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頭路核桃仁、18層起酥……“候鳥”師傅制作玉佛寺淨素月餅,30年味道不變

作者:上觀新聞

位于綏德路上的上海玉佛禅寺素食品工廠内,生産線上的勞工們最近每天都在加班加點,日産8萬多個淨素月餅。這些月餅師傅來自上海、江蘇、福建等地。每年中秋節前夕,他們都會如期而至,投入前後60天的“大生産”。

中秋将至,市面上熱銷的蘇式月餅、廣式月餅、台式月餅等大多采用較成熟的機械生産工藝以滿足銷量,而玉佛寺的淨素月餅卻30多年來始終堅持手工制作。

“神秘”的生産線

進生産線的過程充滿儀式感。進入工廠中的房間前,先換上一身幹淨的白大褂、網帽和鞋套,經過一個除塵消毒的風淋裝置。生産工廠中的房間分為高清潔區和一般清潔區,每個人進出都要換兩次衣服。

彌漫着一股濃郁堅果和植物油香氣的是配料間,這裡是月餅生産線的起點。淨素月餅以各種果仁為底料,核桃、芝麻、松仁、瓜子仁等都要在這裡經過嚴格檢料、篩選,再放進烤箱裡烤至半熟,冒出香氣。

“月餅的一道主要原料是核桃仁,一般廠家是直接買碎的,玉佛寺用的是‘頭路核桃仁’,即高品質的原料核桃,師傅們剝出來以後再用剪刀一個個對半剪開,形成一樣的形狀。”上海玉佛禅寺素食品有限公司品控部經理許海龍告訴記者。

每一個月餅的重量都是統一标準,餡的重量為48克,皮的重量為42g。挑選好的原材料經過稱重後進入攪拌間,按照“秘方”配比拌勻,再送到外間進行人工捏制。

頭路核桃仁、18層起酥……“候鳥”師傅制作玉佛寺淨素月餅,30年味道不變

餅皮是蘇式月餅制作的關鍵。和廣式月餅不同,蘇式月餅的餅皮是一層層的酥皮,每一層都輕盈薄脆。“皮分兩部分,外皮和油酥。用外皮包住油酥,折疊起來,醒一醒,讓它的收縮性更大。”

這一頭,老師傅熟練地制作着一個個“皮包酥”,另一頭,十幾個女工麻利地将醒發好的“皮包酥”擀開,卷起來形成一個長卷,再按照分量捏成一小塊一小塊。

“皮子在包餡之前要按扁,秘訣是要從側面按,不能從上往下按,這樣烤出來的餅皮才能分層。廠裡的标準是每一個月餅都有18層起酥。”許海龍示範給記者看。經過這樣繁複的步驟以後,餅皮果然神奇地形成了一層一層的分層結構。

頭路核桃仁、18層起酥……“候鳥”師傅制作玉佛寺淨素月餅,30年味道不變

像“候鳥”一樣的月餅師傅

包心的過程也是純手工制作。在其中一個粗加工成型間,50多名勞工正在忙碌地包心、稱量、壓制成型,2分鐘就完成一個月餅。

他們都是季節工,每年一到中秋節前夕,就像候鳥一樣從江蘇、福建等地的老家趕到上海。有的老師傅已經做了十幾年,比廠裡的老員工時間還長。

對于月餅生産來說,中秋節前的兩個月是“忙季”。“60天大生産,前15天我們用來進行教育訓練,反複練習制作手法,規範流程,甚至連生産過程中怎麼喝水、上洗手間,都要養成良好習慣。”上海玉佛禅寺素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志良說。

頭路核桃仁、18層起酥……“候鳥”師傅制作玉佛寺淨素月餅,30年味道不變

成型的月餅,平整一面朝上,收口一面朝下,師傅們挨個敲上鮮紅的圖章:“玉佛寺黑麻”,代表一種身份認證。

在烤制的過程中,月餅要正面向下,烤完後再翻過來,讓它冷卻定型。經過三次“翻面”後的月餅,還要經過淘汰一些殘次品,才能流動到包裝線上,在女工們的輕拿輕放中包裝成盒。

“其實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人工。”黃志良告訴記者,和機器相比,手工制作的月餅在收口、起酥和口味上都不一樣。

“舉一個例子,玉佛寺的月餅含果仁量達25%以上,如果用機器制作,會把果仁擠壓碎,而手工可以把握力度的輕重,不會太緊導緻果仁碎掉,也不會太松導緻月餅散掉。”

“在市場上,廣式月餅定價一般比蘇式月餅高,大家可能覺得廣式更高檔。但其實蘇式月餅的成本更高,是以現在更多人願意去做廣式月餅。”黃志良坦言,但玉佛寺的淨素月餅有它存在的價值。“對于很多人來說,玉佛寺月餅是他們的舊時記憶、小時候的味道。”

頭路核桃仁、18層起酥……“候鳥”師傅制作玉佛寺淨素月餅,30年味道不變

傳統還是革新

玉佛禅寺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批量生産月餅和糕點,至今已有30多年的曆史。2005年,上海玉佛禅寺素食品有限公司挂牌成立,這才有了現在的生産基地。

“制作純素月餅,我們采用低膽固醇的植物油來起酥,降低了糖分和油脂的配比,但同時又要保持原來的口味,這就需要在生産工藝上進行革新。”黃志良說。

保持傳統還是革新,玉佛寺月餅也面臨着選擇。今年,在傳統蘇式月餅的基礎上,玉佛寺還推出了多種口味的廣式月餅,以及台式芝士流心月餅,嘗試貼近年輕人的口味。

頭路核桃仁、18層起酥……“候鳥”師傅制作玉佛寺淨素月餅,30年味道不變

每年中秋,玉佛寺會将幾十萬隻月餅贈送給社會上的弱勢群體。今年上海疫情期間,玉佛寺連夜趕制素食糕點,送到封控社群和方艙醫院。“那段時間,我和36名員工封控在園區裡,每天加班加點地做苔條梗、沙琪瑪、鹹淇淋,送給社群居民和抗疫工作者。”許海龍回憶。

許多普通市民認為,送玉佛寺月餅給家人和朋友會帶來吉祥,将互贈淨素月餅視為結善緣。“這不僅僅是一份食物,更帶着情感。”

欄目主編:周楠

圖檔攝影:黃尖尖      

來源:作者:黃尖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