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乾隆讓道士求雨,道士作法後果然下雨,乾隆:拉出去砍了吧

作者:古今觀人物

乾隆是大陸古代知名度很高的一位皇帝,他将“康乾盛世”推向巅峰,然而也正是他在位期間,清朝的國運開始走下坡路,這樣一位富有争議性的皇帝,自然是無數小說家着力描繪的對象。

乾隆讓道士求雨,道士作法後果然下雨,乾隆:拉出去砍了吧

除了朝廷大事之外,乾隆皇帝有一個重要的特點,他很喜歡民間的風土人情,一生中曾六度南巡,前往江南暫居。

然而乾隆畢竟是皇帝,京城裡還有許多國家大事等着他去處理,是以不能久居宮外,可乾隆皇帝又是一個“宅”不住的性格,要是讓他天天呆在紫禁城裡,他非瘋了不可。

怎麼辦呢?乾隆皇帝有他的妙招:“朕出不去,身邊的大臣卻可以訪查民間,向朕彙報嘛!”

乾隆五十六年的某天,有個叫李奕疇的人跑來找乾隆皇帝,一番虛禮過後,他道出來意:“皇上命微臣尋訪奇人異事,探聽民間趣聞,微臣幸不辱命,經過多方尋找,已經找到了一個人,隻是此人有些。”

乾隆讓道士求雨,道士作法後果然下雨,乾隆:拉出去砍了吧

說到這裡,李奕疇顯得有些吞吞吐吐,乾隆皇帝卻來了興緻:“有些什麼?愛卿但講無妨!”

對上皇帝期望的目光,李奕疇咬了咬牙,似是下定決心一般,片刻之後他才回話:“啟禀皇上,微臣尋訪到一位道士,這位道士頗有法術,隻是有一樣,他妖言惑衆,微臣實在不敢以他所言,污了皇上的耳目!”

那麼,這位道士到底說了什麼,讓李奕疇如此欲言又止呢?

一、名将的朋友

在這一年的陝西,一群人圍攏着一個道士。這位道士鶴發童顔,明明是個老人家,可看上去卻很年輕。

乾隆讓道士求雨,道士作法後果然下雨,乾隆:拉出去砍了吧

他自稱姓喬,行走江湖的時候被人尊稱一聲“喬道長”面對圍觀的百姓,喬道士語出驚人:“老夫在這世上已活了四百多年,真是想念忠靖公呐!”

“忠靖公”是清朝賜予明朝大将孫傳庭的谥号,圍觀百姓聽到這句話,不由得面面相觑。

有人問道:“老先生,您和忠靖公有什麼關系嗎?”

喬老道微微一笑,眼神裡有些許落寞神情一閃而過:“想當年,他生擒高迎祥的時候,是何等的威風?可悲,可歎呐!”

老道閉上眼睛,似乎陷入了痛苦的回憶之中。良久,老道才開口說話,講出了一段過往。

崇祯九年,黑水峪口,仙遊寺。

乾隆讓道士求雨,道士作法後果然下雨,乾隆:拉出去砍了吧

陝西巡撫孫傳庭在此等候已久,他等的人是明朝的心腹大患:綽号“闖王”的高迎祥。

明朝末年,天下大亂,朝廷一度由魏忠賢的閹黨把持,山海關外諸城大多已陷入滿清之手,為了征讨遼東,朝廷隻能在原本的苛捐雜稅之上,再征收“遼饷”使得本已生活困苦的百姓,日子更加艱難。

天災人禍疊加,明朝關内地區也到了崩潰的邊緣,大批農民起義,他們攻占城池,聲勢浩大,頗有埋葬明朝江山之勢。

“闖王”高迎祥無疑是這些農民軍中,勢力最為強大的一股,在孫傳庭之前,幾任官軍首腦都試圖将他擒住,然而都沒有成功。

乾隆讓道士求雨,道士作法後果然下雨,乾隆:拉出去砍了吧

今年,在官軍的多方圍剿下,高迎祥終于走投無路,他想率領農民軍經子午谷到西安去。

然而,高迎祥部隊的行蹤完全在孫傳庭的意料之中,他派人守住子午谷的出口黑水峪,專等高迎祥落網。

由于明軍以逸待勞,孫傳庭不廢吹灰之力,便将高迎祥擒獲,押送北京城問斬。

此時的孫傳庭不會意識到自己未來的命運。

高迎祥身死的消息沒能讓崇祯皇帝高興多久,很快,他又為滿清入關騷擾而大傷腦筋。

危急時刻,他想到了孫傳庭,于是皇帝急調他前往抗清前線。

乾隆讓道士求雨,道士作法後果然下雨,乾隆:拉出去砍了吧

當孫傳庭絞盡腦汁浴血奮戰的時候,崇祯皇帝卻因為聽信讒言而将他關入了大獄。

崇祯十五年,大明帝國已經處于風雨飄搖之中,崇祯手下實在沒人可用了,便将孫傳庭放了出來,重新授予兵權。

一年之後,孫傳庭戰死前線,而皇帝卻再一次聽信讒言,誤以為他還活着,沒有給予任何封賞。

一聲歎息若有還無,在衆人的唏噓聲中,老道終于講完了孫傳庭的一生,他搖搖頭說道:“忠靖公在時,常與老夫把酒言歡,縱論天下大事,他總是想着殺敵立功,不負皇上,老夫不止一次勸他,要懂得自保之道,可他就是不聽!哎。”

先前那問話的男子又問道:“那後來呢?”

乾隆讓道士求雨,道士作法後果然下雨,乾隆:拉出去砍了吧

老道重重地歎息一聲:“忠靖公故去之後,老夫于世事已是心灰意冷,其後不久闖逆(李自成)入都,明清鼎革,老夫便絕了入仕之念,隐居山林了,近日見民生疾苦,不忍平生所學沒有用武之地,便出來看看,略盡綿薄之力!”

他這一說,人群中又是一陣慌亂:天底下最不缺的便是窮人,就在這批圍觀的人裡,便有很多人生了病,卻沒錢請郎中。

“煩勞道長施以援手,給我看看病吧。”

有人站出來,請喬老道為他診治。

老道點點頭,示意患者坐在一旁,用手搭上他的腕子,不過片刻功夫,便說出了他的病症。

喬道士娓娓道來,聽得患者連連點頭,不時回頭望去,在人群中尋找自己的親人:“娘,道長真的有神通,他說的話與孩兒所患病症,竟是分毫不差!”

乾隆讓道士求雨,道士作法後果然下雨,乾隆:拉出去砍了吧

高興之餘,男子面露難色:“老神仙所說甚是,無奈小人家中貧困,隻恐付不起藥錢。。”

喬道長擺手笑道:“老夫周遊人世,已過了四百餘年,世人恐怕早已将老夫視為妖怪,我要金銀有何用處?你若存着善心,便在痊愈之後多在親朋好友之中講說一二,使世人知道,此處有一個喬道士,專為生民解困,老夫便心滿意足了。”

就這樣,衆人一傳十、十傳百,都知道陝西有個喬道士,後來,喬道士離開陝西,前往京城,又是應者雲集。

他在京城開了一間道觀,一面接收弟子,一面對人情世故發表自己的看法,沒過多久名聲便傳開了。

二、與皇帝的約定

喬道士在京城聲名鵲起,自然也吸引了乾隆近臣李奕疇的注意。

乾隆讓道士求雨,道士作法後果然下雨,乾隆:拉出去砍了吧

不過,李奕疇為官多年,早就練就了一雙慧眼,他想:“本官定當親自去看看方才妥當,不然,為皇上引薦一個江湖騙子,到朝堂上亂說一通,他自是難逃一死,就連本官也要深受牽連,實在是劃不來!”

于是,某次喬道士講演時,李奕疇便矗立在人群之中觀聽,待到講演完畢,衆人散去之時,他叫住了老道。

“道長且請留步”。

老道聽到這一句,便轉過身來:“大人有何貴事?”

李奕疇微微一笑:“大人自稱是忠靖公的朋友,不知可有此事?”

喬老道點了點頭:“這話老夫當然說過,不過老夫并非妄言,而是确有其事!”

李奕疇的臉一下子陰沉下來:“好個大膽的妖人,這世上豈有人活四百歲的道理?”

乾隆讓道士求雨,道士作法後果然下雨,乾隆:拉出去砍了吧

老道哈哈大笑:“大人若不信,自可對老夫考問一番,我所言若有半句虛話,大人将我綁到衙門裡問罪便是,我絕無二話!”

李奕疇将信将疑,問了他一些明末清初的事迹,喬老道對答如流,宛若親身經曆一般。

李奕疇打消了顧慮,這才有了他與乾隆的對話。

乾隆問明原委之後,也有了興趣:“什麼人能活四百歲?朕也想見上一見,愛卿明日便将他帶到殿上,朕自有法子驗他的法術是真是假!”

原來,這年京城正鬧旱災,無論乾隆皇帝這個“天子”怎麼求雨,上天就是不給面子,為此,乾隆皇帝大動肝火,将手底下的官員罵了個遍,近些日子他正為此事犯愁。

乾隆讓道士求雨,道士作法後果然下雨,乾隆:拉出去砍了吧

乾隆心裡的如意算盤是:等他來了之後,朕就讓他求雨,想來他不過是個騙子,求雨定然失敗,屆時朕名正言順地将他治罪,一來可以大漲皇威,二來可以讓京城的百姓好好看看,他們頂禮膜拜的神仙,到底是個什麼人物,豈不是一舉兩得嗎?

李奕疇來到道觀,告訴喬老道:“我已向萬歲爺引薦道長,皇上應允,明日要在金銮殿見道長一面,咨詢天下大事!”

喬老道一聽,擡眼望了望天:“忠靖公當年抗清,如今老夫卻要面對清廷皇帝,莫非這就是命數?”

說罷,他沉吟良久,似是猶豫不決。

李奕疇急了,如果喬老道不去,他要如何向乾隆交差?情急之下,他高聲喊道:“為了黎民百姓,請道長務必前往!”

“黎民百姓”四字敲擊在喬老道的心頭,使他精神一振,隻聽他喃喃自語道:“是了,忠靖公抗清,說到底也是為了保一方百姓平安,如今他已作古,老夫是該幫他完成心願!”

是以,這件事便定了下來。

第二天,乾隆皇帝一見喬道長,便笑呵呵地說道:“朕聽聞道長有神功,能解人苦厄,如今京城旱情難解,百姓翹首以待,期望天降甘霖,不知道長可有辦法?”

喬道士沉吟片刻,方才回複道:“此事說來簡單,隻須為我設一道壇,壇設好後,老夫登壇求雨,想來必有應驗之時”。

乾隆讓道士求雨,道士作法後果然下雨,乾隆:拉出去砍了吧

乾隆聽完這句話,心頭腹诽道:且依了你這妖人,到時雨下不來,看你有何話講!

于是乾隆吩咐左右:“就依道長所言,在京城設壇,請道長祈雨!”

皇帝一聲令下,旁人自是不敢怠慢,祈雨的道壇很快設好,在乾隆皇帝和一衆文武大臣,以及的注視下,喬道士登壇禱告。

隻見他雙目緊閉,口中念念有詞,片刻之後,他睜開眼睛,望着頭頂那片碧藍色的天空。

乾隆皇帝眉宇間隐隐有一絲得意神色,他故意問道:“道長,朕為你設壇,你卻不能為百姓謀福,這可是欺君的罪過。”

老道似乎胸有成竹,他笑着回道:“皇上不必着急,老夫與上天已經打好招呼了,明日正午過後,京城必定有雨”。

乾隆心中暗忖:便留你一日,到明日午時,若天上無雨,看你如何脫罪!

乾隆讓道士求雨,道士作法後果然下雨,乾隆:拉出去砍了吧

第二日午時剛過,原本晴空萬裡的北京城突然被陰雲籠罩,雲層之中劃過幾道閃電,一場瓢潑大雨如期而至!

皇帝左右的侍臣見此情景,紛紛向乾隆道喜:“恭喜皇上得神人相助,百姓必定感念皇上的恩德!”

乾隆卻怎麼也開心不起來,他喃喃自語道:“百姓是會感謝朕,還是那個姓喬的道士?”

大臣們面面相觑,這才明白自家萬歲爺的心思,他原本想借故殺死喬道士,不料現在卻是騎虎難下,是以頗為不悅!

大臣們不敢回話,殿中鴉雀無聲。

這一次的約定,乾隆皇帝輸得徹底,他輸得不僅是名聲,還有天下的人心!

三、衆說紛纭的結局

乾隆讓道士求雨,道士作法後果然下雨,乾隆:拉出去砍了吧

關于喬道士的結局,曆史上有三種說法,第一種說法認為,乾隆在輸掉賭局後,還是選擇對喬道士痛下殺手,然而行刑那一天,劊子手一刀下去,喬道士卻化作一縷青煙,消失的無影無蹤。

第二種說法認為,乾隆皇帝之後随便找了個理由,将他逐出京城,此後,誰也沒有再見過這位喬道長!

第三種說法就更離奇了,這種說法認為喬道士沒有死,也沒有被趕出京城,相反,他成為了李奕疇的座上賓。

嘉慶年間的某一天,喬道士突然和李奕疇說道:“依老夫看,和中堂的壽命,恐怕不得長久了!”

乾隆讓道士求雨,道士作法後果然下雨,乾隆:拉出去砍了吧

這話可把李奕疇吓了一跳:和珅可是太上皇身邊的紅人,當時人稱“二皇帝”處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喬道士竟然說他快死了,這話要是被人聽去告訴和珅,李奕疇可就要倒黴了!

然而嘉慶四年的年初,太上皇乾隆以八十九歲高齡辭世,不久之後,親政的嘉慶皇帝便将和珅革職問罪,賜死獄中。

令李奕疇驚奇的是,和珅自盡的日子,與喬道長所說的日子居然分毫不差。

乾隆讓道士求雨,道士作法後果然下雨,乾隆:拉出去砍了吧

經此一事,李奕疇将喬老道奉若神明,他請人為道長畫了一副像,而後便供奉在府中,子子孫孫一直供奉着。

無論以上哪種說法屬實,喬道士都是一個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