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說大腹便便的“腹型肥胖”特别不好?因為都是“白色脂肪”

作者:心血管内科侯曉平

脂肪細胞也是有“顔色”的,棕色、米色、白色脂肪細胞。不同的脂肪細胞,分布在身體的不同部位,結構不一樣,功能也不一樣。

棕色、米色脂肪細胞比較少,主要分布在皮下,頸部、肩部的皮下。棕色脂肪細胞受到刺激後會消耗能量産熱,并且分泌内分泌因子參加身體代謝的調節。米色脂肪細胞是一種會變的脂肪細胞,兩種屬性,“安靜”時是白色脂肪細胞,一旦需要可以轉變。比如受到寒冷刺激、交感神經興奮後就會轉變成棕色樣脂肪細胞,具有棕色脂肪細胞的功能,可以像棕色脂肪細胞那樣産熱、消耗能量。棕色和米色這兩種脂肪細胞都是産熱脂肪,是以有潛在的抗肥胖作用。

為什麼說大腹便便的“腹型肥胖”特别不好?因為都是“白色脂肪”

白色脂肪細胞最多,皮下、内髒周圍都是,尤其腹腔裡的脂肪,都是白色脂肪。白色脂肪細胞,最主要的就是儲存脂肪,裡面95%都是甘油三酯。就是化驗血脂裡那種甘油三酯的成分,隻是儲存在脂肪細胞裡了。

脂肪在身體裡也是有用的。皮下脂肪保暖,緩沖,在外力襲來時可以保護身體,還能保持形體豐滿;内髒的脂肪,支撐、固定髒器,像太瘦的人就會出現内髒下垂,生出各種疾病來;脂肪組織還是能量庫,儲備脂質,以備不時之需,在身體缺乏能量供應時,脂肪分解成脂肪酸,供應身體能量。像這種白色脂肪細胞,就是儲存脂質的。

為什麼說大腹便便的“腹型肥胖”特别不好?因為都是“白色脂肪”

大腹便便的腹型肥胖,皮下和腹腔裡,就都是這些白色脂肪。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肚子裡的脂肪多了增加心肺負擔不說,像胖人多見心跳快、血壓高,呼吸也費力些;這種白色脂肪細胞還有個壞處,會産生各種細胞因子,引起身體裡的慢性發炎狀态。不是細菌感染的發炎,而是無菌性的炎性。

發炎有什麼不好?血管裡的發炎會損傷血管壁,就容易動脈硬化、長斑塊;身體裡的髒器有了發炎,就會有損傷,損傷修複時就會長瘢痕,就會纖維化,這樣,髒器功能也不好了;發炎因子還會引起各種代謝紊亂,就會得病了。

是以,肥胖、尤其是大腹便便的腹型肥胖就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糖尿病這些慢性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有些人單看體重指數還不算肥胖,可是肚子大,這樣風險也高。

為什麼說大腹便便的“腹型肥胖”特别不好?因為都是“白色脂肪”

怎樣算是腹型肥胖?

最簡單的方法是看腰圍。按照标準,國人男性腰圍≥(大于等于)90厘米,女性≥85厘米,也就是男性腰圍超過2尺7,女性2尺5多點兒,就算是腹型肥胖了。其他的方法,還有測腰臀比、腰高比的,還有儀器檢查,測腰圍最簡便易行。

測量腰圍,從肋骨最低的下緣到髂骨的髂嵴,在兩者中間的部位用皮尺繞腹部一圈。

為什麼說大腹便便的“腹型肥胖”特别不好?因為都是“白色脂肪”

成年人的胖,不是脂肪細胞多了,而是脂肪細胞胖了,大了,這也跟小時候的肥胖記憶有關。是以,預防成年人肥胖,也要從娃娃抓起(小時候肥胖會影響到成年,心血管風險高!别把孩子喂成“小胖墩”)。

(版權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頭條健康

心血管内科侯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