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和《大山的女兒》同導演,這部姗姗來滬的電影等你來做“自來水”

作者:上觀新聞

“對不起,我們遲到了!”8月8日,在電影《鄧小平小道》的放映現場,出品人代表、飛啦影視文化(上海)有限公司創始人朱人偉表示。這是該片在公映3個多月後的上海首映。

就在幾天前,該片斬獲了第七屆中加國際電影節最佳傳記電影大獎。影片用包含着濃濃親情的筆墨展現了鄧小平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獲得滬上影人的頗高評價。片方希望,随着上海影院有序恢複開放,能夠有更多影院參與排片,讓更多上海觀衆有機會看到這部電影。

和《大山的女兒》同導演,這部姗姗來滬的電影等你來做“自來水”

創新人物傳記片模式

電影《鄧小平小道》講述上世紀70年代鄧小平被下放到江西建立拖拉機修配廠監督勞動,在三年零四個月的非常歲月裡,他每天沿着勞工群衆為他專門開辟的小道去參加勞動,不斷思索中國的前途與命運。雖面臨多重高壓仍時刻關心百姓疾苦,通過與基層群衆的深入接觸,得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的偉大結論,為改革開放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基礎,這條小道被後人稱為“鄧小平小道 ”“小平小道”。

和《大山的女兒》同導演,這部姗姗來滬的電影等你來做“自來水”

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教授黃望莉介紹,以往影視劇中對“鄧小平小道 ”這段時期的曆史鮮有提及,影片不僅有補白的意義,對于人物傳記片的創作方式也有重要創新作用。《鄧小平小道》花費了大量筆墨展現鄧小平和孩子間的感情,展現他作為一個父親如何照顧癱瘓的兒子和所承受的壓力。“人物傳記片很容易模式化,尤其是偉人相關的片子,但《鄧小平小道》采取了通俗劇的創作方法,表層是一個感人的家庭倫理故事,背後有大的曆史背景起着支撐。”

影片的“揭秘性”同樣是吸引當下觀衆的點。《鄧小平小道》由王興東擔任藝術監制、編劇,他對很多曆史細節、場景都做了細緻考察。當地百姓如何在特殊曆史時期保護鄧小平的細節在片中都有具體呈現,對于想了解這段曆史的觀衆而言是一部豐富生動的影像文本。“這部主旋律作品,能讓人感受到信仰的力量。”黃望莉說。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理事童加勃認為,影片将“小道”與“大道”形成對比,帶來視覺沖突和哲理化的沖擊,通過情感刻畫出偉人的人格魅力。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教授李道新認為,《鄧小平小道》是一部真正以人為中心,以人民為中心的電影作品,它能夠做到以小見大,由表及裡,是國産傳記影片中可以與歐美同類電影媲美的一部優秀作品。

和《大山的女兒》同導演,這部姗姗來滬的電影等你來做“自來水”

有信心讓年輕人喜歡

《鄧小平小道》由江西、廣東、江蘇、四川四省聯袂打造,曆時四年完成,2021年10月在全國點映,2022年4月22日公映,目前總票房超過2500萬元,累計觀影人次已破70萬。據悉,受疫情影響,該片大部分票房在江西産生,其他地方則待條件成熟再去推廣。這也使得影片在滬上映姗姗來遲。

“如今影院有一個怪象,大部分人在看少部分電影,大部分電影隻有少部分人在看。”原聯合院線總經理吳鶴滬認為,主旋律影片很難和商業大片在吸引年輕人上較量,但像《鄧小平小道》這樣涉及親情核心的影片,其實有着較廣的閱聽人群。當下年輕觀衆不僅可以通過該片了解曆史,也可以和父母同看。“它比普通商業片更有記憶點,相信走出影院的觀衆會向别人推薦。我們對優秀國産電影應該支援,也希望影院方充滿信心,勇于排片。”

值得一提的是,《鄧小平小道》總導演雷獻禾也是央視熱播劇《大山的女兒》的導演。同樣是主旋律作品,《大山的女兒》讓年輕人看得津津有味,又淚流不止,豆瓣開分高達9.1分,完結後甚至升到9.2分。劇中塑造了一個生活化、多元度又真實的黃文秀,用充滿現實深度的細節,讓觀衆感受到近距離的情感交流。

《大山的女兒》的成功之處,也展現在《鄧小平小道》中。黃望莉認為,當下很多年輕觀衆特别喜歡看現實主義表現方法的通俗劇,說明他們并不排斥偉人題材或是主旋律題材,而是希望看到精良制作,特别是看到有現實價值意義、能展現真情實感的作品。“回歸到現實主義,寫當下現實和曆史生活,這才是未來創作中需要注意的次元。”

“我們充分相信,對影片品質要求一向較高的上海觀衆會喜歡上這部電影。”朱人偉說。

本次活動由上海市電影發行放映行業協會、上海電影評論協會主辦,飛啦影視文化(上海)有限公司承辦,上海天狼星心咖時空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協辦。

欄目主編:李君娜 文字編輯:李君娜 圖檔編輯:邵競

本文圖檔來源:片方提供      

來源:作者:鐘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