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基礎變色龍暗能量模型被排除可能,新技術實作小鼠染色體重排丨國際科研周報

作者:科技導報
基礎變色龍暗能量模型被排除可能,新技術實作小鼠染色體重排丨國際科研周報

來源:科技日報、環球科學、科研圈、高分子科技、納米人、BioArt等

  • 基礎變色龍暗能量模型被排除可能
基礎變色龍暗能量模型被排除可能,新技術實作小鼠染色體重排丨國際科研周報

來源:Nature Physics

8月25日,發表于《自然·實體》(Nature Physics)的一項研究,對變色龍理論的基礎形式做出了終極确定性的排除。

研究團隊采用了基于抗磁懸浮振子的精密測量系統,建構了亞毫米尺度的具有超高靈敏度的“桌面式”力探測平台。實驗最大化變色龍理論所預言的“第五種力”,使其遠大于牛頓引力。若存在這樣的“第五種力”,它便會驅動懸浮振子共振進而産生可觀測信号;而若不存在,實驗結果将是零信号。研究結果未發現該理論預言的“第五種力”,進而排除了其作為暗能量的可能。這是所有暗能量理論中的首個确定性的實驗檢驗。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7-022-01706-9

  • 開發出新型RNA精準編輯系統
基礎變色龍暗能量模型被排除可能,新技術實作小鼠染色體重排丨國際科研周報

來源:Nucleic Acids Research

8月27日,發表于《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的一項研究,報道了一種單一組分的新型可程式設計RNA單堿基編輯系統——REWIRE,可以在人體細胞中實作高達60%-80%的A-to-I或C-to-U編輯。

該系統利用一種人源PUF蛋白來靶向識别RNA序列。PUF蛋白包含一個RNA結合域,稱為Pumilio同源域或PUF域,這個RNA結合域通常由八套36個氨基酸的重複序列組成。每個重複序列上有三個氨基酸殘基在和RNA的結合中起重要作用。通過對可程式設計PUF結構域的設計和對其長度的優化,該系統可以實作對8-10 nt的目标序列精準定位高效編輯靶标的同時降低脫靶效應。

https://academic.oup.com/nar/advance-article/doi/10.1093/nar/gkac713/6677559

  • 格陵蘭冰蓋融化或緻海平面上升270 毫米‍
基礎變色龍暗能量模型被排除可能,新技術實作小鼠染色體重排丨國際科研周報

來源:Nature Climate Change

8月29日,發表于《自然·氣候變化》(Nature Climate Change)的一項研究指出,無論在哪種氣候變暖預測情景下,格陵蘭冰蓋的整體冰損失加上降水量、冰流排放和融水徑流的增加都将使海平面至少上升274毫米。

研究人員利用2000年至2019年的氣候資料,計算了格陵蘭冰蓋不平衡已經導緻的冰蓋體積和面積變化。他們表示,融水徑流引起的冰面消融是格陵蘭冰蓋品質預算發生同比變化的主要驅動因素。無論在哪一種未來氣候情景下,格陵蘭冰蓋品質損失将導緻5900平方千米的海冰減退——相當于3.3%的冰體積損失,将使海平面上升至少274毫米。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8-022-01441-2

  • 活字印刷法合成高熵單原子催化劑
基礎變色龍暗能量模型被排除可能,新技術實作小鼠染色體重排丨國際科研周報

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8月29日,發表于《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的一項研究,通過将單個金屬原子從印刷模闆轉移到多孔氮化物摻雜的碳載體上來合成具有多達11種不同金屬元素的多個金屬SACs。

在加熱下,單個金屬原子從印刷模闆點對點轉移到碳載體上,産生多種元素的均勻混合物。研究制備的HESACs具有均勻分散的單一金屬原子的典型特征,盡管暴露于許多其他金屬,這些金屬通常會引起聚集。此外,通過調整印刷模闆的數量和類型以及熱解溫度,研究人員還從五種金屬到十一種金屬生産HESACs。該研究為探索具有多種組成的高效單原子催化劑開辟了一條途徑。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2-32850-8

  • 新技術實作小鼠染色體重排
基礎變色龍暗能量模型被排除可能,新技術實作小鼠染色體重排丨國際科研周報

來源:Science

8月25日,發表于《科學》(Science)的一項研究,報道了一種新技術,可在實驗室實作哺乳動物的染色體變異。

研究人員選用了單倍體的小鼠胚胎幹細胞,發現通過敲除胚胎幹細胞中三個印記區域,可以建立一個穩定的、類似精子的基因印記模式,且可以實作特定染色體的頭尾融合。随後,他們将染色體進行了融合發現,融合小鼠體内中等大小的染色體未影響幹細胞分裂、小鼠成體為發育較慢的野生型;而融合最大的染色體則阻礙了幹細胞發展,導緻小鼠發育中斷,或産生體型大、暴躁且行動遲緩的個體。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m1964

  • 制備低反射、耐用性的電磁屏蔽複合薄膜
基礎變色龍暗能量模型被排除可能,新技術實作小鼠染色體重排丨國際科研周報

來源: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8月26日,發表于《ACS 應用材料與接口》(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的一項研究,通過将碳納米管和四氧化三鐵雜化填料(MFs)與聚二甲基矽氧烷(PDMS)噴塗在銀修飾的靜電紡絲熱塑性聚氨酯纖維膜上,制備了具有低反射和優異耐用性的電磁屏蔽複合薄膜。

該複合薄膜的導電率為361.0 S/cm,電磁屏蔽效能高達85.4 dB,反射系數值低至 0.61,可有效降低電磁波的二次污染。此外,即使經曆5000次彎折測試或浸入強酸性、堿性溶液和有機溶劑超過6小時後,複合薄膜仍能保持優異的電磁屏蔽性能,確定了其在惡劣環境下的正常使用。

https://pubs.acs.org/doi/full/10.1021/acsami.2c11971

  • 海豚形成人類之外最大的多層級同盟網絡
基礎變色龍暗能量模型被排除可能,新技術實作小鼠染色體重排丨國際科研周報

來源:PNAS

8月29日,發表于《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的一項研究顯示,澳洲西海岸鲨魚灣的雄性寬吻海豚群形成了人類之外最大的多層級同盟網絡。

研究人員分析了121隻成年雄性寬吻海豚的交往和配偶資料,發現同盟網絡中的一級同盟,通常由2到3隻雄性海豚合作對個體雌性求偶;二級同盟則是由4到14隻沒有親緣關系的雄性海豚組成,并與其他海豚同盟競争雌性海豚資源;二級同盟之間的互相配合則形成了三級同盟。這項研究表明,即使沒有配偶關系與雄性對後代的撫育這兩個人類群體同盟合作的特征,海豚也可以形成族群間的同盟。

https://www.pnas.org/doi/abs/10.1073/pnas.2121723119

  • 高溫蒸汽洗碗機25秒内殺死99%的細菌
基礎變色龍暗能量模型被排除可能,新技術實作小鼠染色體重排丨國際科研周報

來源:Physics of Fluids

8月30日,發表于《流體實體學》(Physics of Fluids)的一項研究,模拟了一台洗碗機,可在25秒内殺死盤子上99%的細菌。

研究團隊模拟了過熱蒸汽洗碗機中高溫蒸汽射流的流動模式和形狀。理想化的洗碗機模型看起來就像一個盒子,有實心的側壁,頂部開口,底部有噴嘴。将一塊塗有耐熱細菌菌株的平闆放置在噴嘴的正上方。蒸汽以非常高的速度從噴嘴出來,随着蒸汽在洗碗機中膨脹,在噴嘴出口附近、盤子周邊和洗碗機側壁上會産生沖擊波和渦流。這些波浪和漩渦允許與過熱蒸汽長時間互相作用,釋放潛熱并提高溫度,促進細菌滅活。

https://aip.scitation.org/doi/10.1063/5.0090418

  • 毅力号火星制氧能力穩定,或将擴大規模
基礎變色龍暗能量模型被排除可能,新技術實作小鼠染色體重排丨國際科研周報

來源:Science Advance

8月31日,發表于《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的一篇文章,總結了美國航空航天局毅力号搭載的“火星氧元素原位資源利用實驗”(MOXIE)的工作成果,并構想了其未來的更新方向

去年二月至年底,MOXIE已在火星的不同季節和每日的不同時間完成了7次實驗,均達到每小時6克的制氧目标。目前的MOXIE體積較小,且無法連續工作,在每輪制氧前需重新啟動。研究團隊構想的更新版本将擴大和改進其元件,以實作持續制氧,為宇航員的火星活動和返航提供氧氣。目前,MOXIE穩定的氧氣輸出已經為這一構想實作了第一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bp8636

  • 全面的人類胚胎心髒多譜系發育圖譜被建立
基礎變色龍暗能量模型被排除可能,新技術實作小鼠染色體重排丨國際科研周報

來源:Cell Stem Cell

9月1日,發表于《細胞·幹細胞》(Cell Stem Cell)的一項研究,建立了使用人類多能性幹細胞(hPSC)模拟多階段人類胚胎心髒多譜系發育的方法。

研究人員發現BMP和Nodal signaling pathways在第一生心區(FHF)和第二心生區(SHF)特異表達。他們從hPSCs分化出FHF,前第二心生區(aSHF)和後第二心生區(pSHF)中胚層亞型并且通過單細胞測序來描繪它們的轉錄組。研究人員最終從不同的子細胞亞型分化出表達關鍵分子特征和電生理特征的心肌細胞群亞型。經過轉錄組的整合分析,他們發現多功能幹細胞分化而來的心肌細胞群亞型與這些動物體内細胞高度相似。

https://doi.org/10.1016/j.stem.2022.08.007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