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立法選舉失利之後,馬克龍能否在第二任期順利施政

作者:澎湃新聞

張钰韬

6月19日晚,法國立法選舉第二輪投票結束後不久,新上任的總理伊麗莎白·博爾内(Elisabeth Borne)便就選舉結果召開記者會。她在記者會上表示,“這是一個不曾被預計過的結果……在第五共和國的曆史上,國民議會從未出現過這樣的局面”。她提醒道,這樣的局面将會對“我們的國家産生新的危險”。盡管當時最終結果尚未公布,但僅僅隻是根據初步估計以及出口民調資料就可以确定,支援總統馬克龍的選舉聯盟“在一起!(Ensemble!)”将不會擁有議會絕對多數席位。這樣的情況,盡管不是在法國第一次出現,但在第五共和國的曆史上依舊非常罕見。

立法選舉失利之後,馬克龍能否在第二任期順利施政

根據最終的結果,馬克龍以及其支援者組成的選舉聯盟“在一起(Ensemble !)”隻獲得了250個席位,距離議會的絕對多數席位(289席位)仍有将近40個席位的差距。而他的主要競争對手,無論是與他在總統大選第二輪中競争總統寶座的極右黨派“國民集合(Rassemblement national)”上司人瑪麗蓮·勒龐(Marine Le Pen),還是在總統大選尚未結束前就将自己的目光轉向立法選舉的極左黨派“不屈法國(La France insoumise)”上司人讓-呂克·梅郎雄(Jean-Luc Mélenchon),他們兩人也未能從這樣的情況中完全獲利。前者上司的極右黨派在議會中僅擁有89席,而後者盡管團結了幾乎所有的法國左翼政黨,但也隻獲得了133個席位。總之,通過這次投票法國人選出了一個任何黨派都無法單獨說了算的國民議會。

之是以說這樣的情況構成某種程度上的“危機”,是因為即使對于經曆過三次“左右共治”(法語為“cohabitation”,即議會多數派與總統分屬兩個不同的黨派,曆史上法國共有三次,分别在密特朗總統時期1986-1988,1993-1995以及希拉克總統時期1997-2002)的法蘭西第五共和國來說,在議會中缺少明确多數派的情況仍然非常罕見。這也能夠在某種程度上解釋總理博爾内的擔心:她可以參考的經驗少之又少;加之議會中沒有任何一個黨派擁有絕對多數,通過各項法案的過程将會變得無比困難。畢竟即使是在“共治”時期,議會中單一黨派仍然能夠擁有絕對多數。

不管是“左右共治”也好,還是目前情況下國民議會中缺少絕對多數派的情況,這些局面之是以會引起政客的擔憂,主要是因為這兩種情況都對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憲法所設計的執政邏輯構成了挑戰。

從第五共和國說起

作為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創始人夏爾·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s)在經曆了第三和第四共和國兩個議會制政體後,深知議會制政體容易造成不穩定性。這樣的缺點讓法國在二戰爆發之初便陷入群龍無首的境地,以至于當時号稱擁有歐洲大陸第一陸軍的法國,在德國正式入侵後便很快投降;而即使是在戰後的和平時期中,在第四共和國治下,由于黨派之間的互相扯皮與推诿,也導緻了效率低下,政局不穩。随着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運動愈發高漲,以及政府中間殖民派與去殖民派的沖突日益加重,1958年的軍事政變危機成了推倒議會制第四共和國的最後一根稻草。

是以,戴高樂在接受委托制定第五共和國憲法時,就确定了要加強總統及其上司的政府行政權力的目标。而盡管在第五共和國體制下的議會仍然具有發起政府不信任案的權力,但是由于議會多數黨往往與總統黨派歸屬相同,但在缺乏足夠票數的情況下,不信任案難以通過。是以無形中,第五共和國憲法将不信任投票這一在立法權與行政權博弈過程中威力最大的武器“雪藏”了起來。

立法選舉失利之後,馬克龍能否在第二任期順利施政

戴高樂

當然,這也并不意味着戴高樂利用自己可以設計新憲法的機會為自己開展獨裁者生涯開辟了道路,畢竟第五共和國的政體在名義上仍是一個半總統制政體。在第五共和國成立之初,總統任期為七年,而國民議會議員的任期則為五年。這一任期長度的差距,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看做是對總統及其上司的政府信任測驗:如果人民對總統的施政不滿意,則可以在總統任期結束前的下一次立法選舉中利用選票表達自己的不滿。

盡管戴高樂這種通過設定“中期投票”來檢驗民意的設想并未通過任何的憲法規定得以明确,但戴高樂本人在執政期間始終遵循這一邏輯,他還反複利用公投作為測驗民意的手段。通過公投,戴高樂不僅讓普通公民直接參與到政治決策中,同時也将公投作為與群眾建立直接溝通的方式,進一步鞏固了支援。1962年,戴高樂利用公投繞過議會,将憲法中規定的總統産生方式确立為全民普選。

隻不過對于這位第五共和國的開國總統來說,成也公投,敗也公投。在1968年的“五月風暴”後,由于他提出的改革方案在公投中未被通過,他認為法國人不再認可自己,便主動辭去總統一職,徹底離開法國政壇回歸田園生活。隻不過他的後繼者不再遵循這一邏輯。

權力中心回歸總統

于1981年上任的左派社會黨總統弗朗索瓦·密特朗(François Mitterrand)在上任五年之後的立法選舉中未能獲得議會多數派。而盡管如此他并未選擇辭職,反而選擇了任命出身右派“保衛共和聯盟 (Rassemblement pour la République)”的政治人物雅克·希拉克(Jacques Chirac)擔任總理,避免了辭職結局的同時,也開啟了第五共和國曆史上第一段左右共治。在選舉結果出爐後,密特朗表示自己将按照憲法的規定執政,并利用“憲法,隻有憲法,憲法全部”這一政治口号,表明自己對憲法的支援。

在這段時期中,議會成了實際上的政治中心。總統面對議會多數派,以及由多數派支援的政府處于相對弱勢地位。盡管總統可以利用自己的權力拒絕簽署部分政府提出的法令,但是最終政府仍舊可以通過正常的立法程式經由議會投票施政。之後這種“左右共治”的情況又出現了兩次,直到2002年,法國再次修改憲法。

來到新世紀,經曆了3次左右共治後的法國政界終于形成共識,決心擺脫這種情況,避免共治再次出現。于是在2002年,法國再次修改憲法,将法國總統的任期縮短調整為5年,同時将國民議會議員選舉,也就是立法選舉的時間調整到總統選舉之後。此次憲法改革一方面通過縮短總統任期,将國民議會議員和總統任期統一,保證了總統選舉與立法選舉保持一緻的節奏;而在時間上的安排則是希望在總統大選中勝選的總統,能盡可能地享受總統選舉的熱度,一鼓作氣赢得議會多數。受益于這次的修憲,從2002年到2022年的這20年間,總統都可以享受到自己黨派在議會中的支援,順利施政。當然,這一情況的後果是,總統無疑成為了權力的中心,議會逐漸邊緣化。

左右夾擊

隻不過這種行政權一邊獨大的情況并未能持續下去。回顧此次的立法選舉有如下幾個原因導緻了馬克龍及其黨派的失利。

首先,馬克龍在此次的立法選舉中面臨強力的左右夾擊。梅郎雄盡管在總統選舉第一輪中以第三名的成績抱憾提前出局,但在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前他就在電視中高調宣布希望可以結束左派分裂的局面,團結各左派政治力量,以争取在立法選舉中取得突破。這一号召赢得了包括社會黨(Parti socialiste)、歐洲-環保綠黨(Europe-Écologie Les Verts)、法國共産黨(Parti socialiste français)在内的左翼政治力量的響應。在新成立的選舉聯盟“新生态社會人民聯盟”(Nouvelle union populaire écologique et sociale, Nupes)中,梅郎雄又利用自己在總統大選中的得票率相比較于其他政黨候選人的優勢,順理成章的讓自己成為聯盟的上司,同時讓自己的競選綱領中的大部分措施成為聯盟的共同綱領。

在總統選舉第二輪中面對極右候選人勒龐的威脅而不得不左傾的馬克龍,面對來勢洶洶的左派顯然沒有更多的活動空間。更不要說勒龐政黨的候選人此次也同時在不少選區有着較為明顯的優勢。面臨着左右夾擊的馬克龍操作空間有限。

此外,這次投票也帶明顯的反馬克龍特征。如果說在總統大選第二輪中,馬克龍仍可以利用“共和陣線(Front républicain)”抵制極右勢力上台來動員選民,到了立法選舉,對馬克龍在第一任期内“朱皮特式總統”專制、獨斷風格的不滿轉變成了流向左派選舉聯盟以及極右“國民集合”的選票。換句話說,對于一部分選民來說,如果說在總統選舉第二輪中的投票邏輯是一票不給勒龐,在立法選舉中則是不投票給馬克龍的黨派。畢竟,如果其他黨派在議會中勢力足夠強大,肯定會對馬克龍施政造成明顯的阻力。

立法選舉失利之後,馬克龍能否在第二任期順利施政

當地時間2022年4月24日,法國巴黎,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巴黎戰神廣場廣場(Champ de Mars)發表勝利演講,支援者在現場積極響應。

最後,這次失利與馬克龍本人的競選政策選擇也脫不開關系。馬克龍在立法選舉中希望可以複制之前總統大選中的選舉政策,以不競選來競選。連任成功後,他并沒有主動為自己的黨派競選出力,反而借助自己總統的身份繼續在國際場合抛頭露面。僅僅是在第二輪選舉前一周,他才在自己專機的停機坪上發表簡短的講話呼籲法國人民賦予他“明确的議會多數派”。這樣的态度再一次強化了他不近人情的總統的形象。而他在第二輪選舉前夕前往基輔與烏克蘭總統會談的舉動,也未能給他的黨派在選舉中加分。

更雪上加霜的是自從勝選以來博爾内政府出現了不少绯聞。不管是在接待歐冠杯決賽時由于現場準備不足和指揮不當導緻比賽延遲開賽以及不少英國球迷最終無法進入賽場觀賽,還是殘障人士事務部部長達米安·阿巴德(Damien Abad)被多名婦女指控性侵,這些事故都在無形中進一步透支馬克龍的支援率。

前途未蔔

這一切都導緻了目前議會中沒有明确多數派存在的情況。而對于主要負責施政的總理博爾内,缺少了多數派的支援,一切都隻會更加不容易。她為數不多能夠參考的經驗之一就是在1988到1993年期間的施政經驗。盡管對于她來講,有經驗可循,但相比較于那時候的情況,她的面臨的限制将會更多。

1986年剛剛連任總統成功的密特朗為了擺脫由右派控制的議會,決定于當年提前解散議會。但左派選民出于對密特朗主張的向中間派靠近的政策的反對,以及任命中左派總理米歇爾·羅卡(Michel Rocard)的反對,并未能一邊倒向社會黨。在結果上,社會黨以及與其聯盟的黨派隻獲得577個席位中的275席,盡管這次社會黨避免了多數派落入右派手中,但仍然面臨掣肘的命運。

而作為政府制衡議會的重要手段之一,政府可以押上自己的信用強行通過部分法案。在這一階段,于1988到1991年期間任總理的米歇爾·羅卡在三年期間共使用了28次這樣的手段強行通過法案,保證了其政府的改革意願可以通過。

但時過境遷,2008年在薩科齊總統時期的修憲對這一強行通過法案的方式施加了更多的限制。修憲之後,政府除了年度預算草案以及社會保險體系的年度預算草案外,隻能使用一次。而對希望可以盡快推進退休改革、提升失業保險金申領标準等等頗具争議性改革的馬克龍而言,這一限制将會對他的改革程序産生極大影響。如此諸多不利的條件下,組建一個穩固的政府班子,對正式開啟的五年任期顯得極為重要。

“行動政府”

組建一個“行動政府”,正是總理針對立法選舉後諸多不利條件提出的口号和方針。立法選舉後重新組建政府,既是在共和國政體下的曆史傳統,同時也是出于尊重立法選舉展示出的民意。但對于馬克龍來講,這次政府重組也有着重整團隊、為自己的任期順利展開尋找突破口的考量。

此次政府重組也有着現實的必要。在立法選舉中代表馬克龍黨派參選的三位部長:衛生與預防部長布麗姬特·布爾吉尼翁(Brigitte Bourguignon)、生态轉換與區域團結部長阿梅麗·德蒙夏蘭(Amélie de Montchalin)和海洋事務國務秘書朱斯汀·貝南(Justine Benin)由于未能在各自的選區中戰勝對手赢得選舉,将會離開政府。此外,受到性侵指控的殘障人士事務部部長達米安·阿巴德盡管并未被法院正式定罪,但在總理博爾内的一再堅持下,也将會被從政府中剝離,以避免影響群眾對政府的信任。此外,原海外部長亞埃爾·波昂–皮菲(Yaël Braun-Pivet)獲選國民議會議長後留下的空缺也需要進一步補充。

此次重組也有着明顯的政治考量。由于馬克龍在之前的電視講話中明确表示,自己不會吸收反對派成員組建聯合政府,是以,此次政府重組中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在于通過新的任命來進一步團結盟友,盡可能穩固地維護議會中的相對多數派的團結。馬克龍在人選上還盡可能照顧到了自己的兩位重要盟友弗朗索瓦·貝魯(François Bayrou)以及前任總理愛德華·菲利普(Eduard Phillipe)。二人分别上司的黨派“前景黨”以及“民主運動”是目前議會中馬克龍多數派的重要組成部分。前者有四位心腹進入政府,後者的兩位親信也成為了閣員。

立法選舉失利之後,馬克龍能否在第二任期順利施政

當地時間2022年7月4日,馬克龍新政府内閣成員合影。

在此次任命中,馬克龍一方面再一次展現了右傾的特征,任命了不少出身于右派共和黨的部長,而出身右派且一直專心輔佐馬克龍的經濟部部長布魯諾·勒梅爾(Bruno Le Maire)以及内政部部長傑達兒·達曼南(Gérald Darmanin)兩位部長,通過重組以及職權調整獲得了更加重要的權力,他們的影響力更是可以觸及總理。

施政重點

參考馬克龍在法國國慶日慶典之後接受媒體采訪中的表述,他在新任期中的施政重點與第一任期有較強的延續性。這不僅表現在他将繼續推動原本在第一任期内就承諾的改革,尤其是以延遲退休年齡為主要措施的養老體系改革、進一步降低法國社會的失業率以達到全面就業,以及進一步通過減輕企業以及個人的稅負來刺激經濟。與此同時,針對第一任期中浮現的問題,他也承諾将會進一步做出回應,尤其是在任期末尾,随着俄烏沖突爆發而帶來的通貨膨脹以及能源、糧食危機,還有在連任競選階段為了吸引左派選民而承諾的加速 “生态轉型”步伐。為了完成以上的目标,務必涉及到國家層面的進一步政策支援引導,而這也就解釋了在新的政府成員稱謂中展現出的“計劃”以及“主權”這兩個方向。

在部長稱謂上,作為經濟部長的勒梅爾将不僅負責以往這一部門下轄的經濟與财政方面,更将經濟主權和數字主權納入管轄範圍。在經曆了新冠疫情全球流行以及俄烏戰争後,無論是法國無法自主生産口罩,還是由于疫情攪亂的供應鍊而帶來的弊端,這些都讓馬克龍有意願将經濟主權提升到更加重要的地位。在數字經濟方面,除了随着數字經濟進一步發展以及中美數字巨頭膨脹而出現的數字主權問題,對馬克龍這樣一位對新興科技和經濟模式極其重視的總統來說,也是毫無疑問的優先事項之一。而俄烏沖突引發的能源以及糧食危機,則為他将糧食以及能源主權置于更高的優先級提供了論據,還為此專門任命内閣成員分别負責糧食和能源主權問題。

在“計劃”上最明顯的展現就是總理職務的全稱。根據公布政府組成的公告中的說法,博爾内的職位全稱為“總理,直接主管生态與能源規劃”。這也就意味着,作為政府首腦的博爾内,她不僅要負責政府事務的統籌,更要直接負責有關生态以及能源轉型的規劃。 另外一個職位,勞動部部長,全稱也變為了“勞動、充分就業和融入事務部部長”。充分就業作為政府追求的一個目标納入部長的管轄範圍,足見馬克龍對其的重視 。

尾聲

可以肯定的是,馬克龍不再能夠利用議會的絕對多數來肆意通過各項他認為應該進行的改革。面對這個通過兩輪多數選舉制選舉出來的比例制代表議會,馬克龍需要做的不僅僅是保持鬥志,更需要廣泛聽取議會中其他黨派的意見,在協商中取得最大公約數。畢竟,從法國的鄰國來看,無論是德國還是意大利,議會中多個黨派聯合執政的情況并不少見。對馬克龍這個素來“朱庇特”式的總統來說,考驗他政治經驗的時刻才剛剛到來。

責任編輯:朱凡

校對:徐亦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