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獻玲 | 性靈的對話——我的作品和我的生活

作者:齊魯壹點

藝術是人類唯一共通的語言,它可以跨越地域、種族、語言等的界限,把我們的心靈、感悟連接配接在一起。但前提是我們要找到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的内心連接配接起來的密鑰,這需要我們敞開心扉去接納更多與自己不同的人,去了解他們的内心和你的内心共同擁有的東西,然後用一種大家都能看得懂的方式傳遞出來,這很難,需要契機,但唯有如此,藝術才可以完成他的通感使命,成為永恒的所在。這是我終其一生要追尋的東西,為了這樣的尋找,我必須排除各種因素的幹擾,避免偏見,一直努力的尋找下去。

而創作,其實就是這密鑰,她首先是和自己對話。當你用媒介诠釋出内在的感悟,并把它以适當的方式呈現在自己和觀衆面前,你就更清楚的看到了你的本真狀态。而唯有本真具足,我們才有可能和不同于自己的人建立性靈的連結,進而産生交流和對話。唯有如此,我們才可以打破時空、地域、種族等的限制,呈現豁然開朗,天真爛漫的原初狀态。

我的畫,有些看起來似乎是超現實的,其實,内在的真實,比眼見的表象更接近真像。作品就是我的心曆,我的生活的折射,不刻意雕琢,不有意表現,不追随偉人,不屬于哪個流派,所有的技法、構成組成的視覺格式塔,隻服從内心所望,以期釋放心靈電波,在人群中尋找可以接收到的人,便心意具足了。

張獻玲 | 性靈的對話——我的作品和我的生活

《今夕何夕》 張獻玲 布面油畫 100cm×180cm

工作,帶孩子,照顧家,時間被各種雜事填得滿滿,身份被各種角色分割的支離破碎,内心卻一直有個聲音在低語,召喚自己回歸最初的願望,擇一隅,做回自己。想必是很多步入社會的女性都會面臨的問題。

朝九晚五的擠了若幹年公交,學校、家庭裡的事情也都妥妥當當,我的心卻越發不安分起來。我開始加緊做事的節奏,争取早點做完該做的事情,等孩子老倪都睡下了,我就開始坐下來學習,努力争取更高的起點,改變現狀。跟機關請假不容易,就下決心六個月拿下全國統考,書随身攜帶,晚上什麼時候醒來,就什麼時候翻開。接到通知後,緊繃的神經松下來,人卻倒下了。從醫院回來,就創作了這幅作品,白衣女孩不僅僅是我,其實每個步入社會的人,或許都可以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讀到内心深處的呼喚:不論何時,當你的身體不得不匍匐在地,你的心依然可以擺脫現實的束縛,朝向大海,步入雲端,在藝術的天堂裡找到自己。

這幅畫在青未了畢業展上獲獎。同時獲山東省第十屆文化藝術節優秀作品獎,在省美術館展出,并全省巡展。獲美國駝背藝術館寫實超寫實繪畫大賽優秀獎。

張獻玲 | 性靈的對話——我的作品和我的生活

《非魚》 張獻玲 布面油畫 60cm×60cm

初到紐西蘭,很多預想不到的事情要去應對,面對完全陌生的環境,我和兒子都要努力調整狀态,尋找适合的活動,合适的人群,以便更快的融入當地的生活。千裡之外,父親生病,老倪無人照顧,明知一别或許是永訣,也要頂着強大的心理壓力,擦掉淚水,踏上征程……有時候感覺自己就像沉入水底,被深深的冰冷圍裹,無法呼吸。

慶幸的是,有畫筆陪伴,有藝術為我撫平傷痛,有一幫熱心的朋友為我排憂解難,一切安好。我開始學心理學、哲學,擴大社交圈層,來幫助兒子和身邊很多像我一樣漂泊在外的媽媽們。

在藝術節拍賣籌備委員會,遇到安娜,她女兒小,兒子青春期,種種瑣事讓她無暇顧及自己的愛好和追求。我帶她來我的畫室,看到還在進行中的《非魚》,她便不假思索的要我畫完一定留給她。她的眼神,讓我知道,她看懂了這幅畫的内涵,感同身受吧。那個在海裡努力向上的女孩,何嘗不是她,不是我,不是諸多為人妻,為人母,為人女,但卻不放棄在紅塵中努力尋找自我的人。天圓地方的世界,看似雲淡風輕,但苦辣甜酸,冷暖自知,就像莊子與惠子的對話: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而我,即便艱難,也要努力掙出水面,讓自己暢快的呼吸,并開出美麗的花來。

為了卧室的色彩和這幅畫更協調,安娜換掉了家裡的床頭,她說:想我的時候,就看看,沒事的時候,也看。

張獻玲 | 性靈的對話——我的作品和我的生活

《花非花》 張獻玲 布面油畫 100cm×60cm

初到奧克蘭的時候,租住在Broadway的一所較高價的電梯大廈裡,窗外陽光明媚,屋内卻少有光的光顧,養花更不可能,于是就畫了這幅畫,把鮮花,陽光帶進陰暗的房間裡,想像自己沐浴着和煦的陽光,像花一樣綻放。

做藝術家,或許最大的快樂就是:即便走在遍布沼澤的泥濘裡,依然可以心之所念皆星河,夢之所向花滿枝。即便歲月老去,你依然可以青春年少,時時沐浴在陽光裡。

學校募集善款給優秀的老師,我身無旁物,就忍心把這幅畫送去拍賣晚會,看着現場大螢幕上幾個買家加碼,一半開心,一半失落,像母親看着待嫁的女兒,喜憂自知。

夜裡,下起雨,落英滿地。想起一首歌:我有一簾幽夢,不知與誰能共,多少秘密在其中,欲訴無人能懂,窗外更深露重,今夜落花成琢,春來春去俱無蹤,徒留一簾幽夢......

後來打聽到是學校慈善基金會懂事的母親帶走了她,有些許寬慰,女兒家去了愛她的人那裡,算是最好的歸宿了。

張獻玲 | 性靈的對話——我的作品和我的生活

《剩山水》 張獻玲 布面油畫 100cm×80cm

這個躺在深冷昏暗中的女人,似乎睡着了,但她的手似在撫慰王希孟的青綠山水《千裡江山圖卷》,暗含着她對中國文化深沉的眷戀,以及對壯美河山的疼惜。發黃的李唐《萬壑松風》山腰間缭繞浮動的白雲清岚逐漸與現代工場煙囪裡冒出的青煙彙聚在一起,以表現現當代機器工業文明在某種程度上對自然環境的污染和對古代文化的侵蝕。想借此呼籲人們減少對自然母親的戕害,保護本民族文化的基因不會随着時間的流逝而消失。冷灰色的基調,表達出沉重和悲憫。

張獻玲 | 性靈的對話——我的作品和我的生活

《椅子》 張獻玲 布面油畫 120cm×180cm

一個人有了一個位置,似乎就可以高枕無憂安享太平了,但這往往會讓我們忘了初心,混沌度日。即便這個位置不是你喜歡,讓你感到不舒服,但從椅子上下來,需要勇氣。是我打算去考研讀研時的感觸。也是對身邊很多煮在溫水裡但并不快樂的人的感同身受。

這幅畫錯過了全國美展,因為自己的不自信,老師打電話通知我這幅畫入選全國美展的時候,我一時沒反過琺來,就直接告訴老師,這幅畫要參加另一個展覽,時間和全國美展沖突了,想必誰都不會明白我當時是怎麼想的,包括我自己。但那個搶占先機的展覽,山東省美協主辦的齊魯風情油畫作品展,隻給了她優秀獎。

張獻玲 | 性靈的對話——我的作品和我的生活

《2020》(已售) 張獻玲 布面油畫 60cm×60cm

2020年那年的情人節,最驚心動魄的那一幕,深刻進我的内心。我回來畫了這幅《2020》,把我的期許和盼望,都放在女孩伸長的脖頸和憂郁的眼神裡了。

那之前幾天。我們花蜜群有人出主意大家一起過,我知道有家有老公在奧克蘭的閨蜜們不忍心看我們幾個暫時的單身狗獨自過節,想帶我們一起享受歡樂,自是從心底裡感動。幾十個人圍在桌邊,觥籌交錯,互贈玫瑰,歡笑聲越過幾條大街……忽然,所有人的手機同時響起警報聲:短短的兩秒仿佛響了一個世紀:奧克蘭重又回到三級警戒,下一個小時,要封城了,這意味着我們所有人在下一小時内必須回到自己家中,不許再接觸和交往。經曆過封城的人,都會知道這意味着什麼,不能聚會,不能打球,不能徒步,不能堂食……我們像被罩在透明的罩子裡,互相看得見,卻要彼此疏離。

畫沒畫完就忍不住發了朋友圈,本想表達一下我對自由的渴望,盼望疫情結束的祈願,很快收到阿波的資訊,要收購這幅畫,我有點後悔,沒有敗筆,一氣呵成,我也喜歡,想自己留着。但還應了她,要回去了,多留個念想也是好的。

張獻玲 | 性靈的對話——我的作品和我的生活

《水仙》(納西索斯) 張獻玲 布面油畫 50cm×100cm

在希臘傳說中,有一個美少年納西索斯,他在水中看到自己的倒影并深深的愛上了他,失足落水,化作水仙花,兀自獨立。希臘神話中的納西索斯雖是美少年,但在現實中,有很多人因為幼年時期的經曆或者成長環境,無法做到全然的接納自己,進而在成年後無法關愛他人,感受到生活的幸福。現代心理學認為一人隻有懂得生活的不完美是自然常态,學會接納自己和周圍的人種種缺憾,才可能學會如何愛自己,才有能力愛他人,是以,我并沒有像很多傳統畫家那樣去畫納西索斯本人,我的躺在水仙花從裡的美少年,可以是任何一個學着和這個世界和解的任何一個人。她似要從憂慮的沉睡中醒來,張開眼睛看到被鮮花圍裹着的美麗的自己,周圍雖還沉浸在昏暗裡,但被暖光照亮的花朵,也終将照亮每一個看到這幅畫的人内心深處的那一抹溫暖。

在經過幾個月的調整,我逐漸找到了在奧克蘭快樂生活的方式,并在學校附近找到一所帶院子的house,白色的木屋,綠色的圍欄,雛菊,櫻花,紫藤,蜀葵,四季都有花開。最妙的是東邊的圍欄邊上種着幾十杆湘妃竹,雨季的時候,屋檐的落雨會在草地上結下厚厚的青苔,在離家萬裡的南半球,能坐擁東方園林的清幽,真是難能可貴的事情。有月亮的晚上,月影越過竹影,再透過百葉窗,攜着素汐清雅的香氣搖曳進卧室,印在剛畫完的人體上,黑色的背景,冷灰色的軀體,總覺和我的那時清涼無憂的生活狀态有所偏離,缺點什麼。我就躺在床上,看着月影帶着竹影在人體上随風搖蕩,漸漸的,眼睛裡就生出些白色的花的影子,興奮的睡意全無。第二天一早,就開始把黑色的背景改成墨綠色,在上面開滿鵝黃的水仙,圍攏在女孩身邊,在冷灰色的皮膚上,用古典技法,薄薄的罩染上一層粉色,這樣,女孩的肌膚就有了幾分生氣,淡淡的粉紫色和鵝黃的水仙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使畫面色彩對比又調和。她躺在水邊,棕色的長發飄在水上,閃着金光,她微閉雙眼,惬意地舒展着身體,仿佛要掙脫無形的牢籠,從沉睡中醒來,她将看到的不僅僅是自己的倒影,還會有一個花影婆娑的世界陪伴他。

張獻玲 | 性靈的對話——我的作品和我的生活

《事事如意》(已售出) 張獻玲 布面油畫 40cm×40cm

去蒙山寫生,總會被林林總總挂在枝頭的柿子吸引,橙黃明亮,将一個原本蕭瑟的秋生生暖出欣喜與歡快來。那裡的人,也如這柿子般暖人,看到我坐在草地上,就送個馬紮,渴了,就端水過來,還把剛刨出土的花生塞進我的口袋,石榴、地瓜、桃子……記得有個男生忍不住爬山枝頭去摘柿子,過來一個挑水的,一邊把扁擔遞上去一邊說:小心,别摔着了。那是二十多年前我讀大二時的事情了。後來聽說,當地開了農家樂,開始跟外地人做生意,我講的那些事不會再有了。但這幅滿含着祝福的畫,一直挂在我家的餐廳裡。看到他,想起那些年受到的不知名的人的看顧,總會心生希望。後來帶去了紐西蘭,在kings college的藝術節上被作為宣傳冊的扉頁,被藏家收了。

我喜歡将詩歌的意境,音樂的節奏因素與畫面的氣氛相結合,以使畫面更好的為内心感受服務。比起單純的模仿自然,主動的處理畫面不但為内心找到了一種與自然對話的方式,也從中感覺了自我,漸悟出生命的出路。

張獻玲 | 性靈的對話——我的作品和我的生活

《綠了芭蕉》 張獻玲 布面油畫 60cm×60cm

這一組風景是在婺源寫生時畫的。粉牆黛瓦構成的錯落有緻的裝飾美感,激發了我打破以往風景寫生求真求實的做法,而像更加主觀和裝飾的方向邁進。首先從構圖上采用西方平面構成理論,淡化物象前後空間關系,使畫面趨于平面;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芭蕉葉片之間線上條、色面等形式因素的錯落組合上;為避免落入普通裝飾畫的窠臼,我在運筆加入書法書寫的成分,盡可能一筆成型,并在芭蕉葉的筋脈處理上加入國畫小寫意的筆法;色彩在采用西方印象繪畫派理論的同時,改芭蕉葉原有的黃綠為藍綠,意在取古詩“黃了芭蕉,綠了櫻桃。”的含義。

張獻玲 | 性靈的對話——我的作品和我的生活

《兩三點雨山前》 張獻玲 布面油畫 60cm×50cm

江南的雨,說來就來,說走就走,任性的很。明明一片晴好的天氣,不覺就下起小雨來,剛畫好的黃綠色在現實的雨裡變成了灰綠色,還是不去管他吧,就把天空畫成陰天,地面還是陽光普照的感覺也麼什麼不好,這不更符合南方多變的天氣特征嗎?誰說畫一定要追着現實跑的,東邊日頭西邊雨,才是現實真正的樣子。《兩三點雨山前》,路轉擡頭不見。

我有意識改變眼見房屋的結構空間,按審美的需求安排其長短大小錯落,盡可能使其展現塊面、點線的節奏美感,讓所見屋頂斜線更加趨于平緩,使其和藍灰色的天空在情感上更趨協調,營造出甯靜悠遠的畫面氣氛。

張獻玲 | 性靈的對話——我的作品和我的生活

《花自飄零水自流》 張獻玲 布面油畫 50cm×70cm

有一天,太陽實在撩人的很,就躲進一家小院,暫得清涼。小院沿河而居,裡面常年居住着一個老人,空巢,少有人來,我就把從家帶來的營養品都給了他。

出入他家需經過一座竹橋,橋邊圍牆上,絲瓜藤、扁豆秧開始變黃了,遠處一座八角小樓,是曾經上演鬧劇的舞台,很多寫生的學生躲在裡面納涼,五顔六色,好不熱鬧。而老人就在這熱鬧中,空洞着雙眼,享受孤獨。這讓我想起一首古詞:花自飄零水自流,畫面中的“花”,其實是垂在水邊發黃的藤葉,以無花可賞。

為了表現出當時的心境,我把那些熱鬧和繁華安排在畫面的極遠處,變化成五顔六色的色點,近前兀自靜止的冷清的河水,倒映着下垂的已經發黃的秋葉。我有意識降低了色彩原有的純度,使河水沉靜而深邃,映襯出情緒的同時,也加強了畫面的對比。在運筆時沒有在意實體的樣貌,而是有意将河水和天空的倒影化成各種形狀大小的點,像中國寫意裡的點苔,以表達歲月飄零的意境。

齊白石說:不似是欺人,太似為媚俗,作畫妙在似與不似間,方可接近藝術的本質。因為藝術是呈現思維的一種方式,我們所要做的,是努力尋求更好的表達思維的方式,技法也好,理論也罷,唯有圍繞思維展開,才有存在的價值。所有的技術都不能等同于藝術本身,而隻是指向藝術的手段,無論你走在藝術道路的什麼階段,都不要讓技術成為你的目标。你才是走在接近藝術的路上而非背離。

張獻玲 | 性靈的對話——我的作品和我的生活

《在雲端》 張獻玲 布面油畫 80cm×80cm

張獻玲 | 性靈的對話——我的作品和我的生活

《景上添花》(已售) 張獻玲 布面油畫 100cm×60cm

張獻玲 | 性靈的對話——我的作品和我的生活

《花好月圓》(已售) 張獻玲 布面油畫 50cm×50cm

張獻玲 | 性靈的對話——我的作品和我的生活

《遇》(已售) 張獻玲 布面油畫 50cm×40cm

藝術家簡介
張獻玲 | 性靈的對話——我的作品和我的生活

張獻玲,油畫藝術家。

1972年7⽉出⽣于中國⼭東省濟南市。

1992—1996 年就讀于⼭東師範⼤學美術系油畫專業,師從孔新苗教授,獲學⼠學位。

2001年在俄羅斯克⾥瓦諾斯油畫⾼研班進修。

2012—2015 在⼭東藝術學院美術學院研究中⻄⽂化、繪畫的融合,導師毛岱宗,獲藝術碩⼠學位。

2017 年在北京李可染畫院跟李⼩剛⽼師研修古典油畫技法。

多年從事美術教育和油畫藝術創作,取得令⼈矚⽬的成績。現為⼭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東省油畫藝術家協會會員。新⻄蘭藝術家聯盟藝術顧問。

作品多次參加國内外重要展覽,獲得諸多獎項,并被私⼈收藏。

2002年油畫創作《勿忘我》⼊選⼭東省油畫協會第⼆屆⼭東⼩油畫展;

2006年油畫創作《⻆落、狀态》獲⼭東省藝術院校美術⼤賽⾦獎;

2006年油畫創作《五⽉》獲濟南市書畫攝影展三等獎;

2007年油畫創作《遠⼭》獲⼭東省藝術院校美術⼤賽⾦獎;

2008年油畫創作《雪落⽆聲》獲⼭東省藝術院校美術⼤賽⾦獎;

2009年油畫創作《雪落⽆聲》⼊選第⼗⼀屆全國美展⼭東賽區作品展。

2010年獲省美術教師基本功⽐賽⼀等獎第⼀名。

2013油畫創作《且聽⻛吟》獲⼭東省美協“⻬魯⻛情”油畫展優秀作品獎;

2014油畫創作《浮雲》獲⼭東省美協“⻬魯⻛情”油畫展優秀作品獎;

2015油畫創作《今夕何夕》⼊選⼭東省 “第⼗屆⽂化藝術節”優秀作品展巡展;

2015油畫創作《海》獲“⻘未了”⼭東省藝術院校優秀作品展優秀獎

2017年起旅居新⻄蘭,在⽹絡、學校及社群之間開展藝術鑒賞及藝術交流活動。

并多次參加當地的藝術展覽,并将部分拍賣款項捐贈給學校教育基⾦會。

2021年應邀加⼊新⻄蘭藝術家聯盟,兼藝術顧問。

2021年,作品《今夕何夕》獲美國魅惑駝背藝術館寫實超現實繪畫⼤賽優秀獎。

《花好⽉圓》獲美國第三屆國際花卉藝術⼤賽榮譽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