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世界旅遊地圖攬勝—歐洲法國朗格多克-魯西永大區

作者:地圖看天下

通過世界旅遊地圖來看世界各國的著名的旅遊景點,領略世界的大好河山。

第四篇 歐洲法國

法國名詞解釋:位于歐洲西部。包括科西嘉等島嶼。西臨大 西洋的比斯開灣,西北隔拉芒什海峽和加來 海峽同英國相望。東北和東部同比利時、盧森 堡、聯邦德國、瑞士、意大利、摩納哥接壤,東南濱地中海, 西南同西班牙、安道爾相鄰。面積551208平方公裡。人口6563萬,90%是法蘭西人。法語為國語。地勢東南高西北 低,向大西洋敞開。西北部有巴黎盆地和低緩丘陵,中部有中 央高地,阿爾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聳立于東南和西南邊境。境 内大部分屬溫帶海洋性氣候,東部向大陸性氣候過渡,南部 屬地中海式氣候。主要河流有塞納河、盧瓦爾河、加龍河和羅 讷河等。

世界旅遊地圖攬勝—歐洲法國朗格多克-魯西永大區
世界旅遊地圖攬勝—歐洲法國朗格多克-魯西永大區
世界旅遊地圖攬勝—歐洲法國朗格多克-魯西永大區

一、加德橋

建于公元前夕,是為了讓尼姆高架渠(長約50公裡)橫跨加德河所建。設計這座橋的羅馬建築師和水利工程師創造了一件技術和藝術傑作。

這座橋共三層,高約50米,最長的地方為275米,每層都是一個接一個的拱狀橋洞。最底的一層有6個拱,每個拱的拱頂都有相同的4個拱(深6.36米),這種結構使橋堅固,抵制住水流的沖擊。中間的一層有十一個拱,每個拱的拱頂是由三個相同的拱(深4.56米)構成,這一層跨越主流的拱比其它相鄰的寬(24.5米),以便增加河水的流量,減少沖擊。最上面的那層有三十五個拱,每個拱的拱頂隻有一個拱(深3.06米),在這一層,拱比較多,拱與拱的連接配接處比較狹窄,這樣可以減少在此高度上作用在橋上的風應力。

每個拱的拱頂都是由并列的、相同的拱構成,對于測量、制造、修複加德橋來說,經濟又便捷,因為支援一個拱的拱頂,隻需 一個木制結構,對于拱進行修複時,也隻需把一個木制結構放在建橋時留下的每個拱的拱頂的圓形器物上(這一個器物是建橋時為了日後修複而特意設計留下的)。加德橋的傑出之處還在于它的拱及拱頂都是泥石結構,而不像現在的水泥鋼筋橋。

世界旅遊地圖攬勝—歐洲法國朗格多克-魯西永大區

二、凱裡布斯城堡

位于法國朗格多克-魯西永大區奧德省姑姑娘(Cucugnan)地區,是一處城堡遺迹。從1907年開始,此城堡已經被法國文化部列為曆史文化遺産。

凱裡布斯城堡是人們俗稱的“卡爾卡松五個兒子“之一,它與阿吉拉爾城堡、裴瑞普圖斯城堡、特美斯城堡和平老忍城堡一起構成了一道戰略性防禦線,高高的矗立在法國與西班牙的邊境上,一直到1659年邊境線遷移。凱裡布斯城堡矗立在方圓幾裡最高的山峰上,高達728米,它像哨兵一樣看守着魯西榮平原,它不怕狂風的強烈襲擊。應該說,就像在1255 年,在-東征抵抗卡特裡派的最後一刻凱裡布斯城堡陷落時,它就已經懂得了如何去抵抗。之後,凱裡布斯城堡好象就采取了斯多葛主義的堅忍淡泊的政策。

在1951年,法國政府着手有關部分對凱裡布斯城堡的角樓進行了重建;在1998-2002年,對城堡進行了全面性的修複工程。現如今,遊客可以駕車來這裡遊玩,從山下攀爬幾百米便可到達城堡入口處,作為一處防禦堡壘,城堡入口處陡峭且狹窄,一路上還能看到許多的垛口;站在城堡邊緣向遠處眺望,周圍的一切美景即可盡收眼底。

世界旅遊地圖攬勝—歐洲法國朗格多克-魯西永大區

三、尼姆競技場

坐落于法國城市尼姆,矗立在藍天白雲下,是一座古羅馬圓形競技場,為尼姆的主要羅馬古迹之一,同時也是世界僅存的幾座競技場中最完整的一座,曆史久遠,耐人尋味。

尼姆競技場建造于皇帝奧古斯都時期(公元70年),為橢圓形,長133米,寬101米,設有34排座位,能容納16300名觀衆觀看比賽,1989年以後設有可移動的屋頂和供熱系統。1863年尼姆競技場改建為鬥牛場,每年舉行兩次鬥牛比賽,此外,也用于其他公共活動。每當鬥牛開始的時候,全場都會沸騰,角鬥士用生命換來的榮譽激發了在場所有人的熱情,人們瘋狂的呐喊着。當你靜靜地站在看台的時候,就會看見兩千年的風風雨雨在石階上留下無數沖刷的痕迹,部分牆體也坍塌了,殘垣斷壁卻依然森然挺立,但它的橢圓形美麗依然具有無窮的吸引力。

當沒有比賽或者其他活動進行的時候,尼姆競技場就像是一位經曆2000多年滄桑的老人,默默地坐在那裡,靜靜地回顧着這2000多年的風雲變化、風起雲湧和曆史變遷。

世界旅遊地圖攬勝—歐洲法國朗格多克-魯西永大區

三、卡爾卡松曆史城牆要塞

在法國南部的朗格多克——魯西永大區,有一座類似于山西平遙的歐洲中世紀古城——卡爾卡松(Carcassonne),這座歐洲最古老的城堡,有着超過2000年的曆史。與山西平遙不同的是,平遙古城由于沒有經曆戰火而得以完整儲存至今,而地處法國邊境的卡爾卡松作為戰略要塞,卻飽經戰火,羅馬人、西哥特人、阿拉伯人、-都曾占領過這裡。1997年,卡爾卡松古城被授予世界文化遺産稱号。卡爾卡松的極端重要性還在于現代保護科學創始者之一——維奧萊公爵開展的漫長修複工作。

走進拱形城門,通過木闆吊橋跨越護城河,進入城内,石塊路高低起伏,蜿蜒曲折,僅有四五米寬,低層的石頭房屋沿街而築,風格古色古香。整座城堡,它的每一條街道,每一座房屋,都挂着它原始面貌的圖檔或照片,展示它們的變化和發展,讓遊人憑吊回味。城内的主要建築都是高盧——羅馬式的,但唯一的教堂聖•納粹爾教堂卻是巴及利卡式的。古堡的城徽是盾和劍,表示這座城堡是在血與火的洗禮中發展起來的。

世界旅遊地圖攬勝—歐洲法國朗格多克-魯西永大區

四、米迪運河

蜿蜒流淌360公裡,各類船隻通過運河在地中海和大西洋間穿梭往來,整個航運水系涵蓋了船閘、溝渠、橋梁、隧道等328個大小不等的人工建築,創造了世界現代史上最輝煌的土木工程奇迹。運河建于1667年至1694年之間,為工業革命開辟了道路。運河設計師皮埃爾-保羅•德裡凱(Pierre-Paul Riquet)在設計上獨具匠心,使運河與周邊環境融為了一體,實作了技術上的突破,堪稱建築佳作。

如今,米迪運河已不再運送貨物,但随着水路旅遊業的發展,它又重制生機。成千上萬的業餘水手來到這裡,沿着它彎曲、陰涼的航道漂流而下,他們在沿途會發現因技術的巧妙和建築的精緻而創造的奇迹,這一切都與周圍的鄉村和諧地融為一體。米迪運河1996年12月7日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世界旅遊地圖攬勝—歐洲法國朗格多克-魯西永大區

五、魔鬼橋

坐落于法國朗格多克-魯西永大區東比利牛斯省的塞雷(Céret),橫跨泰什河,是一座中世紀石拱橋,于1321年開始建造,1341年建成。

關于魔鬼橋的建造還有一個傳說,據說當地人想要建造一座橫跨泰什河的橋梁,但是由于建造技術還未臻成熟,隻能請魔鬼為他們建造,但是魔鬼的要求是需要付出人的靈魂。橋梁建成後,人們将一隻貓送到了橋上,可憐的魔鬼就這樣被欺騙了。橋梁高于地面22.3米,隻有一個拱,跨度可達45.45米,為當時跨度最大的單拱橋,在18世紀對其進行修複。

這座惡魔橋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澳洲藝術家朱迪•羅絲被這座“惡魔橋”深深迷住,她甚至還嫁給了這座建築。羅絲第一眼看到這座建于14世紀的古橋後,便體會到“一見鐘情”的感覺,之後與該橋舉辦了特殊的婚禮,并且得到了很多人的祝福。

世界旅遊地圖攬勝—歐洲法國朗格多克-魯西永大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