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台灣苦心經營多年,兩栖登陸作戰遠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作者:羅馬觀察員
台灣苦心經營多年,兩栖登陸作戰遠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多年以來,中國大陸一直在積極争取兩岸和平統一,以減少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成本。然而,台灣當局非但不買賬,反而頻頻與境外勢力勾結,鐵了心要“以武謀獨,以武拒統”。

按照目前的趨勢發展下去,恐怕和平統一的希望将越發渺茫。待到和平的曙光徹底熄滅,大陸方面也隻能訴諸武力解決台灣問題了。

要實作武力統一台灣,我軍首先面臨的就是兩栖登陸作戰。

兩栖登陸作戰可以算是現代戰争中最為複雜,也是最為困難的作戰形式之一。

台灣苦心經營多年,兩栖登陸作戰遠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曆史上的曆次登陸作戰無論勝敗如何,進攻一方往往都會付出極為慘重的代價。

對于解放軍而言,兩栖登陸作戰的經驗其實并不算太多。而在僅有的幾次登陸作戰中,就有像金門戰役、大擔島戰役與南日島戰役這樣不堪回首的慘痛經曆。

尤其是其中的金門戰役,至今依然是我軍揮之不去的陰影。與昔日的金門島相比,登陸台灣本島的難度顯然不可同日而語。僅從面積來看後者就比前者大了足足240倍。

從實施兩栖登陸作戰的角度來看,台灣島适合登陸的岸段并不是很多,且大多集中在面向大陸的西海岸。多山的地形也不利于部隊登陸後立刻展開,向縱深發展。

台灣苦心經營多年,兩栖登陸作戰遠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台軍從“兩蔣”撤離到台灣島之後,就一直對反登陸作戰予以高度重視。進入新世紀後,台軍确立了以空海戰力為優先的三軍聯合作戰原則,正式将“拒敵于境外”的攻勢戰略确定為台軍的作戰思想。

按照規劃,台灣的陸海空三軍将各司其職,聯合執行反登陸作戰任務。

其中,海軍将主要執行海峽防空任務,重點打擊解放軍登陸船團;

空軍主要負責打擊大陸沿海的重要目标與集結的登陸部隊,并執行台灣島上空的防空任務;

陸軍主要負責防禦台灣本島以及金門、馬祖、澎湖列島等外島,配合海空軍執行反登陸作戰。

台灣苦心經營多年,兩栖登陸作戰遠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根據台軍“拒敵于彼岸、擊敵于半渡、毀敵于灘頭、殲敵于陣内”的作戰指導思想,台灣反登陸作戰大體分為“先制作戰”、“航渡攔截與泊地聯合攻擊”、“灘岸決戰”、“全力反擊”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先制作戰”

所謂“先制作戰”其實就是在解放軍登陸作戰準備階段,采取先發制人的政策對我軍實施打擊。

先發制人的前提是可靠的情報保障。目前,台灣已經基本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立體化偵察預警系統,可對台灣島周邊600公裡範圍内的區域進行全天候監視,基本能夠覆寫位于福建、浙江、江西與廣東的軍用機場與其它軍事目标。

台灣苦心經營多年,兩栖登陸作戰遠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一旦發現大陸在沿海有大規模兵力集結的迹象,台灣空軍的F-16、幻影-2000以及IDF等戰機将攜帶“魚叉”反艦飛彈、“萬劍”遙攻武器系統,以及将來可能引進的AGM-158巡航飛彈等空對面武器,對我方港口、艦船、機場、通訊系統、指揮中樞、登陸艦船集結地以及後勤補給設施等主動發起進攻。

同時,台軍的水面艦艇,以及在台灣本島與金門、馬祖等外島的駐軍也會使用“魚叉”與“雄風”-Ⅱ/Ⅲ反艦飛彈,以及目前邊測試邊裝備的“雲峰”巡航飛彈對上述目标實施打擊。

台灣苦心經營多年,兩栖登陸作戰遠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根據島内媒體的說法,“雲峰”巡航飛彈是台灣為了能夠對大陸北部、中部實施威懾而設計的“戰略”武器之一,号稱可以突破大陸的防空系統,攻擊三峽大壩與首都北京。“雲峰”巡航飛彈的飛行速度在2.5到3馬赫之間,後期型号的射程可達到1500至2000公裡左右。

如果該飛彈批量裝備台軍的話,可能會對大陸東南沿海及内陸縱深造成一定威脅。

除了正常戰法外,台軍在“先制作戰”中,還計劃使用班、排規模的特攻分隊對我重要目标進行襲擾,如派出水下爆破大隊,潛泳至大陸海岸實施爆破、布雷,破壞我港口、碼頭和運載工具;啟用潛伏在大陸的特務,對大陸城市、交通樞紐進行破壞等。

台灣苦心經營多年,兩栖登陸作戰遠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第二階段“航渡攔截與泊地聯合攻擊”

這一階段的反登陸作戰由“航渡攔截”與“泊地攻擊”兩部分組成。

其中,“航渡攔截”作戰将以解放軍兩栖艦船為主要攻擊目标,也是台軍“擊敵于海上”的主要手段。

在“航渡攔截”作戰時,台軍将海峽中線以東、距本島30至50海裡的範圍視為重點攔截海域。當我兩栖艦船進行航渡時,台軍将組織海空力量實施遠端火力封鎖,陸軍則主要以大口徑火炮與岸艦飛彈對我船團進行攻擊。

台軍認為,這種海上集火攔截雖不能将對方登陸部隊“全殲于海上”,但可使其遭受重大損失,大大減輕了之後抗登陸作戰的壓力。

台灣苦心經營多年,兩栖登陸作戰遠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泊地攻擊”是指登陸船團在實施錨泊、換乘期間,守軍以海陸空立體化火力對其進行打擊,以期實作“毀敵于水際灘頭”。

台軍認為,從換乘水域至進入灘頭的這一階段,是登陸部隊戰鬥力最脆弱的時期,是以要趁此良機對其予以重創,堅決不讓登陸部隊上陸,并在灘岸上立足。

台軍在實施“航渡攔截”與“泊地攻擊”時呈現出陸海空三軍齊上陣的景象。其中,空軍的F-16、“幻影”、IDF等戰機将使用“魚叉”等反艦飛彈或其它精确制飛彈藥,甚至機炮對我方艦隻進行空中打擊。

台灣苦心經營多年,兩栖登陸作戰遠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海軍的“基德”級驅逐艦、“成功”級與“康定”級護衛艦、“光華6”号與“沱江”級/“塔江”級飛彈艇與“海鋒大隊”(台灣海軍岸基反艦飛彈部隊)以及海巡署的“安平”級飛彈艇也将使用“雄風”-Ⅱ/Ⅲ等反艦飛彈配合打擊我方航渡的登陸部隊。

與此同時,台灣陸軍也将使用各型火炮對我方艦船進行火力壓制,并由遠及近逐漸加大火力密度。

據悉,台軍目前已經購買了一批美國的M142“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以及與其配套的ATACMS陸軍戰術彈道飛彈。
台灣苦心經營多年,兩栖登陸作戰遠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台灣此次引進的ATACMS為單體彈頭型的M57彈,射程可達約300公裡,彈頭重500磅。

從性能上來看,“海馬斯”無論是射程還是可以可靠性都大大強于台灣自研的“雷霆-2000”。若将其部署至外島一帶,該火箭炮不僅能夠威脅到解放軍的登陸艦隻,甚至還可能對大陸縱深的解放軍軍事據點實施打擊。

台灣苦心經營多年,兩栖登陸作戰遠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第三階段“灘岸決戰”

“灘岸決戰”是台軍反登陸作戰中最為關鍵的一環。

為此,台軍已經在解放軍可能登陸的灘頭部署了大量防坦克拒馬、“龍牙”、軌條砦、三角錐、鐵絲網、鐵鹿砦、鋼刺猬、鐵籬笆、鐵釘樁、阻絕壕、阻絕牆、反空降三角叉和鋼筋混凝土消波塊等障礙物,以及水雷、地雷等爆炸物,甚至還别出心裁地征用當地漁民的漁網、箱網以及其他水産養殖設施封鎖相關水道與港灣,增加登陸部隊的登陸難度。

即使登陸部隊成功上岸,台軍種類繁多的永備工事也會是一道難以逾越的坎。

目前,台軍按照“工事地下化,駐地戰場化,戰場堡壘化”的要求基本形成了以坑道和地下工事為骨幹、鋼筋水泥地堡為主體的防禦工事體系。

台灣苦心經營多年,兩栖登陸作戰遠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這些防禦工事構造十分堅固,抗毀能力極強,大多都抗住至少1發105毫米榴彈的直接命中,有些甚至能抗住1發155毫米榴彈的直接命中。

在以往的台軍“漢光”演習中,我們經常能看到M60A3、M48H“勇虎”(CM11)等老舊坦克在水際灘頭對海上目标射擊的視訊。

或許是意識到這些“爺爺輩”的武器在大陸先進的坦克面前不堪一擊,台軍不僅啟動了自研的“雲豹”105mm機動火炮車項目,還着手購買了約100輛美制M1A2T主戰坦克用于強化在登陸場的反擊能力。

台灣苦心經營多年,兩栖登陸作戰遠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M1A2T主戰坦克其實就是M1A2主戰坦克的台灣定制版,總體性能與M1A2C(M1A2 SEP V3)相當,大體具備了與解放軍99A式主戰坦克一決雌雄的能力。

如果再結合AH-1W“超級眼鏡蛇”、AH-64E“阿帕奇”武裝直升機提供空中支援,台軍未來的灘岸火力将成為解放軍登陸作戰中最大的障礙之一。

台灣苦心經營多年,兩栖登陸作戰遠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第四階段“全力反擊”

在戰争史上,防守一方想要擷取勝利,隻是一味死守往往抗不了多久。台灣地域狹小,騰挪空間有限,是以,台軍在反登陸作戰中一定要适時展開反擊,才有機會化被動為主動。

台軍的反擊通常會選在解放軍登陸部隊第一梯隊突破其一線防禦陣地,向二線防禦陣地推進時進行。反擊的兵力主要為陸軍,海空軍予以支援與配合。

台軍的反擊行動分為局部反擊和戰略總反擊。在局部反擊中,台軍會在主要防禦方向上投入數個裝甲旅、步兵旅,形成局部兵力優勢,消滅我方登陸部隊主力,奪回機場、港口等軍事要地。

台灣苦心經營多年,兩栖登陸作戰遠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戰略總反擊則在局部反擊的基礎上,采用空地一體的戰法,以正面突擊與翼側突擊相結合的方式,直插我方登陸部隊的中部,阻擊後續登陸部隊跟進。

根據所謂《固安作戰計劃》披露,台軍的防衛理念已經從“防衛固守、重層吓阻”、“戰力防護、濱海決勝、灘岸殲敵”逐漸演變為“多元防禦、重層阻殲、守勢持久、重點突破”。由此可以看出台軍在反登陸作戰中已經有了固守待援,打“防守反擊”的意圖。

事實上,美軍在此前的台海作戰方案中,就有一套“甕中捉鼈”的方案,即先讓我軍數十萬人完成登陸,然後封鎖台灣海峽,聯手台軍對我軍實施圍殲。這一政策不可為不歹毒與陰損,一旦實施成功,将對我方士氣造成極為沉重的打擊。

台灣苦心經營多年,兩栖登陸作戰遠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以上就是台軍反登陸作戰所暢想的四個階段。這其中固然有一些不切實際,甚至是幻想的成分,但也有不少值得我們重視與警惕的地方。

我們應該看到,在我軍積極籌備攻台事宜的同時,台軍與反登陸作戰相關的研究與演訓也從來沒有停止。

雖然如今的台軍存在着各種短闆與軟肋,“草莓化”的程度也日益嚴重, 但說台軍是目前全世界最重視反登陸作戰的軍隊之一,應該并無多少争議,而在其每年一度的“漢光演習”中,聯合反登陸作戰也每每都是重頭戲。

在今年“漢光38号”演習中,台軍就針對性地演練了淡水河的“反突擊”科目。

台灣苦心經營多年,兩栖登陸作戰遠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在演習中,台軍在淡水河面快速部署由爆炸物組成的“阻絕鍊”,待解放軍的“歐洲野牛”級氣墊登陸艇突破海空截擊封鎖,沿河攻入台北市時,随即引爆爆炸物,将目标摧毀。

可以說近些年的“漢光演習”雖未完全擺脫“演戲”的色彩,但其實戰化色彩較以往明顯有了明顯的提升,台軍的反登陸、反空降作戰能力在反複捶打中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曆史上輕敵冒進,遭緻慘敗的戰例可謂比比皆是,昔日的金門戰役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是以,我軍隻有做到知己知彼,料敵從寬,方才可能以最小的代價收複寶島,實作國家的最終統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