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漂在香港的紫荊

香港對于許多在那裡生活過的人而言,并不單單是停留在腦海中的記憶,更是化為了一種情感。就像香港作家馬家輝說的那樣,“記憶,既不是感受,也不是觀念。

記憶,是時間流逝後我們的某種知覺或觀念狀态或情感。”

“香港,于我而言,除了是林立的高樓和繁榮的都市之外,也是一個極具煙火氣息的城市。”李紫荊是來自河北邯鄲的“港漂”青年,作為一個出生于1997年的“港區同齡人”,自出生那一刻便與香港結下了緣分,是以取名“紫荊”,這是對香港回歸祖國的一種紀念,同時也見證了“紫荊花開”與“冉冉升起”那個美好瞬間。

今年恰逢香港回歸25周年,也是李紫荊在香港生活的第8年,同許多“港漂”的年輕人一樣,她懷揣着夢想與期待來這裡延續更精彩的人生故事……

漂在香港的紫荊

初識:港風港韻也是市井煙火

1997年出生的李紫荊說,恰好出生在香港回歸之時,父親給她取名“紫荊”,代表親情、和睦與永不分離的紫荊花成為伴随她一生的名字。

2014年李紫荊考入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大學畢業之後選擇留在香港工作。初到香港,迎面而來的首先是一座城市帶來的新鮮感以及陌生感。其實,每年都有很多内地的學子來到香港求學,離開曾經熟悉的家鄉城市與熟悉的朋友圈,隻身前往陌生的環境學習與生活,這對于從小在北方長大的李紫荊來說,的确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當初選擇香港,首先也是想要更多地去接觸外面的世界,同時香港中文大學的名氣也很大,再加上一直以來對于香港的向往和情結,讓我毅然地選擇來到這裡。”談到對香港回歸的印象,李紫荊坦言,“最初的印象,仍然是停留在當初課本之中那一張永載世界史冊的照片瞬間,鮮豔的五星紅旗與紫荊花區旗相伴升起,深深地烙印在我們這一代年輕人心中。”對香港的向往以及印象,另一個就是來自香港電影以及粵語歌曲之中。“港片當中很多經典的場景都是在香港這邊拍攝取景的,像周星馳的《喜劇之王》的場景地點就在香港石澳的一個村裡,我當時都有去拍過照片。”

粵語是中華文明的傳承,港樂也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注腳。談到粵語歌曲,李紫荊說,最近在看《聲生不息·港樂季》這檔綜藝,像《下一站天後》這樣經典的港樂非常具有感染力,也将她拉回到了曾經的那個時代。

她告訴記者,在香港中文大學的内地生可以四年全宿,是以在大學期間她也有更多的時間去享受和融入這樣一個多元化的城市。“初來香港的時候,特别期待在這裡的大學生活,同時也挺喜歡這裡的城市風貌,不同的街區有不同的特色,像港島那邊就具有老香港的風情,我目前工作居住的居民區這裡更多是有一些市井氣息,它們互相連接配接在一起,能夠感受到一種年代感的記憶與情感。”

漂在香港的紫荊

融入:從“新鮮陌生”到“變化疊代”

無論是環境抑或是朋友,從過去的陌生到如今的熟識,有幸運的積攢,更有時間的沉澱。日常之中,不斷地感受到來自這座城市輻射的安定感與不經意的溫暖。

“來到這裡的幾年時間,香港其實是肉眼可見的變化發展,例如,在這裡大家都很期待的港鐵的沙中線也已經開通了。在香港回歸25周年之際,7月2日正式向公衆開放的香港故宮,也是為了促進香港與内地的文化融合發展。”李紫荊說,香港回歸紀念活動,每年都會通過各種不同的形式開展,她基本上每年都會同朋友前往觀看。“在2017年的時候,是香港回歸20周年,維多利亞港舉行了華麗璀璨的煙花彙演,當時我是在國際金融中心商場觀看煙火,既震撼又唯美,令我終生難忘。”

今年7月,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香港各界通過不同的形式與市民歡慶回歸,舉辦了一系列慶回歸的打卡活動,同時還有随處可見的LED燈光秀、祝福智語以及國旗區旗“旗海”等共享回歸喜悅的活動。

“香港今天的疊代發展,向着繁榮穩定而去,也正朝着我們所期待的方向發展,行穩緻遠。”李紫荊深有感觸地說道。

期待:明天會更好

談到在香港這幾年的求學和工作經曆,李紫荊對記者說,她有很多的收獲和更多的選擇,并且在這裡所見所遇之人都是非常熱情的。

李紫荊說:“當初畢業之後選擇留在這裡,一個是在這裡可以找到更好更心儀的工作,另一個就是可能慢慢地習慣了這裡的生活節奏。就我個人而言,香港這裡的工作以及生活節奏還是挺快的,畢業進入社會開啟了新的階段。在這裡,大家都在為了達成某個目标或是在某個時間段内為之奔波努力着。”

為港人謀幸福,能夠維持健康發展的秩序,可能是香港青年尤其是這些“港漂”們的共同期待。“這幾年,我們在共抗疫情,粵港澳大灣區的金融、教育及醫療等方面深入參與建設,這對整個香港發展是很有好處的。”李紫荊告訴記者,“其實,我已深深地感受到香港與内地之間更加緊密的聯結,同時希望并期待香港能夠有更好的未來和發展。”

每個“港漂”都有自己的故事,但是無論現狀如何,大家對香港的發展是很有信心的,也從不後悔來到這裡。采訪結束前,李紫荊說,希望這次疫情能夠早日退去,也希望在2022年之後可以看到未來更美好的香港,而她與香港的故事也仍在繼續書寫。

邯鄲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劉昆 實習生 王方正

繼續閱讀