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注
從8.4%增加到15.8%——森林覆寫率變化了20年。甯夏以"綠水綠山是金山銀山"為主筆,統籌管理山、林、湖草沙,以系統思維推進生态修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近日,記者走在山水兩岸,從具體的生态修複案例,記錄"書寫"在綠水與綠山之間的生動實踐。

羅山自然保護區,素有"沙漠翡翠"之稱。(圖檔由羅山自然保護區提供)
羅山鵝喉羚羊。
美麗新甯夏綠色表達
甯夏要以"手"制度推動生态修複
如果說大山也有生态"賬号",那麼六盤山的"賬号"就完成了多年來從"赤字"到"滿"的過渡。
青山周圍如玉帶等路,在被稱為"最美公路"的魯龍公路上行軍,記者給朋友圈發照片,收到評論:"五鍋梁——蘇泰",來自六盤山林業局豐台國有林場楊家店長孟旺平,照片"精準定位"。
隻有森林的照片,也許隻有與森林和山脈的常年伴侶,才能一目了然地識别出"坐标"。經過幾代人的不斷奮鬥,六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森林覆寫率從最初的23%提高到現在的64.5%。
從8.4%增加到15.8%——森林覆寫率變化了20年。打造美麗新甯夏,偉大的中國夢。甯夏的"美麗表達",以綠水綠山為主筆的金山銀山,以系統思維推動生态修複,"治愈"自然景觀。
修複手以"呼吸"
山是平起的"脊梁"。如果沒有山脈,風和沙子會直接駛入;水将缺乏地形,不友善流動;氣候将是單一的,影響生物多樣性......"
在甯夏,除了"三山",還有許多獨特的山。
月亮山是西吉縣唯一的供水系統,自2013年以來一直在建設節水林,并通過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技術"在月亮山制作了一幅"風景畫"。如今,這裡的水土流失程度逐漸降低,節水效益逐漸顯現。
雲山位于固原州區固原地,曾經是自然的黃土高原,現在植被覆寫率超過95%。山地與水林田湖泊草沙是一個有機整體,是以,當地氣候變化帶來的效益也是"複合"呈現——年平均降雨量增加,土壤表面侵蝕減少,地表徑流減少85.6%,實作"水不下山,泥不下溝", 揭開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面紗,展現出越來越美麗的面貌。
山林"煥發活力",着力改革綠色和綠色山林種植權。改革要充分發揮市場調整機制,活化森林資源,活體經營權,厚植美麗新甯夏背景色,林草融合,今年《甯夏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工作方案》出台,重點提升草原資源生态、經濟、社會功能,進一步推動林草融合發展。
加了一句"沙"字——從統籌"山水林田湖草"到"山林田湖草"管理,甯夏三面同台,頗能讀懂深的含義:作為第一個實作荒漠化逆轉的省份,甯夏防沙害,用好沙效益,堅持"伊林澤林, 彜草是草,濕是濕的,應該是荒蕪的,伊莎是沙子",讓水凝綠,水歸森林,水與水"。
山水之間,寫着綠色的"治醫",在體系中,協調自然的"呼吸"。
內建監控有助于推進
精心踏上沙灘,打開一層層蘆葦,甯夏濕地保護管理中心從業人員開始綜合濕地監測和評價實地調查。該小組白天采集植物樣品,晚上加班檢查,對25個固定樣本地點和6個國家重要濕地的20個樣本點和120多個樣本進行了調查和監測。
甯夏草地監測評價抽樣調查同步推進。微信群成員分享經驗,分享"植物鑒定"——全區成立了四個調查工作組,由來自草原工作站、縣級草原管理部門、甯夏大學和第三方機構的70餘人組成,承擔了281項草原調查任務。
對山地、林地、田間草地和沙地的綜合治理,從全面監測開始。近日,甯夏推進森林草"濕沙"生态綜合監測一體化,為森林草優質發展提供基礎支撐。"這次監測通過整合、森林、草原、濕地、沙漠等系統化研究,這是甯夏對景觀林場湖泊草沙系統統籌管理,也是建設第一片區域的必然要求。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局長說。
重塑優化和諧共生圖景,今年上半年,甯夏以第一區建設為主線,統籌管理景觀林場湖草沙系統,至今,已完成97萬畝林建設,占年度任務的64.7%,占年度任務的59.5%, 濕地恢複10.1萬畝,濕地保護修複19.3萬畝,占年度任務的72%,荒漠化防治面積79.7萬畝,占年度任務的88.6%。
踏上新征程,建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綠化山、涵洞沙、綠化和草地,清河依然濕潤,甯夏生态環境改善生命線,以"一江三山"為坐标,建構"一帶三區"生态整體布局,促進經濟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使綠色成為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的第一塊特色背景色。 (記者 毛學軒)
賀蘭山:"父親的山"看小精靈
8月27日,記者一行人驅車前往鶴蘭山的宿口,沿途随處可見全國二級保護動物的岩羊。它們在岩石之間奔跑,充滿了生命的張力。
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從業人員認為,目前保護區内的岩羊總數已約4萬隻,是世界上分布密度最高的岩羊之一,并且還在不斷增加。不僅岩羊、其他動物、植物、昆蟲也在增加,賀蘭山良性循環發展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
據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評估,賀蘭山目前每年擁有4416.35萬立方米的水,1159.6萬噸固體土壤,33.4萬噸碳固存,73.4萬噸氧氣釋放,788.050噸吸收污染物,森林生态系統創造的年價值達17.26億元。
通過多年實施的天寶項目和山地森林,賀蘭山生态改善,林草植被恢複迅速,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覆寫率從2003年的10.2%提高到目前的14.3%,圍欄封閉面積和保護區内的植被覆寫率超過60%。日益良好的生态環境已成為動植物的天堂。
據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從業人員介紹,賀蘭山野生養護植物84枝329種17種647種,其中屬于國家重點保護的植物有牙鹬、沙冬青、蒙古扁桃體、賀蘭山丁香、裸果木、野大豆;苔藓植物204種,大型真菌259種;野生脊椎動物218種,其中黑鹳、金雕等一級保護動物12種,馬鹿、岩羊等二級保護動物41種。
賀蘭山是我國地理氣候的重要分界線,也是騰格裡、毛蘇、烏蘭布和三荒的分界線。賀蘭山的無形價值更是不可估量。賀蘭山猶如一條長長的南北之地,阻擋風沙,節水、調和氣候,甯夏平原是"生态之肺"。
2019年,在鞏固和提升保護區治理成果的基礎上,自治區對保護區外生态環境實施了綜合治理。目前,所有露天煤礦均已關閉和撤出,重點地區332家"分散"煤炭加工企業被關閉和取締,影響生态環境的45點全部基本管理完畢。三年來,在各類基金上投入近100億元,賀蘭山的生态環境得到明顯改善,面積達200平方公裡。
記者在水口風景區見到了張先生及其妻子和孩子。他說,爺爺是南方的"金萍",現在他的兒子是甯夏人的第四代人。張先生說,每當他和家人沿着賀蘭山散步時,他每次都能感受到賀蘭山的美好變化,他和許多甯夏人一樣,都希望看到賀蘭山的風景越來越美,人與自然更加和諧,進而為人民的利益帶來更多的保護效果。(記者 盧豔紅)
賀蘭山岩綿羊。(照片由甯夏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提供)
雲山:開雲霧風光
8月23日,一場秋雨過後,甯夏雲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連綿起伏的丘陵上長滿了青草,鳥獸紛紛發炎,形成了一幅人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畫面。
位于甯夏尹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古原州區東北部,總面積6660公頃,具有黃土高原獨特的自然特征和原有的自然特征,是黃土高原半幹旱區典型草原生态系統的自然"基地", 也是研究黃土高原半幹旱區演化過程和規律的天然寶庫,具有重要的養護、科研、生态等價值。
從期待植被覆寫的生長,到追求物種多樣性、豐富性,雲山保護區生态修複保護理念不斷更新。
郁郁蔥蔥的雲霧山現在是動植物的家園。早在1993年,雲雲山保護區就被接納為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網絡的首批成員之一。自2013年以來,雲雲山自然保護區先後承擔了"狐狸野生釋放到自然控制老鼠損害試驗研究"項目,通過購買家養狐狸,在保護區内通過三級适應性野外訓練,重新激活其野性,使狐狸成為樹木,草原免受大鼠、野兔等動物的破壞"生态保護衛士"。目前,雲雲山保護區已成功野生731隻狐狸,分别進入四川、内蒙古、河北、陝西、甯夏等省區草原和林區,控制齧齒動物破壞面積達91萬公頃,為生物齧齒動物的消滅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貢獻。
據報道,保護區内的脊椎動物數量從保護前的不到30隻增加到113隻,其中30種受到國家保護。有國家級保護動物玉帶海雕、金雕、大蜻蜓、獵鷹,還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兔、蜻蜓、灰鶴、草地雕刻、長耳、紅蜻蜓等,甯夏新創紀錄物種1種;
目前,雲雲山保護區具有放牧種子資源基因庫、科研實驗示範、教學、野生動物栖息地和環保意識等功能,已成為黃土高原半幹旱地區乃至西部生态脆弱地區植被恢複和土壤侵蝕綜合治理的典範。 以及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氣候變化的重要研究平台。
經過四十多年的有效保護,雲山保護區的植被覆寫率從保護前的平均不到30%增加到今天的95%以上,草産量平均增加了四到五倍;保護區50平方公裡範圍内的侵蝕溝頭停止延伸,意識到"水不下山,泥不下溝"。(記者 陸豔紅/Instagram)
狐狸在雲山保護區接受野外生存訓練。
月亮山:春山有望有草和木毛
8月25日,西吉縣繼續秋雨。沿着貫穿月亮山的50多公裡旅遊環線,記者的眼中充滿了綠色。沿路,樹木如雲杉在綠草之間拔地而起,高或低,充滿活力,表面覆寫着綠草,裸露的土壤幾乎看不見。
月亮山是西集縣最高的山峰,主峰海拔2633米,屬于曲武山的剩餘礦脈,因其形狀近似于月亮的弧線而得名。同時,月亮山也是西吉縣唯一的供水系統,區域生态區位十分重要。
當記者一行人攀登海拔2633米的月亮山主峰時,雨勢晴朗,地平線更加開闊。西暨縣自然資源局生态修複室的一位從業人員感歎道:"月山生态建設成果,是西暨縣為加大生态環境建設而不懈努力的縮影。"
踐行"綠水綠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西吉縣穩步推進月山節水林建設工程。2013年,在上級支援下,西吉縣投資1.2億元,在月山林場和蜀珠嶺林區完成7萬畝植樹造林,種植雲杉、白桦、丁香等各類苗木670多萬棵;經過艱苦的努力,月亮山工程區的生态環境逐漸改善,水土流失程度逐漸降低,節水效益逐漸顯現。
今年,西吉縣繼續加大月亮山節水林建設力度,計劃投資1.2億元在月亮山林場、新營鄉、火石鄉、白崖鄉22個行政村完成植樹造林3.4萬畝(新增造林1.1萬畝,再植2.3萬畝),種植雲杉、油松、丁香、 紅梅杏等種苗3.06億株。項目建成後,進一步有效控制月亮山地區水土流失,節水能力穩步提高,森林覆寫率将大大增加,充分發揮甯夏南部重點生态功能區效應。
錫吉的峽谷是水準的,山脈是堆疊的。曾幾何時,這裡的生态環境脆弱,森林和水資源稀缺。"十三五"以來,西吉縣依托國家、區、市重點生态工程,開展了大規模的陸地綠化作業,共6個重點功能區6套山地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區域綠化項目6382萬畝,森林8萬畝,道路綠化1435.1公裡, 生态環境明顯改善。目前,西吉縣的森林覆寫率已從今天的12.97%增加到18%,年降水量從377.9毫米增加到573毫米。
"十四五"期間,西吉縣将大力建設"六大生态系統",力争實作森林覆寫率23%,草原植被綜合覆寫82%,濕地面積穩定在2萬畝,流域水土流失控制達到80%,確定"種一、活、合一、綠一", 助力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的先河區建設。(記者 陸豔紅/Instagram)
月亮山。
六盤山:山亮秀快樂鳥性愛
8月24日,記者在甯夏六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接受采訪,發現了2019年11月釋出的六盤山鳥類地圖的副本。地圖總共記錄了17種鳥類,每種鳥類都有一頁,固定并記錄了每隻鳥類最美麗的時刻。
生态是好是壞,鳥類和野獸最清楚。當天,記者在六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小南川專訪,鳥兒在山林中呼嘯,山谷溪流。負責保護區野生動物調查監測的六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辦公室副主任、森林公園管理局副主任郭志宏,手持鳥的"長槍",迅速拍下了停在小樹枝上的一隻鳥的照片。
郭志宏告訴記者,他參與了鳥類新物種的發現。2016年,郭志宏和他的同僚們在渭河附近地區發現了三個喙,至少9到12個,非常興奮。要知道,嘴裡叫"水質專家",他們生活在水中,人類通常可以直接飲用。
為了解六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鳥類底部,掌握保護區環境改善的第一手參考資料,20世紀80年代和2011年,六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兩次組織對保護區内的鳥類進行專項調查,統計了15種鳥類150,36隻。當時,調查結果僅以文字形式記錄,但須視調查的技術手段而定。
2016年,六個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再次開展了鳥類專項調查,本次調查不僅技術手段先進,而且具有多力參與,在3年的時間裡利用了高品質的攝影器材和裝置,發現了每一種鳥類的照片記錄,并在不同時間記錄了17隻鳥類46隻200種。本次調查不僅記錄了鳥類種類比以往增加2 10節42種,而且首次在國家層面記錄了對黑鳥和雞皮的保護。
2019年,聖所管理局将編纂一本包含17張照片的書,其中46種鳥類都已列出,并将被命名為六盤山鳥類地圖。該書出版後,到今年8月20日,一年多的保護區和"鳥粉"都發現了34種新鳥類,郭志宏自豪地指着地圖說:"我們的地圖趕不上鳥類種類的變化啊!"
2020年初,銀川某"鳥粉"在微信公衆平台釋出了《六盤山觀鳥周報》,及時釋出新發現的鳥類,已經堅持了一年零八個月。像這樣的愛好者,現在越來越多,我們隻有一個共同的目标:讓更多的人關心支援生态保護。
經過幾代人的奮鬥,現在六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森林覆寫率從最初的23%提高到現在的64.5%,活的立木堆積量占甯夏的一半。生态環境日益改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脊椎動物和鳥類到保護區茁壯成長。六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同志打趣說,"六盤山鳥圖"越來越厚,說明保護區的生态環境越來越好,為此,他們将加倍努力,讓天更藍、更綠、更清澈。(記者 盧豔紅)
六盤山黑鹳。記者 郭志宏
來源:甯夏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