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37年,一名乞丐抱着鹹菜壇子來到清華,沒有他中國造不出原子彈

作者:曆史文社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動動發财的手指點點右上方的關注,後續我們會為您帶來更多有趣的内容,友善您及時閱讀,感謝您的支援。

1937年秋的一天,長沙清華大學臨時校址大門前,門衛正警惕盯着來往人流,提防有可疑人士靠近。

忽然,一道陌生身影闖入他的視線。隻見那人衣衫褴褛、灰頭土臉,懷中抱着一個造型古樸的鹹菜壇子,與乞丐一般無二。

那乞丐剛一靠近,便大聲嚷嚷着要見校長梅贻琦,并聲稱自己是清華大學的教授。

門衛瞪大了眼睛上下打量,心想哪有教授是這幅模樣的!二話不說就打算将其轟走。

恰好此時,梅贻琦辦事歸來,乞丐見狀立刻撲上前去,用沙啞的嗓音叫道:“梅校長!”

1937年,一名乞丐抱着鹹菜壇子來到清華,沒有他中國造不出原子彈

門衛被乞丐突如其來的舉動吓了一大跳,可還沒等他伸手阻攔,梅贻琦竟激動地握住了乞丐的手,俨然一副熟識的模樣。

緊接着,乞丐眼含熱淚地舉起懷裡的壇子:“我把它帶回來了!”

這名“乞丐”究竟是何身份?那隻鹹菜壇子裡裝的又是什麼?

遠赴重洋深造

1932年,美國科學家卡爾·安德森因發現正電子,成功印證保羅·狄拉克的理論預言,引發全球轟動,他也是以榮獲1936年諾貝爾實體學獎。

可事實上,早在1930年,一位中國科學家便已發現了名為“額外散輻射”的實體現象,并将研究成果發表于《實體評論》雜志上。

安德森正是從中獲得了啟發,他本人也曾親口承認:“沒有他,就沒有我的諾貝爾獎。

而這位率先準确預測正負電子對撞,亦是人類實體學上第一個發現反物質的實體學家。正是開頭提到的“乞丐”——趙忠堯。

1937年,一名乞丐抱着鹹菜壇子來到清華,沒有他中國造不出原子彈

趙忠堯

趙忠堯于1902年出生在浙江省諸暨縣(今屬紹興)南門趙家。彼時正值社會巨變、國門大開的清末民初,受新思想、新文化浪潮的影響,趙忠堯自小就心懷“科學報國”的遠大抱負。

18歲那年,他便以優異成績考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南京大學前身),并一頭紮進化學系。畢業後更是直接進入清華大學擔任助教,可謂前途光明。

然而,對于這種大多人難以企及的開挂人生,趙忠堯卻不甚滿足。

要知道,上世紀20年代,中國是軍閥混戰、時局動蕩。各派勢力均奉行武力至上,隻關心如何擴充軍備、打倒競争敵手,對科學事業毫不關心。這就導緻,國内的實體學術環境非常落後。

無奈之下,趙忠堯在清華大學沉澱兩年後,毅然決然遠渡重洋,赴美國加州理工深造。

1937年,一名乞丐抱着鹹菜壇子來到清華,沒有他中國造不出原子彈

加州理工學院可謂是諾貝爾獎的孵化地,逾七十位諾貝爾獎得主在此完成他們的研究,是以加州理工也被稱為世界大學諾貝爾獎得主密度之冠,而趙忠堯能夠進入這麼一座精英學府學習、工作,足見其才華過人。

留學期間,趙忠堯埋頭苦讀、用心鑽研,很快便嶄露頭角,成為同學中間的佼佼者。

1930年,趙忠堯迎來科研事業的第一個高峰。他不僅順利取得博士學位,還于這年9月發現了“額外散輻射”發現。

奈何在那個年代,國外科學界對中國人普遍存在歧視和差別對待。不少教授、專家用偏見的眼光看待趙忠堯的研究成果,對此不屑一顧,間接導緻趙忠堯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

不過,趙忠堯也不大在意這些名譽上的東西,仍舊專心緻志搞科研。直到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硬生生将他驚醒。

1931年,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爆發,日軍悍然侵占東三省。

1937年,一名乞丐抱着鹹菜壇子來到清華,沒有他中國造不出原子彈

一時間,中國喪失東北屏障,隻能依托山海關進行防守,上千萬百姓隻能在日本人的鐵蹄下,被迫接受殘酷的“統治”,國将不國!

當遠在英國的趙忠堯從報紙上得知這一消息時,每一個字都如同一把匕首,紮在他的心頭,思鄉之情與愛國情懷瞬間噴湧而出。

此時,趙忠堯已經進入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跟随“原子核實體學之父”盧瑟福學習。

1937年,一名乞丐抱着鹹菜壇子來到清華,沒有他中國造不出原子彈

盧瑟福

盧瑟福十分看重趙忠堯的能力與天賦,不僅傾囊相授,還試圖将他培養為接班人。

毫不誇張地說,隻要繼續這麼走下去,趙忠堯必定會在實體學科曆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就連盧瑟福也極力勸說:“我們是搞學術的,何苦去加入到國家紛争中呢?”

但趙忠堯并不這麼想,祖國正處于危難之中,自己豈能置身事外、獨享安甯!不顧盧瑟福百般挽留,趙忠堯立即動身,踏上了回國之路。

離别之際,為了支援趙忠堯繼續學術研究,不至于被條件限制困擾,盧瑟福竟主動贈予其50毫克放射性實驗鐳。

需要注意,鐳元素的發現者居裡夫人,當初與丈夫在一個破棚子裡夜以繼日工作了三年零九個月,才從幾噸瀝青鈾礦渣中得到100毫克鐳。

1937年,一名乞丐抱着鹹菜壇子來到清華,沒有他中國造不出原子彈

居裡夫人

到了趙忠堯的年代,雖然鐳的提取已經有了初步的工業化流程,但每克鐳的價格仍維持在六十萬美元以上。

作為一名實體學家,趙忠堯深知這50毫克鐳的來之不易與重要性,這可是能幫助中國探索原子能領域的無價之寶。

于是,從登上回國輪船的那一刻起,趙忠堯就将這50毫克鐳與自己牢牢綁定在一起,随身攜帶、密切看管。

為保護50毫克鐳成”乞丐“

1931年底,趙忠堯正式回歸了熟悉的清華園。作為一名學者,他清楚自己的使命并非上戰場與日軍厮殺,而是學習西方,先把科技水準發展起來,增強國家硬實力。

在他的主持下,大陸第一個核實體實驗室在清華創辦。此後,趙忠堯就一邊繼續着他的科研事業,一邊為國家培養出了鄧稼先、楊振甯、錢三強等諸多人才。

1937年,一名乞丐抱着鹹菜壇子來到清華,沒有他中國造不出原子彈

趙忠堯

時間來到1937年,随着“七七事變”爆發,抗日戰争全面打響。千年古城北平,迅速在日軍的炮火中淪陷。

日軍的侵略可并不局限于一城一地,他們在淪陷區大肆推行所謂“皇民化運動”,強迫中國人學習日語、全盤接受日本文化。

試圖讓中國新一代兒童徹底在日本文化的熏陶下成長,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天皇子民”。可謂是殺人誅心,用心險惡。

而日本實施這一邪惡計劃,最關鍵的一環,莫過于摧毀中國本土文化教育,以日本教育取而代之。從轟炸南開大學,到軍事管控各大高校,日寇瘋狂摧殘着中國教育界。

1937年,一名乞丐抱着鹹菜壇子來到清華,沒有他中國造不出原子彈

南開大學被轟炸

為保一國之文脈,為中華保留下讀書種子,中央研究院院長蔡元培、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清華大學校長梅贻琦等102位大學者聯合發表聲明,宣布高校集體南遷。

1937年8月14日起,清華、北大、南開三所高校近1600名師生開赴長沙,這場教育史上的重大遷徙就此拉開帷幕。

奈何此時,日軍已經重兵攻入華北,對多個大城市展開輪番轟炸。鋪天蓋地的硝煙之中,部分老師和學生意外失散,沒能及時抵達目的地,趙忠堯也是其中之一。

趙忠堯的下落不明,令清華師生擔憂不已。大家千方百計打聽趙忠堯的消息,虔誠祈禱他能躲過戰火、平安無事。可日子一天天過去,了無音信。

直到1937年秋天,趙忠堯以一副落魄乞丐模樣,突然現身長沙新校址門口,衆人才得知他“失蹤”的始末。

1937年,一名乞丐抱着鹹菜壇子來到清華,沒有他中國造不出原子彈

原來,清華南遷之時,趙忠堯并不在北平。他本可以直接前往長沙,卻猛然意識到,那寶貴的50毫克鐳還存放實驗室一個隐秘之處,其他人根本不知曉,也很難找到。

這50毫克鐳可是原子能研究的關鍵物質!決不能落到日本人手上!來不及猶豫,趙忠堯連忙趕回北平。

經過一番打聽,他得知清華大學建築系主任梁思成為了整理打包重要資料,也仍未撤離北平。于是趙忠堯直奔其家中,請求梁思成的幫忙:“我有一樣東西落在學校了,不拿到不能走!”

梁思成知曉前因後果後,二話不說便讓趙忠堯上車,兩人頂着槍林彈雨、冒着被日本人發現的風險,悄悄繞過了所有崗哨,回到清華園。

1937年,一名乞丐抱着鹹菜壇子來到清華,沒有他中國造不出原子彈

梁思成

盡管清華校園已然被炮火侵襲,目光所及之處,盡是斷壁殘垣、一片狼藉。但憑借趙忠堯的記憶,兩人還是順利找到了那個裝着鐳的鉛筒。餘下的任務,就是要設法将這無價之寶,安全帶回清華新校址。

梁思成的提議是,讓趙忠堯和他們一家一同乘坐小轎車出發,人多還有個照應。

可趙忠堯認為這個方案風險太大,如今華北大片區域已經被日軍所占領,路途上關卡重重,萬一這個鉛筒被日本人查出,後果不堪設想。

要想成功掩人耳目,避過日軍的重重檢查,一定要足夠低調、不顯眼,讓人毫無戒備。一番思索後,趙忠堯決定獨自行動。他找來一套打滿更新檔的破舊衣服,又将自己弄得蓬頭垢面,活脫脫就是乞丐模樣。

至于那個裝着鐳的鉛筒,則被趙忠堯裝進了一個鹹菜壇子裡。做好充分僞裝後,趙忠堯才混入逃難的人群中,一路南下。

1937年,一名乞丐抱着鹹菜壇子來到清華,沒有他中國造不出原子彈

從北平到長沙,幾乎跨越了小半個中國,中間無數關卡。趙忠堯硬是憑借着自己高超的僞裝技巧,一次次化險為夷。為此,他不惜風餐露宿,真正地将自己變成一個乞丐。

最細緻入微的是,趙忠堯還真往壇子裡裝了不少鹹菜。

每當有人詢問壇子裡裝着何物時,趙忠堯就會立即夾出鹹菜與大家分享。一來打消對方的好奇心,二來則是防止有人因猜測壇子裡裝有貴重物品,将其偷走。

就這麼披星戴月走了一個多月,趙忠堯終于抵達了長沙,親手将裝有50毫克鐳的鹹菜壇子,交到梅贻琦手裡。那一刻,兩位大學者感慨萬分、潸然淚下。

赴美學習核實體學

1945年8月,美國在日本廣島、長崎先後投放下兩枚原子彈。前所未見的巨大殺傷力,讓鼓吹“一億玉碎”計劃的日本政府直接認慫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由此宣告結束。

1937年,一名乞丐抱着鹹菜壇子來到清華,沒有他中國造不出原子彈

與此同時,騰空而起的巨大蘑菇雲、多達數十萬的慘重傷亡,以及駭人的核輻射,更讓全世界都為之震動。一夕之間,核武器成為了諸多國家“趨之若鹜”的存在。

本就橫行霸道的美國,更是仗着核武器優勢,愈發嚣張跋扈,動不動就進行核威懾。像是抗美援朝期間,麥克阿瑟借助強大的軍備優勢卻屢戰屢敗後,就曾惱羞成怒的申請向中國投放原子彈,永除後患。

盡管艾森豪威爾沒有通過這一瘋狂的提案,但中央政府卻是以感受到強烈的危機感。面對這種無賴,手中無劍與有劍不用是兩回事,大陸必須盡早研制出屬于自己的核武器,擺脫大國核威懾的影響。

1956年4月25日,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毛主席正式提出:“我們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想不受人欺負,就必須有這東西。”

1937年,一名乞丐抱着鹹菜壇子來到清華,沒有他中國造不出原子彈

毛主席

就這樣,接下來的幾年裡,中央召集了國内大半的實體學家,成立專門的研究部門,對原子彈技術進行攻關,可以說是傾全國之力。

但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國内原子彈事業萌芽之前,趙忠堯就已經提前展開了準備工作。

那是1946年,美國邀請各國專家到比基尼群島參觀原子彈實驗。作為中國核實體學的泰山北鬥,趙忠堯也被南京國民政府派遣赴美。

1937年,一名乞丐抱着鹹菜壇子來到清華,沒有他中國造不出原子彈

前排左一為趙忠堯

隻不過,趙忠堯此行的主要目的并非參觀。他憑借過去在歐美實體學界攢下的人脈,相繼探訪了麻省理工、加州理工等多所高校,向專家教授們一一取經,以便回國後能夠對大陸自主研發原子彈提供參考經驗。

其中,趙忠堯最為關注的就是粒子加速器。這是一種能夠産生很大能量粒子“炮彈”的大型機器,使用粒子加速器,科學家們能通過粒子撞擊得到想要的基本粒子,而這些基本粒子,正是研制核彈的關鍵。

當時最便宜的粒子加速器,售價都高達40萬美元。可趙忠堯寫信回國,百般解釋勸說,最終才得到國民政府5萬美元的資金支援,這無疑是杯水車薪。

無奈之下,趙忠堯決定自己研究粒子加速器的構造,試圖參透其原理動手造一台。

為了能獲得更多的科研經費,并以更便宜的價格買到相關原材料,趙忠堯無償地為一些實驗室“打工”。

1937年,一名乞丐抱着鹹菜壇子來到清華,沒有他中國造不出原子彈

在這一過程中,他結識了一位名為約翰·特朗普的美國實體學家,對方是美國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親叔父,亦是質子靜電加速器的發明者之一。

共事期間,約翰·特朗普為趙忠堯的才華和愛國情懷所感動,将他引為知己。

得知趙忠堯的需求與困境後,他更是慷慨解囊,秘密将趙忠堯帶到自己的私人實驗室,以5萬美元的超低價格将一台老舊的粒子加速器賣給了趙忠堯。

新中國成立以後,趙忠堯迫切地想要回到祖國,利用自己在美國學習到的知識,為祖國核事業做出貢獻。

可是,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世界的關系極為緊張。美國拼命阻攔中國科學家乃至留學生歸國,為此不惜放出三道軍令,一度将趙忠堯關進監獄。

1937年,一名乞丐抱着鹹菜壇子來到清華,沒有他中國造不出原子彈

1950年8月31日,曆經諸多磨難,趙忠堯終于登上了威爾遜總統号郵輪,與鄧稼先、葉笃正、沈善炯等128名中國留學人員,一起繞路回到大陸。

至于那台珍貴的粒子加速器,也被趙忠堯提前拆卸成一個個零件,與其他科研材料一起順利運回中國。

原子彈創始者

1950年11月28日,趙忠堯終于踏上祖國的土地。他一刻也不願意耽擱,馬不停蹄地投入到粒子加速器的研究中。

趙忠堯之是以争分奪秒,不僅僅是因為國際局勢的變幻莫測,更是因為他深知,對于當時一窮二白的新中國來說,想要造出一顆原子彈是何其艱難。

1937年,一名乞丐抱着鹹菜壇子來到清華,沒有他中國造不出原子彈

畢竟中國開始研制原子彈時,中蘇關系已經出現裂痕,蘇聯撤回了所有專家,并帶走所有研究資料。中國科學家不得不在沒有任何幫助和參考的情況下,從零開始原子彈研發。

饒是如此,大陸科學家們還是硬生生地開辟出一條道路。

1955年,借助在美國學習的知識,以及那台老舊加速器的主要部件,趙忠堯成功主持建成了中國第一台70萬電子伏的質子靜電加速器V1,由此推開了中國原子彈事業的大門。

3年後,趙忠堯又帶頭成功研制出250萬電子伏的質子靜電加速器,這标志着大陸在加速器領域有了重大突破,為核武器研發奠定重要基礎。

1964年10月16日,新疆羅布泊戈壁灘,伴随一聲轟然巨響,漫天沙塵揚起,一顆人造太陽綻放出刺目的光輝。

1937年,一名乞丐抱着鹹菜壇子來到清華,沒有他中國造不出原子彈

遠在上百裡外的研究人員們見到這一幕,紛紛激動得手舞足蹈,而這一聲巨響,同樣震驚了世界!

大陸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正式成為繼美國、蘇聯、英國、法國後,世界第五個擁有核武裝的國家,也徹底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與核威脅。

而随着1967年6月17日第一枚氫彈試爆成功、1970年4月24日第一顆人造衛星冉冉升空,中國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影響力與話語權也日益提升。

盡管因為特殊原因,趙忠堯沒能親自參與到兩彈一星項目中。但兩彈一星元勳名單上,彭桓武、錢三強、朱光亞、鄧稼先、周光召等等,他們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老師——趙忠堯。

1937年,一名乞丐抱着鹹菜壇子來到清華,沒有他中國造不出原子彈

除了培養出這些優秀人才,後半生裡,趙忠堯也沒有停下奉獻的腳步。他負責籌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實體系,為大陸建立高能實體研究所提供了許多寶貴意見。

1998年5月28日,趙忠堯因病去世,享年96歲。

在他成長的年代,世界實體學界群星璀璨,他閃耀其中,可中國的實體學研究卻是一片荒蕪;當他逝世時,他教出了無數優秀學生,已然撐起了中國實體研究領域的一片天。

謹以此文向他緻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