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幹黃梅,果更甜!“鄉土有約”啟動

作者:文彙網
幹黃梅,果更甜!“鄉土有約”啟動

碩果累累滿枝頭,馥郁芬芳沁心脾。晶瑩剔透的馬陸葡萄、入口即化的南彙水蜜桃、甘甜爽脆的松江水晶梨、甜蜜帶酒窩的金山蟠桃、鮮嫩多汁的奉賢黃桃…又到了一年中吃水果的好季節,它們吹過三月的風,沐過六月的雨,然後在火熱的七月等你,專屬于上海市民的這份美好又如約而至。

今天,“上海信得過果園”微信商城團購更新版正式上線,标志着2022年“鄉土有約”系列活動正式啟動,為配合今年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今年“鄉土有約”系列活動以線上為主,在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的統籌指導下,市林業總站将陸續推出招募團長、團購專場、夏季果品進公園線上推介、地産水果直播秒殺、“安全優質信得過果園”名單公布等一系列精彩活動,改變的是形式,不變的是初衷,“鄉土有約”邀上海市民一起看上海果園,品上海鮮果,愛上海味道。

幹黃梅,滬郊果品甜蜜來報

今年的梅雨天屬于非典型梅雨,俗稱“幹黃梅”,呈現雨少溫高的特點,是以今年果品糖度比往年同期要高。桃樹受去年夏季台風影響,栽培面積減少,預計産量下降15%以上;梨樹由于去年秋季“二次開花”等原因,預計減産20%;葡萄和柑橘産量預計和往年持平,全年果品總産量預計較2021年減少近10%,約為17萬餘噸。

深受市民喜愛的葡萄品種“夏黑”“京蜜”“巨峰”“日光紅”已上市,網紅品種“陽光玫瑰”“妮娜皇後”也即将登場,葡萄品種豐富,銷售期從6月初一直延續到10月。

梨是消暑上品,早熟品種“早生新水”7月初已經上市,市場上暢銷的“翠冠”梨,即将進入采摘旺季,可一直銷售至8月底。

水蜜桃品種“大團蜜露”、“湖景蜜露”、“新鳳蜜露”正處采摘旺季,預計7月底結束;奉賢黃桃“錦”字系列(錦香、錦圓、錦繡、錦花等)即将大量上市,預計可以持續到8月底結束;帶酒窩的金山蟠桃正當季,銷售期預計持續到8月上旬。錯過了春天的繁花,但絕不能錯過夏日的鮮果,吃貨們要抓緊時間享用盛夏僅有的上海味道。

據市綠化和市容局統計,截至2021年底,上海現有經濟果林總面積18.61萬畝,其中桃5.63萬畝,葡萄3.49萬畝,梨2.90萬畝,柑橘5.19萬畝,其他果樹1.40萬畝。經濟果林作為城市森林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為市民生活提供了優美環境和新鮮果品,而且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發揮了重要作用。

招募“團長”為地産水果帶貨

市林業總站通過各新媒體平台招募團長,邀請“上海團長”為地産水果開團,帶上海市民品嘗最安全優質的地産果品,市林業總站将為“上海團長”和“上海市安全優質信得過果園”提供交流對接平台,将最好的本地果品回饋給本地市民。

為響應市總工會“愛上海”主題系列活動,7月12日起,“上海信得過果園”微信商城小程式中将推出“品上海”團購專場,工會和團長均可在此專欄團購果品。引導市民品上海水果,愛上海味道,推廣地産果品品牌,助力本市經濟發展。

為增加果農和市民之間的溝通,讓更多市民品嘗到新鮮地産優質果品,同時基于目前新冠疫情防控情況,今年夏季優質果品進公園推介改為線上進行,市民可以通過掃描相關公園裡的活動海報二維碼,在“上海信得過果園”微信商城小程式購買地産優質果品。

市林業總站将在“上海信得過果園”微信商城小程式開展南彙水蜜桃、倉橋水晶梨和馬陸葡萄三場直播限量秒殺,時間分别為7月16日(周六)、7月23日(周六)和7月24日(周日)。其中,南彙水蜜桃39.9元/份(原價160元),馬陸葡萄49.9元/份(原價249元),倉橋水晶梨29.9元/份(原價138元),果品全部來自上海市安全優質信得過果園,果品安全、優質、信得過,先到先得。市林業總站前期将多管道招募主播,為地産果品代言,帶市民一起領略綠色生态的果園風光,品嘗安全優質的地産果品,學習了解前沿的果樹種植技術,讓市民深入了解上海經濟果林和上海果品。

安全優質信得過果園有93家

“安全優質信得過果園”是2011年本市林業部門開始啟動建立的。目前,全市有93家“安全優質信得過果園”,分布在各個郊區,其栽培的樹種涵蓋了桃、梨、葡萄、柑橘、藍莓、猕猴桃、柚子等多種水果。

“安全優質信得過果園”的評選主要有三方面标準:首先是果園環境的安全,果園水、土、氣要達到無公害以上标準,周圍一定範圍内不能有污染源。其次是生産過程要安全,對田間操作特别是投入品的使用有嚴格标準,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肥料。第三是上市果品要安全,林業部門要對商品果進行農殘檢測,在涉及食品安全的一些關鍵項目上,如禁用農資使用、農藥殘留等實行一票否決。此外,還要通過測定果實外觀、優質果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重要名額,來確定商品果的品質。

十年磨砺,滬産品牌效應日益顯現

2002年以來,通過重點扶持龍頭企業、建立專業果品交易市場、組建特色果品研究所等方式,本市不斷優化林果産業布局,已形成了“一區一品”“一鎮一品”的栽培格局。

嘉定馬陸的葡萄、浦東南彙的水蜜桃、松江倉橋水晶梨、崇明柑桔已成為滬郊水果幾大“拳頭”産品;金山蟠桃、奉賢黃桃、青浦枇杷以及藍莓、猕猴桃、火龍果等小水果特色果品在上海市民中也有着較為廣泛的知名度。

與此同時,滬産果品的注冊品牌也逐年增加,明星品牌不斷壯大。據不完全統計,本市注冊的果品品牌已超過100個。葡萄有“馬陸”牌、“傳倫”牌、“管家”牌、“施泉”牌;桃子有“桃詠”水蜜桃、“皇母”蟠桃、“斯爾騰”黃桃;梨有“倉橋”牌、“奉葉”牌;柑橘有“前衛”牌、“前小桔”等,其中南彙水蜜桃、倉橋水晶梨、金山蟠桃、馬陸葡萄、奉賢黃桃已成為上海名牌産品,并獲批國家地理标志保護産品。水蜜桃、葡萄、柑橘、梨等,由原來的論筐賣逐漸過渡到有标準包裝的論盒賣,特别是随着生産标準化程度的提高,目前很多品牌的桃子、葡萄、柑橘、梨開始出現了論個、論串賣的情況,并在全國果品評比中多次獲得金獎。

近幾年,本市已先後引進林果品種400多個,推廣良種40多個。藍莓、櫻桃、棗子、枇杷等小水果種類經過馴化試種也不斷增加,以其獨特的營養價值或富有個性的外觀和口感,受到消費者和市場的歡迎,不斷豐富上海市民的果盤子。

按照果品生産特點和區域化布局,本市相繼建立了葡萄研究所、桃研究所、柑橘研究所、梨研究所、小水果研究所、蟠桃研究所和藍莓研究所共7家民非性質的市級專業果樹技術研究和技術推廣機構,成為本市果樹技術推廣的有機組成部分,開展新品種引育、技術教育訓練、技術咨詢和技術攻關工作。同時,本市林業部門選聘了41名果品生産鄉土專家,定期組織開展田間課堂,在原來“指導果農幹”的基礎上凸顯“做給果農看”,更好地在滬郊林果生産經營中發揮示範引領作用,解決了果樹技術推廣“最後一公裡”難題。市林業總站還印發《果樹農事資訊》、《鄉土專家談農事》等技術資料,通過專家咨詢熱線等途徑,大力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農藝,確定安全、優質、标準化生産技術的推廣應用。

為了加快先進技術的推廣,近些年來,本市出台了一系列惠農政策,在市發改委和市财政局的指導和支援下,通過規模化标準化經濟果林建設以及相應的農資補貼項目等,逐漸提高經濟果林的建設和管理水準,不僅使安全、優質、标準化的果樹生産技術得到有效推廣,也讓廣大果農在果園建設方面也得到最大幅度的實惠。

作者:史博臻

編輯:張天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