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像皇帝的皇帝——漢文帝

作者:雲影飛燕

中國曆史上有大幾百個皇帝,但其中最有做皇帝樣子的,還是漢文帝劉恒。

最像皇帝的皇帝——漢文帝

若說,漢文帝做了什麼大事,那倒也沒有。既沒有驚天動地的開疆擴土,也沒有大刀闊斧的内政改革,但這個人卻讓後世為之稱頌。

做皇帝不一定非要做什麼大事,也不一定需要做什麼大事,但如果做到漢文帝這樣的,還真是非常難。

漢文帝劉恒還是皇子的時候,就沒什麼存在感,是最不引人注目的一個;後來被封了諸侯王---代王,日子也不是很好過,整天提心吊膽的,能多低調就多低調,就怕呂後突然想起他,召他回京城。

當時,呂後掌權的時候,劉邦那一幹兒子個個都過得很憋屈,因為呂後這女人太過心狠手辣,連自己的親生兒子都算計,更何況劉邦其他的兒子們呢?

呂後把自己娘家這一脈封侯的封侯,升官的升官,連呂家女兒們都被她嫁給了各個劉家兒郎了。在呂後監視下的日子怎麼可能好過呢?是以劉家兒郎賜死的賜死,自殺的自殺,枝葉凋零了。

代王劉恒就在這樣的壓抑環境裡苟活着,就連呂後要給他從偏遠貧瘠的代地換個好點的封地,他都沒答應,我願意一輩子為大漢守着這邊疆。

沒想到,苟着苟着,天降大餡餅,一個皇位砸到了劉恒頭上,真是中彩票了啊。

不過,這倒也可以了解,劉邦的兒子都雷射啦,就剩下他一個獨苗了。

當呂後一脈被誅殺殆盡之後,大臣們商議由誰來繼承皇位。商量來商量去,最後,他們相中了一向有着寬厚仁慈名聲的代王劉恒。

最像皇帝的皇帝——漢文帝

代王劉恒

當然,這也是因為劉恒的親媽--薄太後是個非常低調的女人。劉邦在世的時候,她就不聲不響,不争不搶,直到劉邦駕崩的時候,還是個“夫人”的稱号。也正是如此,呂後在清算後宮的時候,單單把薄夫人給放了。

薄太後沒太大的權力欲望,是好事啊,不然再來一個呂後,劉家這天下還真不一定能存在了。

是以,劉恒什麼都沒做,就白撿一個皇帝。

漢文帝當皇帝當得挺好,有城府有城府,要沉穩有沉穩,很有當皇帝的範兒。

劉恒即位後通過封功臣,安宗室,來鞏固地位。

首先,漢文帝任命自己的心腹負責守衛皇宮、京城,從根本上保證自己的人身安全。然後,漢文帝對于擁立他做皇帝的手下以及跟随父親劉邦開國的功臣們一一進行賞賜、封官晉爵。他還将被呂後貶斥的劉姓王也恢複了稱号和封地。這些措施讓他的帝位得到了極大的鞏固。

除了用拉攏的手段鞏固權勢外,軟硬兼施、打擊重臣,漢文帝也很有一套。

周勃不僅是西漢的開國功臣,還在誅呂一事上立下汗馬功勞,是以漢文帝對他很客氣。受到封賞升官的周勃很是得意,面色就避免表現出幾分。于是,就有大臣對漢文帝說,不該對周勃這樣重禮,有失君主的身份。

而漢文帝隻是回答,朕知道了。

漢文帝既不是軟弱帝王,一昧聽信他人,也不是強勢之主,剛愎自用。他既能接受他人的建議,又不會以權勢壓人,具體要怎麼做,他會視情況而定。

最像皇帝的皇帝——漢文帝

漢文帝

周勃的言行,漢文帝看在眼裡,他不但不說,反而對周勃更加有禮,經常目送他離去,就看他能做到什麼程度。

幸而周勃的屬下及時提醒他:小心功高蓋主,引火燒身。周勃這才猛然醒悟,于是辭去了右丞相的職務,文帝果然馬上就答應了。

漢文帝雖然一躍成為帝王,但是他看得清楚形勢,他知道現在還得依靠現在的這些大臣,該恭敬地就恭敬,該裝孫子的裝孫子,以柔克剛,既不會放縱權臣,也不會将事情推到難堪的境地。

比如,吳王劉濞是漢文帝堂兄弟,常對漢文帝不敬,失藩臣禮,且稱病不朝二十多年,文帝沒有是以責罰他,“而賜吳王幾杖,老,不朝”,不欲引起内亂。

最主要的是,成了皇帝,劉恒還是那個寬厚仁慈的人,沒有因為此前過着憋屈的日子而變得極端。這一點,是很難得的。

平心而論,很多人在發迹之前因為受過苦楚侮辱,就在一朝得勢之後,變得心狠手辣,非要報仇雪恨不可。千古一帝秦始皇也是如此,在他滅了趙國之後,他還親自去了邯鄲,将之前欺辱過他們孤兒寡母的人家盡數誅殺。

但漢文帝劉恒沒有,他的心态一直挺好,沒有因為一朝得勢而變得面目全非,依舊保持着寬厚善良的心态,這一點就很讓人佩服。

帝王一怒,伏屍百萬,血流千裡。倘若上位者沒有同理心,那對朝堂、對百姓都是災難。曆史上的暴君,都是那些沒有良善之心的人,再加上沒人能牽制勸阻,是以就有了數不清的流血和死亡。

漢文帝心地善良,又深谙民間疾苦,是以在位期間,做了很多瑣碎的實事,躬修節儉、倡行孝道、撫恤孤寡、诏廢酷刑……

最像皇帝的皇帝——漢文帝

更難得的是,漢文帝還廢除了慘無人道的連坐法和殘損肢體的肉刑。

連坐法,古已有之,一人犯罪,全家受罰,是很不人道的刑罰。

文帝說:“法者,治之正也,是以禁暴而率善人也。今犯法已論,而使毋罪之父母妻子同産坐之,及為收帑,朕甚不取。”

意思是,法令是治理國家的準繩,是用來制止暴行,引導人們向善的工具。如今犯罪的人已經治罪,卻還要使他們無罪的家人因為他們而被定罪,甚至淪為奴隸。我認為這種做法是很不可取的。

至于漢文帝還廢除了慘無人道的肉刑,還跟一個典故有關,那就是"堤萦上書救父"。

堤萦的父親淳于意是一位名醫,因為得罪于權貴,被安上A錢渎職的罪名,予以逮捕,判為"刖刑"。

得到這個消息,淳于意的妻女吓得面無人色,哭成一團。淳于意萬分傷感于沒有兒子為他平冤。小女兒堤萦聽到後,就決心随父上京。

到了京城,她上書皇帝,訴說父親的冤屈,陳述"刖刑"的殘酷,一旦受刑,罪人就算想改過自新都沒有了機會,她還表示願入宮為奴,以贖父罪。

最像皇帝的皇帝——漢文帝

閱罷書狀,漢文帝感動于她的膽識與孝心,不僅當面赦免了她父親的刑罪,而且第二天就下了一道诏書:

詩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過,教未施而刑已加焉。夫刑至斷肢體,刻肌膚,終身不息,何其刑之痛而不德也,豈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有以易之。

從長遠來看,廢除連坐法和肉刑,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漢文帝将人類社會的司法文明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另外,漢文帝終其一生都在以身作則,躬修節儉。

美味珍馐、巍峨宮殿、美人佳麗……對于處于人世間最尊貴的位子上的帝王,這些誘惑唾手可得。

然而,漢文帝卻是個“奇葩”。

根據曆史文獻記載,漢文帝在位23年,宮室、苑囿、車騎、服禦等等無所增益。他平時穿戴都是用粗糙的黑絲綢做的衣服;文帝為自己預修的陵墓,也要求從簡,瓦片磚石做原料,沒有金銀銅錫的裝飾。

有一次,漢文帝想建造一個露台,臨動土之前,讓人做一個預算。工匠師傅們經過計算,認為大約需要一百金的樣子。漢文帝一聽,那算了,太貴了。此事,就不了了之。

漢文帝不僅自己如此,他還督促身邊人厲行節約。後宮嫔妃也是服飾樸素,且衣服長度不得拖地,帷帳、衣服等也不能紋繡,不帶花邊,不能造成無謂的浪費。

最像皇帝的皇帝——漢文帝

有人說他作秀,但是能将"秀"做一輩子,也不是誰都能做到的。漢文帝說要節儉,就說到做到,一生沒有變過,可見他是真心為之的。

像漢文帝這樣一生為民、儉樸勤政,為強國富民孜孜以求的封建皇帝,曆史上實不多見。

總之,漢文帝在位期間,一心為民,憂民所憂,急民所急,将“德”與“孝”貫徹到底。正是有這樣的表率,官員勤勉于政事,百姓安居樂業,整個國家顯示出一派政通人和、百廢俱興的景象。

一代明君漢文帝,贊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