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寅:飒到連撒貝甯都不自信的女人

作者:知了人物紀
宋寅:飒到連撒貝甯都不自信的女人

在飛行訓練模拟艙内,一名年輕的女飛行員被鎖在籠子裡,直接被扔進水中,幾秒之内,在經曆水浪淹沒的同時,還要保持冷靜。

任誰也沒想到,如此魔鬼訓練下,就是為了成就國内第一代女搜救機長。

2020年年末,一部講述執行驚險海上救援任務的電影《緊急救援》,在全國各大影院上映。該片講述了中國救撈人員直面天災人禍,一次次完成海上艱難救援的故事。

場面險象環生,看得很多觀衆都把心提到嗓子眼,内心默默祈求機組人員和遇險人員的安全,暗暗敬佩救援人員的無畏和勇敢。

然而,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這部影片取材自真實救援事件,而片中女主角的原型,就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宋寅。

01

1986年,宋寅出生于上海,小時候,父母工作忙,陪伴小宋寅的,是她最喜歡的卡通片《舒克和貝塔》,也就是那個時候,飛上藍天,邁開大海,變成了小姑娘心中萌芽的夢想。

宋寅:飒到連撒貝甯都不自信的女人

2007年,宋寅從上海海事大學大學畢業,剛好飛行隊去學校選拔飛行員,沒想到,原本抱着試一試的心态報名了,卻一路過關斬将,成為交通部救助飛行隊首批女飛行員。

早在2001年,在上海的浦東,交通運輸部成立了大陸第一支,從事海上搜救空中救援的東海第一飛行隊,簡稱“東一飛”。

很多人不知道這種隊伍的設立是幹什麼的。簡單來說,大陸東部海區約77萬平方公裡的海域都歸東一飛負責。

遇難或遇險的船舶、固定設施的人員搜尋救助,還有大陸航天發射海事巡航執法、海上應急保障都由東一飛救助或執行,如果遇上其他國家重大的活動,東一飛還要負責本國的安全保障任務。

然而,女飛行員的光環還沒捂熱,等待宋寅的,是她從沒想到的嚴酷篩選。

按照要求,宋寅和2位女隊友,6位男隊友,一起奔赴以嚴苛著名的澳洲阿德萊德飛行學院,學習飛行技術。

很多年後,宋寅回憶在澳洲學習的那段經曆,還心有餘悸,在那15個月裡,與其說是飛行學習,不如說是魔鬼訓練。

在魔鬼營,宋寅和隊友們遇到的第一個關卡,就是語言關。

因為是全英文教學,為了盡快适應節奏,宋寅給自己制定了嚴格的學習計劃表,每天早上8點開始學習,一直到淩晨3點,15個月下來,看過的書摞起來,比自己身高還要高。 如果說,學習語言的難度很大,那麼,後面的實操練習,才是真正的反人性。 飛行訓練時,宋寅和隊友們遇到的第二個關卡是:腦子和手永遠合不上節拍。

宋寅:飒到連撒貝甯都不自信的女人

為了鍛煉好協調性,不上課的時候,宋寅都會在模拟室内,拼命地練習操作,一遍、二遍…數不清練習了多少遍,直到操作變成肌肉記憶。

基本操作過關後,最“變态”的訓練是在模拟練習艙内,進行的體能訓練。

練習艙裡灌滿水,而宋寅和隊友們則會被裝進鐵籠子,然後再投進水裡,當水浪淹沒身體的那一刻,巨大的水壓壓迫大腦,宋寅覺得自己與死神居然可以這麼近,而訓練要求是:即使瀕臨死亡,必須要保持鎮靜。 除此之外,訓練的科目還有很多種,想成為救護飛行員,必須通過14項嚴格的考試。

這裡面的每一件事都需要絕對的毅力,如果挺不過去,就隻能離開,其中一位女隊友就沒能幸免。

終于,宋寅不負衆望,通過了終極考試,成為了中國第一代女救助直升機飛行員。

02

驕傲的同時,宋寅必須面對的是: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搜救飛行員,比想象中困難得多。

2010年11月,宋寅迎來了第一次救援任務。

一名漁民在海上作業時,不小心導緻小腿骨折,無法讓漁船和同伴返航。

此時,擔任值班副駕的宋寅接到任務後,立馬和小組人員趕往現場。

剛到現場,宋寅發現,很多狀況和平時訓練的不一樣,平時訓練時,甲闆比較穩定,而且沒什麼障礙物。

宋寅:飒到連撒貝甯都不自信的女人

而救援現場則截然相反,不僅海上氣候多變,而且漁船也在風浪中搖擺不定,随時都有被掀翻的可能性。

直升機要在空中停留得非常平穩,哪怕一點點的移動,就有可能讓下方的救生員撞到障礙物,造成生命危險。

然而,在機艙内的宋寅,是看不到外面窗子的具體情況如何,完全隻能靠絞車手的密碼,還有自己的經驗,來保持直升機的穩定和平衡。

在多數人眼中,穿着一身帥氣制服,開着直升機負責海上救援的宋寅,簡直酷極了。

可光鮮亮麗的背後,卻有着不為人知的辛苦和使命。

365天全年執勤,24小時随時待命,這就是宋寅的工作狀态。

救援直升機裡沒有空調,冬冷夏熱,尤其是夏天,機艙裡經常達到40度的高溫,出去救援一趟,衣服可以拎出水來。

宋寅:飒到連撒貝甯都不自信的女人

這些身體的煎熬都不算什麼,最危險的還是救援現場,救援時,直升機懸停在船隻上方,一停就是半個小時以上。

但因為無法看到危險船隻的情況,飛行員隻能看經驗和絞車手(負責直升機吊遠)的指令來進行操作,這對飛行員來說,是極大的挑戰。

如果操作不當,飛機随時都有被拽入大海的可能。

資料調查顯示,在非航空載艦上使用直升機起降的飛行員,生命危險機率約為宇航員的5倍、噴氣式飛行轟炸機的10倍、民航飛行員的54倍。

一開始,宋寅的父母極度不同意女兒的選擇,但宋寅卻勸慰父母“我願意從事這份工作,這不僅僅是飛行,而是把生的希望送給别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

2014年底,宋寅正式成為了一名海上搜救機長,也是國内第一代女搜救機長。

03

在搶險和搜救的現場,救助隊員的身影是海上遇險者的一線生機,可遇難者的每一線生機,對宋寅而言,其實也是一次生死考驗。

2016年12月,接到救援電話,有一艘漁船船艙起火,由于當天風高浪急,其它船隻根本無法接近救援。

作為當天值班的機長,宋寅立即投入到救援任務中。

可是,在宋寅起飛沒多久,就接到了值班室傳來的消息,遇險者的位置與任務書上的坐标差了20多海裡,而直升機所攜帶的油量有限,這就意味着,現場作業的時間将大大縮短15分鐘。

宋寅:飒到連撒貝甯都不自信的女人

然而,讓所有人沒想到的是,搜救現場還有更糟糕的情況等着他們。

當第一架次飛機到達現場時,海上現象變得更加惡劣,因為失火,失去動力的遇險船舶像脫缰的野馬一樣,在黑沉沉的大海裡随風流動。

不僅如此,着火船隻的煙霧對飛機的發動機有影響,宋寅不得不選擇一個比以往更高的高度懸停。

強風使得調運中的救生員像秋千一般,越蕩越高,此時,救援隊所有隊員,眼睛都不敢眨,死死地盯着救生員,生怕他會撞上失火船隻上的障礙物。

随着救援難度再次增大,宋寅明白,所有人的生命,都掌握在自己的一念之間,判斷不精準,極有可能機毀人亡。

頂住壓力,宋寅竭力控制飛機,在飛機跟船舶相對穩定的一瞬間,将救生員平安放到了甲闆上,然後,以最快的速度接力,将10名船員全部救起。

在這次救援中,值得一提的是,最後一個離開失火船隻的,是宋寅隊伍中的救生員。

在備戰訓練時,宋寅曾經被問到過這樣一個問題,如果飛機已經到達最低的返航油量,剩下的最後一名遇險人員到底該不該救?

當時在課堂上,老師給出的答案是,作為機長,理應保持理性,為所有人員的有效救援作出返航決定。

宋寅:飒到連撒貝甯都不自信的女人

然而,真正到了實際救援工作中,看着随時被吞食的鮮活生命,宋寅才發現,自己還是忍不住要去尋求其他辦法,把人全部救上來,是她給自己下的死指令。

作為大陸第一代女搜救機長,宋寅長期紮根在一線,堅守東海海疆。從業14年來,她穿梭于雲海、救人于危難,累計飛行3276小時,和機組共執行救助任務298起,參與救援飛行1054小時,在驚濤駭浪中成功救助222名遇險人員。

每一次都是在生死線上徘徊。然而,不管有多危險,宋寅總是秉承着,把“生的希望送給别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救助精神。

作為一名搜救機長,除了救人,宋寅還要将飛機和機組成員安全地帶回機場,整個過程,除了要具備随時預判危險的冷靜頭腦,還要有頂住壓力的強大内心。

可即便如此,宋寅也從未後悔自己對職業的選擇,正如她自己所說:“如果讓我再選一次,我還是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04

能一直對一件事保持熱情很難,她卻能做到十年如一的守衛東海

職業的特殊性,加上顔值頗高,宋寅多次受到節目組的邀請。

2011年,宋寅參與央視五一特别節目錄制,掀開頭盔的的那一刹驚豔全場,連主持人小撒都不自信了。

她也是以走紅,獲封“史上最帥女飛行員”。

然而,作為搜救飛行員,她的薪水卻沒有民航飛行員那麼高,隻是普通公務員的薪資水準。

時常有人會疑惑,顔值和智慧爆表的宋寅,為什麼願意從事這麼危險且辛苦的職業?

宋寅總是堅定地回答:“對我來說,救助飛行沒有男女差别,隻有行與不行。作為女性,我也想有自己的血性。每一次危險發生時,我們能夠及時地出現,鬥狂風、戰巨浪,不辱使命,為人們帶來希望和幸福,我為能從事這份工作而自豪。”

我想起此前有人問過:

為什麼中國會創造震驚世界的奇迹?

或許問題的答案是,因為“永遠會有人在路上,作出無聲的妥協、犧牲、辛勞、隐忍”。

他們笨拙地、執着地堅守在一個鮮為人知的地方,用血肉之軀托起一代人的命運。

他們是大千世界裡的一粒煙火,卻點綴了這個世界的色彩。

他們曾經走在黑暗中,但走着走着就成了别人的光。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美好的背後,都是因為有像宋寅一樣的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

感謝宋寅,也感謝每一個像她一樣的平民英雄。

點個「轉發」,為這些努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的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