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多元發展 綿延百年綠意(美麗中國·老林場新變化)

作者:環球網

來源:人民日報

長樂林場是浙江省内創辦最早的林場之一,也是大陸最早開展林木良種選育工作的機關之一。

多年來,林場通過科學育種、開展森林生态教育、發展林下經濟等舉措多方發力,不但森林資源儲備穩步向好,更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的長樂林場青巒疊翠,林海茫茫,林場副場長張建忠看在眼裡,喜在心中:“樹壯了,樹種資源更豐富了。”

從最初的植樹造林、艱苦創業,到積極創新、不斷突破,建立于1910年的長樂林場,如今已經成為一個以良種選育為核心、多元化發展的現代林場。目前,林場的林地面積達2.2萬畝,森林覆寫率達85%,已經成為浙江省選育樹種最多、面積最大的良種基地。

堅持科學育種,豐富種質資源

張建忠告訴記者,良種選育一直是林場的重要工作之一,其中,松樹和杉樹是長樂林場最主要的兩個品類。新中國成立之初,長樂林場引種濕地松、火炬松等,随後開始探索規模種植,面積達6000餘畝。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樹種經過了數次造林選育,最終形成了具有穩定優良性狀的“高世代”優質樹種。

林場5000平方米的育苗大棚裡,一棵棵10厘米左右高度的樹苗整齊排列着,通過上方的智能化噴灌裝置,澆水可以精準調控;而在數字化種質資源庫中,通過環境光照、溫度、濕度等的精準設定,種子的貯藏時間大大延長……

以前,“三個石頭壘個竈,一把雨傘過個夜”是老林場人常挂在嘴邊的話。張建忠記得,1985年入職時,偌大的林場裡隻有幾間低矮的平房,育種工作也相對單一。“因為杉樹和松樹生産速度都比較快,而且用途廣泛,是以是主要育種對象。”張建忠說,“那個時候首要考慮的是樹高和胸徑,以培育木材為主要目的。”

如今,林場的森林資源儲備穩步向好。“十三五”時期,林場森林蓄積量從13.5萬立方米增加到20.7萬立方米,增長53.3%,畝均蓄積量達到11.9立方米。林場的林木良種基地更被原國家林業局列為“國家杉木、火炬松良種基地”。

據介紹,通過專家指導、技術推廣,目前,林場的松針葉束嫁接成活率已超過90%,美洲長山核桃成活率超過85%;此外,林場還培育出一大批良種種質資源,年生産浙江楠、浙江樟等各類優質種苗花卉50餘萬株。

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科技獎二等獎……林場總部的櫥窗裡,展示着曆年來獲得的榮譽。據介紹,近年來林場的良種基地面積達3600餘畝,建有種子園1000餘畝、母樹林411畝,累計收集儲存種質資源近5300份,累計生産各類林木良種種子5萬公斤,推廣造林面積近150萬畝。

開展科普研學,推進多元發展

“火炬松生長快,适應性強,它們的樹皮往往是鱗片狀開裂,呈現出黑色和暗灰褐色……”采訪時,恰逢林場迎來一群可愛的小客人。他們歪着腦袋,認真聽着杭州長樂青少年素質教育基地負責人吳家旅的講解,時不時記筆記。

這是一群來自杭州市采荷中學的學生。像這樣的研學活動,學校已和林場合作開展了近20年。

“林場必須實作多元化發展。立足自然資源優勢,開展一些能夠适應中國小教學需求的活動,便是探索的路徑之一。”吳家旅說。

1998年,長樂林場由事業機關轉制為企業。改制後,林場逐漸理順了人員關系,建立起與現代企業相适應的用人和配置設定機制,還創辦起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開始探索森林生态教育。

設計項目和課程,生态館、植物館等室内科普場館相繼落成,專業的科普教育訓練員隊伍日漸充實……如今,林場積極開發森林生态特色課程,組織廣大中國小生開展以生态科普、勞動實踐、自然教育、森林拓展為主的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素質教育活動和親子假日活動等。

“林場免費向社會開放,可以随時參觀體驗,另外我們也會面向社會招募學員,有組織地開展各類體驗活動。”吳家旅介紹,林場現在每年接待量可達30萬人次,截至去年底已累計接待了來自1000多所學校的青少年學生350餘萬人次。

聚焦資源轉化,助力鄉村振興

“保護是林地的第一要務,保護之外,更要帶動群衆一起緻富。”說這話的,是林場營林部負責人徐永勤。依托傳統林業發展多年的長樂林場,從2015年開始探索轉型,發展綠色經濟。

“村企合作的新模式,讓文旅深度融合,也帶動了老百姓增收。”徐永勤将目光投向了林場附近的餘杭區長樂村。

遠遠望去,長樂村裡滿是濃濃綠意。除了蒼翠挺拔的樹木,綠油油的農田裡,種植着青菜、黃瓜、番茄等各類蔬菜。劈柴、點火、燒油……袅袅炊煙升起,一群遊客用剛剛采摘來的新鮮食材,在土竈前做起了“大餐”。

“現在客源多了,人氣旺了,除了餐飲住宿,農産品也越來越火爆了。”長樂村村民斯偉明說,林場與村子合作,大家的收入比之前提升了不少。

遊客不僅能夠在林場内遊覽秀美的自然風光、獲得科普教育,還可以在當地村民的特色農田裡當一回“新農人”。

現在,林場已經培養起自然教育師100餘名,除了林場自身的教育訓練輔導員之外,不少都是當地村民。擁有農林業生産技能的他們,還掌握一定的教學技巧,除了可以服務長樂林場生态教育闆塊,他們中的很多人也積極投身當地鄉村旅遊。

徐永勤給記者算了筆賬,通過大力培育森林康養、鄉村文旅、綠色金融等産業項目,林場每年為當地帶來近60萬人次客流量的同時,也為當地提供了100餘個工作崗位和近300個臨時就業機會。“我們不僅拓展了内容形式,也帶動了輔導員與農戶間的人員互補,助力鄉村振興。”徐永勤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