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空头》正序解读,华尔街充满欺骗

作者:同花顺怎么看

今天,你有预感到,金融危机会在今后的一年内出现吗?

如今的全球经济环境很糟糕,经济衰退,通胀居高不下,企业居民政府负债率高企,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较大,央行快速加息,各类政治风波又不断上演。

每当全球出现以上我们说的这几个现象中的三个,通常,我们就距离金融危机不远了….

2008年,次贷危机。

年轻的朋友们可能没几个人记得那时候危机的影响有多大…

所以,我们今天,就通过一部电影,来讲述2008年金融危机前前后后的景象。

以及我们要从中总结,看看今天,我们距离新一轮的金融危机还有多远…

空头一号:迈克尔巴里(Michael Burry)是美国的一名基金经理;

《大空头》正序解读,华尔街充满欺骗

素材来源于电影《大空头》

左图:克里斯蒂安·贝尔(Christian Bale)饰演的基金经理迈克尔巴里(Michael Burry)

右图:原型迈克尔巴里(Michael Burry)

这天他找来他的助理,要求看最畅销的20种房贷债券。

在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房贷债券,那时候的美国,居民买房子的首付只需要5%,

剩下的钱都是跟银行借的,所以这些房贷债券就是居民跟银行打的一张借条。

原本银行每年就从居民那收点利息,直到有一天,一个叫刘易斯的人来到了银行,他把这些房贷打包到一起,推出了房贷债券。

也就是开始允许借条互相买卖了…

整个链条可以这么理解,左边是贷了款需要还款的客户,右边是手里有钱想投资的客户,所以银行只要把这些房贷打包成债券,再把这些债券卖给那些想投资的人,这个生意就成立啦。

《大空头》正序解读,华尔街充满欺骗

素材来源于电影《大空头》

原本这张借条如果贷款人按时还款,总价值105元,现在以100块的价格卖给想理财的客户。

这就相当于右边的人投资,买债券拿到的利息,其实就是左边的人还的房贷。

而银行在这其中的角色,就当了个二道贩子而已,而且银行还能在这中间收一笔2%的手续费。

所以,从房贷债券推出之后,银行靠卖这些债券那是赚得盆满钵满。

银行业也成为了美国最兴盛的行业。

所以站在银行的角度,当然是希望房贷越多越好了。

因为房贷越多,可打包的债券就越多,而债券越多,能卖给想理财的客户,收到的钱就越多。

所以银行会不惜一切代价创造更多的债券…

至于银行是怎么创造更多债券的,这个我们一会说…

迈克尔巴里看到那些畅销的债券中,有大量的贷款人出现了还款延期的情况,这些房贷很可能随时出现违约。

《大空头》正序解读,华尔街充满欺骗

换句话说,就是这些看似是3A级别的债券,实际上都是垃圾…

所以巴里决定做空这些债券。

可是现在市面上根本就没有可以做空房贷债券的衍生品,于是巴里去找到银行,让银行为他量身打造一款衍生品。

这就是信用违约互换…

信用违约互换是指是在一定期限内,银行和巴里双方进行对赌,如果房贷债券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价值下跌,则银行要赔付巴里一笔钱,如果今后房贷债券迟迟没有出现问题,则巴里要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向银行支付一笔钱。

银行的经理听到有人要做空房贷债券,并且愿意支付自己一亿美金,乐开了花,只有巴里知道,自己做空那些即将大面积违约的房贷债券,是一种价值投资,因为那些债券根本就没价值…

巴里担心如果房贷出现违约,万一银行也破产,赔不起他钱怎么办,所以巴里在多家银行都买了不同金额的信用违约互换。

自从巴里做空了房贷债券,遭遇了巨大的压力,一个又一个的投资人开始对他声讨,好像全世界的声音都在嘲笑他。

《大空头》正序解读,华尔街充满欺骗

素材来源于电影《大空头》

因为银行的人都欣然接受了这份对赌,销售经理也大赚了一笔提成。

金融行业是那样的腐败,赚了钱就要去酒吧消费一番,遇到同行就再吹嘘一番。

所以巴里做空房贷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贾瑞德的耳朵里。

《大空头》正序解读,华尔街充满欺骗

素材来源于电影《大空头》

《大空头》:贾瑞德听闻巴里做空房贷之事

1►

有人在做空美国楼市?

当年美国的房地产在崩盘前夕,一切都是和平的景象,大家都认为房贷不会违约,没有人会不还房贷。

只有少数人开始看到,美国的居民房贷违约越来越多,房贷债券开始变得没有价值,这个风险在逐渐蔓延。

贾瑞德.韦内特也是一名基金经理,当他知道房地产会在未来崩盘后,他开始调研这些房贷债券背后的借款人信用。

《大空头》正序解读,华尔街充满欺骗

素材来源于电影《大空头》

左图:瑞恩·高斯林(Ryan Gosling)饰演的基金经理贾瑞德.韦内特(Jared Vannett)

右图:原型德意志银行的交易员Greg Lippmannt

他发现65%的3A级别的债券,背后有95%,竟然是信贷评级在550分以下的人的贷款,也就是次级贷款。

这些人根本就还不上银行贷款了,他的房贷居然还能被评为低风险级别?

于是他在开始四处找客户,希望更多人能跟他一起做空这些房贷债券,而且只要信用违约互换卖出去,他就可以获得大量的销售报酬。

这时候一定有人问,为什么有这么多次级贷款,银行却无动于衷呢?

因为银行根本不在意这个,他们给需要房子的人打借条,再把借条卖给那些想投资的人,从中赚一笔手续费。

如果那个欠钱的人不还钱了,赔钱的也是买了借条的人,而不是银行。

贾瑞德的一通销售电话打到马克那里。

这个马克,就是我们的第二波主角。

他因为这个推销电话,知道了有人在做空房贷债券,而且金额巨大….

于是他跟贾瑞德有了下面的这段对话:

《大空头》正序解读,华尔街充满欺骗

素材来源于电影《大空头》

什么是CDO?

可以这么理解,一开始销售房贷债券时,银行只是把借条组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借条大礼包,后来发现这个借条大礼包因为里面的次级贷款太多,风险变得很高了。

这时候怎么办?

银行会把N多个不同类型的借条大礼包,有评级好的有评级坏的,再打个包,变成借条超级大礼包。

《大空头》正序解读,华尔街充满欺骗

素材来源于电影《大空头》

电影用积木的形式展示次贷违约

因为借条超级大礼包看起来是个多元化的东西,里面可能有好有坏,但是整体应该风险很低,所以,信用评级机构给超级大礼包评级3A级,也就是超低风险的债券。

等某一天这个超级大礼包风险也变得高起来,信用评级变成3B评级的时候,就再把超级大礼包和更多的超级大礼包放在一起,打包成一个新的超超级大礼包。

同样因为多元化,信用评级机构给超超级大礼包评级也会评个3A级。

但实际上,一堆垃圾放在一起,只不过是个更大的垃圾罢了。

所以,做空这些垃圾房贷债券,在未来就可以获得十倍二十倍的收益。

于是,马克开始了调研的旅程。

《大空头》正序解读,华尔街充满欺骗

素材来源于电影《大空头》

2►

房市会崩盘吗?

金融市场里,人们大多都是盲目的,当市场充满风险的时候,总是会有那么极少数人,愿意与大众背道而驰。

当大家都在赌房地产会一直上涨,房贷不会违约的时候,一对年轻人,也看到了贾瑞德.韦内特基金的计划,也就是做空美国房地产,并且他们也选择相信。

招股说明书上说购买房贷债券的信用违约互换,未来可以获得十倍收益。

可是做空房贷债券所需要的资金门槛是很高的。

没有一定的资金量,银行是不会接待的,恰好两位年轻人有一位摩根的退休交易员的邻居,于是,他们选择去找Ben帮忙。

镜头一转,马克一伙人为了调研这些房贷债券背后的房屋持有者,到底是些什么货色,所以他们来到了迈阿密。

他们看到,很多房子都是空置的,根本没人住,有的房子,很久之前送的报纸还完完整整的放在房屋门口,而一栋有人住的房子,这个房屋贷款的申请者,居然是房东的一只狗。

当他们去调研房屋销售的时候,看到大多数房屋都在挂牌出售,原因可能是这些房屋的业主失业,或者很缺钱。

他们又来问那些给人放贷的销售人员,四年前这些人一个月只能放出10几笔贷款,但是如今已经能每个月放出60多笔贷款。而且90%的贷款,都是浮动利率。

这里做个简单的解释,由于银行的利率其实是每年都在变化的,比如说我们今年就在说美国加息。

我去年贷款,利率是1%,如果我选择的是浮动利率,那么今年美联储加息1.5%,就意味着从明年年初开始,我的还款利率会变成2.5%。

而这些贷款销售人员,为了能够拿到更多的佣金,根本不在意客户的信用,也不会向客户说明浮动利率的事情。

《大空头》正序解读,华尔街充满欺骗

素材来源于电影《大空头》

而这些贷款的客户…

比如跳舞女郎,对此却一无所知。

房屋大面积空置,房贷普遍违约,贷款人信用极差,且次级贷款人极多,而且还是浮动利率,而且美国还是加息周期。

所有的坏事都集中到了一起,这些矛头最终都指向一处:“美国房市即将崩盘”。

所以马克决定,购买大笔的房贷债券的信用违约互换,做空美国房市。

3►

评级机构并不是金融体系的看守者

金融危机从来都不是突然就会发生的,总是在很早之前就会出现征兆。

在2007年一月份的时候,美国房地产就已经撑不住了,现实中大批量房贷违约案件出现,上百万的房屋出现违约。

这时候有两个年轻人也打算做空美国的房地产,并且通过他们的朋友Ben的介绍,也拿到了购买信用违约互换的资格。

到这时,巴里、韦内特、马克、两个年轻人,还有Ben,都已经做空了美国的房贷债券。

可是荒唐的现象出现了,房贷违约率越来越高,但是与之对应的房贷债券价格却在上涨。

这就相当于,我给你打了个借条,但是明明我已经还不上钱了,你想把这个借条卖给别人的时候,却要把价格抬高?

而且评级机构也没有将这些债券的评级下降,还是3A级别。

《大空头》正序解读,华尔街充满欺骗

素材来源于电影《大空头》

很明显,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在撒谎。

马克找到评级机构标准普尔,问为什么这些房贷债券已经违约这么多了,却还能获得3A评。

得到的答复居然是:

《大空头》正序解读,华尔街充满欺骗

素材来源于电影《大空头》

原来,信用评级也是一门生意。

当危机即将发生时,整个金融体系都会说谎!

这很荒唐,但是这却很符合大家的利益…

4►

危机炸雷远比想象的更大

房地产面临崩盘,房贷开始大面积违约,但是整个金融体系,却都对此不承认,一边不承认,一边又在想办法掩盖自己的罪行。

为了在更公开的场面揭露银行的暴行,韦内特、马克一众人,以及另一边的Ben、杰米等人打算去参加美国证券化论坛,看看那些人是怎么看待2007年的金融环境的,看看信用违约互换是不是一门好的生意。

在大会上,第一个发言就是马克

而马克也直言不讳,说银行的次贷,都将归零!

《大空头》正序解读,华尔街充满欺骗

素材来源于电影《大空头》

另一边,杰米见到了在证券交易委员会工作的前嫂子。

嫂子正准备跳槽,从金融监管机构跳槽到大银行,而这其中,没有任何法律规定,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之间,不可以互相跳槽。

看着房贷债券还在一步一步向上升,又看着房贷的各项违约数据也在上升,整个世界都乱成一团了。

金融世界的欺骗…

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大空头》正序解读,华尔街充满欺骗

素材来源于电影《大空头》

可是这对于交易者,却难受极了,又到了要支付保费的时候了,巴里的基金已经亏了19%,想要继续持有信用违约互换,现金已经不够了,巴里只能卖掉AIG、房地产的债券,来支付信用违约互换的保费。

而杰米和查理,在再次调研了一番之后,决定加仓,这次他们要做空那些3A级的债券,而不只是评级在B的债券。

一般情况下,评级在3A的债券,是不会违约的,就好像国债一样,可是2007年的美国房贷债券,3A级的超超级大礼包,里面有大半都是垃圾债券的超级大礼包,所以做空3A级的债券,将会获利200倍!

只有本知道,如果他们赢了,美国经济将会崩溃,大批量的普通老百姓,将会失去房子,失去工作,失去退休金。

马克这边,正在和一个美林证券的CDO的基金经理聊天,所谓的CDO基金经理,其实就是他拿着你的钱,去买了很多超级大礼包。

而他买的这些超级大礼包,是美林证券提供的。

所以美林又给他提供客户,客户给他资金,但是他拿着客户的钱大多数都购买了美林提供的垃圾超级大礼包。

这还没完,我们以为一个垃圾债券的超级大礼包销售了一次,其实不是的,垃圾债券A卖不出去之后,和垃圾债券BC组成了新的债券垃圾一号进行销售。

垃圾债券D卖不出去之后,和垃圾债券EF组成了新的债券垃圾二号进行销售。

这时候如果来一个基金经理,他募集了一大笔钱,去买垃圾债券一号,又买了债券垃圾二号,那么他就相当于是垃圾基金一号。

这时候又来一个基金经理,他也募集了一大笔钱,他买了垃圾债券一号,和垃圾基金一号。

所以他变成了垃圾基金二号。

如此,一个基金买了一个基金,一个基金又买了另一个基金,而最底层的那个基金买的却是垃圾房贷债券。

所以就有了这段话

《大空头》正序解读,华尔街充满欺骗

素材来源于电影《大空头》

原本只有五千万的次贷,背后通过一层又一层的投资,涉及的资金已经变成了10亿。

肮脏的金融行业…

客户选择这个基金经理,可是基金经理不想着怎么能够盈利更多,只想赚投资人的钱,你以为你在赚他的利息,实际他赚的是你的本金。

在论坛大会结束之后,这些光鲜亮丽的人都走了,杰米的前嫂子,也和那个高盛的人,亲亲告别,看来,应该是跳槽成功了…

《大空头》正序解读,华尔街充满欺骗

素材来源于电影《大空头》

5►

交易员会面临的困境

只有做过交易的人才知道,扛单的压力有多大。

巴里在做空了美国房地产之后,明明房贷违约率越来越高,但是房贷债券价格却还在不断升高。

他知道金融体系里有人在说谎,但是却无能为力,看着账面的亏损,承载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只能每天听激烈的摇滚乐,打鼓来排解。

终于,在2007年4月份,房贷违约率持续上升,新闻播报开始有大型金融公司出现大面积裁员,并且申请破产倒闭。

当危机出现,人人都想自保,马克拿着信用违约互换,摩根士丹利也想诱骗马克把信用违约互换卖给自己。

巴里给银行打电话,询问信用违约互换现在的价格,银行怕亏钱,迟迟不接电话,一个星期后接了电话说,信用违约互换的价格没有变,说这是一个独立的市场…

次贷危机正在爆发,银行也开始想要赖账了…

杰米和查理想要去报社举报曝光华尔街的罪行,他们如此贪婪。但是华尔街日报却说:

《大空头》正序解读,华尔街充满欺骗

素材来源于电影《大空头》

虽然买了信用违约互换,可是大家的处境似乎都很危急。

虽然持有信用违约互换,可是跟自己对赌的银行却濒临破产了,万一银行真的破产,那持有的信用违约互换则一文不值。

巴里在每家大银行都买了信用违约互换,杰米两兄弟则大多数都在贝尔斯登。

马克的对赌对象,居然是自己的母公司摩根士丹利。

《大空头》正序解读,华尔街充满欺骗

素材来源于电影《大空头》

因为信用违约互换并不是在公开市场交易,所以找到买家很难,因此大家都开始以大幅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开始往外抛售。

经过了一番周折,虽然最终比市场价格低一半左右,但是面对几倍的利润,大家还是赚了很多钱。

后来…

马克又去参加了一场论坛,在论坛上,他和一位银行家对峙,那位银行家在为贝尔斯登银行撑腰,

马克则是直言不讳地指出华尔街的各种罪行,他们只顾利益去销售债券,只顾利益去开发各种衍生品,但是却没有一个人品种的风险负责。

正在论坛进行期间,贝尔斯登银行股价持续下跌。

一些日子后,以贝尔斯登为首的多家银行宣布破产……

在影片的最后,华尔街一片狼藉,各位主人公也回归了平静。

巴里看到金融业的倒塌,让很多跟金融业根本不相关的普通人,都在遭受其难,经过了两年的焦虑和动荡,巴里决定基金清盘,退出江湖。

至此,基金收益489%。

杰米和查理去到已经倒闭的投资银行,看到一片狼藉,也只剩下感慨。

马克,也一改往日的愤怒,变得平静、无奈,他知道这场金融灾难的最后,为此接盘的都是那些穷人和平民。

而那些高高在上的银行家,则会在不久之后,重新回到原位,重新开始这场金融游戏…

6►

美国与日本之争

我们现在回头看,导致次贷危机的原因,金融制度和金融机构之间利益纠葛,使得没有任何一个人在为次贷的出现负责。

而次贷的产生,则是炸药的源头,银行和金融机构只顾赚取手续费,由于银行可以把次贷的风险转嫁给其他投资债券的散户,所以让次贷风暴在民间可以肆无忌惮的产生。

而金融衍生品CDO,则是炸药的再次放大,当整个金融体系都开始为此狂欢,当次级债务开始充斥着市场,世界就距离崩盘不远了。

上百年来,金融危机一直是无法避免的事,为什么?

因为制度吗?

因为衍生品吗?

不,是因为人性…

资本本身并不会嗜血,真正嗜血的是资本背后的人性。

人性是贪婪的,每个人都在做符合他利益的事情,但是这些凑在一起,却会让整个金融系统发生危机。

《大空头》正序解读,华尔街充满欺骗

素材来源于电影《大空头》

历史上很多次金融危机的发生,都不是突然出现的,在贝尔斯登和雷曼出现问题之前,外表光鲜的金融系统里面就已经满是蛀虫了。

只不过,大型投资银行的倒闭,是压死人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也将金融危机推向了高潮…

债务是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源!债务违约率的升高,是金融危机发生的前兆…

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还会有很多现象发生,但是身处在舞会的人们,根本听不到外面已经洪水滔天,直到洪水吞噬他们…

这里我们也留个话题,金融危机发生之前,还有哪些更具体的现象,等我做一场深刻的总结,我们下期再谈。

本期金融电影的深度解读系列,如果大家喜欢,辛苦转发评论点个赞。

老板并不看好这个系列,老板说只有这个系列测试成功了,才可以继续往后做。

最后,用一段《大空头》电影的开头马克吐温的话,送给处在这个前所未有的时代中的我们:

让我们陷入困境的不是无知,而是看似正确的的谬误论断。

《大空头》正序解读,华尔街充满欺骗

素材来源于电影《大空头》

希望每个读者,都能感受到时代浪潮的涌动,能够顺势而为,踏浪前行。

感谢你的观看,我是同花顺。感兴趣的话,欢迎评论互动。

朋友们,我们下期见。

风险提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