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全網都在反對一個20歲姑娘嫁到非洲?

作者:壹讀

前幾天,一個遠嫁非洲的20歲小姑娘周周風頭無倆。

事情的經過很簡單:三天前,20歲的網紅周周宣布要跟非洲丈夫回奈及利亞,并釋出了在機場和海關的照片。8月1日深夜,周周在社交媒體更新了狀态,人在西非,一切都好。

為什麼全網都在反對一個20歲姑娘嫁到非洲?

在周周“斷網”的幾天内,她因為“被失聯”,屢次登上微網誌熱搜,網友為此吵得不可開交。

中國女孩嫁非洲黑人的故事,為何刺痛了人們的神經?這其中究竟有幾分是真心實意的關切,又有幾分是等着看她的笑話?

或許,比起周周的安危和幸福與否,不少人更笃信的是自己手裡的劇本。

在周周的故事裡,到底有幾個劇本?

周周的故事自帶戲劇張力:20歲的年輕女孩、80後的非洲中年男子、西非、一夫多妻、懷孕。

每一個關鍵詞單拎出來都能被說道說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巨大的争議:一個本該在讀大學的年紀卻嫁人懷孕的女孩,要和大自己15歲的黑人丈夫遠赴“落後的”西非,甚至不畏可能會落入變成“小老婆”的境地矢志不渝。

這種族、性别、跨國、年齡的設定,入圍個最佳劇情片是夠格了。

正是由于它糾纏着某種政治正确的同情和政治不正确的關切,網友們紛紛描繪出自己的劇本。

最主流的劇本一定與“反通婚”有關。

在這個劇本中,在一個如花似玉的年紀,究竟是受了什麼蠱惑看上了大自己15歲的“其貌不揚”的“落後國家”黑人?長得周周正正的小姑娘,要麼好好讀書,要麼嫁個好人踏實奮鬥,何苦要如此?

為了坐實這個劇本,盡管人還在“被失聯”中,但劇情早就展開了。例如有人爆料,周周的黑人丈夫已經有兩房老婆,在一個一夫多妻合法的國家,她隻有做小老婆的份。也有當地“知情人”說周周前一天還能發微信,後一天就不再回資訊,一定是遇到了危險。

甚至有人扒出了疑似周周往年的短視訊,那時候她在交往的還是南韓人,總之,她就是要去看外國的月亮。

為什麼全網都在反對一個20歲姑娘嫁到非洲?

最誇張的是有人發現周周新發的報平安視訊“暗藏玄機”,視訊時長1分10秒,這不就是“110”報警電話的縮寫?

為什麼全網都在反對一個20歲姑娘嫁到非洲?

“反通婚”的劇本确有幾分道理。比如西非的局勢确實不大穩定,疫情以來,西非國家馬裡、幾内亞、布基納法索相繼發生政變,其中布基納法索在2022年才發生過武力政變。周周遠嫁的國家奈及利亞也在新近發生了武裝分子對總統府的襲擊。

西非的經濟情況跟局勢一樣不容樂觀,根據聯合國的資料表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經濟本就不濟的西非地區,每日生活費低于1.90美元的人口比例從2020年的2.3%升至2021年的2.9%。

另一套相似的劇本與“反戀愛腦”有關。

在這個劇本中,人們不在乎她嫁的是黑人白人窮人富人,重點是不要被愛情沖昏頭腦。一個20歲的女孩絕不可能出于全面客觀的考量才做此決策。

是以網友還引用了經典的順口溜:“智者不入愛河,怨種重蹈覆轍,寡王一路碩博,我們終成富婆!”

在他們看來,當你的愛情被全世界阻撓的時候,你需要放下羅密歐朱麗葉式的情比金堅的執念,而去反思全世界或許并沒有在與你為敵,而是試圖救你。

“反戀愛腦”的劇本也有它的道理,日本曾有一項對熱戀中情侶的大腦成像的研究,他們發現處于熱戀期的被試者大腦中處理獎賞的區域灰質減少了,而腦灰質除了肌肉控制、視聽等感官知覺、記憶、情緒、言論和自我控制,還有做決策的功能。是以研究者推測,熱戀會不小心也調低了自己的決策能力。

為什麼全網都在反對一個20歲姑娘嫁到非洲?

緊接着出現的是一系列“反男權”、“反種族歧視”的“反霸權劇本”。

在這套劇本中,周周似乎成了一種“被政治正确”的典範,比如嫁給外國男人甚至是落後國家的外國男人,是一場反抗男權的“壯舉”,畢竟中國女人才不從屬于中國男人,大可不必酸,公平競争。

“反霸權”的劇本自然也有道理,任何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進步人士,都會格外警惕歧視與不平等。

然後在不同劇本的輪番演繹下,人們唯獨不在意的是周周本人的立場,她愛他,她樂意,她安好,但似乎都不影響劇情的走向。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這或許才是評價一段感情時最樸素的道理。

一場自媒體的袪魅

其實人們沉迷于自己的劇本并非真的不在意主人公的所思所感,而是不敢去相信一個女網紅的故事,畢竟“周周在西非”可是在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平台都存在的網紅賬号,其中在小紅書的粉絲有7.8萬,粉絲基數屬于完全可以商業化變現的級别。

人們擔心的是,當你全情投入去關心一個平凡的小人物的時候,人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反手就來了個直播帶貨,最終賺得盆滿缽盈。

所有的信任與真心,最終的計量機關都成了金錢。

畢竟這樣的案例并不鮮見,有不少短視訊創作者一開始都事無巨細分享自己遠嫁他國的生活,忽然有一天就開始哭窮,愛情會變質但孩子不能不養,隻好懇求粉絲家人們助自己一臂之力。

盡管社交媒體自打誕生起,無不舉着“真實”的大旗,什麼記錄美好生活、擁抱每一種生活,但說到底都是生意。

商業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不再是有血有肉的人,而淪為了千篇一律的人設。帶着人設的濾鏡審視網紅們,過得好的叫“富太人設”,過得不好的叫“苦情人設”,總之都别有用心,都是為了賺我的錢。

更有甚者連追流量的體系都搭好了,比如某微網誌大V就預言:網紅靠炒作賺一大波流量,剩下的流量還能被其他自媒體們蠶食,比如女性自媒體可以寫“國男破防”,公知自媒體可以寫“反對極端民族主義”,最終大媒體來“和稀泥”,把偏見統統打一棒子,最終來個“愛情價更高”。

好家夥,原來這兒還有個上帝視角的全知劇本等着大家。

自媒體在真實性上袪魅,是一場無法倒流的大潮,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并非不能對周周投射去樸素的共情。

周周當然可以嫁給愛情,但愛情的甜你吮吸着,愛情的苦自然也要咽下去。

願她平安喜樂,願她自求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