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喜迎二十大】黃平縣:9萬畝稻漁共生雙豐收 農戶喜開顔

【喜迎二十大】黃平縣:9萬畝稻漁共生雙豐收 農戶喜開顔
【喜迎二十大】黃平縣:9萬畝稻漁共生雙豐收 農戶喜開顔

開欄語

中央政治局會議建議,黨的二十大10月16日在北京召開。為營造喜迎黨的二十大濃厚氛圍,黃平微訊即日起開設“喜迎二十大”專欄,将多角度、全方位報道“十年間”黃平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就、發生的曆史性變革,全縣黨員幹部以優異成績和昂揚精神風貌迎接黨的二十大的實際行動,反映廣大幹部群衆對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的熱切期盼和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衷心擁護。敬請關注!

金秋九月,稻香四溢。走進黃平縣舊州鎮大碾房村的稻田裡,成熟的稻穗粒粒飽滿,不時散發出陣陣稻穗芳香;歡快活潑的魚兒在田間嬉戲遊玩,不時躍出水面......一時間舊州鎮大碾房村田間地頭呈現出一派豐收景象。

【喜迎二十大】黃平縣:9萬畝稻漁共生雙豐收 農戶喜開顔

魚在水中遊,稻在水中長,這是大碾房村在黃平縣農業農村局技術專家的指導幫助下成功實作稻漁綜合種養的真實寫照。

近日,黃平縣農業農村局聯合縣财政局、縣鄉村振興局、縣統計局、縣教育科技局、舊州鎮人民政府等多部門形成的驗收組對舊州鎮大碾房村黃平縣新農源合作社稻漁綜合種養産業提升行動項目進行驗收。

驗收現場,驗收組随機對示範點的稻魚進行測産,經現場測量面積、稱重及計算得出平均每畝稻田産魚可達104公斤,這一成績是黃平縣2022年稻漁綜合種養産業發展程序中的技術成果,該技術的運用促使黃平縣稻漁綜合種養再上新台階,為當地稻漁共生發展開拓了一條廣闊的道路。

【喜迎二十大】黃平縣:9萬畝稻漁共生雙豐收 農戶喜開顔

據黃平縣農業農村局水産養殖農技專家表示,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可以改善水體生态環境,減輕面源污染,有效解決養殖水體富營養化,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減少水稻種植化肥和農藥的使用,提升大米品質,提高當地水稻總産量,對養殖水體進行有效淨化的同時,各種養分也得到了循環利用,很好地實作了水産養殖和水稻種植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喜迎二十大】黃平縣:9萬畝稻漁共生雙豐收 農戶喜開顔

“在縣農業農村局專家的指導下,我們合作社利用魚稻之間良性共生的關系,通過減少化肥、農藥使用,不但産出了有機稻米,因長期在稻田中生長,稻花魚更是肉質細嫩緊實、味道鮮美,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合作社負責人田仁福向筆者介紹道。

為推動稻漁綜合種養持續健康發展,黃平縣農業農村局組織專家在舊州鎮大碾房村等11鄉鎮向種養殖農戶推廣“稻溝式”養魚模式,水溝加深增加了水體面積,為魚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

【喜迎二十大】黃平縣:9萬畝稻漁共生雙豐收 農戶喜開顔

此外,黃平縣農業農村局不斷加強科技研發和示範引領:一是不斷開展技術創新。積極邀請省州水産養殖和種植方面專家技術人員,通過技術創新,不斷推進和完善稻漁技術發展,摸索出“稻溝式”稻漁種養技術并在11鄉鎮得到推廣;二是項目帶動示範推廣。積極建立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區12個,在全縣起到示範引領作用;三是開展技術教育訓練交流。通過開展現場教育訓練會,組織到11鄉鎮分管上司、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技術骨幹、養殖大戶、示範戶代表等集中觀摩示範種養現場,并由縣級種養專家面對面進行示範講解。

據悉,截至目前,黃平縣發展稻漁綜合種養面積9萬畝,示範點15個,示範面積1500畝,為農戶畝産提升40.4%的經濟效益,真正成為讓農戶增産增收增效益的種養産業。

作者 | 張艾 吳婷

編輯 | 潘虹

網絡編輯 | 楊玲惠

編審 | 趙軍 楊正洪

核發 | 楊德

投稿郵箱 | [email protected]

✩✩✩✩

得分:78

關注我們

【喜迎二十大】黃平縣:9萬畝稻漁共生雙豐收 農戶喜開顔
【喜迎二十大】黃平縣:9萬畝稻漁共生雙豐收 農戶喜開顔
【喜迎二十大】黃平縣:9萬畝稻漁共生雙豐收 農戶喜開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