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書|她經營的傳奇書店至今禁止拍照,她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是令愛書人屏住呼吸的存在

作者:文彙網
讀書|她經營的傳奇書店至今禁止拍照,她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是令愛書人屏住呼吸的存在

《藏書·家:愛書人與他們的理想書房》

[美]尼娜·弗洛登伯格 著

[美] 謝德·戴格斯 攝

山山 譯

未讀 | 上海文化出版社

本書帶領我們走進全球32位作家、藝術家、設計師和收藏家的書房,聽他們講述藏書背後迷人的曆史和故事。其中包括了《我的奮鬥》作者卡爾·奧韋·克瑙斯高,設計師品牌3.1 Phillip Lim的創始人林能平,莎士比亞書店經營者西爾維娅·比奇·惠特曼,等等。同時,書中還穿插介紹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19家大大小小、各有千秋的書店和圖書館。

然而,這本書不是關于遙不可及的書房,也不是關于裝飾精美的住宅,它展現的是書籍講故事的力量。家的溫暖,來源于被喜愛的事物包圍。

>>内文選讀

可以讓你屏住呼吸的空間

西爾維娅·比奇·惠特曼

法國,巴黎

讀書|她經營的傳奇書店至今禁止拍照,她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是令愛書人屏住呼吸的存在

西爾維娅·比奇·惠特曼在莎士比亞書店珍本室裡的照片

“父親曾說,一天中他最喜歡兩個時刻,一個是書店開門時,充滿着好奇心,看誰會光顧,”西爾維娅·比奇·惠特曼說道,“還有就是晚上關門時——他常在半夜時關門——帶一本書上樓,就像一個挖掘寶藏的礦工。”

這裡所說的書店,當然就是富有傳奇色彩的左岸文學聖地莎士比亞書店;這位父親,就是傳奇人物喬治·惠特曼,他經營書店已有五十年左右的時間了。這些年裡,他接待過國際文壇上的諸多作家,以及一群流動的年輕人——按照莎士比亞書店的說法是“風滾草”。

西爾維娅的名字取自莎士比亞書店的創始人、《尤利西斯》的出版商。自從父親去世後,她就開始與先生一起經營書店,她竭力保持書店的本色,不使其落于窠臼。她覺得書店的根基是文學的價值,書籍消亡的可能性被誇大了。“我的意思是,人們說當自行車被發明的時候就是書籍消亡的時候——大家對于這類說法慢慢冷靜了一些。”

這是向現代讓步和忠實于原則之間的舞蹈。他們增加了一家咖啡館;拍照仍是被禁止的。“那樣的話,很容易就走成了迪士尼路線,”她苦笑了一下,“T恤衫。大家會穿成海明威來拍照。”

西爾維娅·惠特曼特意選擇在書店外保持一個獨立的生活空間:不管與莎士比亞書店之間如何緊密相連,她仍有獨立的人生。她住在幾個街區以外的一間較高價的電梯大廈中——而喬治當時住在書店樓上——那裡的私人閱覽室裡琳琅滿目,有着獨立于書店的庫存。

讀書|她經營的傳奇書店至今禁止拍照,她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是令愛書人屏住呼吸的存在

圖書先按主題排列,再按作者排列

她記得從父親那裡收到的第一批書是《霍比特人》、《安妮日記》和《愛麗絲夢遊仙境》。結合了幻想和政治現實的故事,能讓人從閱讀中得到安慰。“我記得他對書籍的激動之情,以及對我也會走上相同閱讀之旅的欣慰。”然而,因為在英格蘭成長,她并不了解父親——或書店——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她21歲。

對于父親來說,“書店是他的整個宇宙。任何牆外之事對他來說并不存在”。是以,她搬來了巴黎并開始學習這個行業。“不了解他就無法了解書店,不了解書店就無法了解他;這是一段非常奇特的經曆,真的一下子讓我愛上了書籍、書店、巴黎和我父親。”

走進惠特曼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與走進擁擠的莎士比亞書店是截然不同的體驗:這裡更為輕盈,塞滿了淺色木材、白釉陶器、開放的松木書架。

(“一般來說,我習慣于成品的架子,是以購買一些已經做好的書架很有樂趣。”)

盡管有一個幼年的兒子,但家中零碎的物件很少:這是一個能讓你屏住呼吸的地方。工作時間裡她的身邊堆滿了書籍,是以惠特曼的私人收藏隻包含了她真正熱愛的書籍:20世紀70年代聳人聽聞的《蝴蝶夢》、《布魯克林的荒唐事》、沃爾特·惠特曼和艾米莉·狄金森的詩集、《戀情的終結》(是她送給丈夫的第一本書)和英國初版《夜色溫柔》。惠特曼還熱衷于童話:埃德蒙·杜拉克的插圖、伊塔洛·卡爾維諾的民間故事和安吉拉·卡特重新改編的女性寓言。她最近做了一次大删減。“我的書越來越多了,就像我父親一樣。我每天都從書店拿書回家,它們開始堆積成小山。我經常抵擋不住将書帶回家的誘惑,盡管我并沒有時間讀它們。”

讀書|她經營的傳奇書店至今禁止拍照,她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是令愛書人屏住呼吸的存在

英國初版的《夜色溫柔》(上);惠特曼收藏通話故事已經很多年了(下)

她并不認為自己是早期版本的正經藏家。惠特曼認為她在莎士比亞書店珍本室工作的時間讓她得以欣賞到它們的奇特之處。“這是關于書籍的美!同時,每個版本都有一個故事——比如忘記将書背面作者照片的攝影師名字印在書上,或者扉頁上有一些嚴重的錯誤——我喜愛印刷背後的故事,更甚于書籍本身的故事。”

她收藏的初版書與其他幾百本書“混放”在一起,按照作者姓氏的首字母排列。“一開始特别混亂,書堆得到處都是,現在有秩序多了。它比一些收納體系如‘有趣的婚姻’要無聊一些,但找書更容易。我經常回頭翻書——它們是我人生重要的參考——我希望能夠找到它們,可以用鉛筆畫重點及标注釋。是以,我覺得書裡充滿了對各種問題的答案:關于你自身的問題,關于這個世界。我希望在需要的時候能夠找到它們。”

讀書|她經營的傳奇書店至今禁止拍照,她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是令愛書人屏住呼吸的存在

廚房裡的法文書籍

她一直在看書——一方面是為了書店裡的活動,另一方面是因為書店裡堆滿了誘人的新書,讓人無法拒絕。她說她“不得不變得無情”——一旦讀了50頁仍不喜歡,她就會停下閱讀。“我的腦子裡一直在琢磨下一刻的事情;它經常是關于書店裡要舉辦的活動——擁有見到作者的特權,我希望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它。當然,作為一個書商,也需要時刻知曉文學獎得主。湯姆·沃爾夫去世了,我才終于開始讀《虛榮的篝火》,這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因為在孕期,她也在狼吞虎咽地看關于母親的書。她非常推薦謝拉·海蒂的《母性》。一周時間内,她可以讀完幾本書。“如果非常有邏輯的話,我會有一個體系:一本英文、一本法文、一本經典、一本當代作品……然而現實情況并非如此!”

她一直在家裡看書,一醒來就會坐到窗下深陷的沙發裡,伸展着四肢。“晨讀和夜讀相比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感受。記得有一個清晨,陽光灑入,我在讀《奇想之年》。這是完美的一刻——我的意思是,很顯然我在啜泣——但周圍的甯靜和光線讓我覺得自己像是在祈禱,隻是有些許的不同。”

作者:尼娜·弗洛登伯格

編輯:金久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