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苦吟詩人賈島與他的文學夢

作者:鏡鑒青年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苦吟詩人賈島與他的文學夢

唐詩仿佛一輪皎潔的月,懸挂在文學無垠的夜空中。沒了它,這方天地勢必要黯淡許多。

過路的人,都會擡頭仰望,期望沐浴它的一縷光華。然而人們仰望的,大多是李白的天才,杜甫的深刻,李商隐的蘊藉。很少人會想起賈島,這位唐詩世界的“邊緣人”。即便想起,大概也隻記得他一生苦心孤詣,仍及不上李杜百分之一的凄涼。

然而這位在文學世界左突右沖,一生追夢的創作者,的确值得我們停下來,看一眼。

一、推敲字句,苦吟詩人

《新唐書》記載,賈島幼時即在寺廟修行,法号“無本”,後來為了參加科舉考試還俗。賈島屢試不第,晚年遭遇貶谪,一生窮苦潦倒。

賈島為了得出滿意的詩句,幾乎到了瘋魔的程度,是以他被稱為“苦吟詩人”。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苦吟詩人賈島與他的文學夢

賈島最有名的苦吟故事是“推敲”的典故。《唐才子傳》《戒鑒錄》等文獻記載,賈島在空閑時間,騎着瘸驢去李凝的居所,想出“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兩句詩。随即,他覺得“推”字不夠恰當,于是改成“敲”字。一會又覺得這兩字各有韻味,實在想不出哪個更好,于是邊走邊想。賈島完全沉浸在詩句中,不小心沖撞了時任京兆尹的韓愈。

韓愈胸懷廣闊,沒有責怪賈島。他認真思考了一會,幫賈島确定“僧敲月下門”更好。這一舉動不僅創作出流傳千古的名句,而且讓“推敲”成為一段佳話,作為斟酌字句、反複琢磨的典故,被人熟知。

《唐才子傳》還記載,賈島剛及第時,居住在法乾寺。唐宣宗李忱微服私訪,拿起賈島的詩來看。賈島不認得李忱,一把将詩卷搶過來,還譏諷李忱穿着華麗,一看就是纨绔子弟,肯定不懂得欣賞詩歌。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苦吟詩人賈島與他的文學夢

正史記載,賈島死于會昌三年,那時李忱還沒有登基,是以這個故事難分真假。但是賈島對待詩歌的認真程度毋庸置疑,他曾經作詩自述,用三年時間得出兩句好詩,吟誦出來時激動得淚流滿面。

二、無路可走,末世哀歌

很多重要的詩人都具有代表性的意義:陶淵明代表着遠離世俗的隐逸精神,杜甫心懷着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李白代表着超然物外的灑脫不羁。

賈島的人生、創作方式、詩歌風格也很有代表性。

首先,賈島一生潦倒,雖然努力考試,卻沒能擷取功名利祿,文學世界是他最大的慰藉,是以他醉心其中,苦吟成性。賈島甚至讓作詩成了生活的全部,無力改變貧困的窘境。賈島的不幸并不是偶然,而是封建時代讀書人的普遍現象:能夠出将入相的隻是金字塔尖的少數,很多人苦讀一生,都沒能謀取一官半職。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苦吟詩人賈島與他的文學夢

追求不到世俗的成功,文學天賦又不夠出衆,許多讀書人就會把目光轉向賈島:賈島生活窮困,卻找到了自己的精神樂趣;他屢試不第,但性格冷峻,不肯屈服于特權。于是他們也學習賈島,退回到文字的天地,像大将一樣排兵布陣,找到最滿意的組合。

再者,賈島的詩反映了社會環境對作家的影響。以唐朝為例,初唐時期,唐朝剛剛建立,政策開放,國力強盛。在這樣的環境下,出現了登上幽州台仰天長嘯、遺世獨立的陳子昂,以及抱負遠大、恃才傲物的初唐四傑。

盛唐階段,大唐的強盛達到了頂點,長安更是當得起“世界之都”的美稱。此時,天才李白橫空出世,唱出了大唐的時代最強音。除了李白,還有王維、孟浩然、王昌齡等著名詩人。他們的創作技巧爐火純青,詩歌境界渾然天成,正是盛世的縮影。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苦吟詩人賈島與他的文學夢

賈島生活在大唐衰落期,窮苦困頓,他的眼界、活動範圍都受到了極大的限制。是以賈島的目光隻能更多地集中在個别字句的推敲上面。

這樣創作很容易讓詩局限在個人生活中,出現晦澀難懂、境界狹隘、有句無篇等問題。但是對于後世來說,這種方法卻很容易模仿——天賦和眼界都無法複制,反複推敲字句是最簡單的一條路。

宋朝初年的一些文人就把賈島、姚合的詩稱為“晚唐體”,然後努力模仿。某個朝代越是腐朽沒落,人們越受到禁锢,賈島這樣的詩人就越多。

參考資料:《唐才子傳》《新唐書》,聞一多《唐詩雜論》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書乃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