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乾隆让道士求雨,道士作法后果然下雨,乾隆:拉出去砍了吧

作者:古今观人物

乾隆是大陆古代知名度很高的一位皇帝,他将“康乾盛世”推向巅峰,然而也正是他在位期间,清朝的国运开始走下坡路,这样一位富有争议性的皇帝,自然是无数小说家着力描绘的对象。

乾隆让道士求雨,道士作法后果然下雨,乾隆:拉出去砍了吧

除了朝廷大事之外,乾隆皇帝有一个重要的特点,他很喜欢民间的风土人情,一生中曾六度南巡,前往江南暂居。

然而乾隆毕竟是皇帝,京城里还有许多国家大事等着他去处理,因此不能久居宫外,可乾隆皇帝又是一个“宅”不住的性格,要是让他天天呆在紫禁城里,他非疯了不可。

怎么办呢?乾隆皇帝有他的妙招:“朕出不去,身边的大臣却可以访查民间,向朕汇报嘛!”

乾隆五十六年的某天,有个叫李奕畴的人跑来找乾隆皇帝,一番虚礼过后,他道出来意:“皇上命微臣寻访奇人异事,探听民间趣闻,微臣幸不辱命,经过多方寻找,已经找到了一个人,只是此人有些。”

乾隆让道士求雨,道士作法后果然下雨,乾隆:拉出去砍了吧

说到这里,李奕畴显得有些吞吞吐吐,乾隆皇帝却来了兴致:“有些什么?爱卿但讲无妨!”

对上皇帝期望的目光,李奕畴咬了咬牙,似是下定决心一般,片刻之后他才回话:“启禀皇上,微臣寻访到一位道士,这位道士颇有法术,只是有一样,他妖言惑众,微臣实在不敢以他所言,污了皇上的耳目!”

那么,这位道士到底说了什么,让李奕畴如此欲言又止呢?

一、名将的朋友

在这一年的陕西,一群人围拢着一个道士。这位道士鹤发童颜,明明是个老人家,可看上去却很年轻。

乾隆让道士求雨,道士作法后果然下雨,乾隆:拉出去砍了吧

他自称姓乔,行走江湖的时候被人尊称一声“乔道长”面对围观的百姓,乔道士语出惊人:“老夫在这世上已活了四百多年,真是想念忠靖公呐!”

“忠靖公”是清朝赐予明朝大将孙传庭的谥号,围观百姓听到这句话,不由得面面相觑。

有人问道:“老先生,您和忠靖公有什么关系吗?”

乔老道微微一笑,眼神里有些许落寞神情一闪而过:“想当年,他生擒高迎祥的时候,是何等的威风?可悲,可叹呐!”

老道闭上眼睛,似乎陷入了痛苦的回忆之中。良久,老道才开口说话,讲出了一段过往。

崇祯九年,黑水峪口,仙游寺。

乾隆让道士求雨,道士作法后果然下雨,乾隆:拉出去砍了吧

陕西巡抚孙传庭在此等候已久,他等的人是明朝的心腹大患:绰号“闯王”的高迎祥。

明朝末年,天下大乱,朝廷一度由魏忠贤的阉党把持,山海关外诸城大多已陷入满清之手,为了征讨辽东,朝廷只能在原本的苛捐杂税之上,再征收“辽饷”使得本已生活困苦的百姓,日子更加艰难。

天灾人祸叠加,明朝关内地区也到了崩溃的边缘,大批农民起义,他们攻占城池,声势浩大,颇有埋葬明朝江山之势。

“闯王”高迎祥无疑是这些农民军中,势力最为强大的一股,在孙传庭之前,几任官军首脑都试图将他擒住,然而都没有成功。

乾隆让道士求雨,道士作法后果然下雨,乾隆:拉出去砍了吧

今年,在官军的多方围剿下,高迎祥终于走投无路,他想率领农民军经子午谷到西安去。

然而,高迎祥部队的行踪完全在孙传庭的意料之中,他派人守住子午谷的出口黑水峪,专等高迎祥落网。

由于明军以逸待劳,孙传庭不废吹灰之力,便将高迎祥擒获,押送北京城问斩。

此时的孙传庭不会意识到自己未来的命运。

高迎祥身死的消息没能让崇祯皇帝高兴多久,很快,他又为满清入关骚扰而大伤脑筋。

危急时刻,他想到了孙传庭,于是皇帝急调他前往抗清前线。

乾隆让道士求雨,道士作法后果然下雨,乾隆:拉出去砍了吧

当孙传庭绞尽脑汁浴血奋战的时候,崇祯皇帝却因为听信谗言而将他关入了大狱。

崇祯十五年,大明帝国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崇祯手下实在没人可用了,便将孙传庭放了出来,重新授予兵权。

一年之后,孙传庭战死前线,而皇帝却再一次听信谗言,误以为他还活着,没有给予任何封赏。

一声叹息若有还无,在众人的唏嘘声中,老道终于讲完了孙传庭的一生,他摇摇头说道:“忠靖公在时,常与老夫把酒言欢,纵论天下大事,他总是想着杀敌立功,不负皇上,老夫不止一次劝他,要懂得自保之道,可他就是不听!哎。”

先前那问话的男子又问道:“那后来呢?”

乾隆让道士求雨,道士作法后果然下雨,乾隆:拉出去砍了吧

老道重重地叹息一声:“忠靖公故去之后,老夫于世事已是心灰意冷,其后不久闯逆(李自成)入都,明清鼎革,老夫便绝了入仕之念,隐居山林了,近日见民生疾苦,不忍平生所学没有用武之地,便出来看看,略尽绵薄之力!”

他这一说,人群中又是一阵慌乱:天底下最不缺的便是穷人,就在这批围观的人里,便有很多人生了病,却没钱请郎中。

“烦劳道长施以援手,给我看看病吧。”

有人站出来,请乔老道为他诊治。

老道点点头,示意患者坐在一旁,用手搭上他的腕子,不过片刻功夫,便说出了他的病症。

乔道士娓娓道来,听得患者连连点头,不时回头望去,在人群中寻找自己的亲人:“娘,道长真的有神通,他说的话与孩儿所患病症,竟是分毫不差!”

乾隆让道士求雨,道士作法后果然下雨,乾隆:拉出去砍了吧

高兴之余,男子面露难色:“老神仙所说甚是,无奈小人家中贫困,只恐付不起药钱。。”

乔道长摆手笑道:“老夫遍历人世,已过了四百余年,世人恐怕早已将老夫视为妖怪,我要金银有何用处?你若存着善心,便在痊愈之后多在亲朋好友之中讲说一二,使世人知道,此处有一个乔道士,专为生民解困,老夫便心满意足了。”

就这样,众人一传十、十传百,都知道陕西有个乔道士,后来,乔道士离开陕西,前往京城,又是应者云集。

他在京城开了一间道观,一面接收弟子,一面对人情世故发表自己的看法,没过多久名声便传开了。

二、与皇帝的约定

乔道士在京城声名鹊起,自然也吸引了乾隆近臣李奕畴的注意。

乾隆让道士求雨,道士作法后果然下雨,乾隆:拉出去砍了吧

不过,李奕畴为官多年,早就练就了一双慧眼,他想:“本官定当亲自去看看方才妥当,不然,为皇上引荐一个江湖骗子,到朝堂上乱说一通,他自是难逃一死,就连本官也要深受牵连,实在是划不来!”

于是,某次乔道士讲演时,李奕畴便矗立在人群之中观听,待到讲演完毕,众人散去之时,他叫住了老道。

“道长且请留步”。

老道听到这一句,便转过身来:“大人有何贵事?”

李奕畴微微一笑:“大人自称是忠靖公的朋友,不知可有此事?”

乔老道点了点头:“这话老夫当然说过,不过老夫并非妄言,而是确有其事!”

李奕畴的脸一下子阴沉下来:“好个大胆的妖人,这世上岂有人活四百岁的道理?”

乾隆让道士求雨,道士作法后果然下雨,乾隆:拉出去砍了吧

老道哈哈大笑:“大人若不信,自可对老夫考问一番,我所言若有半句虚话,大人将我绑到衙门里问罪便是,我绝无二话!”

李奕畴将信将疑,问了他一些明末清初的事迹,乔老道对答如流,宛若亲身经历一般。

李奕畴打消了顾虑,这才有了他与乾隆的对话。

乾隆问明原委之后,也有了兴趣:“什么人能活四百岁?朕也想见上一见,爱卿明日便将他带到殿上,朕自有法子验他的法术是真是假!”

原来,这年京城正闹旱灾,无论乾隆皇帝这个“天子”怎么求雨,上天就是不给面子,为此,乾隆皇帝大动肝火,将手底下的官员骂了个遍,近些日子他正为此事犯愁。

乾隆让道士求雨,道士作法后果然下雨,乾隆:拉出去砍了吧

乾隆心里的如意算盘是:等他来了之后,朕就让他求雨,想来他不过是个骗子,求雨定然失败,届时朕名正言顺地将他治罪,一来可以大涨皇威,二来可以让京城的百姓好好看看,他们顶礼膜拜的神仙,到底是个什么人物,岂不是一举两得吗?

李奕畴来到道观,告诉乔老道:“我已向万岁爷引荐道长,皇上应允,明日要在金銮殿见道长一面,咨询天下大事!”

乔老道一听,抬眼望了望天:“忠靖公当年抗清,如今老夫却要面对清廷皇帝,莫非这就是命数?”

说罢,他沉吟良久,似是犹豫不决。

李奕畴急了,如果乔老道不去,他要如何向乾隆交差?情急之下,他高声喊道:“为了黎民百姓,请道长务必前往!”

“黎民百姓”四字敲击在乔老道的心头,使他精神一振,只听他喃喃自语道:“是了,忠靖公抗清,说到底也是为了保一方百姓平安,如今他已作古,老夫是该帮他完成心愿!”

因此,这件事便定了下来。

第二天,乾隆皇帝一见乔道长,便笑呵呵地说道:“朕听闻道长有神功,能解人苦厄,如今京城旱情难解,百姓翘首以待,期望天降甘霖,不知道长可有办法?”

乔道士沉吟片刻,方才回复道:“此事说来简单,只须为我设一道坛,坛设好后,老夫登坛求雨,想来必有应验之时”。

乾隆让道士求雨,道士作法后果然下雨,乾隆:拉出去砍了吧

乾隆听完这句话,心头腹诽道:且依了你这妖人,到时雨下不来,看你有何话讲!

于是乾隆吩咐左右:“就依道长所言,在京城设坛,请道长祈雨!”

皇帝一声令下,旁人自是不敢怠慢,祈雨的道坛很快设好,在乾隆皇帝和一众文武大臣,以及的注视下,乔道士登坛祷告。

只见他双目紧闭,口中念念有词,片刻之后,他睁开眼睛,望着头顶那片碧蓝色的天空。

乾隆皇帝眉宇间隐隐有一丝得意神色,他故意问道:“道长,朕为你设坛,你却不能为百姓谋福,这可是欺君的罪过。”

老道似乎胸有成竹,他笑着回道:“皇上不必着急,老夫与上天已经打好招呼了,明日正午过后,京城必定有雨”。

乾隆心中暗忖:便留你一日,到明日午时,若天上无雨,看你如何脱罪!

乾隆让道士求雨,道士作法后果然下雨,乾隆:拉出去砍了吧

第二日午时刚过,原本晴空万里的北京城突然被阴云笼罩,云层之中划过几道闪电,一场瓢泼大雨如期而至!

皇帝左右的侍臣见此情景,纷纷向乾隆道喜:“恭喜皇上得神人相助,百姓必定感念皇上的恩德!”

乾隆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他喃喃自语道:“百姓是会感谢朕,还是那个姓乔的道士?”

大臣们面面相觑,这才明白自家万岁爷的心思,他原本想借故杀死乔道士,不料现在却是骑虎难下,因此颇为不悦!

大臣们不敢回话,殿中鸦雀无声。

这一次的约定,乾隆皇帝输得彻底,他输得不仅是名声,还有天下的人心!

三、众说纷纭的结局

乾隆让道士求雨,道士作法后果然下雨,乾隆:拉出去砍了吧

关于乔道士的结局,历史上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乾隆在输掉赌局后,还是选择对乔道士痛下杀手,然而行刑那一天,刽子手一刀下去,乔道士却化作一缕青烟,消失的无影无踪。

第二种说法认为,乾隆皇帝之后随便找了个理由,将他逐出京城,此后,谁也没有再见过这位乔道长!

第三种说法就更离奇了,这种说法认为乔道士没有死,也没有被赶出京城,相反,他成为了李奕畴的座上宾。

嘉庆年间的某一天,乔道士突然和李奕畴说道:“依老夫看,和中堂的寿命,恐怕不得长久了!”

乾隆让道士求雨,道士作法后果然下雨,乾隆:拉出去砍了吧

这话可把李奕畴吓了一跳:和珅可是太上皇身边的红人,当时人称“二皇帝”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乔道士竟然说他快死了,这话要是被人听去告诉和珅,李奕畴可就要倒霉了!

然而嘉庆四年的年初,太上皇乾隆以八十九岁高龄辞世,不久之后,亲政的嘉庆皇帝便将和珅革职问罪,赐死狱中。

令李奕畴惊奇的是,和珅自尽的日子,与乔道长所说的日子居然分毫不差。

乾隆让道士求雨,道士作法后果然下雨,乾隆:拉出去砍了吧

经此一事,李奕畴将乔老道奉若神明,他请人为道长画了一副像,而后便供奉在府中,子子孙孙一直供奉着。

无论以上哪种说法属实,乔道士都是一个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