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方龍和中國龍形象不同,物種不同,為何翻譯成英文都叫dragon

作者:竹國文史

我們經常能在西方的影視劇、書籍中看到《指環王》中黑暗強大的惡龍,《馴龍高手》中可愛聰明的夜煞,《哈利波特》裡擅長噴火、骁勇善戰的火龍,這些經典的龍形象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西方龍和中國龍形象不同,物種不同,為何翻譯成英文都叫dragon

對比我們文化中的龍,我們明顯能感覺到中西方的龍大不相同,看上去毫不相關,但是為什麼都叫dragon呢?

我們印象中的西方龍,通常帶有像蝙蝠翅膀一樣形狀的巨大羽翼,身體龐大,四隻爪子非常粗壯,鱗片布滿全身,渾身漆黑,擅長噴火,大多是邪惡的化身,擁有強大的法力。

西方龍和中國龍形象不同,物種不同,為何翻譯成英文都叫dragon

中國龍則是馬首蛇尾,頭上長鹿角,頭上長滿獅子一樣的毛發,四隻爪子,身體蜿蜒,全身長滿魚鱗狀的鱗片。擅用水,經典形象是龍王,呼風喚雨,保一方風調雨順。

中西方龍的外形與意義

雖然從外形上看,中西方的龍并不是同一個物種,但是他們有相同的特征。他們都會飛行,飛行速度極快,西方的龍有翅膀,中國龍中的應龍也有翅膀。他們都體型巨大,身軀壯碩。

西方龍和中國龍形象不同,物種不同,為何翻譯成英文都叫dragon

他們都擁有尖銳的爪子,可以在空中像老鷹一樣抓住獵物。全身長滿鱗片,法力高強。無論在中西方,龍都是力量的象征,具有強大的力量,更是一種神秘又危險的生物。

并且,在中西方,龍都是有好壞善惡之分的,西方的龍普遍邪惡的形象下也有堅毅忠誠的護國神龍,中國多為正面形象的龍,也有作惡多端、危害百姓的孽龍。

中國龍的形象源遠流長

中國龍最早産生是作為一種圖騰,是由多種動物集合而成。相傳是黃帝所在的部落消滅、吞并許多氏族後,将自己部落的蛇圖騰加上牛角或鹿角加在了蛇的頭上,後來又加上馬的頭、鷹的爪子、魚的鱗等等,經過長期的演變,就形成了我們熟悉的龍的形象。

西方龍和中國龍形象不同,物種不同,為何翻譯成英文都叫dragon

商朝時,龍已經正式成為權力和地位的象征。“天子”将龍紋印在旗幟和衣服上,青銅器上也出現了龍紋,這時龍以他的強大威力已經成為統治者追捧的對象。

衆所周知,中華文明是一個古老的農業文明,實際上,龍的形象也時刻适應着文明。龍圖騰所在的部落本就是打獵時最為強悍的部落。

西方龍和中國龍形象不同,物種不同,為何翻譯成英文都叫dragon

随着農業的發展,龍逐漸展現出龍王的形象,能夠呼風喚雨。對于農業文明,風調雨順是農民最為渴求的,基于這樣的訴求,無論是上到統治者,下到平民百姓,或大型祭祀求雨,或興修參拜龍王廟,都是自發的、應運而生的,即使到現代,仍有地方會舉行這類活動。

曆史翻譯沿用

中國的龍被稱作dragon早在1299年《馬可波羅遊記》就已經出現,清朝時白晉、曾德昭等傳教士将《易經》中的龍翻譯成Draco,就是拉丁語中的dragon。

西方龍和中國龍形象不同,物種不同,為何翻譯成英文都叫dragon

來到中國的外國人看到中國龍的形象,與他們的dragon有相似之處,于是作這樣的翻譯,後來的人出于種種原因認可或者沿用這個翻譯,是以流傳至今。

外國人來到中國,不僅僅需要克服語言的問題,更要對傳統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将翻譯翻得信達雅。

想要對中國龍作準确的翻譯不僅要知曉神話、更要接觸民俗,不僅要多欣賞陽春白雪,也要看看下裡巴人。

西方龍和中國龍形象不同,物種不同,為何翻譯成英文都叫dragon

當然,像馬可波羅這樣對中國文化有較為深切了解,在中外文化交流有重要影響的的外國人,在翻譯時也會産生歧義,那麼後來的人繼續沿用有争議的dragon也無可厚非。

翻譯不準确

其實我們知道,中英文有非常大的差異,不僅在邏輯性、形象性等方面,在包容性上也有所展現。中文的龍可以讓我們聯想到許多關于龍的形象,而西方dragon這個單詞會代指特定的龍的形象。

西方龍和中國龍形象不同,物種不同,為何翻譯成英文都叫dragon

在中國,龍有非常多的含義,瑞獸、權力的象征,祭龍求雨、真龍天子等等,如果要準确表達出這些不同的意思,對于英語來說有點太過為難。是以隻能選擇dragon這個詞作為概括。

最開始的翻譯已經不能考察得到,但是我們可以追溯到1299年《馬可波羅遊記》中龍的産生。馬可波羅曾在遊曆亞洲,并在中國待了17年,寫下了這篇遊記,給歐洲人展現了一片神秘而美麗的東方大陸。

龍這一詞在遊記中出現,是說元朝皇宮非常華麗,宮殿和房間中都裝飾着或是雕刻或是鍍金的龍的裝飾物,非常的金碧輝煌。

西方龍和中國龍形象不同,物種不同,為何翻譯成英文都叫dragon

可見當時龍作為身份地位的象征,已經作為紋飾融入了皇家的生活。并非像西方那樣,經過宗教、信仰等的渲染,龍是邪惡的,人們唯恐避之不及的一種形象和化身。

英語詞彙匮乏問題

其實關于dragon一詞不能完全概括中國龍的形象,甚至這樣的表達是錯誤的這一事實,很早之前就已經被中國人發現并讨論了。

西方龍和中國龍形象不同,物種不同,為何翻譯成英文都叫dragon

早在06年,就有一場關于“龍”的文化論戰,當時翻譯界、學界為“龍”的正确翻譯是什麼而吵得“不可開交”。

有許多人支援loong作為龍的英文翻譯,但是這個單詞不符合拼寫的規則。但是loong的申辯者則認為中國的龍本來對于西方是語言上的外來者,本就不需要符合語言規則。這些讨論與交流實際上是中國綜合國力增強的展現,西方也在不斷加強對大陸文化的重視。

但是,中文中龍有太多了,青龍、應龍、虺、虬、螭、蛟等十幾種龍以及龍的衍生物,即使是中國人認識都需要廣泛的詞彙量與知識去支撐,何況英語呢。

西方龍和中國龍形象不同,物種不同,為何翻譯成英文都叫dragon

應龍古畫

英語對于龍的翻譯恰恰展現了這門語言的詞彙匮乏性,英語不僅無法準确地翻譯龍這個生物,更是難以展現出龍的所有種類和他背後的含義。對于這種具有豐富内涵的詞彙,需要中文這種富有想象力的語言才可以完美地表達。

不僅是龍,還有很多中華的詞彙、文化等專有名詞在英語翻譯上是有失偏頗,甚至是錯漏百出的,英語詞彙匮乏是一個客觀的問題,雖然我們難以改造英語。

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加強自身的影響力,将原有的詞彙的意義豐富成中文中的意思,讓西方的人也能接受。

還可以通過拼音、英譯等方法中文詞彙的意思傳達出去,就如冰墩墩譯為Bing Dwen Dwen,外國人可以按照自己的發英規則讀出了,這樣就能讓他們輕易地get到我們的意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