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好的活法:不在别人的世界裡東張西望,把精力專注于自身,找到自己的人生鏡子。
梭羅曾說:“我們每個人都有權利,活成獨一無二的自己。”
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都有适合自己的人生節奏,都有屬于自己的人生賽道,一味求同,一味攀比,隻會讓自己心力交瘁、迷失方向。
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不在别人的鏡子前逗留,這才是成年人最大的清醒。
1不要用别人的鏡子,衡量自己的生活
很在理的一句話:“隻有真正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不能盲目跟随别人的步伐。”
生活中,我們總是喜歡羨慕别人的風光無限。殊不知,你所羨慕的生活,未必是你想要的歸途。
看過一則寓言故事。
一隻烏鴉,遇到了一隻籠中的鹦鹉。
烏鴉非常羨慕鹦鹉,整天過着安逸的生活。餓了有人投喂,病了有人照顧,孤單了還有人陪伴。不像自己,風餐露宿,還要防禦敵人的侵入,過得提心吊膽。
而鹦鹉不以為然,他羨慕烏鴉的潇灑自由,不受拘束。
他們彼此向往對方的生活,于是提議交換生活。
烏鴉收獲了安逸,卻難讨主人的歡喜,最終抑郁而死;鹦鹉得到了自由,卻因長期圈養失去捕食能力,最後饑餓而死。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歸宿,強行改變,隻會讓自己無所适從,跌入深淵。
莫言曾說:“一人一活法。”
别人的花再驚豔,戴在你頭上未必好看;别人的生活再喧嚣熱鬧,一旦你去體驗未必駕馭得了。
唐朝時,李白和杜甫是出了名的一對好友。
李白才華橫溢,不拘小節,經常遊山玩水,廣交朋友。
杜甫不隻仰慕李白的才華,還十分羨慕他的無拘無束,狂放不羁的生活。
一次,杜甫在洛陽偶遇李白,并請求跟着李白一同尋仙訪道、廣遊四海,李白欣然應允。
一開始,杜甫對這種無憂無慮、飲酒賦詩的日子很新鮮,很有吸引力,但時間久了,杜甫有些厭倦,有些疲憊,人也變得焦躁不安。
雖說每天能飲酒賦詩,逍遙快活,可是虛度了光陰,讓他找不到人生的意義。
他意識到,這樣的生活根本不适合自己,便毅然辭别了李白,走入了長安城。
穿着别人的鞋子走路,難免會擱腳;複制别人的生活,結果讓自己一籌莫展。
很認同的一句話:“不能用别人的尺子,丈量自己的生活。”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賽道。不用别人的鏡子,衡量自己的生活,是成年人最大的清醒。
若跻身他人賽道,活在他人的鏡子裡,反而得不償願,換來一地雞毛。
隻有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笃定前行,才能在紛繁複雜的人世活出自己的精彩。
2在别人的鏡子裡看自己,隻會迷失方向
聽過一句話:“拿别人的地圖找自己的路,隻會丢掉自己的人生坐标。”
的确如此,如果用别人的标準來衡量自己的生活,隻會讓自己疲于奔命,最終萬劫不複。
電視劇《我在他鄉挺好的》的許言,是一個愛攀比、特虛榮的姑娘。
她畢業後,在大城市工作,薪資不高,卻總想着要把别人比下去,不能讓自己丢面子。
别人去旅遊,她也想着去;别人背名牌包包,她也想入一個。
有一次,母親打來電話,告訴她給自己買的包包被表姐背的LV比下去。
許言聽到後,心中很是不快,攀比之心油然而生,回到工作崗位時也心不在焉。
特别是想到母親被表姐比下去,心中的不平衡最終達到了極點。
為了能賺到更多錢以供消費,她貿然加入刷單群,最後不但錢被騙光,連男朋友也抛棄了她。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辛酸與苦楚,也有各自的幸福與美好。
而我們往往看到的是人前的風光,卻忽略了背後不為人知的艱辛與無奈。
是以,做好自己,不必羨慕,不必攀比,在自己的時區裡穩步前進,你終将迎來屬于你的綻放。
莫言成名後,一個教授問莫言:“你的成就和魯迅比如何?”
莫言思考片刻後,表示自己不如魯迅。
他喜愛魯迅的作品,驚歎魯迅的才華,卻沒有是以失去自己的方向。
後來,他在新作《晚熟的人》采訪中說:“一個人最為清醒的自覺,是知道自己的位置。”
他不仰望别人,也不看低自己,始終不慌不忙地走在自己的時區裡,迎來屬于自己的明天。
周國平說過:“幸福,不是活成别人那樣,而是能夠聽從自己内心的生活。”
人生這一路,最美的風景便是獨一無二的自己。
你的人生不是活在别人的影子裡,而是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生活。
你不必做玫瑰,樂意的話,可以做石縫裡的小草,空谷裡的幽蘭,做世上的千千萬萬。
雖無人問津,但安心自在,一切都是最好的模樣。
3把精力專注于自身,找到自己人生的鏡子
有人問作家王爾德:“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情是什麼?”
王爾德答道:“太多人活得不像自己。”
年輕時,我們曾被太多的東西牽絆,旁人的評價,人群的嘈雜、世俗的名利……這些無不是我們内心的負累。
後來才明白,人生最好的活法:不在别人的世界裡東張西望,把精力專注于自身,找到自己的人生鏡子。
1、不張嘴解釋别人的評判
作家米蘭·昆德拉說:“把自己交給他人去評判,是産生不安和懷疑的根源。”
人這一生,總有人對你說三道四,指手畫腳。
若放在心上,試圖去解釋,去糾正,隻會無功而返,徒增不必要的煩惱和折磨;唯有不糾結,不在意,任他們去評頭論足,才能活得輕松灑脫。
選擇好自己的路,不理會别人的流言蜚語,做最真實的自己。
2、不伸手迎接别人的情緒
《斷舍離》一書中寫道:“如果一個人總是激發你的焦躁情緒,而自己又無法改變時,也許離開,才是最好的選擇。”
人性的本能,總會在不經意間去接受别人的情緒,繼而同化在自己身上。
而每個人的能量都是有限的,若不懂屏蔽負面情緒,隻會讓自己的能量被無限吞噬,最終跌入萬丈深淵。
隻有懂得及時抽離,把時間和精力用在更重要的人和事上,人生之路才會越走越寬廣。
3、不踮腳仰望别人的風光
羅振宇說:“當我們羨慕别人有什麼的時候,往往是沒有意識到背後的代價。”
其實,所有的光鮮亮麗背後,都有異于常人的付出與努力。
世界上,沒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更沒有不勞而獲的回報,所有的饋贈都是在暗中标好了價格。
比較隻能與過去的自己進行,而他人永遠自有他人的高山。
不踮腳仰望别人的風光,那些你吃過的苦,流過的汗,最終成為你自我成就的必經之路。
4
《十年》中有句歌詞:“當我不再照别人的鏡子,才明白幸福是自己的感覺。”
他人的真實未必是你的追求,而當下的感覺才是自我最真切的感受。
若總是參照他人的生活,那麼不僅僅困在桎梏中,更是躲藏在隐晦的黑暗下無法直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