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守貴:我所知道的老鄉沈明志

作者:府谷文化

我所知道的老鄉沈明志

王守貴/文

得到沈明志先生逝世的噩耗,我很震驚,也很悲涼。一個那麼活躍的人中龍鳳,就這樣在這個世界上突然消失了。兔死狐悲、物傷其類的感受馬上籠罩了我的内心世界。人生苦短,天不假年真的是我們還活着的人應該思考一下的問題。我們都知道,人無法長久地活着,但至少應該活一個中國人的平均壽命。遺憾明志,沒有邁過這個平均數字,他還沒有越過70歲的門檻。過早地與他曾經抗争過的命運妥協了。如果老天再給他一些時日,還可以看到他黝黑的常帶微笑的面容,還可以看到他博大精深、鞭辟入裡的文章,還可以聽到他聲情并茂、錦心繡口的演講。世界上本來沒有如果的。斯人離去,讓這個本來就不完美的世界更多了一層落寞,一層寂寥。

王守貴:我所知道的老鄉沈明志

明志出生在原來的王家墩鄉沈家峁村。現在王家墩全鄉合并到武家莊鎮,我們成了一個鎮上的“在外”遊子。我一直在縣城工作直至退休。明志飛得遠一些,到了還需要2個小時車程的榆林。他和我的老鄉關系并沒有遠離。

府谷縣城以南,傳統上叫南鄉。地形多峽谷陡坡 ,生活比較焦苦一些。特别是我們這一代吃生産隊糧食長大了的人,深有感觸,從小都餓過肚子。沈家峁我雖然沒有去過,但知道它在距離王家墩不遠的南面。想必明志國小國中是在王家墩念書的。

幾年的文革運動,讓整個社會稍微清醒了一點。四屆人大前後提出本世紀要把大陸建設成為現代化國家的口号深入人心。明志在1972年完成國中學業後。參加“回潮”後的第一次選拔性中考,考入了當時縣辦的剛招首屆高中的唯一一個高中班。這個班學生是由府谷南部的五個鄉(當時叫公社)招來的,錄取率很低。毫無疑問考上的學生,是當時國中生中的一些愛好讀書的佼佼者。

我比明志低一個年級,沒有趕上這個考試機會。上高中成了推薦選拔制了,我陰差陽錯被學校選拔到高中,圓了上高中的夢想。1973年,那個春寒料峭的三月,我背着行李卷,步行50裡來到位于碛塄公社的明志已經讀了一年高中的石馬川中學開始讀高中。當時的石馬川中學初建,2個高中班加上原有的2個國中班也就是200左右學生。國中生多數是跑校走讀,上竈吃飯的也就百把人。沒用幾天功夫,大家都混熟了。

既然是縣立中學,縣上也格外重視。縣上抽調了陳懷智,劉二明二位府谷縣教育界知名的學校上司組成石馬川中學革委會和黨支部。韓方才、秦鎮陽、瞿彩霞、尚仲镛、崔凱德、李治成、高愛生、、高文忠、趙國華等名師也悉數到校。大家正準備摩拳擦掌大幹一場。

明志那個班的班主任是韓方才(後任府谷中學校長、教育局長)。他們那個班學風非常好。每天下午,都能看到明志和同學們一起打籃球。他中等身材,異常活躍。後來聽說,沈明志的數理化學得非常好,是王家墩學校考來的高材生。

一切美好的夢想在那入學不久的幾天中被擊得粉碎。廣播裡突然傳來黃帥反潮流的英雄事迹,張鐵生聯考實體零分的事再度被搬出來。老師們竊竊私語,學生的大字報又出現在校園裡。學校也怕戴上“白專”道路的帽子,不敢抓教學品質了,走了“開門辦學”路子。我們高中生一星期要勞動2.5天,我們班星期三、星期六兩個整天,外加一個半天的勞動課。明志的高二班和我們高一班基本一樣。我們兩個高中班的課外活動異常火爆。除了勞動課以外,文藝課和體育課格外活躍。兩個班的學生交往接觸更加頻繁。我們兩個班經常配合種地,特别是引水拉沙,給學校造出一大片操場和一塊20多畝的菜園地。兩個高中班經常搞各種類型的競賽。明志的班籃球打得好,經常是冠軍。搞文藝表演就比較遜色,他們班沒有女生,先天不足,我們習慣性戲谑稱呼他們是光棍班。

後來開門辦學,變成走出去拉練。明志的高二班在即将畢業之際,步行到200裡之外的山西河曲縣曲峪大隊去參觀通路,也是為了堅定學生建設家鄉的信心。他們畢業之後,第二年我們也如法炮制。看到曲峪大隊學大寨成效那麼顯著,大家一樣都是滿懷信心。

二年的高中學習生活結束後,明志回到家鄉沈家峁村。我們73級高中班又堅持一年,迎來了下一級兩個高中班。石馬川中學的高中班一直堅持到1984年。所餘學生合并到縣城的府谷中學,學校才完成了她的曆史使命。

明志在1974年冬天高中畢業後成了一名回鄉知識青年。接着傳來了他到王家墩公社當了脫産幹部——宣傳隊員的消息。這可是多少人羨慕的職業。不用參加生産隊勞動,還有每月公社發的薪水。在當時雖然月薪隻掙30多塊錢,那可是百裡挑一的優秀青年,用萬衆矚目也是毫不誇張。而我和賈占師等同學選擇了到天橋電站當民工。和明志的差距就不是一星半點了。好在勞動一年後,做了民辦教師,也算專業對口,學有所用了。

1977年初冬,廣播裡突然傳來全國恢複聯考的消息,這是平地一聲雷,差一點驚得人掉了下巴。整整10多年,不提考大學的事了。科學家、教授、工程師這些名詞仿佛離我們漸行漸遠。全縣積累了成千上萬的高中畢業生還有“老三屆”,文革中念書的我們學的那點知識捉襟見肘,哪能應付聯考?大家都是一臉茫然,又不甘心國家給了這麼好的機會。複習了一個多月就匆忙走進府谷中學設定的考場。考過之後,都是懷着忐忑不安的心境,等待成績,等待出榜。紅紙黑字終于在縣城最顯眼的地方張貼出來了,明志榜上有名,全縣預選50名,他是王家墩公社唯一上榜的,當時不公布分數。可惜由于一些客觀原因,他沒有踏入大學之門。

不久,明志因為基層工作出色,被調入縣委政府大院工作。這可是全縣近20萬人口的中樞機構,是多少年輕大學生夢寐以求的地方。他後來一如既往得到同僚及上司的一緻好評,職務不斷升遷,主要靠的是他的超群出衆的筆杆子,特别是他的善良人品。這段時間我在農村教書,和他交集較少。

1984年,府谷縣成立了“電大教學輔導站”,為沒有學曆的有志青年提供了學習深造的機會。明志當年就考入府谷首屆電大黨政幹部專修班。全班20多名學生大部分是上司幹部,都已經成家立業,都是帶薪上學。

1985年,我也進入電大漢語言文學專業班,也是帶薪上學。學校就借住當時的縣委黨校的窯洞房舍,和明志又有一年的相處。不過大家都很感激政府對我們的優待,學習格外勤勉。星期天也在啃書本。不在一個班的,交往不多。

明志畢業後,成了縣委大院的主要筆杆子,他為人低調謙恭,工作吃苦耐勞,不久就榮升為府谷縣委副書記,這可是僅僅次于書記縣長的“高官”。

此時也傳來一些有關明志的負面消息,說他官做大了,人也變了,認不得老鄉了。這完全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胡言亂語。明志在本地為官,他一直清正廉潔,怎麼能放手為老鄉辦事?有老鄉到了他的門下,他都熱情接待。求他辦事,隻要合理合法,他都是盡力成全。南鄉幾個鄉有2、3萬人回到縣城,幾乎都能認識沈明志。如果來者不拒,他就是有分身術也顧及不來,何況要辦的事肯定也有違規甚至違法的。他一個縣委副書記,總不能讓自己帶頭進入灰色地帶,乃至違反黨和政府的法律制度吧?明志一身正氣,有口皆碑。老早就聽說,他為老鄉辦了事,原封不動把人家感謝的煙酒給退回去。

新世紀初,明志被調入榆林市委擔任副秘書長,他沒有放棄本行,主要任務是給市委、市政府撰寫大型重要的報告材料,而且深得上司同僚賞識。退休後依然被市政府返聘,重操舊業。并且從事文學創作,頗有成就。我編輯的《府谷文藝》就采用了他幾篇散文遊記,被他優美的文字、深邃的哲理所折服。他還經常被市上各機關、所屬各縣請去演講輔導。許多作者要出專著、詩集、散文集,也慕名請他作序、題跋,他從來來者不拒。毫無疑問,明志享年不高,與其負擔過重有極大的關系。

2020年9月,府谷縣作家協會舉行隆重的成立大會,明志以自己的才學、成就、人品被聘請為作家協會名譽主席。明志坐在主席台上,散會後和大家一起合影留念,一起把酒言歡。這是我最後一次見你。誰也想不到僅僅不到二年,傳來明志去北京看病的消息。你的同僚朋友都把深深的不安擔心壓在心頭,默默祝願你早日康複,哪裡料到老天奪命何其急迫?!

2022年,黨的生日那天,明志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他一生眷戀并為之一生奮鬥的土地,離開了你的親人朋友同僚同鄉還有你的衆多粉絲。明志,我知道你一生沒有好好休息過,你是睡着了,你正在做着一個生前還一直沒有做完的美夢。

【202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