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技強農|大黃魚“搬家”深遠海,身價翻了好幾倍

作者:美食家的小眼睛

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十年來,大陸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1%。水産養殖是農業科技創新的重要領域,它的發展大大豐富了“菜籃子”的供給。

“新時代,我們‘水産青年’生逢盛世。”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産研究所研究員宋炜應邀參加人民網《青年說》特别節目錄制時發出這樣的感慨。

科技強農|大黃魚“搬家”深遠海,身價翻了好幾倍

“水産青年”宋炜。受訪者供圖

“越發達的國家,養殖業産值通常越早超過種植業。大陸在2015年左右實作了養殖業和種植業的交叉拐點。”宋炜介紹,大陸水産品總量連續30多年保持世界第一,是毋庸置疑的漁業大國,當仁不讓的全球水産養殖業中心。

深遠海養殖,是宋炜專注的科研課題。

宋炜喜歡别人稱他為“水産青年”,他說:“我既然標明了水産養殖專業,就要一門心思紮根下去,心無旁骛,專注于深遠海養殖技術與模式研發。”

“目前,大陸近海養殖容量趨于飽和,産業結構不合理。”宋炜表示,大陸的海水養殖主要集中在沿海近岸,養殖設施以傳統網箱為主,養殖方式總體粗放。與此同時,近海沿岸養殖密度過大,病害頻發和環境惡化等問題也日益突出。是以,推動海水養殖從近海沿岸向深遠海擴充,是優化海水養殖空間布局、促進海水養殖業轉型更新的必然選擇,潛力巨大。

“深遠海養殖的主要養殖對象是魚類,比如大黃魚、軍曹魚、石斑魚、大西洋鲑、鮪魚等。”宋炜表示,大黃魚是他目前主要研究的養殖魚類品種。

“大黃魚是大陸特有的重要海洋經濟魚類,體色金黃、唇部橘紅、肉質細嫩、營養豐富,深受市場歡迎。”宋炜介紹。

科技強農|大黃魚“搬家”深遠海,身價翻了好幾倍

市場上的優質大黃魚。 受訪者供圖

因過度捕撈等原因,野生大黃魚資源曾瀕臨枯竭。随着大陸水産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成功突破了人工育苗技術的瓶頸,實作了大黃魚大規模養殖。

保證了量,市場對大黃魚的品質提出了更高要求。相比野生大黃魚,一般近岸網箱養殖的大黃魚活動範圍有限,易出現“臃腫肥胖”現象,品質難以得到保證,市場價格難以獲得突破。

近年來,宋炜所在的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深遠海養殖裝備與工程創新團隊為解決這一問題,在深遠海為大黃魚建起了“健身房”。

科技強農|大黃魚“搬家”深遠海,身價翻了好幾倍

大黃魚的“健身房”——深遠海大型工程化圍欄。 受訪者供圖

“我們團隊研發的深遠海大型工程化圍欄,水體交換通暢、養殖面積大、魚類活動空間廣,可為大黃魚原生态牧養模式創造優良的條件。”宋炜介紹,在該設施中養殖的大黃魚,體型勻稱,體色金黃,做到了讓大黃魚品質更接近于原生态,口感更接近于野生,市場售價達到每公斤200元至400元不等,是普通養殖大黃魚的5倍至10倍。

“我們對大黃魚深遠海大型圍欄養殖技術與工藝進行了系統研究,主要包括适宜規格苗種的培育、苗種轉運與投放、飼料的選擇與投喂量、疾病防控及日常監測與管理等關鍵内容。”宋炜說。

科技強農|大黃魚“搬家”深遠海,身價翻了好幾倍

大黃魚喜迎豐收。受訪者供圖

雖然在深遠海為養殖圍欄提供了寬闊的空間和良好的海洋水質環境,但深遠海不比近海沿岸,面臨着養殖水域浪大流急、台風影響等困難。如果養殖圍欄在遇到惡劣環境時發生圍欄結構損壞或者網衣破損和撕裂,導緻圍欄裡的魚逃走,将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養殖圍欄必須牢不可破。

為此,團隊對深遠海養殖圍欄的抗風浪、耐流等結構安全方面的性能展開了圍欄工程數值模拟、樁柱結構力學特性、網衣水動力性能等科學研究,最終設計出了能夠抵禦強烈巨浪沖擊的圍欄結構。

“事實證明,我們設計的深遠海大型養殖圍欄經住了這些狂風和巨浪的考驗。”宋炜舉例,浙江大陳島海域興建的4座大型養殖圍欄成功抵禦了多次東南沿海超強台風的考驗,部分台風中心經過的附近海域風力達到了12、13級,而事後圍欄主體結構依然完好無損。

宋炜與團隊研發出的成果受到了國内外業内專家的認可。2019年,20多位來自中國、智利、日本等國家及聯合國糧農組織等國際組織的代表專題考察了深遠海養殖圍欄大黃魚養殖技術。專家們認定,這是一個全球首創的深遠海養殖“中國模式”。

科技強農|大黃魚“搬家”深遠海,身價翻了好幾倍

遼闊海面下的養殖圍欄。 受訪者供圖

近年來,宋炜先後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等項目16項,并獲得了多項國際專利和國家發明專利。宋炜還主編了專著《大黃魚綠色高效養殖技術與執行個體》,希望更多人了解甚至參與到大黃魚的養殖工作中。

經過多年不懈奮鬥,宋炜獲得了很多榮譽。他既是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也是中國水産科學院百名科技英才人選,還獲得過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二等獎、上海海洋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等5項科技獎勵。

“希望我們所做的工作,不僅能夠豐富大家的餐桌、幫助水産養殖者創收,還能夠讓大海的生态環境變得再好一點。”在錄制現場,宋炜說出了自己的願望。

來源:人民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