亞植物19種,被子植物3157種。參與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22種,其中國家I級保護植物3種,分别有南方紅豆冷杉、白楊樹和韭菜,國家二級保護植物19種。
<h1級"pgc-h-right-arrow">廣東森林</h1>
廣東省位于中國大陸南部,東臨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臨廣西,南臨南海,西南端為瓊州海峽和海南省,總面積17.8萬平方公裡,約占我國陸地面積的1.85%,大陸海岸長度3368.1公裡, 759個沿海島嶼、内河,主要有珠江、漢江、莫陽河和建江,境内山巒、平原、丘陵縱橫交錯,是"七山一水兩田"的林業省。
廣東省共有自然保護區1359個,其中自然保護區377個,景區28個,地質公園19個,礦山公園2個,森林公園7個,濕地公園7個,形成了保護類型齊全、布局合理、生态效益和社會效益較為顯著的自然保護體系,成為全國最早、數量最多的自然保護區。 自然保護區占全省土地面積的16.39%。
< h1級"pgc-h-arrow-right">野生動物</h1>
廣東省共有陸生脊椎動物774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14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0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94種,省級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76種。野生動物中有哺乳動物110種,其中華南虎、雲豹、穿山甲等8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猕猴、黑熊、水鹿等14種,鳥類507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腹戰艦鳥、中國秋沙鴨、白尾海獺9種,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海南虎斑、黑臉蜻蜓、廣東省鳥白蛞蝓等77種;包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蟒蛇、巨蜥、短吻鳄3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壁虎、凹龜2種;
瑪卡卡穆拉塔
底格裡斯豹,華南虎
食蟹者疱疹
塔米奧普斯·斯溫霍伊
白蘿蔔
灰喉山胡椒鳥 Pericrocotus solaris
紅喙鳥 Leiothrix lutea
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
流行短腿短腿短尾鹦鹉
短吻鳄鳄
中國石龍子
廣東省擁有養護植物7700餘種,野生植物55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7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48種。野生植物有607種蕨類植物,其中硫酸鹽、蕨類植物、金毛犬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11種,裸蕨植物29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台灣蘇鐵、仙湖蘇鐵、南方紅豆冷杉、水松共4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鑷子三尖冷杉, 福建柏、華南五針松、白豆杉共4種,被子植物5499種,其中國家I級保護植物伯樂樹、春苔、合晊金蓮3種、國家II級保護植物4藥門花、丹霞玉、土香33種等。
廣東什祖蘭球莖光桐
深圳阿波斯塔西亞 深圳, 深圳
深圳香香蘭香草深圳民宿
丹查蘭 丹曉爾基斯 演唱
血綠葉變色
香港與令人咂舌的泰尼亞香港
丹霞 F. 丹霞胡斯
Cibotium Barometz,金色的狗
廣東對米歇爾麗娅微笑 廣東
亮葉猴耳環
鹹木榕
山雞胡椒立芝
大地仙人掌
Bretschneidera sinensis
鐵霍利伊萊克斯圓形大廳
福建博福基尼亞霍金斯
華南五針松
常山二色拉費布裡烏加
鈎吻秀麗隐杆線蟲
Voshi Lemmaphyllum microphyllum
< ><h1級"pgc-h-arrow-right"的森林生态系統</h1>
廣東省北部南嶺地區植被類型為亞熱帶山地常綠闊葉林,中部為亞熱帶常綠春雨林,南部為熱帶常綠春雨林,主要為針葉林、中幼林。廣東省森林總面積1052.41萬公頃,森林覆寫率58.61%,森林蓄積量5.787億立方米。
車八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祥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南昆山國家森林公園
天津山國家森林公園
大嶺山國家森林公園
羅浮山國家風景區
紫金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
<h1級濕地生态系統></h1>
廣東省濕地資源豐富,現有濕地類型5種21種,濕地總面積175.34萬公頃,占廣東國土面積的10%。其中,近海和濱海濕地面積8.151億公頃,河流濕地總面積3.379億公頃,湖泊濕地總面積15萬公頃,沼澤濕地總面積36萬公頃,人工濕地總面積59.53萬公頃。
肇慶星湖國家濕地公園
新俱樂部鳥類天堂國家濕地公園
惠州大亞灣紅樹林城市濕地公園
廣東省内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泰山川島省級猕猴自然保護區
珠海僑城省級自然保護區
(新聞來源:王強,中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公衆号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