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空頭》正序解讀,華爾街充滿欺騙

作者:同花順怎麼看

今天,你有預感到,金融危機會在今後的一年内出現嗎?

如今的全球經濟環境很糟糕,經濟衰退,通脹居高不下,企業居民政府負債率高企,大宗商品價格波動較大,央行快速加息,各類政治風波又不斷上演。

每當全球出現以上我們說的這幾個現象中的三個,通常,我們就距離金融危機不遠了….

2008年,次貸危機。

年輕的朋友們可能沒幾個人記得那時候危機的影響有多大…

是以,我們今天,就通過一部電影,來講述2008年金融危機前前後後的景象。

以及我們要從中總結,看看今天,我們距離新一輪的金融危機還有多遠…

空頭一号:邁克爾巴裡(Michael Burry)是美國的一名基金經理;

《大空頭》正序解讀,華爾街充滿欺騙

素材來源于電影《大空頭》

左圖:克裡斯蒂安·貝爾(Christian Bale)飾演的基金經理邁克爾巴裡(Michael Burry)

右圖:原型邁克爾巴裡(Michael Burry)

這天他找來他的助理,要求看最暢銷的20種房貸債券。

在這裡給大家解釋一下房貸債券,那時候的美國,居民買房子的首付隻需要5%,

剩下的錢都是跟銀行借的,是以這些房貸債券就是居民跟銀行打的一張借條。

原本銀行每年就從居民那收點利息,直到有一天,一個叫劉易斯的人來到了銀行,他把這些房貸打包到一起,推出了房貸債券。

也就是開始允許借條互相買賣了…

整個鍊條可以這麼了解,左邊是貸了款需要還款的客戶,右邊是手裡有錢想投資的客戶,是以銀行隻要把這些房貸打包成債券,再把這些債券賣給那些想投資的人,這個生意就成立啦。

《大空頭》正序解讀,華爾街充滿欺騙

素材來源于電影《大空頭》

原本這張借條如果貸款人按時還款,總價值105元,現在以100塊的價格賣給想理财的客戶。

這就相當于右邊的人投資,買債券拿到的利息,其實就是左邊的人還的房貸。

而銀行在這其中的角色,就當了個二道販子而已,而且銀行還能在這中間收一筆2%的手續費。

是以,從房貸債券推出之後,銀行靠賣這些債券那是賺得盆滿缽滿。

銀行業也成為了美國最興盛的行業。

是以站在銀行的角度,當然是希望房貸越多越好了。

因為房貸越多,可打包的債券就越多,而債券越多,能賣給想理财的客戶,收到的錢就越多。

是以銀行會不惜一切代價創造更多的債券…

至于銀行是怎麼創造更多債券的,這個我們一會說…

邁克爾巴裡看到那些暢銷的債券中,有大量的貸款人出現了還款延期的情況,這些房貸很可能随時出現違約。

《大空頭》正序解讀,華爾街充滿欺騙

換句話說,就是這些看似是3A級别的債券,實際上都是垃圾…

是以巴裡決定做空這些債券。

可是現在市面上根本就沒有可以做空房貸債券的衍生品,于是巴裡去找到銀行,讓銀行為他量身打造一款衍生品。

這就是信用違約互換…

信用違約互換是指是在一定期限内,銀行和巴裡雙方進行對賭,如果房貸債券在今後的一段時間内價值下跌,則銀行要賠付巴裡一筆錢,如果今後房貸債券遲遲沒有出現問題,則巴裡要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向銀行支付一筆錢。

銀行的經理聽到有人要做空房貸債券,并且願意支付自己一億美金,樂開了花,隻有巴裡知道,自己做空那些即将大面積違約的房貸債券,是一種價值投資,因為那些債券根本就沒價值…

巴裡擔心如果房貸出現違約,萬一銀行也破産,賠不起他錢怎麼辦,是以巴裡在多家銀行都買了不同金額的信用違約互換。

自從巴裡做空了房貸債券,遭遇了巨大的壓力,一個又一個的投資人開始對他聲讨,好像全世界的聲音都在嘲笑他。

《大空頭》正序解讀,華爾街充滿欺騙

素材來源于電影《大空頭》

因為銀行的人都欣然接受了這份對賭,銷售經理也大賺了一筆提成。

金融行業是那樣的腐敗,賺了錢就要去酒吧消費一番,遇到同行就再吹噓一番。

是以巴裡做空房貸這件事很快就傳到了賈瑞德的耳朵裡。

《大空頭》正序解讀,華爾街充滿欺騙

素材來源于電影《大空頭》

《大空頭》:賈瑞德聽聞巴裡做空房貸之事

1►

有人在做空美國樓市?

當年美國的房地産在崩盤前夕,一切都是和平的景象,大家都認為房貸不會違約,沒有人會不還房貸。

隻有少數人開始看到,美國的居民房貸違約越來越多,房貸債券開始變得沒有價值,這個風險在逐漸蔓延。

賈瑞德.韋内特也是一名基金經理,當他知道房地産會在未來崩盤後,他開始調研這些房貸債券背後的借款人信用。

《大空頭》正序解讀,華爾街充滿欺騙

素材來源于電影《大空頭》

左圖:瑞恩·高斯林(Ryan Gosling)飾演的基金經理賈瑞德.韋内特(Jared Vannett)

右圖:原型德意志銀行的交易員Greg Lippmannt

他發現65%的3A級别的債券,背後有95%,竟然是信貸評級在550分以下的人的貸款,也就是次級貸款。

這些人根本就還不上銀行貸款了,他的房貸居然還能被評為低風險級别?

于是他在開始四處找客戶,希望更多人能跟他一起做空這些房貸債券,而且隻要信用違約互換賣出去,他就可以獲得大量的銷售報酬。

這時候一定有人問,為什麼有這麼多次級貸款,銀行卻無動于衷呢?

因為銀行根本不在意這個,他們給需要房子的人打借條,再把借條賣給那些想投資的人,從中賺一筆手續費。

如果那個欠錢的人不還錢了,賠錢的也是買了借條的人,而不是銀行。

賈瑞德的一通銷售電話打到馬克那裡。

這個馬克,就是我們的第二波主角。

他因為這個推銷電話,知道了有人在做空房貸債券,而且金額巨大….

于是他跟賈瑞德有了下面的這段對話:

《大空頭》正序解讀,華爾街充滿欺騙

素材來源于電影《大空頭》

什麼是CDO?

可以這麼了解,一開始銷售房貸債券時,銀行隻是把借條組合在一起,組成了一個借條大禮包,後來發現這個借條大禮包因為裡面的次級貸款太多,風險變得很高了。

這時候怎麼辦?

銀行會把N多個不同類型的借條大禮包,有評級好的有評級壞的,再打個包,變成借條超級大禮包。

《大空頭》正序解讀,華爾街充滿欺騙

素材來源于電影《大空頭》

電影用積木的形式展示次貸違約

因為借條超級大禮包看起來是個多元化的東西,裡面可能有好有壞,但是整體應該風險很低,是以,信用評級機構給超級大禮包評級3A級,也就是超低風險的債券。

等某一天這個超級大禮包風險也變得高起來,信用評級變成3B評級的時候,就再把超級大禮包和更多的超級大禮包放在一起,打包成一個新的超超級大禮包。

同樣因為多元化,信用評級機構給超超級大禮包評級也會評個3A級。

但實際上,一堆垃圾放在一起,隻不過是個更大的垃圾罷了。

是以,做空這些垃圾房貸債券,在未來就可以獲得十倍二十倍的收益。

于是,馬克開始了調研的旅程。

《大空頭》正序解讀,華爾街充滿欺騙

素材來源于電影《大空頭》

2►

房市會崩盤嗎?

金融市場裡,人們大多都是盲目的,當市場充滿風險的時候,總是會有那麼極少數人,願意與大衆背道而馳。

當大家都在賭房地産會一直上漲,房貸不會違約的時候,一對年輕人,也看到了賈瑞德.韋内特基金的計劃,也就是做空美國房地産,并且他們也選擇相信。

招股說明書上說購買房貸債券的信用違約互換,未來可以獲得十倍收益。

可是做空房貸債券所需要的資金門檻是很高的。

沒有一定的資金量,銀行是不會接待的,恰好兩位年輕人有一位摩根的退休交易員的鄰居,于是,他們選擇去找Ben幫忙。

鏡頭一轉,馬克一夥人為了調研這些房貸債券背後的房屋持有者,到底是些什麼貨色,是以他們來到了邁阿密。

他們看到,很多房子都是空置的,根本沒人住,有的房子,很久之前送的報紙還完完整整的放在房屋門口,而一棟有人住的房子,這個房屋貸款的申請者,居然是房東的一隻狗。

當他們去調研房屋銷售的時候,看到大多數房屋都在挂牌出售,原因可能是這些房屋的業主失業,或者很缺錢。

他們又來問那些給人放貸的銷售人員,四年前這些人一個月隻能放出10幾筆貸款,但是如今已經能每個月放出60多筆貸款。而且90%的貸款,都是浮動利率。

這裡做個簡單的解釋,由于銀行的利率其實是每年都在變化的,比如說我們今年就在說美國加息。

我去年貸款,利率是1%,如果我選擇的是浮動利率,那麼今年美聯儲加息1.5%,就意味着從明年年初開始,我的還款利率會變成2.5%。

而這些貸款銷售人員,為了能夠拿到更多的傭金,根本不在意客戶的信用,也不會向客戶說明浮動利率的事情。

《大空頭》正序解讀,華爾街充滿欺騙

素材來源于電影《大空頭》

而這些貸款的客戶…

比如跳舞女郎,對此卻一無所知。

房屋大面積空置,房貸普遍違約,貸款人信用極差,且次級貸款人極多,而且還是浮動利率,而且美國還是加息周期。

所有的壞事都集中到了一起,這些矛頭最終都指向一處:“美國房市即将崩盤”。

是以馬克決定,購買大筆的房貸債券的信用違約互換,做空美國房市。

3►

評級機構并不是金融體系的看守者

金融危機從來都不是突然就會發生的,總是在很早之前就會出現征兆。

在2007年一月份的時候,美國房地産就已經撐不住了,現實中大批量房貸違約案件出現,上百萬的房屋出現違約。

這時候有兩個年輕人也打算做空美國的房地産,并且通過他們的朋友Ben的介紹,也拿到了購買信用違約互換的資格。

到這時,巴裡、韋内特、馬克、兩個年輕人,還有Ben,都已經做空了美國的房貸債券。

可是荒唐的現象出現了,房貸違約率越來越高,但是與之對應的房貸債券價格卻在上漲。

這就相當于,我給你打了個借條,但是明明我已經還不上錢了,你想把這個借條賣給别人的時候,卻要把價格擡高?

而且評級機構也沒有将這些債券的評級下降,還是3A級别。

《大空頭》正序解讀,華爾街充滿欺騙

素材來源于電影《大空頭》

很明顯,所有的金融機構,都在撒謊。

馬克找到評級機構标準普爾,問為什麼這些房貸債券已經違約這麼多了,卻還能獲得3A評。

得到的答複居然是:

《大空頭》正序解讀,華爾街充滿欺騙

素材來源于電影《大空頭》

原來,信用評級也是一門生意。

當危機即将發生時,整個金融體系都會說謊!

這很荒唐,但是這卻很符合大家的利益…

4►

危機炸雷遠比想象的更大

房地産面臨崩盤,房貸開始大面積違約,但是整個金融體系,卻都對此不承認,一邊不承認,一邊又在想辦法掩蓋自己的罪行。

為了在更公開的場面揭露銀行的暴行,韋内特、馬克一衆人,以及另一邊的Ben、傑米等人打算去參加美國證券化論壇,看看那些人是怎麼看待2007年的金融環境的,看看信用違約互換是不是一門好的生意。

在大會上,第一個發言就是馬克

而馬克也直言不諱,說銀行的次貸,都将歸零!

《大空頭》正序解讀,華爾街充滿欺騙

素材來源于電影《大空頭》

另一邊,傑米見到了在證券交易委員會工作的前嫂子。

嫂子正準備跳槽,從金融監管機構跳槽到大銀行,而這其中,沒有任何法律規定,金融監管機構和金融機構之間,不可以互相跳槽。

看着房貸債券還在一步一步向上升,又看着房貸的各項違約資料也在上升,整個世界都亂成一團了。

金融世界的欺騙…

被展現得淋漓盡緻。

《大空頭》正序解讀,華爾街充滿欺騙

素材來源于電影《大空頭》

可是這對于交易者,卻難受極了,又到了要支付保費的時候了,巴裡的基金已經虧了19%,想要繼續持有信用違約互換,現金已經不夠了,巴裡隻能賣掉AIG、房地産的債券,來支付信用違約互換的保費。

而傑米和查理,在再次調研了一番之後,決定加倉,這次他們要做空那些3A級的債券,而不隻是評級在B的債券。

一般情況下,評級在3A的債券,是不會違約的,就好像國債一樣,可是2007年的美國房貸債券,3A級的超超級大禮包,裡面有大半都是垃圾債券的超級大禮包,是以做空3A級的債券,将會獲利200倍!

隻有本知道,如果他們赢了,美國經濟将會崩潰,大批量的普通老百姓,将會失去房子,失去工作,失去終身俸。

馬克這邊,正在和一個美林證券的CDO的基金經理聊天,所謂的CDO基金經理,其實就是他拿着你的錢,去買了很多超級大禮包。

而他買的這些超級大禮包,是美林證券提供的。

是以美林又給他提供客戶,客戶給他資金,但是他拿着客戶的錢大多數都購買了美林提供的垃圾超級大禮包。

這還沒完,我們以為一個垃圾債券的超級大禮包銷售了一次,其實不是的,垃圾債券A賣不出去之後,和垃圾債券BC組成了新的債券垃圾一号進行銷售。

垃圾債券D賣不出去之後,和垃圾債券EF組成了新的債券垃圾二号進行銷售。

這時候如果來一個基金經理,他募集了一大筆錢,去買垃圾債券一号,又買了債券垃圾二号,那麼他就相當于是垃圾基金一号。

這時候又來一個基金經理,他也募集了一大筆錢,他買了垃圾債券一号,和垃圾基金一号。

是以他變成了垃圾基金二号。

如此,一個基金買了一個基金,一個基金又買了另一個基金,而最底層的那個基金買的卻是垃圾房貸債券。

是以就有了這段話

《大空頭》正序解讀,華爾街充滿欺騙

素材來源于電影《大空頭》

原本隻有五千萬的次貸,背後通過一層又一層的投資,涉及的資金已經變成了10億。

肮髒的金融行業…

客戶選擇這個基金經理,可是基金經理不想着怎麼能夠盈利更多,隻想賺投資人的錢,你以為你在賺他的利息,實際他賺的是你的本金。

在論壇大會結束之後,這些光鮮亮麗的人都走了,傑米的前嫂子,也和那個高盛的人,親親告别,看來,應該是跳槽成功了…

《大空頭》正序解讀,華爾街充滿欺騙

素材來源于電影《大空頭》

5►

交易員會面臨的困境

隻有做過交易的人才知道,扛單的壓力有多大。

巴裡在做空了美國房地産之後,明明房貸違約率越來越高,但是房貸債券價格卻還在不斷升高。

他知道金融體系裡有人在說謊,但是卻無能為力,看着賬面的虧損,承載着巨大的心理壓力,隻能每天聽激烈的搖滾樂,打鼓來排解。

終于,在2007年4月份,房貸違約率持續上升,新聞播報開始有大型金融公司出現大面積裁員,并且申請破産倒閉。

當危機出現,人人都想自保,馬克拿着信用違約互換,摩根士丹利也想誘騙馬克把信用違約互換賣給自己。

巴裡給銀行打電話,詢問信用違約互換現在的價格,銀行怕虧錢,遲遲不接電話,一個星期後接了電話說,信用違約互換的價格沒有變,說這是一個獨立的市場…

次貸危機正在爆發,銀行也開始想要賴賬了…

傑米和查理想要去報社舉報曝光華爾街的罪行,他們如此貪婪。但是華爾街日報卻說:

《大空頭》正序解讀,華爾街充滿欺騙

素材來源于電影《大空頭》

雖然買了信用違約互換,可是大家的處境似乎都很危急。

雖然持有信用違約互換,可是跟自己對賭的銀行卻瀕臨破産了,萬一銀行真的破産,那持有的信用違約互換則一文不值。

巴裡在每家大銀行都買了信用違約互換,傑米兩兄弟則大多數都在貝爾斯登。

馬克的對賭對象,居然是自己的母公司摩根士丹利。

《大空頭》正序解讀,華爾街充滿欺騙

素材來源于電影《大空頭》

因為信用違約互換并不是在公開市場交易,是以找到買家很難,是以大家都開始以大幅低于市場價的價格開始往外抛售。

經過了一番周折,雖然最終比市場價格低一半左右,但是面對幾倍的利潤,大家還是賺了很多錢。

後來…

馬克又去參加了一場論壇,在論壇上,他和一位銀行家對峙,那位銀行家在為貝爾斯登銀行撐腰,

馬克則是直言不諱地指出華爾街的各種罪行,他們隻顧利益去銷售債券,隻顧利益去開發各種衍生品,但是卻沒有一個人品種的風險負責。

正在論壇進行期間,貝爾斯登銀行股價持續下跌。

一些日子後,以貝爾斯登為首的多家銀行宣布破産……

在影片的最後,華爾街一片狼藉,各位主人公也回歸了平靜。

巴裡看到金融業的倒塌,讓很多跟金融業根本不相關的普通人,都在遭受其難,經過了兩年的焦慮和動蕩,巴裡決定基金清盤,退出江湖。

至此,基金收益489%。

傑米和查理去到已經倒閉的投資銀行,看到一片狼藉,也隻剩下感慨。

馬克,也一改往日的憤怒,變得平靜、無奈,他知道這場金融災難的最後,為此接盤的都是那些窮人和平民。

而那些高高在上的銀行家,則會在不久之後,重新回到原位,重新開始這場金融遊戲…

6►

美國與日本之争

我們現在回頭看,導緻次貸危機的原因,金融制度和金融機構之間利益糾葛,使得沒有任何一個人在為次貸的出現負責。

而次貸的産生,則是炸藥的源頭,銀行和金融機構隻顧賺取手續費,由于銀行可以把次貸的風險轉嫁給其他投資債券的散戶,是以讓次貸風暴在民間可以肆無忌憚的産生。

而金融衍生品CDO,則是炸藥的再次放大,當整個金融體系都開始為此狂歡,當次級債務開始充斥着市場,世界就距離崩盤不遠了。

上百年來,金融危機一直是無法避免的事,為什麼?

因為制度嗎?

因為衍生品嗎?

不,是因為人性…

資本本身并不會嗜血,真正嗜血的是資本背後的人性。

人性是貪婪的,每個人都在做符合他利益的事情,但是這些湊在一起,卻會讓整個金融系統發生危機。

《大空頭》正序解讀,華爾街充滿欺騙

素材來源于電影《大空頭》

曆史上很多次金融危機的發生,都不是突然出現的,在貝爾斯登和雷曼出現問題之前,外表光鮮的金融系統裡面就已經滿是蛀蟲了。

隻不過,大型投資銀行的倒閉,是壓死人心理防線的最後一根稻草,也将金融危機推向了高潮…

債務是金融危機發生的根源!債務違約率的升高,是金融危機發生的前兆…

在金融危機發生之前,還會有很多現象發生,但是身處在舞會的人們,根本聽不到外面已經洪水滔天,直到洪水吞噬他們…

這裡我們也留個話題,金融危機發生之前,還有哪些更具體的現象,等我做一場深刻的總結,我們下期再談。

本期金融電影的深度解讀系列,如果大家喜歡,辛苦轉發評論點個贊。

老闆并不看好這個系列,老闆說隻有這個系列測試成功了,才可以繼續往後做。

最後,用一段《大空頭》電影的開頭馬克吐溫的話,送給處在這個前所未有的時代中的我們:

讓我們陷入困境的不是無知,而是看似正确的的謬誤論斷。

《大空頭》正序解讀,華爾街充滿欺騙

素材來源于電影《大空頭》

希望每個讀者,都能感受到時代浪潮的湧動,能夠順勢而為,踏浪前行。

感謝你的觀看,我是同花順。感興趣的話,歡迎評論互動。

朋友們,我們下期見。

風險提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