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管向東:重症病人的“守護神”

作者:高青縣檢察院

 身穿白大褂,頭戴繡有“黨員管向東”字樣的醫生帽,腳踩一雙老布鞋,走路帶風。記者對管向東的第一印象,是個平易近人又幹練爽利的人,和他的外号“管爺”十分相配。

  從醫30餘載,管向東堅守在重症醫學一線,帶領中山一院重症醫學專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入黨25年,他始終勇做團隊中扛戰旗的人,沖鋒在前、義無反顧。

“重症醫學不隻是治病,更是救命”

  1991年,管向東碩士畢業後進入中山一院重症醫學科,成為中國第一批ICU(重症加強醫療病房)醫生。彼時,中國的重症醫學剛剛起步。管向東笑稱:“當時社會上、甚至部分普通病房的醫生,都不清楚ICU是什麼。”

  新組建的中山一院重症醫學科,僅有8張ICU病床,裝置條件有限,底子薄弱,呼吸機壞了,管向東就自己動手拆下來修。“九十年代開始,國家逐漸重視發展重症醫學,我有幸見證了重症醫學的發展。”管向東說。

  探索建立綜合管理的重症醫學中心,将不同臨床亞專科的ICU病房納入統籌規劃,規範臨床管理,帶頭編寫全國首個重症醫學科建設與管理指南……管向東帶領團隊,一步步将中山一院重症醫學科建成全國建設規模和影響力最大的重症學科之一。近年來,作為中華醫學會重症醫學分會主任委員,他率領全國重症專業同行,有力推動着重症專業在中國的發展。

  是什麼讓他堅持不懈深耕重症醫學?管向東向記者分享了他的一個統計:1991年之前,中山一院隻有4張心髒外科ICU病床,普通外科患有器官衰竭的重症病人死亡率在90%以上;到了1994年,有了重症ICU之後,普通外科的重症病人救治成功率達到了90%以上。“這就是重症醫學的價值,重症醫學不隻是治病,更是救命。”

  作為一名臨床專家,管向東堅持每周查房2到3次,“ICU就是I see you(我看着你),必須時時刻刻關注病人的變化。”他提出打造“有溫度的ICU”,要求管床醫生和護士每天主動與病人家屬接觸一次,與家屬做好全面溝通。“ICU的病人都是生命垂危的關頭進來的,他們把生命交給我們,我們要把他們當作家人看待,一切以病人為中心。”

  查房、診療時,為了讓病人更安心,管向東總戴着那頂繡着“黨員管向東”字樣的醫生帽,“很多病人知道你是黨員,會更加信任你,相信你一定會全心全意地為他們着想。”

“危難目前,我得帶頭沖進去”

  接受采訪時,管向東剛從上海疫情前線支援回粵一個多月。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他先後13次火線馳援,在疫區累計奮戰了333天,和其他7位國家級專家一起被媒體和網友們親切稱呼為“重症八仙”。

  2020年春節前夕,管向東接到國家衛健委的電話,讓他随時待命,作為醫療救治組國家級專家到武漢支援。正月初五,為疫情而焦心的他終于收到正式通知,“等不及了,我想立刻前往!”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坐上開往武漢的高鐵,獨自逆行。

  “那時候的金銀潭可謂是‘龍潭虎穴’。”剛到武漢,管向東就馬上到集中收治重型、危重型患者的金銀潭醫院巡查,進入生死時速。以金銀潭醫院為起點,管向東每天奔波在武漢各個定點醫院的重症收治ICU,指導病區隔離、病患管理,研究救治思路,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

  當時天門市、仙桃市重症死亡率居高不下,他奉命前往指導工作,一到當地定點醫院,不開會聽彙報,直接套上防護服進ICU看實情,手把手指導醫護人員開展插管治療、為病人翻身。“危難目前,容不得半點猶豫,部分人有畏難情緒,我更得帶頭沖進去。”經他指導後,天門、仙桃的病亡率大幅降低。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裡,管向東是扛旗沖鋒的人。“一個人的力量有限,如果能引領同行奔赴一線,就能拯救更多病重患者。”疫情之初,他以中華醫學會重症醫學分會主任委員的名義,認真起草倡議書,聯合其他兩位重症學術組織負責專家,共同号召全國重症醫學專業同道前往湖北支援。這封倡議書得到了廣泛響應,馳援湖北的4.26萬名醫護人員中,有1.9萬名來自重症專業。

  從武漢歸來,才休整3天,管向東就接到緊急任務,遠赴黑龍江綏芬河抗疫。新疆、雲南、遼甯、河南……兩年多來,他奔走在黨和人民最需要他的地方,一直保持着直接管理的重型和危重型患者零死亡的紀錄,“我現在常備一個随身包、一個行李箱,聽候召喚随時出發。”

“不變的初心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在管向東看來,培養更多優秀的重症醫學人才是關鍵:“每個ICU建起來容易,撥一層樓,買點呼吸機,但是建好不容易,需要有一批批重症專業的醫護人員全身心撲進去,才能撐起來。”

  2003年,管向東成為全國第一位重症醫學專業的博士生導師,迄今為止培養了上百名碩博士研究所學生,其中的佼佼者已成為重症醫學科的骨幹。為了激發更多年輕醫學生對重症專業的興趣,管向東還在國内首次開設“重症醫學”大學自選課,每次課程一上線就爆滿。“重症專業醫生的水準關系着病人的生命,我對學生的要求是,走出師門就得能救命,必須為每一個病人堅持到底。”

  除了帶學生,管向東還緻力于做好縣級醫院重症學科帶頭人教育訓練,每年為各個縣級醫院培養輸送大批重症骨幹人才,讓更多重症病人有機會就近享受到ICU治療,重獲新生。

  談及重症醫學下一步的發展,管向東興緻滿滿,“重症醫學的資訊化、大資料化是未來必經之路。雖然目前全國很多醫院都已引入ICU,但普通病房猝死率仍然不低。中山一院目前正在全國率先試點重症病人快速反應系統,給普通病房病人佩戴特殊電子手表,實時記錄病人體征,異常時緊急呼喚,專門團隊快速響應治療,利用好大資料檢測降低猝死率。如果試點成熟,将為更多病人發現潛在危險、守護生命。”

  “我是一名重症醫生,也是一名醫生黨員,不變的初心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從醫數十載,管向東一直在用實際行動向黨“告白”,病人的生命健康和他胸前熠熠生輝的黨員徽章一起,深深地擺在他心房最重要的位置。

往期精選

  • 建造“人文的治愈環境”
  • 把“中國創新”镌刻在世界速度之巅
  • “國家需要,我就去做”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責編:郝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