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養成這些“懶”習慣,常做這些“懶”動作,健康又快樂

作者:光明網

過了50歲的人,身體就好比是天上剛剛過了正午的太陽,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無論是身體器官,亦或是精神狀态,都很難和年輕時候相提并論。

自然,年輕人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早起,運動等,當然也不适合50歲以後的朋友,年過50 ,想要更加健康長壽,“散漫”一點,“懶”一點,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懶”點兒其實更有利長壽

這裡還請大家能夠認識清楚,“懶”一點兒,并不代表要完全地懶散下來,而是對日常的生活和養生,多一些貼切實際的包容。

我們就以最常見的運動舉例:

對于中老年人來說,如果盲目地追求運動效果,過量運動,反而會導緻膝蓋和骨骼受損,繼而對健康和長壽不利。

但如果在運動時能夠“懶一點”,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内積極運動,既能收獲運動帶來的諸多好處,也能避免對肌肉和骨骼造成損傷。

又或者從心态層面:

50歲以後,因為年齡增長,神經和大腦老化,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較差,如果情緒激動,很容易會損傷大腦和神經,增加精神疾病風險。

但在生活中,難免會遇到諸多的小事,如果勤于算計,或者樂于關注這些不必要的事情,負面情緒滋生,當然也不利于長壽。反之,如果能夠“懶一點”,懶得去關注這些事情,心境更加豁達,心理狀态更健康,對長壽自然也是有幫助的。

綜上所述,“懶一點”,并不是讓大家待在家裡,一動不動,完全懶散,而是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懂得給自己放松的機會,繼而降低自身不必要的負擔和累贅,更有利于長壽和健康。

養成這3種“懶習慣”,得以擁抱健康

1、“懶”得和别人置氣

50歲以後,因為年齡增長和生活方面的壓力,情緒難以控制,在與人交流時,可能會忍不住自己的怒火,出現生氣,憤怒的情緒。

憤怒的情緒出現,不僅會增加血液流動速度,導緻心髒跳動加快,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且所謂“怒傷肝”,經常生氣也會對肝髒造成傷害。是以,“懶”地和别人生氣,盡可能避免憤怒的情況産生,肝髒和血管更健康,疾病風險降低,自然對長壽也有所幫助。

2、“懶”得多吃

人的消化系統同樣有年齡,50歲以後,消化系統能力減弱,吃的太多不僅不能補充身體,還會導緻食物殘渣和代謝物質淤積,引發消化系統疾病。

是以50歲以後的朋友,千萬不要故意多吃,來維持身體營養供應,“懶”得多吃,适當“挑食”一點,有的時候也是幫助腸胃減輕負擔。但一切的一切,都還請在營養均衡的基礎上進行,攝入全面的營養,才能更有利于健康長壽。

3、“懶”得擺弄電子裝置

對于高年齡段的朋友來說,現代社會所帶來的電子裝置産物,大多很難接受。這個時候,不妨直接“偷懶”,“懶”得去擺弄電子裝置,既能避免不必要的輻射,同時也能夠保護眼睛,更有利于身體健康。多餘的空閑時間,和老友相聚,和朋友一起跳舞玩樂,既健康,也更加快樂。

總的來說,“懶”的目的,其實是為了健康,其實是一種長壽的生活态度,生活中稍微“懶”一點,養成“懶”的習慣,無論對于身體,還是對于心理,都能産生非常不錯的裨益。

日常搭配7個簡單動作,預防疾病

1、拍手

大家都知道,我們會用拍手表示歡迎、喜悅,拍手是一種至剛至陽的養生方法,其主要功能就是補氣。手穴共有39個,拍手可以震動陽氣,推動全身氣的運作。

長期堅持拍手,可促進氣血通暢,增加機體熱度,預防多種慢性病,對預防老年癡呆也很有效。

2、踮腳

踮腳尖的确是個不錯的有氧運動,它有益人的心髒、心血管健康,還能鍛煉小腿肌肉和腳踝,防止靜脈曲張,增強踝關節的穩定性。

最重要的是,它可以避免損傷膝蓋,這對很多膝關節不是很好的老年人來說,是個不錯的鍛煉方法。

八段錦中第八式,背後七颠百病消,就是運用了踮腳的方式來達到祛病延年的效果。

3、叩齒

叩齒可以使牙齒堅固,《修齒要旨》中說:“每晨醒時,叩齒三十六遍,可使人長壽。”腎主骨,“齒為骨之餘”,經常叩齒還有補腎的作用,叩齒還可活動面肌,加強面部血液循環,改善面膚的營養,起到保養皮膚,延緩衰老的作用。

4、握拳

握拳時,中指接觸處是勞宮穴,按壓此穴可以起到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有研究認為,手的握力越大越長壽,生命力越強,經常握拳,可以起到強肝、養肝的作用,握拳可以有效促進機體的運作,預防血液滞留帶來肌肉或是器官的壞死。經常握拳可以有效保護血管健康,增強血管壁的彈性,延緩衰老。

5、勾腳

勾腳與踮腳的動作類似,腳背上不僅縱向由腳外側到腳内側順序排列着膽、胃、肝、脾四條經絡均至足趾端。勾腳可以運動肝、膽、脾、胃等多條經絡,起到疏洩肝膽、調養脾胃的作用。

勾拉動作我們平時坐着、躺着都能做,簡簡單單就能疏通絡,是長壽不可少的一個方法。

6、搓耳朵

很多長壽的老人都喜歡搓耳,中醫認為,耳朵是全身經絡彙集之處,人體各個部位都與耳郭通過經絡形成密切的聯系。按摩耳郭就能打通全身經絡,活躍機體髒腑,特别是腎髒。

7、伸懶腰

伸懶腰能增加對心、肺的擠壓,增加全身的供氧,還有利于全身肌肉的收縮和呼吸的加深。大腦血流充足了,人自然感到清醒、舒适。

來源: 約見名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