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何長頸鹿會和麒麟混為一談?

作者:華輿

1928年,美籍學者勞費爾寫了一本關于長頸鹿的曆史著作,原名叫《曆史與藝術中的長頸鹿》,當時中國譯者把長頸鹿翻譯成麒麟,并無人質疑。為何當時人們會把長頸鹿和麒麟混為一談,而時人不覺得奇怪呢?

為何長頸鹿會和麒麟混為一談?

2021年11月8日,第四屆進博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圖為大連館内觀衆與立體貝雕《麒麟》合影。(圖檔來自中新社)

曆史上麒麟長什麼樣

麒麟在中國被認為是一種神獸,它主太平、吉祥和長壽,與鳳、龍、龜合稱四靈。古人對麒麟崇拜日久,如果在某朝出現一隻,往往代表盛世來臨。“麒麟”最早或見于《詩經》,象征仁厚美德,但它究竟長什麼樣子,卻沒有标準答案。

麒麟在不同朝代衍生出了不同的文化形象,我們也隻能從曆史記載中一窺古人心目中的麒麟。有兩件事讓孔聖人和麒麟之間的關系變得非同一般,一個是“麟吐玉書”,說的是孔子出生前,有“麟吐玉書于阙裡人家”,預示孔聖人不凡的出身。一個是“獲麟絕筆”。《左傳》裡提到公元前481年的春天,魯哀公西狩時,叔孫氏車子鉏商捕獲了一隻動物,因為覺得很奇怪,就殺了它,之後孔子也看到了它,判斷這就是麒麟。當時的輿論是,連麒麟這種神獸祥瑞都敢射殺,這是周王室将亡的信号,是以孔子著《春秋》也就絕筆于獲麟了。

孔子看見的所謂麒麟,其實和麋鹿有點像,隻不過它是獨角,且“頭上有角,其末有肉”,角的頂端包着肉,象征它雖有武器卻與人無害。《說文》更詳細地描述了麒麟的樣貌,“麒,仁獸也,麋身、牛尾、一角,從鹿其聲”,看上去更像是幾種動物的雜糅。

到了漢代,麒麟屢見于史,頻繁現世。麒麟又簡稱麟,漢武帝元狩元年去郊祀時就發現了一隻被稱為麟的異獸,後來發現這不過是隻并角的小鹿,可能因為基因突變兩隻角長在一起了。麒麟的其他特征時有變化,唯有獨角的形象一直很固定。

漢代畫像石上,麟有着肉球一樣的獨角,身體四肢和馬、鹿的形象比較接近。徐州賈汪出土的漢畫像石上,麒麟形态各異,身高頸長,膚有紋彩,頭頂肉角。到了魏晉南北朝,麒麟形象受到了印度、波斯等外來文化的影響,獨角且面如獅子,身如壯牛,尾有鱗片,腳下生火,和獅子等大型動物形象更為接近。

南北朝時期麒麟的獨角形象有些許變化,獨角開始勾曲翻卷。唐代的麒麟特征更鮮明,它們四肢健壯,獨角曲線強勁有力。明代嘉靖、萬曆年間,常會在各類地方志裡看到誰家牛産了一個遍體鱗甲的麒麟神獸的記載。宋明以來的麒麟都是長着鱗片,這和以前大為不同,說明人們對于麒麟外觀的認知一直在變化。

為何長頸鹿會和麒麟混為一談?

7月15日,兩頭小長頸鹿在一起玩耍。(圖檔來自中新社)

長頸鹿如何與麒麟聯系在一起

有人認為麒麟是傳說中的動物,是人們想象出來的;也有不少學者認為麒麟有原型,是獐、牛或印度犀牛等。在宋代以前,人們還很少把長頸鹿和麒麟聯系在一起,因為200多萬年前,由于氣候的變化,長頸鹿的生活範圍已經縮小到非洲和南歐,在中國基本見不到長頸鹿。是以,當人們初次見到長頸鹿這種怪異的動物時,把它當作麒麟也是可以了解的。

宋朝以前人們對長頸鹿很陌生,關于它的最早記載或是出自宋代李石的《續博物志》,裡面說到有一種動物叫“撥拔力”,生長在今東非索馬裡的柏培拉國。這種異獸的皮如豹子,長着像牛一樣的蹄子,脖子長九尺,身高一丈有餘,名喚駝牛。

麒麟開始以一種活生生的動物形象出現在中國人面前,大概要到明朝永樂年間了。在鄭和第一次下西洋時,一個叫榜葛剌國的小國(今孟加拉國地區),因為新國王剛登基,就向中原王朝進獻了一頭長頸鹿,引起朝野上下的轟動。百官對此很好奇,但誰也不知道這種動物到底是什麼,有人稱它“錦麟”,也有人叫它“金獸”,最後有人證明,這就是傳說中的麒麟。

說起把長頸鹿當作麒麟的過程,也頗為曲折。長頸鹿有個番名叫“祖剌法”(阿拉伯語zarafa的音譯),“祖剌法”也指阿丹國,這個小國家在地理志典籍中也叫徂蠟,徂蠟的索馬裡語又叫“Giri”。七拐八拐拐到這個地方,讓聰明的大臣們看到了一個頂級拍馬屁的機會,“Giri”和中文“麒麟”的發音不是很像嗎?于是,從此以後長頸鹿就變成了麒麟。

聽到這個中文譯名,明成祖朱棣非常高興,畢竟在古人看來隻有時逢盛世,明君在位,才會有麒麟這種瑞獸降臨。這恰合朱棣的心思,于是指令畫師畫“麒麟圖”,并附上沈度的《瑞應麒麟頌》。還有一幅《榜葛剌進麒麟圖》摹本,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畫中的長頸鹿栩栩如生,一眼就能識别。在南京徐達五世孫的墓裡出土了一件官服,上面的麒麟補子也顯然是隻長頸鹿,長頸鹿就是麒麟這件事在明朝已經達成共識。

揭開長頸鹿的神秘面紗

明末西方傳教士進入中國後,帶來了大量異域知識。清代,在傳教士南懷仁的《坤輿全圖》裡長頸鹿又叫惡那西約,不過這一稱号直到清末也未能流行。同治七年(1868年),總理衙門章京志剛,随美國駐華公使蒲安臣出訪倫敦,在“萬獸園”裡見到一種叫“支列胡”(英文giraffe的音譯)的動物,形狀像鹿,吻垂如駝,身高僅五六尺,脖子卻有身長的兩倍,這無疑就是長頸鹿。

晚清長頸鹿的譯名很豐富,叫它“直獵狐”“高腳鹿”,當然也有稱“長頸鹿”的。在晚清張德彜所編的《稿本航海述奇彙編》中,提到萬牲園有一種動物,就叫“直獵狐”,又名“奇拉甫”。随着動物知識的傳播,還有人繪制百獸圖,向大衆科普長頸鹿的來源和生理結構等知識。到了近現代,人們已經能夠識别長頸鹿,逐漸地把長頸鹿和麒麟差別開來,文章開頭說的那種混淆兩者的認知,後來就越來越少了。(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