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歐盟“松口”對俄能源制裁“石油供應危機”至暗時刻已過?

作者:王琦 785

随着歐盟放松對俄制裁,“石油供應危機”已經出現緩和迹象。

在能源危機困擾歐洲之際,歐盟成員國就對俄能源制裁調整達成了一緻,俄羅斯國家石油公司(Rosneft)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将能夠向第三方國家出口石油。

受消息刺激,國際油價再度受到打壓,上周已經連續第三周下跌,7月25日美國WTI原油期貨一度跌破94美元關口,布倫特原油期貨一度跌破97美元關口,随後小幅反彈,不過仍處于100美元關口下方。

除了歐盟放松對俄制裁,近期油價回落還受到多重因素影響。嘉盛集團資深分析師Joe Perry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上周歐洲央行11年來首次加息,将利率大幅上調50基點。市場擔心經濟增速放緩會影響終端需求;美國汽油需求也有所降溫;利比亞原油産量短期内可能會恢複至120萬桶/日,緩解供應緊張情況;全球煉油利潤下降也影響煉油廠原油采購意願。與此同時,供應中斷的擔憂緩解,挪威上遊勞工罷工取消,哈薩克斯坦裡海管道聯盟(CPC)輸油管線業務也恢複正常。

歐盟“松口”對俄能源制裁“石油供應危機”至暗時刻已過?

随着歐盟放松對俄制裁“,石油供應危機”已經出現緩和迹象。 人民視覺

歐盟放松對俄能源制裁

根據最新生效的制裁調整,歐盟公司可以購買俄羅斯海運原油,并将其出口到第三國,相關的付款将不會被禁止。

這也意味着,俄羅斯石油出口遇到的阻力會大大減少,石油供應緊張的局面将得到緩解,一度困擾全球的石油供應危機警報也暫時得以解除。

不過這并不意味着油市可以高枕無憂,美國醞釀的石油價格上限仍可能沖擊市場。

美國副财長阿德耶莫(Wally Adeyemo)将于7月26日至27日前往布魯塞爾參加歐盟委員會會議,将讨論“俄羅斯石油價格上限方案的設計和實施”。阿德耶莫表示,美國希望在12月之前就限制俄羅斯石油價格達成協定。

對此,俄羅斯央行行長納比烏琳娜強勢回應道:俄羅斯将停止向那些限價的國家出口石油,俄羅斯不會遵守這種限制,而是會将其石油轉售給那些沒有實施限價的國家。

俄羅斯總統普京也表示,七國集團限制從俄進口石油和對俄石油設定價格上限等提議,隻能導緻像天然氣領域一樣的結果,“油價将飙升”。

即使是美國國内也出現了反對聲音,美國智庫全球安全分析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Analysis of Global Security)聯席主任Gal Luft警告稱,拟議中的對俄羅斯石油設定價格上限是一個“荒謬的想法”,可能會對美國和其他G7國家産生适得其反的效果。一種可能發生的情況是,俄羅斯将限制産量,市場上原油短缺,歐洲人和美國人讨論将俄油價格限定在40美元/桶,而他們将得到的卻是140美元/桶的油價。

至暗時刻或已過去?

從油市的供給端來看,增産問題其實仍未得到解決。

本月美國總統拜登通路了沙特,最重要的目的之一便是推動沙特增加石油産量。盡管拜登表示對沙特未來幾周增産抱有信心,但并未能得到沙特方面任何具體的增産承諾。

歐佩克将在8月3日召開會議,決定是否提高目前的産量配額。但即使屆時歐佩克決定進一步增産,對油價的實際影響也料将有限。歐佩克已經計劃逐漸将産量提高至疫情前的水準,但事實證明,歐佩克就連目前的産量目标都達不到,更别說進一步增産了。

歐佩克各國的閑置産能普遍已經很低,大多數産油國都在以最大産能進行生産,即使是産油大戶沙特也落後于生産目标。根據歐佩克的官方資料,沙特6月份将日産量提高了15.9萬桶至1059萬桶,較其6月份目标低約70萬桶。

對于沙特未來的增産潛力,1300萬桶/日可能是天花闆。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表示,沙特有能力将國内原油産能提高至每天1300萬桶,但暫時沒有額外的能力将原油産量繼續提高。“沙特已宣布将其産能水準提高到每天1300萬桶,之後沙特将沒有任何額外的産能來增加産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1300萬桶/日的目标可能需要五年時間才能達成。今年5月,沙特能源部長曾表示,沙特有望在2026年底或2027年初将石油日産量增加至逾1300萬桶/日。

雖然供應端問題并未完全解決,但随着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原油供需沖突已經顯著緩解,近期油價徘徊在100美元關口附近。

Perry對記者表示,衰退擔憂仍籠罩市場。在上個CFTC報告周中,投機者将原油淨多頭減少1.9萬手至36.7萬手,創下2020年12月以來最低水準。淨多頭下降主要是因為投機者出于對衰退的擔憂而關閉多頭頭寸。

Perry預計,未來油價可能會維持較高波動率。美國總統拜登在通路沙特之後,雙方都沒有公布任何增産計劃。另一方面,對衰退和加息的擔憂可能會導緻市場情緒受到抑制。

不管怎樣,目前接近100美元的油價仍處于近些年來的相對高位。整體來看,未來油市或持續高位震蕩,雖有回調空間,但不太可能出現暴跌,低油價時代很難重制。

投資不足将繼續成為支撐油價的重要因素。中銀國際環球商品市場政策主管傅曉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2022年全球範圍内對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投資仍低于2019年疫情前的水準。全球的大趨勢是綠色轉型,是以在這一大背景下,油氣公司對上遊的投資其實沒有因為油價上漲而相應大幅增加。未來1-3年油氣價格可能都會受到投資不足的影響。

運輸也可能成為未來的一大問題。航運業貿易集團Bimco船運分析師主管Niels Rasmussen表示,今年前六個月全球僅簽訂了23艘油輪的建造合同,總載重量僅為160萬載重噸,比去年下半年還要少近一半。去年下半年建船合同合計為300萬噸,已經創下26年來最低紀錄。

從種種迹象來看,即使俄烏沖突和平解決,全球原油市場仍将飽受一系列供應問題困擾。這也意味着,經濟衰退擔憂可能會拖累油價回調,但全球很難重回疫情前的“低油價時代”。

更多内容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