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就賣了441架飛機:從2022英國範堡羅航展看歐美行業可持續性

作者:航空之家
就賣了441架飛機:從2022英國範堡羅航展看歐美行業可持續性

開幕前,歐美媒體就普遍預計,本屆範堡羅航展的主題是可持續性,而不是銷售和飛行表演,截止周末閉幕日,這個當今最紅火的話題仍然沒有引起應有的熱度,偌大的航展,居然不比福特與通用競相釋出新能源皮卡更熱鬧。

難堪的迹象更在于,範堡羅航展貴為西方影響力最大的兩大航展之一,甚至沒有引起本國媒體,比如說财經時報和泰晤士報的關注;在大西洋彼岸,波音訂單的好消息沒有在華爾街日報和行業雜志上獲得重要版面。

資本是春江之鴨,感覺靈敏,資本也是西方工程技術路線的主要推動者和裁判員。大西洋兩岸的資本巨頭對這場展示都沒有表示出足夠的熱情,這表明,當今歐美航空業已是一個存量市場,所謂可持續性,就是航空業怎麼樣活下去。

就賣了441架飛機:從2022英國範堡羅航展看歐美行業可持續性

從歐洲到亞洲,北半球居民體會到,今年酷暑來得更早,更熱。如果莅臨今年範堡羅航展,感覺是到了迪拜,而不是漢普郡。這讓每個人都意識到,應對氣候變化刻不容緩,特别是歐洲許多家庭還沒有制冷空調的經曆。

放眼全球運輸系統,航空業的碳排放不算舉足輕重,但是其他運輸行業全面轉向新能源,這就意味着,在可預計的未來,航空業必然成為“那個壞小子”,從各國政要到普通百姓,成為衆矢之的,猶如煤炭、鋼鐵甚至傳統汽車業,不再是人間美好的同義詞。

歐美航空業無法承受自己的幸福指數在消費者和從業者心中走低,範堡羅航展同樣認為,應該把重心放在自身的可持續性上。

就賣了441架飛機:從2022英國範堡羅航展看歐美行業可持續性

當然,不是說航空業給地球帶來何等惡劣的氣候後果,描寫成災難性簡直是危人聳聽;但是,目前技術路線不能繼續的認知,正在成為一種普遍共識。事實上,已經構成了越來越大的公衆壓迫。

前不久,美國當紅青年企業家,大明星凱莉·詹納與她離婚後作為男朋友的特拉維斯·斯科特讨論搭乘誰的私人飛機出門,最終,乘坐了自己的私人飛機,從範努斯到卡馬裡洛,一個大洛杉矶區的典型郊區之旅。

不料,這次尋常的出門資訊發到推特後,引起了衆多的暴怒,許多使用者批評她“完全無視地球”和“職業氣候罪犯”。據推算,詹納這一次私人航空旅行飛行了17分鐘,噴出二氧化碳高達1000公斤,為全球人均年總碳足迹的四分之一。如果詹納改乘電動汽車,這段路途隻花費她40分鐘,至于碳足迹,簡直不值得一提。詹納無法回應“為什麼這麼做”的質問,隻能承諾“下不為例。”

就賣了441架飛機:從2022英國範堡羅航展看歐美行業可持續性

雖然大衆對氣候危機的擔憂與日俱增,富人短途旅行還要使用豪華飛機屬于司空見慣。對歐美名人噴氣機賬戶的檢查顯示,絕大多數名人的私人飛行都出了奇的短暫,詹納最短一次飛行時間為9分鐘,拳擊手弗洛伊德·梅威瑟周末飛行時間為10分鐘。佛羅裡達大學的學生斯威尼專門跟蹤馬斯克的私人飛行,他釋出的資訊表明平均時長28分鐘。環保達人馬斯克為此聯系斯威尼,聲稱自己的這些短途飛行完全是出于工作目的,願意支付一定金錢,使得自己的行蹤不再被曝光。

在歐美航空出行業務中,私人飛行隻占4.5%,微不足道,航空業的大麻煩在于,越來越多的資本把碳足迹作為衡量投資的關鍵名額,比如說,國際金融界當下流行的三字金标準:環境、社會和治理(ESG)——不僅根據商業業績,還根據環境和社會以及治理情況評估。馬斯克成功地獲得融資,一個戰略抓手就是,他提出的每一項業務,都是主打E,氣候影響。歐美航空業若想讨論可持續性,必須至少檢查一下國際金融業制定的ESG架構吻合度。

就賣了441架飛機:從2022英國範堡羅航展看歐美行業可持續性

對應ESG三字标,歐美航空業的可持續性分為三條途徑。第一,繼續使用燃油動力,技術方向是提高燃燒效率,顯然,在這一條道路上,減少碳排放的任務過于艱巨。第二條路線相對激進,通過改變現有的燃料成分,細分為化學與生物兩條路徑,好處是維持現有航空技術體系和保障運作的供應鍊系統。

但是有兩大缺點:環境負擔和生态平衡。國際糧農組織警告說,為了擷取生物燃料而進行大規模種植,影響到現有生态,累及糧食和食物安全。歐美現役噴氣發動機的胃口實在是太大了,可耕作土壤不堪重負。

歐盟推進一條更為激進的路線,比如說,基于氫燃料電池,重新打造航空交通系統,推進自主駕駛等理念,首先重建城市間的航空旅行模式,EASA為此釋出了公衆咨詢書。即便脫離歐盟的英國,在本屆範堡羅航展也宣布了一條試驗路線,稱為Skyway,用于自主飛行。目前航路規劃265公裡,連接配接雷丁、牛津、劍橋、考文垂和拉格比,随着試驗進展,延伸至南安普敦,向東延伸至伊普斯維奇,為英國的這些高科技地區打造一條自主化全天候空運通道,提升英國的産學研效率。

就賣了441架飛機:從2022英國範堡羅航展看歐美行業可持續性

生命科學是當今歐美經濟中的一項新興産業。在歐美生命科學領域前10所大學中,英國就有4所,全部位于牛津、劍橋和倫敦“金三角”範圍内,事業蒸蒸日上。2021年,這些生命科學公司獲得國際資本45億英鎊注入;

作為對比,10年前資料為2.6億英鎊。英國生命科學在這個行業中還有一項核心資産——臨床試驗和藥物研究資料,這一優勢迎接了疫情挑戰,現有資料表明,牛津-阿斯利康疫苗比其他配方更成功地挽救了人類生命。這一龐大資料庫還支撐着另一新興優勢——英國的康複技術。現在,影響他們繼續吸金的困難隻是場地和設施捉襟見肘。為此,英國政府釋出“牛津-劍橋帶”快捷交通計劃,起初的意圖是通過鐵路,這涉及大量基建,阻力空前。Skyway項目旨在建立一條自主化運作的空中紐帶,不影響沿途地面現狀,由此減少糾紛和麻煩。

就賣了441架飛機:從2022英國範堡羅航展看歐美行業可持續性

如果歐洲設想的這些航空新模式,尤其是基于自主化運作的新模式,可以分擔甚至承擔起現有的中短程航空出行需求,應對航空業碳排放可以出現另一種解決方案。在這一願景下,傳統航空主要完成中遠端運輸,看起來在歐盟範圍内萎縮為一個利基市場,小的好處在于容易打理,由此推行另一個概念,碳中和——碳排放名額作為交易手段,誰投資技術,誰就更容易受益。

進步提升航空效率,還能推動産業轉型換代。EASA制定了“清潔天空”項目,作為歐盟“歐洲地平線”主計劃的組成部分,初步投資41億歐元,細分成14大項,包括從飛機到能源的各大專業領域。可以把這個新興行業想象為航空清潔工,負責清除碳足迹,回收排放的碳物質,包括飛行運作和工業制造。

所有這些設想都在努力,有希望,更有難度。無論在傳統技術路線上繼續艱難地小步前行,還是大刀闊斧,披荊斬棘,另辟蹊徑,歐美航空業必須努力回應社會關注,在自己沒有搞清楚的時候,本屆航展主辦方取消公衆日,還是相當明智的。

就賣了441架飛機:從2022英國範堡羅航展看歐美行業可持續性

範堡羅航展逢雙年舉辦。上一次是2018年,2020年因疫情取消。在今年航展上,新飛機訂單441架;作為對比,2018年為1500架。如果把這個巨大反差解讀為暫時影響,那就有些盲目和自大了。疫情按下的不是暫停鍵,而是轉型鍵。範堡羅航展主辦方把本周末設為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日,也應該看到了這一點:如此多的難題,意味着如此多的機會。

由此,範堡羅航展後,下一周安排的各場專題活動裡,可以期望一些深度讨論。比如說,可持續性不應該預設成保持,持續性并不是唯一性,相反,應該是多樣性。對于歐美航空業來說,“回到從前”已是不可能的任務;更重要的是,已是不必要的使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