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土以關系曆史性突破,埃爾多安在下一盤大棋?

作者:直新聞

當地時間8月17日下午,以色列總理拉皮德和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宣布同意全面恢複兩國外交關系,并将互派大使及總領事等外交人員。這是兩國數月和解程序以來的最新舉措,也是兩國關系經曆了十來年的緊張态勢後所邁出的曆史性一步。

土以關系曆史性突破,埃爾多安在下一盤大棋?

據美聯社報道,以色列總理辦公室周三發表聲明稱,這一舉措是在以色列總理拉皮德6月通路安卡拉并與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進行會談之後作出的。聲明還援引拉皮德的話,稱與土耳其全面恢複關系是“維護區域局勢穩定的重要資産,而且對以色列公民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經濟消息”。

“與土耳其更新關系将對深化兩國人民關系,擴大經濟、貿易和文化關系,以及為加強區域穩定作出貢獻,”拉皮德表示,“以色列的全球地位将會進一步增強。”

“作為土耳其,我們也決定向特拉維夫派遣駐以色列大使”,土耳其外交部長恰武什奧盧周三在首都安卡拉表示,土耳其重新任命大使的正式程式将在未來幾天開始,他稱此舉是“積極的一步”。

土以關系曆史性突破,埃爾多安在下一盤大棋?

土耳其外長恰武什奧盧表示會盡快任命駐以大使 圖源:衛報

以色列和土耳其曾是親密盟友,但在2010年以色列突擊隊襲擊了駛往加沙運送人道主義物資的土耳其船隻,造成10名土耳其公民喪生後,兩國關系一度降至冰點。

2016年時兩國達成了短暫的和解,但随着美國在2018年将駐以大使館從特拉維夫遷至極具争議的“聖城”耶路撒冷,意味着美國正式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後,巴勒斯坦多個城市爆發抗議示威,土耳其驅逐以色列駐土大使以示抗議,後又召回土耳其駐以大使,兩國關系再度陷入低谷,土耳其甚至召回駐以大使,此後以土兩國一直沒有互派大使。

直到2021年6月,執政長達12年的以色列前總理内塔尼亞胡下台,以土關系才趨于緩和。今年3月以色列總統赫爾佐格和埃爾多安在安卡拉舉行會晤,5月土耳其外長通路耶路撒冷,這是土耳其15年來對以色列的首次高層通路,雙邊關系出現迅速恢複勢頭。

土以關系曆史性突破,埃爾多安在下一盤大棋?

3月9日,以總統赫爾佐格(左)和土總統埃爾多安會面 圖源:紐約時報

安卡拉目标何在?

過去,兩國關系正是在埃爾多安主政期間走到了土崩瓦解的境地。如今,舞台上的依然還是埃爾多安,但以土雙方握手言和,冰釋前嫌。

時代變了,中東局勢也發生了重大變化。

今年初爆發的俄烏沖突是以土關系回暖的一個直接誘因。俄烏沖突以來,埃爾多安一直并未“一邊倒”地支援北約或俄羅斯,而是作為中間派從中斡旋。例如,此前俄烏簽署的糧食出口協定,其中便有埃爾多安的一份功勞,而土耳其也是以獲得了世界矚目的外交成就,可謂是難得地“風光了一把”。

自俄烏沖突爆發後,埃爾多安一直在推動與海灣國家、埃及、以色列等中東國家的外交關系。這是因為,土耳其在能源方面嚴重依賴俄羅斯,該國45%的天然氣都自俄進口,是以一直在探索着使能源供應更為多樣化的手段,而與包括以色列在内的中東國家改善外交關系有助于土耳其降低對俄依賴。

《以色列時報》今年5月的一篇報道說,能源可能是以土雙方達成深入合作的一個關鍵領域,稱土耳其密切關注着以色列正在開發的能源,并且“發着與以色列建立天然氣管道的‘白日夢’”。

土以關系曆史性突破,埃爾多安在下一盤大棋?

該文章标題為“土耳其夢想着與以色列建立‘不切實際’的天然氣管道”

分析認為,如果以色列天然氣經由土耳其輸往歐洲,将有助于歐洲國家減少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并增強土耳其在歐洲的影響力。今年3月,埃爾多安與以色列總統赫爾佐格會面時就曾公開表示,土耳其已經準備好“在能源和能源安全項目上與以色列合作”。

德黑蘭或成間接誘因

除了能源因素的影響外,伊朗的崛起為以色列帶來的威脅以及不太樂觀的土伊關系,也為以土重歸舊好提供了充足理由。

随着“伊核協定”恢複的希望變得愈發渺茫,伊朗與以色列之間的緊張局勢看起來并沒有任何緩和的趨勢。日前在土耳其有五名伊朗人因試圖暗殺以色列前外交官而被捕,更是導緻了伊以之間關系的進一步惡化。

同時,據半島電視台報道,雖然沒有任何極具攻擊性的公開宣言發表,但土耳其與伊朗之間的競争态勢有增無減,其中最重要的是雙方在叙利亞和伊拉克問題上的公然龃龉。

土以關系曆史性突破,埃爾多安在下一盤大棋?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右)和伊朗總統萊希(左) 圖源:半島電視台

日前,土耳其在叙利亞北部揮舞着反對叙利亞民主力量的行動,主要目标是防止對其部隊和叙利亞反對派所在地區的襲擊,并宣布計劃很快将一百萬叙利亞人安全送返即将建立的“安全區”。

考慮到相關行動有可能擴大土耳其對叙利亞的控制能力,伊朗方面公開表示拒絕“軍事解決”,呼籲采取政治程序,同時強調叙利亞主權和獨立的理念,這意味着間接反對土耳其的相關行動。

而在上個月的德黑蘭峰會上,伊朗和俄羅斯都沒有正式對相關行動表示支援,而土耳其也毫無收手之意。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内伊則公開表示土耳其的行動“将損害叙利亞、土耳其和該地區”,有警告土耳其之意。

“我們仍将繼續捍衛巴勒斯坦的權利”

在公布兩國全面恢複外交關系後,土耳其外長恰武什奧盧強調,盡管與以色列進入關系正常化程序,但“我們仍将繼續捍衛巴勒斯坦、耶路撒冷和加沙地帶的權利”。

不過,一個重要的信号是,土耳其此次派遣駐以大使的地點并非以色列所稱的官方首都“耶路撒冷”,而是遵照慣例標明了特拉維夫。這不僅是對巴勒斯坦的示好,同時也是對以色列的警告。這足以表明,土方雖與以色列重歸舊好,但依然将巴以問題得到和平解決視為雙邊關系的“政治紅線”。

土以關系曆史性突破,埃爾多安在下一盤大棋?

2021年5月13日,一名巴勒斯坦男孩檢視以軍空襲造成的破壞情況。圖源:新華社

土方這一表态并非首次。據土耳其廣播電視公司報道,恰武什奧盧5月到訪約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并與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會面時,就承諾過“土耳其将繼續支援巴勒斯坦兄弟姐妹為建立擁有獨立主權的巴勒斯坦國而鬥争”。他還強調,“即使土耳其與以色列的關系解凍,土耳其對巴勒斯坦的支援也不會減少”。

然而,在國際地緣政治格局變遷的大背景下,巴以問題已經從中東政治舞台的中心漸漸淡出,不再是中東國家在外交方面的最重要考量。從近年來以色列積極尋求與地區大國改善關系,并通過所謂的“亞伯拉罕協定”成功與巴林、阿聯酋、摩洛哥、沙特阿拉伯實作關系正常化,再到此時與土耳其全面恢複外交關系,無疑在一步步試探這些地區大國關于巴以問題的底線。

事實證明,中東地區大國對于巴勒斯坦的支援立場并沒有改變,但這一立場并非一切,它依然可以适當地讓位于國家利益。在被邊緣化之後,巴勒斯坦未來的處境恐怕不容樂觀。

作者丨陳淼松,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

編輯丨曾子瑾,深圳衛視直新聞主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