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種“養臭水”的迷惑行為開始在中國小中流行起來。
“養臭水”?相信不少人看到這三個字都是一臉疑惑:什麼是“養臭水”?臭水還能“養”?為什麼“養臭水”?一系列問題估計瞬間占滿了腦袋。在成年人還不知其是以然時,這種新型的“遊戲”卻已經悄悄在學校風靡了。
網友分享的臭水圖檔。來源:網絡
令人大開眼界的作嘔神器
有人說,如果最近有小孩神秘兮兮地拿着個瓶子左躲右藏,死活不讓你搶,聽話,你最好真的别搶,因為他們手裡拿着的大機率是小孩圈流行的“液體寵物”——臭水。
何謂“養臭水”?顧名思義,就是把各種材料放在瓶子裡(比如友善面、牛奶、膠水、蚊子、蒼蠅、面包、臭豆腐等),加水後“養着”觀察。
網絡上曬出的各色臭水
孩子們不僅在家制作臭水,還将臭水帶到學校。在社交平台上,一位學生分享了其制作的臭水在教室裡炸開後,導緻教學電腦損壞、教室在一段時間臭得不能用,甚至還引起十幾名同學惡心嘔吐。
發酵後的臭水産生自爆的案例,近期在校園發生過不少起,現場相當震撼,破壞力也不小。
輕則作嘔 重則緻病
醫生表示,孩子們“養”的這種臭水成分不一,也無法準确判斷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質。“養臭水”時由于它會不停地發酵,是以可能會産生硫化氫、甲醛等有毒氣體,這些有毒氣體如果被吸進呼吸道,就可能導緻中毒,造成孩子惡心、頭暈等不适。并且,臭水裡還可能會有細菌、病毒等病原體,如果孩子在接觸後不及時清洗雙手甚至直接進食,就可能導緻消化道感染,出現嘔吐、腹瀉、腹痛等表現,同時還可能會導緻皮膚感染,引起皮膚瘙癢、紅腫、疼痛。
北大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譚星宇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臭水中有大量包括細菌在内的微生物,一旦發生爆炸,就會形成“飛沫”,如果伴随空氣流動進入呼吸道,就會造成呼吸道感染,嚴重者可能誘發肺炎。此外,如果臭水不慎濺入眼睛,與黏膜接觸,也會造成局部感染。如果被誤食,則會造成腸道感染。
醫生提醒,如果不慎接觸到臭水,首先要對皮膚表面進行清洗,然後可用酒精等進行消毒處理,如果出現不适要前往醫院就醫。
監護人如何面對孩子“養臭水”?
針對已有不少臭水惹禍的案例,有律師指出,如果臭水在學校爆炸造成損失,家長和學校都有可能單獨或共同承擔責任。
在大陸,八周歲以下的兒童法律上屬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如果在校期間給他人造成損害,校方應承擔侵權責任,如想減免責任,則應證明已盡到教育、管理職責。
家長和學校聯合教育、監管非常關鍵,同時還可讓孩子們知道,“養臭水”可能涉嫌犯罪。如果炸開的臭水直接導緻公私财物損失達到一定數額,或者有證據證明因為該臭水造成多人感染病毒或疾病,達到形成公共安全事件的程度,在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前提下,有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可能,也有被追究刑事責任的風險。
這一點對于未成年人來說尤為重要,因為他們可能并不完全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可能帶來的法律後果。是以,普及法律知識,增強法律意識,也是預防類似事件發生的重要一環。
孩子們為什麼要“養臭水”?作為成年人,恐怕很難了解其中的快樂。然而孩子們給出的答案很簡單——有成就感,滿足自己的好奇心。養臭水的過程充滿不确定性,而且炸臭水還能讓他們有一種探索和冒險之感。
可以說,每隔一段時間,孩子們中間就會流行起一種新東西。“養臭水”不會是最後一個。
一味禁止或是一味放縱都不是好事。中國小生私下“養臭水”,滿足好奇心甚至是求知欲,無可厚非,但如果行為妨礙公共秩序,影響他人健康,也不應被合理化。至于孩子“養臭水”背後的心态,因人而異,需要家長學校從旁觀察引導,不能以一刀切的方式給出禁或不禁的簡單答案。
監護人不如學着換個視角,跟着孩子在玩中學。就拿“養臭水”來說,如果這時候一堂生物化學課應聲而來,教孩子分析這款“生化武器”的生成過程,順便認識幾樣化學成分,接觸一下反應方程式,是不是能給孩子不一樣的體驗?
來源:半月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