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1972年夏天,還未滿18周歲的林青霞,在父母的勉強首肯下開始了自己的影視人生。
出道即巅峰、影壇常青樹、一代人眼中的女神,這些贊譽統統可以用來形容她。
盡管家人一開始都不贊同她從事這個行業,但林青霞的确用輝煌亮眼的成績證明了自己。
可就在她火遍大江南北、在電視報紙上光芒四射的時候,沒人會把她和一個來自小城市的幼兒教師聯系起來。
那個名叫林莉的中年婦女,怎麼可能是林青霞的親姐姐呢?
不說别人,就是林莉自己也無法相信。她無法相信自己的親生父母另有其人,也無法相信自己還有三個弟妹。
可血緣關系做不得假,林青霞為了找到姐姐費盡心思,直到1990年姐妹倆才正式相見。
這背後到底有什麼曲折淵源?認親之後,林莉的生活又有什麼改變?
失散多年的哥哥突然來信:女兒還活着嗎?
1984年,兩岸關系逐漸正常化。64歲的林維良通過多方打聽,好不容易才聯系上了失散多年的弟弟林維雲。
而林維雲一家很早就從老家山東遷往黑龍江,兄弟倆幾十年未曾聯系,他幾乎都以為哥哥嫂嫂不在人世了。
是以驟然收到哥哥的來信,林維雲心裡很是激動。但當他看完信件内容後,臉色卻逐漸凝重起來。
“我的女兒還活着嗎?她這些年過得怎麼樣,不知道還願不願意認我們?”
林維良口中的女兒名叫林莉,是他和妻子麻蘭英的長女。但作為親生父母的他們,卻隻撫養了女兒三個月。
在哥哥嫂嫂離開後,林維雲和妻子接過了撫養小侄女的重擔,并一直将她視如己出。
是以這也是林維雲為難的地方,要是突然把事實真相告訴林莉,她能否接受得了?
雖然當初說起來也是身不由己,但這三十多年來到底還是虧欠了林莉的。
思前想後,林維雲先給哥哥去信一封,詳細告知了侄女多年來的情況。說大家一切都好,請他不要太過擔憂。
然後與妻子商量一番後,還是決定把實情告知林莉。已到中年的林莉也做了母親,相信她能體諒父母當初的不易。
而遠在河南許昌的林莉收到“父母”的信件後,震驚得久久回不過神來,好像前三十幾年的人生都被颠覆了。
她一直視為親生的“父母”,其實是自己的叔叔嬸嬸。而她真正的父母,在自己出生三個月後就去了台灣。
不僅如此,那個火遍全國甚至是東南亞的大明星林青霞,居然是自己的親妹妹?
這一切突如其來的訊息讓林莉懵圈了,縱然她已經是個成年人,已經是三個兒子的母親,卻仍舊接受不了。
難以接受的背後并不是怨恨怨怼,而是一種現狀被打破後的無助彷徨。
林莉清楚地認識到自身,她就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中年婦女。在柴米油鹽中安然度日,在力所能及中孝敬老人、撫育孩子。
可現在一切都被打破了,她有一對三十多年未見的親生父母,有三個失散多年的同胞弟妹。
大家的成長環境和生活習慣迥然不同,即使相認了又能否做到親密無間?以後的生活又該何去何從呢?
得知真相的林莉陷入了無盡的糾結中。
叔叔嬸嬸來信,本意是希望她原諒父母,盡快與父母取得聯系,以彌補虧欠多年的親情。
可當下的林莉暫時還做不到,而她的失魂落魄也被丈夫錢深永看在了眼裡。
自從收到嶽父母的來信後,妻子就時常心不在焉的,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
面對丈夫的關心和問詢,林莉終于忍不住将一切托盤而出。這下子,連錢深永也被吓了一跳。
他在得知實情後都有些緩不過神來,更别提身為當事人的林莉了。
可冷靜過後他又開始勸妻子:“你爸媽當初也不容易的,誰能想到後來變成那樣?這些年來他們肯定也想找你,隻不過是礙于現實情況沒辦法。”
經過丈夫的開導,林莉漸漸克服了内心的彷徨無助。親生父母并不是故意丢棄她的,幾十年來兩位老人心裡也不好受。
不管未來會走向哪一步,還是應該先和這些至親通上信、見個面。
半年之後,林莉主動給遠在台灣的父母寄去了一封信。林維良和麻蘭英收到信後,不禁依偎在一起抱頭痛哭。
早知道會與長女分别這麼多年,當初不管多苦多難,他們都不應該把孩子留在老家。
1948年年底,身為部隊軍醫的林維良臨時接到通知,說要把他們調派去台灣。
當時上級也并未明說是什麼原因,是以林維良和麻蘭英根本預料不到之後發生的事。
他們隻單純以為這是一次簡單的工作調動,于是就決定把剛出生三個月的林莉留給爺爺奶奶照顧。
要是時間短,大概幾個月後就會回來了。要是時間長,那到時候再把女兒接過去。
可沒想到這一去就再也回不來了,不僅人回不來,就連信件都無法寄出。
被迫和女兒分離的夫妻倆急得團團轉,就好像兩個人被困在一座孤島上,不知到何時才能聯系上女兒。
後來林維良從部隊退役,先是重操舊業開了一家小診所,然後便涉足商業,開始嘗試飯店、酒店和服裝等方面的生意。
夫妻倆齊心協力,靠着長遠的投資目光和穩紮穩打的創業态度,一步步在商界站穩了腳跟。
與此同時,他們接連生下了一兒兩女:林成森、林青霞和林麗霞。
三兄妹從小在優渥的家庭環境中長大,也享受到了當時最好的教育資源。
林成森長大後追随父母的腳步,慢慢做起了跨國生意,後來定居美國。林麗霞也事業有成,最終也選擇定居美國。
林青霞算是兄妹中的一個“異類”,18歲以後便專心緻志地在影視界打拼,一路走來取得了不斐的成績。
但與同胞弟妹比起來,林莉的成長經曆卻頗顯曲折。
從小受盡苦難,勇敢追求真愛
在林維良和麻蘭英登上前往台灣的輪船時,尚不懂事的林莉對于親生父母根本沒有任何印象。
最先照顧她的人是爺爺奶奶,兩位老人家以務農為生,省吃儉用将孫女帶到了牙牙學語的年紀。
但後來他們先後離世,照顧林莉的重擔就落到了叔叔嬸嬸身上。盡管自家也并不富裕,可林維雲夫妻倆卻從沒虧待過侄女。
而且為了保護林莉幼小的心靈,他們便謊稱自己是她的親生父母,一家人雖然艱苦卻也其樂融融。
在叔叔嬸嬸家,林莉也是年紀最大的孩子,從小過慣了苦日子的她十分懂事,照顧起弟妹來得心應手。
後來恰逢三年自然災害,别說是糧食了,就連外面的野菜樹皮都被扒得幹幹淨淨。
缺衣少食導緻林莉營養不良,長此以往身體就比常人要弱一些。為了給家人掙條活路,林維雲決定舉家搬往黑龍江。
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并不知情的林維良後來尋親才尋得那麼辛苦。
但不管生計如何艱難,林維雲都咬牙供林莉上了學。而林莉也沒有辜負這一番苦心,門門功課都是名列前茅的。
後來他們這一批青少年響應國家号召,紛紛加入了“上山下鄉”的隊伍。
1971年,23歲的林莉回到城裡,找了一份國小代課老師的工作。
叔叔嬸嬸看她年紀不小了,工作也穩定下來了,于是就張羅着給她相看人家。
經人介紹,一位名叫錢深永的年輕人開始走入了林莉的世界。他是黑龍江雞東本地人,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
兩人雖然是經過相親認識的,可熟悉後卻發現彼此之間有很多共同語言,感情也越來越深厚。
而雙方家長也對這段戀情很滿意,沒過多久就商量着談婚論嫁了。可就在這個時候,錢深永在工作上遭遇了重大挫折。
職場失意的他,從許昌的一個曲劇團被調到了農村工作,而且歸期未定,也有可能就在農村呆一輩子了。
眼見準女婿出了這麼大的問題,林維雲和妻子立刻就不同意這門親事了。
這倒不是他們攀龍附鳳、落井下石,而是不想林莉跟着去受苦,畢竟她好不容易才回城裡呢。
可一向乖巧懂事的林莉,卻像吃了秤砣鐵了心似的,說什麼都不願取消親事。
她原本就打算好了,等結婚之後就跟着錢深永去許昌定居,兩個人好好過日子。
現在夫妻出了事,她更應該陪在身邊鼓勵他、照顧他,而不是為了自己的前程一走了之。
再說了,城裡和農村也沒多大差別,隻要肯好好過日子就沒有過不下去的。
眼見拗不過侄女,叔叔嬸嬸隻好答應了。
林莉就這麼義無反顧地跟着夫妻去了農村,婚禮地點是一個茅草棚,婚禮現場沒有親友和賓客。
婚後兩個人互相扶持、相濡以沫,倒是把小家經營得井井有條。
而幾個月之後好消息就來臨了,一紙調令将錢深永重新調回了城裡,雖然沒有回到原機關,但也是在待遇不錯的一家工廠内。
林莉也進到工廠裡當了一名普通勞工,但錢深永覺得妻子是個有文化的人,也有過當老師的經驗,倒不如重新幹回老本行。
在丈夫的支援下,林莉成功應聘了幼兒教師一職,此後便在幼稚園裡兢兢業業工作了幾十年。
他們相繼生下三個兒子,過着最簡單卻又最幸福的生活。兒子們繼承了父母的優點,在學習上頗具天賦。
是以在那封信件到來之前,林莉從未設想過自己會碰上這麼“離奇”的事情。
但事實的真相不止對她有所沖擊,對于林青霞三兄妹而言也是一樣的。
在步入青春期以前,三人從來不知道父母還生過一個大姐姐。而在得知這件事後,他們也了解了父母的惆怅所為何來。
這麼多年過去了,不知道失散的大姐過得好不好?或者還有一種最壞的猜想,她是否還在人世?
每每思及此處,麻蘭英總是忍不住痛哭流涕,無數次念叨着要回大陸去找這個女兒。
是以在三兄妹長大後,每個人都在尋找大姐一事上盡心盡力。
尤其林青霞已經是一個公衆人物,所能利用的人脈和資源比較廣泛,她也總是趁着來内地拍戲的時候四處打聽。
但雙方失聯幾十年之久,直到1984年林維良才得知弟弟一家人的下落。
對于這個弟弟,他心裡也是虧欠良多,畢竟父母是弟弟送終的,女兒也是弟弟養大的。
是以在和林莉通上信以後,林維良和麻蘭英便度日如年般的盼着回大陸。
好不容易又熬過了3年,他們終于在1987年踏上了回家的路途。而由于種種原因,他們和林莉約定在上海見面。
骨肉至親終得相見,姐妹情深婉拒好意
相見之前,三個人的内心都是忐忑不安,各自想着應該說什麼樣的開場白。
但相見之後欲語淚先流,三個人都哽咽着說不出任何話來。林莉顫抖着聲音喊了一句“爸爸媽媽”,随即撲倒在二老懷裡大哭不止。
抱着失而複得的大女兒,林維良和麻蘭英也難以平複内心的激動和愧疚,一個多小時後三人才勉強止住眼淚。
當年那個尚在襁褓中的小女嬰,一轉眼已經組建了自己的家庭,背負上了母親的擔當。
要說彌補,林維良和麻蘭英也實在不知道怎麼做才能讓女兒開心,于是他們就盡量以物質方式來償還。
遲到多年的嫁妝一次性補齊了,除了現金和一些小物件,還包括大件的彩電、冰箱、微波爐等。
而林莉原先是并不想接受的,因為她覺得這樣太破費了。但她也明白如果不收下,父母心裡肯定還會繼續愧疚下去。
他們遲到了這麼多年,隻希望能略微盡盡自己的心意。
後來二老又決定選擇合适的時機搬回大陸,跟在大女兒身邊養老,也算是“落葉歸根”。
可林青霞三兄妹得知這件事後卻不贊同,一來父母習慣了台灣的生活;二來大姐也有一大家子要養,不能再給她增添負擔。
是以兩位老人最後未能如願,而再次與大女兒分離,也成了麻蘭英心裡的一塊心病。
晚年的她患上了抑郁症,張口閉口喊着林莉的名字,最終于2002年跳樓身亡。
2006年,86歲的林維良在台北壽終正寝。與父母相認20多年後,林莉再次與他們揮手告别,并且這一次是永别。
不過即使父母不在了,她與三個弟妹的關系還是很好,尤其是與二妹林青霞。
早在1987年初次認親的時候,林青霞就想跟着一起來。但考慮到她的身份容易引起大轟動,這反而會打擾到林莉的正常生活。
是以在從業人員的勸說下,林青霞隻買了一個高檔相機托父母送給姐姐,之後姐妹倆便一直通過書信聯絡。
每封信的開頭是“親愛的姐姐或妹妹”,結尾是“紙短情長”,信中還附帶着兩人的照片。
林莉時常摩挲着那些照片,每看一次都無比驚歎:“長得多漂亮呀,這竟然真的是我的妹妹。”
1990年,林青霞趁着到長春拍戲的機會向姐姐發出了邀約。林莉随即和錢深永放下手頭的工作,前往長春待了一個星期。
剛一見面,林青霞就熱淚盈眶的撲上來喊着姐姐,這也是她36年來第一次和姐姐見面。
而血緣的神奇之處,就是能讓兩個從未相見過的人迅速熱絡起來。7天的相處時間不長不短,卻足以讓姐妹倆進一步加深感情。
她們一起吃飯、聊天、逛街、拍照,林莉還親自去了片場看妹妹拍戲。
分别的時刻來臨時,兩人也約定要時常聯系。林青霞還格外叮囑姐姐,有什麼需要幫忙的一定要和她說,千萬不要覺得客氣。
因為她和父母一樣,都希望盡已所能地彌補姐姐。但林莉過慣了自食其力的生活,她從未想過向親人張口索要什麼。
回家之後聞風而動的媒體紛紛上門采訪,林莉大大方方地接受了,不過也僅僅隻有這一次,此後便再度回歸平淡。
而回到台灣的林維良、麻蘭英和回到香港的林青霞,幾次三番提出要給她換個居住環境,或者給她一大筆錢。
可是林莉全都婉言謝絕,哪怕90年代下崗之後,每個月隻有450元的終身俸,她依舊和丈夫過着簡簡單單的生活。
曾經父母專程帶來的那些嫁妝,也都完好無損地擠在50多平的小房子裡。
其實林莉一直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父母有錢、弟妹有錢,但那都不是她的。
因為曆史原因而分散的一家人,早在不同的平行線上有了各自的生活。
不必強行融入任何人的世界,隻要親人之間能保持穩定聯絡就足夠了。
後來林莉的三個兒子全都事業有成,先後組建了自己的家庭,而林莉和錢深永也在閑暇之餘開始了含饴弄孫的日子。
這種平靜的幸福,就是他們想要的。
後記
如果當年,林莉跟随父母去了台灣,或許一輩子都不會和叔叔嬸嬸有什麼交集,更不會和錢深永結婚。
但世事無常,誰也說不準命運,到頭來是叔叔嬸嬸養大了她,是錢深永給了她一個家。
而從小身邊接觸的所有人,都教會了她平淡是福、自食其力。是以林莉頂着“林青霞姐姐”的身份,依舊甘于凡塵。
她更明白親情不是靠金錢所維系的,作為一個成年人,她沒有資格朝父母弟妹伸手要什麼。
能與家人團聚,能好好安享晚年,就沒有什麼不知足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