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瑞典芬蘭“入約”程式過半,歐洲安全地圖是否将被重繪?

作者: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汪倫宇

瑞典芬蘭“入約”程式過半,歐洲安全地圖是否将被重繪?

當地時間2022年8月9日,華盛頓,美國總統拜登簽署瑞典和芬蘭加入北約的檔案。拜登與瑞典駐美國大使卡琳·奧洛夫斯多特握手。視覺中國 圖

美國總統拜登近日簽署瑞典和芬蘭加入北約的議定書,近一周之後,法國總統馬克龍也簽署了同一主題的議定書。

美國和法國分别成為了第23和第24個準許該議定書的北約成員國。拜登稱,他在簽署儀式之前與瑞典和芬蘭的兩國元首都進行了交談,并敦促其餘北約成員國“盡快”完成他們各自的準許程式。

在拜登和馬克龍簽署之前,美國國會參議院和法國國民議會已經投票通過了瑞典和芬蘭加入北約的議定書。北約的規則要求新成員的加入需要其所有現有成員的同意。經過一系列的流程,這兩個北歐國家加入北約的程式已經完成大半。

芬蘭瑞典民意轉變迅速

事實上,在俄烏沖突之前,芬蘭政治精英始終認為,俄羅斯是“搬不走的鄰居”,與其建立一種理性合作的關系對芬蘭最有利。即便是在2008年格魯吉亞危機與2014年克裡米亞危機後,芬蘭國内的輿論氛圍仍未發生巨大改變,支援該國加入北約的比例均維持在20%左右。

但在俄烏沖突爆發後兩個多月來,芬蘭的民意發生了巨大的逆轉。據芬蘭廣播電視台(Yle)民調資料顯示,今年1月,隻有不到30%的芬蘭人支援加入北約,但這一數字在3月上升至62%。到了5月,多達76%的芬蘭群眾支援加入北約。

《衛報》援引分析人士觀點稱,芬蘭群眾目前支援該國加入北約的強烈情緒,源于二戰期間該國與蘇聯作戰的記憶。1917年12月,在十月革命後不久,被俄羅斯統治了超100年的芬蘭宣布自俄獨立。1922年,蘇聯成立,其一直對于兩國邊境上的領土歸屬存有異議,認為距蘇芬邊境僅32千米之遙的蘇聯第二大城列甯格勒(今聖彼得堡)的安全受到威脅,且芬蘭在獨立過程中與德國關系密切。

二戰後期,眼看德軍即将戰敗,芬蘭單獨與蘇聯議和,試圖向莫斯科表明自身在地緣政治上的無害性,由此開始了所謂“芬蘭化”的程序。這個由冷戰初期西方記者發明的術語形容的是一個小體量國家犧牲部分主權和外交空間,換取超級大國的非敵視态度。芬蘭在漫長的冷戰年代裡總體上置身于美蘇對立之外,是以“芬蘭化”逐漸有了一些褒義色彩,用來指代小國可以采用的靈活和巧妙的外交路線,在大國博弈之中保護自身安全。

随着俄烏沖突的爆發,作為某種冷戰殘留物的“芬蘭化”迅速消散,其維系的條件不複存在。當年促使芬蘭精英選擇這一路線的恐俄心理如今正推動他們加速投入北約的懷抱。

相較于芬蘭上司人在加入北約問題上的積極推進與果決表态,瑞典的表現卻略顯遲疑。對于瑞典而言,加入北約則意味着瑞典将失去208年以來引以為豪的“中立”身份。

5月15日,在芬蘭正式宣布申請“入約”後幾個小時,瑞典緊随其後,宣布支援加入北約,條件是該國不擁有永久的北約基地或“核武器”。值得一提的是,即便瑞典已宣布申請“入約”,但執政黨社民黨内部對是否結盟仍存分歧,部分成員反對如此匆忙做出決定。

值得一提的是,瑞典群眾對北約的支援度也與芬蘭社會存在“溫差”。《瑞典晚報》4月底公布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有57%的瑞典人支援加入北約,高于3月份的51%。但這一數值仍遠低于在芬蘭近80%的支援率。

重繪歐洲安全地圖

盡管在芬蘭和瑞典兩國上司人和輿論看來,加入北約能讓他們獲得安全保障。但不容忽視的是,“入約”的決定将重繪歐洲安全地圖。從地圖上來看,俄在波羅的海周邊,除了飛地加裡甯格勒之外,其餘全都是北約成員國。波羅的海正是俄羅斯在其西北部最重要的戰略要地。俄羅斯必将對此做出回應。

一方面,顯而易見的是,芬蘭與瑞典的加入将進一步壯大北約與西方國家的勢力。美國陸軍部隊駐歐洲司令霍奇斯中将認為,瑞典和芬蘭加入北約是一個非常積極的發展。“兩國軍隊現代化且能力優異,軍事動員系統卓越。”

英國廣播公司(BBC)則分析稱,從純粹的軍事角度來看,芬蘭和瑞典的大量軍隊加入,将大大增強北約在歐洲北部的防禦力量,填補北約防禦的缺口,使得歐洲北部的軍隊數量将遠遠超過俄羅斯的軍隊,波羅的海的安全和穩定或将得到改善。

倘若芬蘭、瑞典加入北約,目前的俄烏沖突是否存在擴大化風險?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商學院教授房曉輝此前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分析指出,“俄烏沖突是否蔓延到歐洲有待觀察。毫無疑問,波羅的海将成為北約與俄羅斯博弈的最前沿,瑞典和芬蘭卷入軍事沖突和恐怖襲擊的風險将增加。不排除北約将在波羅的海和周邊通過軍事活動牽制俄羅斯,圍魏救趙。”

在北歐國家中,瑞典和芬蘭的決定也具有某種風向标意義。剩餘的挪威、丹麥和冰島三國中,丹麥一向對俄采取較為強硬的态度,挪威也出現調整外交姿态的迹象。據德新社8月15日報道,北歐五國表示,受俄烏沖突影響,它們希望未來在安全和防務問題上進行更加密切的合作。

挪威首相斯特勒當日在奧斯陸與北歐國家上司人舉行會談後說:“我們認為,北歐合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在這場會談上,五國上司人一緻認為,他們國家的外長和防長應審查所有領域的安全政策,“看看我們能否更進一步,使我們的共同利益最大化”。

在美法簽署議定書之後,隻有7國還在觀望之中,其中最大的阻礙仍是土耳其。土耳其最近幾個月來多次表示,瑞典和芬蘭兩國允許“居倫運動”和庫爾德勞工黨在其領土開展反對土耳其的活動,且瑞典同時向庫爾德勞工黨提供武器裝備,是以威脅将行使北約内的否決權。

今年6月底的北約峰會上埃爾多安最終口頭同意了北歐國家瑞典與芬蘭加入北約,拜登則口頭上同意了為土耳其更新F-16戰機、解除對土耳其“人民銀行”制裁等土耳其關鍵利益訴求。同時,土耳其、芬蘭和瑞典經多輪談判後也達成妥協,并簽署備忘錄。

更關鍵的是,土耳其在4月借俄烏沖突吸引世界關注之機,在叙利亞與伊拉克北部地區發動代号“鎖爪”的大規模軍事行動,并打擊了美國在叙利亞與伊拉克的重要戰略抓手庫爾德武裝。截至7月,土耳其軍隊拔除了在叙北尤其是位于伊拉克的大量武裝分子據點,相比于此前幾輪對庫爾德武裝的打擊,此次戰果最為豐碩,尤其是土軍深入到了伊拉克庫區。

然而,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并沒有停止使用這一籌碼。7月20日,他又稱,幾乎所有北歐國家都成為了“恐怖主義的巢穴”。埃爾多安重申,芬蘭和瑞典應遵守此前的承諾,否則土耳其會繼續阻撓兩國加入北約的程序。

責任編輯:張無為 圖檔編輯:李晶昀

校對:張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